登陆注册
1120300000017

第17章 法眼宗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5)

延寿于开宝八年(975)十二月圆寂,世寿七十二,僧腊四十二,葬于大慈山,被忠懿王钱俶谥为“智觉禅师”。宋太宗皇帝对其所住锡之寺庙赐额曰“寿宁禅院”,也尤见延寿入宋所受到的尊崇地位,这也表明延寿也与宋代政治上层有着紧密的关系。可见,延寿与吴越国主以及宋代政治上层保持友好关系为其发展和传播法眼宗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不过,宋代皇帝出于多种因素考虑,对其并未像吴越国主那样对其特别优待或给予他国师之礼的尊崇身份。

二、延寿禅师的著述及价值

永明延寿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其著作颇丰。他“雅好诗道”,著有“诗、偈、赋、咏,凡千万言,播于海外”。他最为重要的著述有《宗镜录》一百卷,《万善同归集》三卷,《心赋》与《注心赋》各四卷,《唯心诀》一卷,《定慧相资歌》一卷,《神栖安养赋》一卷,《警世文》一卷,等等。故《智觉禅师自行录》说他的著述“共六十一本,总一百九十七卷”。总而言之,由于他的著述较多,故虚云大师称他是“中国诸祖中三位最多著述者之一”。不过,阙佚的而留存有目录的延寿著述多达四十余部,而完全保留下来的著述仅有十余部。延寿的著述与其思想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通过他的著述,则可以了解到他的佛教思想及其理论主张。

1.《宗镜录》的内容与思想

为了调和佛教各宗派对佛教思想理论的认识分歧,延寿将华严宗、唯识宗、天台宗等各宗僧人集中起来讨论佛教种种问题,并以“心宗”为标准而判摄和统合诸家之说,以“一心”而统合万法。按照虚云的说法,“《宗镜录》百卷,是弘阐拈花悟旨、融汇各宗理趣、摄归一心的”,“《宗镜录》以心为宗,以悟为则。所说虽有浅深,皆穷源澈底,微微细细地表出此心,辟邪辅正,使后人不致悟入歧途”。《宗镜录》一百卷,所引资料三百余种,被誉为佛学百科全书。钱俶曾为《宗镜录》作有序文曰:“总乎百卷,包尽微言。”南怀瑾先生也称其为“真正的佛学概论”。

延寿的《宗镜录》一百卷,其内容架构分为标宗章、问答章和引证章三大部分,所谓“先立正宗,以为归趣;此申问答,用去疑情;后引真诠,成其圆信”。第一,从卷一至卷六十一,是为标宗章,意在论述禅宗明心见性、以心传心之要旨,即“约今学人随见性发明之处,立心为宗”。延寿在这一部分中,从“禅教一致”的思想立场出发,广引佛教经论及华严宗、唯识宗的佛学思想论述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佛理,阐扬了“一心”思想之要义,所谓“一心之门,微妙难究,功德周备,理事圆通,知解罕穷,分别不及”,“一心妙门,唯识正理,能变所变,内外皆通,举一例诸,收无不尽”,意思是说一心之法理事圆融,具备万行,统合万法,涵摄一切,乃诸法实相,“为如来所说法之根本”。第二,从卷六十一至卷九十三,是为问答章,即以问答的形式对僧人疑问以及质疑进行了回答和解释,“并围绕心性、解脱和各种教义,广引经论进行答释”。第三,从卷九十四至卷一百,是为引证章,延寿为排除学人疑虑和增强信力,而引用了《大般若经》、《华严经》、《涅槃经》、《宝积经》、《圆觉经》、《大智度论》、《大乘起信论》等佛教经论以及诸位祖师语录、传法偈语来证实其所言不虚,并重申了禅宗的传法世系,强调了其所引经论与《宗镜录》“一心”之旨是相应的。洪修平先生认为,“全书的中心思想就是把南宗的顿悟和华严的圆修结合起来,禅教合一成为贯穿《宗镜录》的一条主线”。

延寿集撰《宗镜录》一方面保留了大量的佛学研究资料。从《宗镜录》“引大乘经一百二十本、诸祖语一百二十本、贤圣集六十本,都三百本之微言,总一佛乘之真训,可谓举一字而摄无边教海,立一理而收无尽真诠,一一标宗,同龙宫之遍览”来看,延寿对佛教经论资料进行了一次大总结与大统合,所谓“把诸家之说统一起来”,因而具有总结性的价值意义。故有学者指出,“延寿以禅宗命家,属法眼血脉,但其弘扬范围之广、内容之杂,为此前禅宗诸家所未有”,“为后来禅宗向佛教全体整合提供了完整的理论资料”,“为中国佛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强固的基础,开拓了新的模式”。另一方面也阐发了佛法义理与宗门要旨,所谓“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即主张以“一心”思想来统合万法,因一心能摄无量法门,融通一切,故“以心宗之衡准平之”,这样做的效果是“不仅统一了各家对教不同的说法,而且统一了禅与教”。由此也具见延寿对推动法眼宗的发展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和巨大贡献。

《宗镜录》既是佛教各家经典之汇集,又代表了延寿思想之观点倾向,是研究延寿思想乃至唐宋之际禅宗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宗镜录》成书后,吴越忠懿王为之作序,并密藏于教藏之中,元丰(1078—1085)中,魏端献王主持雕印,分施诸寺,而“四方学者,罕遇其本”。至元祐六年(1091)夏,杨杰在东都法云道场见其钱塘新本,为徐思恭等人所校勘雕印。后杨杰受法涌之请而为《宗镜录》作有序言。惠洪《禅林僧宝传》云:“因集方等秘经六十部,西天此土圣贤之语三百家,以佐三宗之义,为一百卷,号《宗镜录》,天下学者传诵焉。”可见,《宗镜录》在宋代是极为盛行的。

2.《心赋》与《注心赋》(又称《心赋注》)的思想内容

《心赋》是延寿以赋体的形式和诗化的语言方式阐发其禅学思想的重要论著,其本人或门人为这一浓缩了禅学要义的文本进行注释,形成了《注心赋》并成为《心赋》的姊妹篇,从而进一步阐释了延寿的心学思想。故有学者指出,延寿先作有《心赋》,之后本人或门人详引祖佛之说对《心赋》予以注释,遂成《心赋注》。关于《心赋》的篇幅,《智觉禅师自行录》则云:“《心赋》一道,有七千五百字。”现今所见《心赋》共四卷,虽然《心赋》文字不多,但却集中地阐发了延寿的唯心和一心思想,是延寿正面阐释其心性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从《心赋》的思想内容来看,它主要围绕“心性”思想而展开,并言说了“三界之门无体,六尘之境本空”,“万汇虽分,还归一总”,“唯识唯心,无二无别”等禅学思想,故钱维治在其《心赋序》中言:“新著《心赋》,撮尽元枢,乃指一心,坦然明白。”杨曾文先生也认为,“在宋代的禅宗著作中,像《心赋注》这种用较大篇幅从正面集中论述心性的著作是绝无仅有的”。《注心赋》与《心赋》相对应,也有四卷。《注心赋》则以禅宗的“明心见性”为基础,而认为“心”既是众生本身固有的清净本性,又是觉悟解脱成佛的本来或内在依据,并引用《楞伽经》、《楞严经》、《般若经》、《净名经》、《华严经》、《圆觉经》、《大智度论》《大乘起信论》等佛教经论全方位地论述了“心”为万法之本,心为法界之体,禅宗以心为宗的思想要旨。并且对《心赋》所阐述的“一心”思想以及涉及的佛学问题给予详细的解释和说明。故有学者指出,《注心赋》“对《心赋》的宗旨给予详尽的阐释,体现出禅教一致的思想特色”。比丘妙叶也曾对延寿的《心赋》与《注心赋》评云:

宋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心赋》,集诸经语,以自注释,乃实际理地,一味清净心地法门,贯一大载之要旨,别三乘贤圣之器根……证诸佛之心,了众生之妄,点众生之妄,即诸佛之心,实不可思议无碍解脱最胜法门也。

妙叶也认为《心赋》和《注心赋》中所论的心地法门则是佛教禅学修行中的最为殊胜的悟道法门,它贯通佛法之要旨,是入道之要经、悟宗之真诀。虚云和尚也指出,“《心赋》与《注心赋》是讲明性见性的”。可见,《心赋》与《注心赋》均为言说禅宗“明心见性”要旨之作,这对于研究延寿的禅宗心性思想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3.《万善同归集》的思想内容

延寿的《万善同归集》分为上、中、下三卷。全文五万余言,引用佛教经论、诸宗祖师大德论述七十余种,意在阐明“万善所归,皆宗实相”的要旨。雍正皇帝也称:“观此万言之头头是道,可知万善之法法随根。”意思是说《万善同归集》言说佛法时有理有据、合乎情理,而所修万善之法皆有根源,皆归之于一心。而且书名以“万善同归”命名,则进一步说明了修持各种善行都是百川汇海、殊途同归、圆融无碍的,故虚云和尚说:“《万善同归集》是讲法法圆融的。”

首先,《万善同归集》阐述了“一心”与“万善”的关系。《万善同归集》云:“万法皆心,任之是佛。驱驰万行,岂不虚劳?今明心虽即佛,久翳尘劳,故以万行增修,令其莹彻。但说万行由心,不说不修为是,又万法即心,修何阂心?”意思是说虽然万法不离一心,心即是佛、一心具足万行,但是本心也会受尘劳之熏染而增生烦恼和尘垢,故需要以修持的方法除去尘垢而使之复归清净本来。尽管说万行由心,但并非要否定掉修行,正因为万法即心,故修行万法也即是修心,二者同修皆无碍于心性之本来面目。可见,万法与一心即是非矛盾关系,相反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涵摄的关系,即万善同归于一心,一切万法皆以心为本,一心是万善的根本,故《万善同归集》云:“一切理事,以心为本”,“万行之源,以心为本”,而“未有一法能越心源”。

其次,《万善同归集》提倡万善之法,调和了“禅”与“净”的关系。《万善同归集》云:“诸佛法门,亦不一向。皆有自力、他力,自相、共相,十玄门之该摄、六相义之融通。……若自力充备,即不假缘;若自力未堪,须凭他势。”意思是说佛法修持法门的选择并非简单划一,而是依赖于个人的根基和条件而定,因此禅教能够合行,禅净可以双修。《万善同归集》又云:“若约上上圆根,大机淳熟,无诸遮障,顿了顿修,若妄念不生,何须助道?……若论福业遍行门中,万行庄严,不舍一法,皆能助道,显大菩提,具足十种受持,亦无所阂。”意即禅宗顿教之法是适宜于上等根器之人修持的,但是其他之善法也是方便助道之法,不舍一法,广修万善则可助成菩提,而有利于佛法修持。这也为禅净、禅教方法的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因此,延寿《万善同归集》在以禅宗以心为根本的基础之上,强调了修习净土之法的重要,故《万善同归集》云:“唯心佛土者,了心方生。”又云:“听闻读诵,利益弘深。称念佛名,往生净土。”

总之,《万善同归集》重点阐述了禅宗与净土宗的修行法门,主张禅净双修,认为净土法门为易行道,说明念佛也是有助于修禅的,所以其要旨主要是在调和禅净教之关系并融合禅净两派,故其所阐述的思想与延寿一贯提倡“禅教合一”和“禅净合流”的思想有极大的关联。而且,延寿的这一“万善同归”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有学者指出,“这种万善同归的菩萨行思想对心行结合的强调,奠定了宋以后佛教修行实践的基本格局”。

4.关于《四料拣》的思想内容

《四料拣》又称“《四料简》”,它所讨论的中心问题是禅净的关系以及修行的功德。《四料拣》以诗偈的形式,表达了对禅、净二门的修学方法之态度: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阿弥,何愁不开悟。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一般认为《四料拣》的中心思想是主张禅净合流、禅净双修。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其并非主张禅净双修、禅净融合,而是“方便抑扬”——以方便力抑禅扬净。事实上,禅与净二法均是证入佛法真实境域的方便法门,二者本无高下之分,禅、净是无二的,如《首楞严经》云:“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即是说禅净本是一法,而非二法,即不二之法。之所以有二,既为分别所致,也是方便之说。虚云和尚也言:“念佛人心净佛土净,即见自性弥陀,这净土与禅是不二的。”作为身为法眼宗第三代祖师的永明延寿主张“禅净合流”,其作《四料拣》的用意自然不是为了抑禅扬净,而是为了指示学人选择修学法门要依据自身根器择善法而从。《乐邦文类》卷三云:“遂上智者禅院作二阄:一曰一心禅定阄,二曰诵经万善庄严净土阄。冥心自期曰:傥于此二途,有一功行必成者,须七返拈着为证。遂精祷佛祖,信手拈之,乃至七度,并得诵经万善生净土阄。由此一意,专修净业。”虚云和尚也认为,“永明禅师上智者岩,作禅净二阄,冥心精祷得净阄,乃至七度,若禅是不好的,他决不作此阄;若净是他本心所好的,则他必不至拈至七度乃决。且永明禅师出身禅宗,是法眼宗第三代,哪里会自抑己宗、说禅不好的道理?”不过,延寿的七度抓阄行为本身亦表明了他面对是选择弘扬禅法或是净土之法的问题时则处于思想两难的境地,这也说明了净土法门与禅宗法门同等重要,既不可厚此薄彼也不可厚彼薄此,但是净土法门简单易行更容易淹没禅门修行方法,故作为禅师的延寿内心世界是十分复杂的,其抉择也就充满了矛盾,而一般净土信众又如何能知其心意,且从其提倡“唯心净土”之法中残留着的“唯心”之禅思想痕迹,也可窥见其仍有坚守禅宗心学根底的思想本意。《四料拣》是研究延寿禅净思想重要的文献,故有学者指出,“延寿当时威望很高,俨然佛教领袖。他这个四料简,是禅净合流的标志,也是禅净合流的号角,登高一呼,天下翕从”。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禅净合流”实质上是学人在修学上兼顾禅宗法门和净土法门的必然性选择,无论是禅净合流还是禅净合一,并非意味二者合二为一而成一个东西,禅净二法皆是道法,在直契道心本体上是同质、同体的,就此意义而言乃是禅净不二,而非是禅归净土或净土归禅之单向度思想误读。

总而言之,延寿的著述丰富,思想深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延寿的著述是研究中国佛教和禅宗重要的参考资料,也是研究法眼宗必不可少的思想材料。

三、延寿禅师的传承与贡献

1.延寿系下子弟传承及对法眼宗的发展

从“师居永明道场十五载,度弟子一千七百人”和“开宝七年入天台山度戒,约万余人”两条资料来看,延寿门徒可谓不计其数。但是《景德传灯录》却在延寿禅师法嗣中仅录有杭州富阳子蒙禅师和杭州朝明院津禅师二人,《景德传灯录》作者道元还注明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故从中很难了解到二人之行历和思想,而且更难获悉二人之后的传承法脉。不过,延寿广收学徒,普度众生的实践行动在客观上推动了法眼宗在江南的发展。

又据《景德传灯录》记载,杭州开化寺传法大师行明曾与延寿有披剃意义上的师徒关系,不过行明受记却是在天台德韶处,故《景德传灯录》不录行明为延寿法嗣是有一定原因的。据载: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本书汇集了广州市第一幼儿园60年幼教工作的教育科研成果,分为三个分册,分别为《保育员工作手册》《新教师工作手册》《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本书内容涵盖幼教工作的各个方面,来源于幼儿园60年实际工作的研究总结,其内容丰富,操作性强,是幼儿园幼教工作者实用的参考书。
  • 命中注定

    命中注定

    吕多多历经坎坷,尝尽酸楚,她始终坚信,世上总有那么一个人,会把自己视若珍宝。赵宁肃玩世不恭,历尽繁花,他没有料到,世上会有这么一个人,会让他疼入心坎。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你的命中注定,坚持,你会遇见他。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每天读点博弈论

    每天读点博弈论

    博弈论原本为游戏理论,这一理论涉及的“游戏”范围甚广:人际关系的互动、球赛或麻将的出招、股市的投资等等,都可以用博弈论巧妙地解释,可以说,红尘俗世,莫不博弈。 博弈论探讨的就是聪明又自利的“局中人”如何采取行动及与对手互动。人生是由一局又一局的博弈所组成,你我皆在其中竞相争取高分。所以说人生是一场永不停止的博弈游戏,每一步进退都关乎成败。
  • 城市发展学

    城市发展学

    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头等重大问题,也是城市的根本问题。城市的一切问题,既是在发展中产生,又是在发展中求得解决。城市发展学是城市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城市学也可以说是城市发展学。因为城市学的本质所在就是研究城市方方面面发展的学问。当然,相对而言,城市学的研究范围应当更加广泛和深入,其内涵和内容也会更加丰富。城市发展学的形成和建立,应当说是为城市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老婆有喜

    老婆有喜

    那销魂的笑容那细长的桃花眼那健硕的身板那酥麻的眼神那冷峻的眉毛安心吸溜方便面,“你说的是谁?”乔然:“是我。”安心:“你确定你说的不是食堂养的那个誓死不屈不肯就范拼命死吃的那头大白猪?”乔然:“……”这其实是一个腹黑辅导员看上了一个状似呆傻的女生,用尽五花八门的手段将其绑回家,而姑娘受尽折磨不堪忍受(乔然:你确定这是真话?o(╯□╰)o)最终屈服在腹黑男的淫威之下的悲伤逆流成河的故事。安心:“你干什么总是缠着我不放,我又没钱又没车又没房又不会做饭又不会用洗衣机又不会修电饭煲又不会修电风扇又。”乔然:“O(∩_∩)O我都会,所以你就应该跟着我。”安心:“可是这些连我妈都会,我干什么跟着你?”乔然:“……”好吧,老实说这是一个有钱有势有貌的总经理看上了一个眼神单纯内心邪恶的无良女生而被折磨变成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悲伤逆流成河的故事。(乔然:你确定这是真话?o(╯□╰)o)乔然:“安心心,还记得那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吗?”安心:“记得,就是你在练隔空吸功的那个晚上。”乔然:“金庸里面描写这段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这样说的吗?”安心:“大底上是这样说的,主要是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娇羞状,请自行想象。)”乔然(邪肆的笑):“为了搞大你的肚子。”安心:“……”精彩不容错过:片段一:【你听说了吗?】“看见没,这就是我跟你讲的金融系的女飞人,你不知道她多厉害,上次学生会会长跟她一起吃饭,大家不知怎么的就聊起这个话题,学生会会长不信偏要跟她比赛,结果输的很惨,伤心的当场就晕倒了。”“哎,你不信?那我再跟你讲一个,你知道我们体育部部长大块头吧?体育全能型选手,运动会包揽了多少个金牌。那天跟安心比赛的时候他既没有头痛脚热,也没有扁桃体发炎,也没有心脏病突发,可还是输给安心那个瘦弱的小身板儿了。”安心:大家搞错灭,论家会系这么生猛的女生么。乔然:从物种起源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上看来,确有此人。安心: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进化成恐龙。乔然:为什么?安心:更加生猛。乔然:…………片段二:【喵星人】安心:“喵~喵~,听得懂吗?”乔然无语。菜菜鄙视:“你是喵星人吗?能沟通的了吗?别装有文化的人。”安心不以为意,抢过喵星人放在手里继续“喵喵~”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王爷的小野猫

    王爷的小野猫

    她就像一只难以驯服的野猫,邪恶残忍的他将她囚禁起来……他有信心让她爱上他,一场灵与肉的纠缠开始了……一夜之间,十船被焚,血河滚滚,他高高在上地看着她,狂妄放肆地道,“小美人,来当朕的小奴隶!”他是野心勃勃邪恶无比的王爷,残忍嗜血;他是一手遮天的皇帝,狡猾如狐,她是穿越到海盗女儿身上的现代惊风号间谍,强悍嚣张,俗称百变女郎;连接二三而来的美男,个个狠毒无比,身手不凡,她,将如何逃出那残暴王爷的手掌心,又如何安全地周旋于众美男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