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100000045

第45章 附录:有效交流的焦虑和不确定性管理理论(1)

取得博士学位后,我就一直致力于发展解释和研究跨文化传播理论的项目。理论研究项目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理论,包括设计检验理论的理论性研究,也包括适用于随着个体或社会变化的理论行为研究(Berger等,1974)。目前,这一项目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理论:有效的人际交流和群际交流理论以及跨文化适应理论。

当我开始这项研究时,还没有有关有效交流和跨文化调适的理论研究,我决定从一个现有的理论出发。我选择不确定性削减理论(URT; Berger & Clabrese,1975)作为起点有几个原因:第一,直觉上,我认为不确定性削减理论是有道理的;第二,不确定性削减理论包括一些理念(如相似性)允许从人际、群际和跨文化文本上做一个相关和直接的拓展;第三,我意识到不确定性削减理论对于提高交流质量的直接暗示。

我发展焦虑和不确定性管理理论研究分几个阶段。最初,通过整合不确定性削减理论和社会身份理论(如Tajfel,1978,1981),我发展了一个群际交流的模式(Gudykunst,1985b)。我选择关注群际交流是因为我认为跨文化交流是群际交流的一种。下一步,米切?汉默(Mitch Hammer)和我(Gudykunst & Hammer,1988b)发展了一个运用不确定性削减和焦虑削减来解释跨文化适应的理论版本(这个版本包括24个公理;见Witte,1993)。大约同时,我吸收了斯蒂芬和斯蒂芬(Stephan & Stephan)关于焦虑的有效人际和群际交流以及跨文化适应的抽象理论,这些理论都侧重于焦虑和不确定性削减(Gudykunst,1988;这个版本的理论包括13个公理,有两个侧重于跨文化变异)。

1988年版本的理论也没有正式用到焦虑和不确定性管理理论,而二者均是侧重于焦虑和不确定性削减。尽管如此,削减焦虑和不确定性在这些理论中并不是“结果”,有效的交流和跨文化调适才是结果。鉴于这一点,这一理论跟不确定性削减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连续性,但是结果不同。1990年,我采用了1988年的有效交流理论作为外交沟通的指导。我还运用这个理论观照了衔接差异的内容(Gudykunst,1991)。

1993年,在这一版的理论中,我首先详细地阐述了超理论假设,然后侧重于焦虑和不确定性管理(如把焦虑和不确定性控制在最小“门槛”和最大“门槛”之间以确保有效的交流),并且把深思熟虑容纳进来。我从禅宗打坐和阅读佛经中意识到深思熟虑的重要性,然后找到包含深思熟虑的社会科学著作。我还拓展了公理的数量,使这些公理比1988版的更具体,并且在跨文化变异中增加了一些公理(这一版包括49个公理,11个侧重跨文化变异)。

1993年版本的理论侧重于人际与群际交流的能力,并且第一次使用了焦虑和不确定性管理理论这一概念。一个名字看上去是件小事,但对于一个理论来说却是大事。到我命名这一理论为止,大部分学者认为这一理论完全是不确定性削减理论的延续,并把这一理论当成是不确定性削减理论的一个版本(有一些人到现在仍这样认为)。和1988年版本不同的是,1993年这一版的理论被设计成一个实用性的理论(如个人可以运用此理论来提高交流质量)。从关注焦虑和不确定性削减到关注焦虑和不确定性管理,从侧重解释有效的交流到侧重于实际运用,这一变化改变了理论的基本性质。

1995年,我澄清了几个1993年版本中曾提出的顾虑,并且扩展了在焦虑和不确定性管理理论过程中文化变异的讨论(即这一版本包括了94个公理,理论主要部分的每一个公理均对应一个跨文化公理)。这一版的理论包含了与陌生人交流的道德因素,并且坚持了成为一个实用性理论的目标。1998年(Gudykunst,1998a),我重新修订了跨文化调适版本的理论(Gudykunst & Hammer,1988b),并且概述了它如何被用来设计成跨文化调适的训练项目(这一版本包括49个公理,另有跨文化公理)。为了在文本中展现这一理论,我先从理论的范围开始。

理论的范围

一个处理交流与文化的理论应该明确说明在分析的四个层面上发生了什么,以及这四个层面是如何相关联的。这四个层面就是:个人、人际、群际和文化(Doise,1986)。个人层面与促使我们交流和影响我们创造并解释信息方式的因素有关(融入群体的需要、自我意识的支持)。人际层面与当我们作为个体时影响我们信息交换的因素有关(亲密的友谊、社会网络)。群际层面与当我们以自己群体成员为基础与其他群体交流时影响我们信息交换的因素有关(社会身份、集体主义自尊心)。文化层面与在跨文化背景下影响人们交流的相似性或不同点的因素有关(文化变异的的维度)。

这一版的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的设计是为了解释人际和群际交流的有效性。有两种方式可以区别人际交流过程和群际交流过程。一种是我们对他人行为做预测的时候采用的数据类型:文化(基于沿袭之前文化现象和规则的人们行为准则的预测);社会学(基于他人群体成员和角色的预测);心理学(基于个体和对与我们交流的个人信息的预测)(Miller & Steinberg,1975)。如果我们的预测主要基于文化和社会学的数据,群际行为就会发生。当我们预测主要基于心理学的数据,人际行为就会发生。

另一种区分的方法就是引导行为的身份:人(我们与其他人分享我们的观点)、社会(我们与种族群体、社会阶层等特定的群体成员分享我们的观点)、个体(用来区分自己和其他群体成员的我们的观点)(Tajfel,1978;Turner等,1987)。在所有交流中我们会全部用到这三种身份的种类,但是一种身份种类会倾向于占主导地位(Turner,1987)。如果我们的行为主要通过社会身份引导,群际行为就会发生。如果我们的行为主要是由个人身份引导,人际行为就会发生。

我们可以描述出人际行为与群际行为的区别,以及主要通过人际和群际为特征的交流。大多数情况下,即使并非全是,交流与人际和群际的因素也有关系。因此我相信在解释有效交流时必须把这两个层面的分析都包括进来。

假设

为了理解和评估理论,必须理解理论家对假设的制定,一个理论的假设可以被质疑,但理论的内容被评估时必须假定它们是正确的。在这一部分中,我列出超理论假设和理论假设以及我用来构建理论的方法。

超理论假设(Metatheoretical Assumptions)

任何一个理论学家在作出假设时都会遇到至少三个超理论问题:本体论(ontology)(如现实世界的实质是什么)、认识论(epistemology)(如我们如何获得知识)、人类(human nature)(如人类行为的基础是什么)(Burrel & Morgan,1979)。为了做出超理论假设,我避免了极端的“客观主义(objectivist)”假设和“主观主义(subjectivist)”假设。我相信这两组假设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有充分依据(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客观主义”假设成立[自觉地意识到目前的交流],当我们有意识的时候,“主观主义”假设成立)。

关于本体论,我认为名字、观念和标签都是用来创造我们 “主观”现实(如唯名论)的人为构造。在文化和种族群体纳入社会化进程的轨道后,我们与其他成员一起分享了大量的主观主义世界的现实。我们分享的主观主义现实世界如此稳定,以致于我们会认为它是“客观主义”现实世界(如“现实主义”)。我认为交流的基本过程与跨文化过程是相同的,但是文化为我们如何理解交流的内容提供了准则,这个假设与哈米尔(Hamill,1990)的理论相似:我们天生具有逻辑结构,但我们的文化却在这种固有的知识之外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意义。

在认识论上,我认为我们对交流的理解(如“反实证主义”)和对交流的外在观察(如“实证主义”)为理论的产生和检验提供了有用的数据。意义不是单纯地产生于个人,它是当我们交流时被构建出来的。作为研究者,我们需要发现交流中潜在的规律,同时意识到我们的主观现实世界有所不同,所以我们的解释永远不会尽善尽美。

关于人类,我认为当我们没有高度的意识时(如我们不是深思熟虑的;Langer,1989),交流不仅受到文化和群体成员的影响,还有结构上、情形上和环境上的因素(如“决定论”)。尽管如此,当我们深思熟虑时(如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我们有能力选择交流方式(如“唯意志论”)。费舍和布朗(Fisher & Brown ,1988)提出一个人如何选择与伙伴交流的方式会影响到关系的改变。因此,如果一个人深思熟虑,就会影响到交流的有效性。

理论假设(Theoretical Assumption)

陌生人(strangers)在早期的著作中(如Gudykunst,1991,1998b; Gudykunst & Kim,1997),我认为不同群体(包括文化、种族)的交流过程与同一群体内部成员的交流过程是一样的。我把与我们不认识的人和与我们处于不同环境中的人的普通交流过程叫做“与陌生人的交流”(Simmel,1908/1950,关于陌生人的概念;见Gudykunst & Kim,1997,对概念有一个完整的描述;见Roger,1999,对在跨文化研究中的陌生人角色的讨论)。

西米尔(Simmel,1908/1950)认为陌生人拥有在同一时间又近又远相互矛盾的特质。“对于陌生人来说,近与远作为一个整体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以一种最为简单的格式固定下来。这种格式表明:在一种对他的联系中,距离意味着他实际上很近,但也是很远的”(p.402)。陌生人通过身体上的亲密接触表现“近”的意思,通过不同的价值观和处事的方式表现“远”的意思。

我们不会与任何人都建立群体成员关系,因此我们遇到的每个人都是潜在的陌生人,那么在交流中,人际交流过程和群际交流过程都会发生。与陌生人的交流通过焦虑和不确定性表现出来。赫曼和谢尔德(Herman & Schield,1961)指出:“在陌生环境中,心理上的第一反应就是缺乏安全感。对环境中存在的潜在性不知情,对达到目标的方式不知情,对有意图的行为不知情,这些都会造成不安全感。”(p.165)尝试处理陌生环境的模糊状况与寻找信息(管理不确定性)和紧张的减弱(管理焦虑)有关(BallRokeach,1973)。因此它们也是与陌生人交流的中心环节。

既然与陌生人的交流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就需要在陈述公理时采取一个角度。我采用陌生人接近群体内部成员这一角度来建构有效的人际和群际交流理论。这一理论也适用于陌生人进入群体内部这一角度。尽管如此,陌生人的角度和群体内部成员的角度也有一些差别(如陌生人比群体内部成员更具深思熟虑; Frable, Blackstone & Sherbaum,1990)。下面内容会谈到这些问题。

不确定性(uncertainty)马里斯(Marris,1996)指出“不确定性产生于我们的前意识(preconception)里……因为事件只有在有目的性的特定文本中和对秩序有期望时才会出现不确定性”(p.16)。他还指出“不确定性的组成依赖于对我们需要的预测,我们可以预测什么以及我们可以对它做些什么”(p.16)。瓦茨(Watts,1951)表明单纯的预测是幻想,因为世界基本上是不可预测的(同样见Becker,1971;Solomon等,1991)。同样地,马里斯(Marris)称“不确定性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状况”。格里夫和豪格(Grieve & Hogg,1999)认为“不确定性的减弱也许是最为基本的动力过程,这一过程存在于群体成员和群体行为中” 。

不确定性是一种认知现象,它影响了我们考虑陌生人的方式。伯格和卡拉布瑞斯(Berger & Calabrese,1975)指出预测性的不确定性与我们不能预知陌生人态度、感觉、信仰、价值观和行为的能力有关。举个例子,我们需要预测出陌生人可能采用哪些行为模式(注:在理论的公理中我聚焦于行为,但是公理也只能适用于感觉、信仰、价值观和态度等)。解释性的不确定性是指我们对陌生人的行为、态度、感觉和信仰的解释的不确定性。

与我们和自己群体内部的成员交流相比,当我们和外部群体成员交流时,我们会产生更多的不确定性(Gudykunst,1985b;Lee & Boster,1991)。通常情况下当陌生人表现异常,给我们提供奖励,或者我们以后期望再次见到他们时,我们尽量要管理不确定性,但不总是这样(Berger,1979)。既然如此,就不用对他们的行为管理自己的不确定性。

我们并不总想使自己的不确定性最小化。例如,维克(Weick,1979)指出歧义可以引发创造力。当与陌生人交流时,我们也可以故意模糊一点。列文(Levine,1985,p.20)认为模糊性可以使我们通过“不透明”保护自己。艾森伯格(Eisenberg,1984)也认为某些情况下模糊是有益处的(它可以使我们保持超越陌生人的力量)。

我们评估不确定性的程度随着文化、种族群体和个人而变化。举个例子,巴索(Basso,1979)指出美国西部的阿帕其族人不认为不确定性给他们带来困扰。林和蔡(Lim & Choi,1996)也指出韩国人有时创造模糊的信息以至于其他人“搞不清楚他们的意思”。在任何文化里,有人认为不确定性很重要,而有人不这样认为。下面会解释这些差异性。

不同文化和个人的不确定性有所不同,针对这些不确定性我提出最大“门槛”(maximum thresholds)和最小“门槛”(minimum thresholds)(这些概念首先由Gudykunst引进,1991)。最大“门槛”就是我们持有不确定性的最大量,能够充分预测陌生人的行为从而感到与他们交流是舒适的。最小“门槛”就是我们可以持有不确定性最小量,在预测陌生人行为时不至于感觉乏味或者产生自负的心理。

同类推荐
  • 茶馆文化

    茶馆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主要内容包括:茶馆文化漫谈、北方茶馆、南方茶馆、施茶活动、茶馆的现代发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从茶的起源开始讲起,告诉读者茶如何从简单的饮变成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南北方茶馆的地理分布和功能介绍,为之勾勒了一幅茶馆在中国的兴衰走势图,并从各个侧面介绍茶馆如何承载着宴饮聚会、娱乐生活、洽谈生意、品谈人生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将茶馆现象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寄托着中国借物咏怀的传统道德情节。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金文与青铜时代

    金文与青铜时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乃威尔斯代表作中之代表作,被称为“世界之书”,凡有文字的地方即有《文明的故事》的译作,这几年来畅销多达千万册以上,乃介绍人类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
  •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让学生知错就改的故事

    让学生知错就改的故事

    知错就改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高尚的人格要求,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知错就改的美德故事。通过阅读本书,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 方圆大智慧:成功可以变得很简单

    方圆大智慧:成功可以变得很简单

    谁都渴望人生幸福、凡事成功,每个人也都在倾一生之光阴去无怨无悔地追求幸福与成功。也正因为如此,世界充满了激烈竞争,人们愈发疲惫忙碌。人生到底是什么?成功是否可望不可及?成功是否只是少数人的特权?成功真的要付上很大的代价吗?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力量能够巧妙带来成功?
  • 邪皇的宠物:喵妻闹翻天

    邪皇的宠物:喵妻闹翻天

    所以,她想摆脱白天猫身晚上人身的日子,要跟他呆九九八十一天?夜里幻化成人,要主动使出浑身解数讨他欢心。“这是……”“在你的岛上发现了一只高贵冷艳的鸡在糟蹋灵草。不用谢!”“你居然炖了本尊用灵草喂养的五灵彩凤火云鸡??!”“喵了个咪的,还不就是一只鸡……”
  • 帝欲

    帝欲

    冷清衣——她看似血染成妖,阴冷狠绝:“今晚你们承天门三百七十一人,都要死。”可她却是在度人红尘:“命不轻弃,奈何凡世千般苦。受人欺凌,尊严丧尽的苟且,不若死在我的阵中…这样的痛,你永远都不会懂。”万俟千重——他看似胸无沟壑,佛家气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乃是大仁大智者所能驾驭,孩儿胸无大志,当不得。这太子,天下还是交给二弟吧。”然而他,自由无羁,笑看宫廷纷争:“打吧,杀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皆是一般愚蠢的马前卒。真真是不明白这江山有什么好争的,有那功夫不若花前月下,河山游遍。何苦非要找个枷锁,把自己锁牢了…不过,神仙日子一个人过,好像无聊了点。喂,不如以后你陪我好了。”莫尘轩——他潜心修道,无欲无求:“红尘不过白纸一张,人说它千种错,万种孽,其实,不过是人心间有千错万孽。若虚怀若谷,不动私情,这世间仙界便无差别。”但是他,终逃不过情劫:“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为何独独见你,这心却好似等了很久。”风孤虚——他是异类冷酷嗜血的主:“三千铁骑算什么,我们要踏过他们的脸,饮尽他们的血,要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这天下的主。”然而他,永无安眠:“我不敢闭上眼,一旦闭上所有杀戮和屈辱都会洪水猛兽般本来,逼得我像个肮脏的乞丐,只能躲在看不见的角落。可在你怀中,这所有一切,皆随风逝。”轩辕上襄——他孩童心性,灿若朝阳:“我这一生最想要的就是开开心心的笑一辈子,因为你的笑映在别人眼中,或许会变成一种幸福的温暖。然而他,怎堪命运捉弄:“是不是我死了,便能带走这世间的所有污秽;是不是我死了,清白了,你就会回再头来看我一眼?”北斗失仪,六星残暗,神魔降世,千错万缕。万俟岩烈好不容易一统的天下,又会因这几人恩怨情仇,发生怎样的变故。事事纠葛,又是谁伸出黑色的手,故意编排这一出出乱世无望的爱恋。————————————————————————————————广播剧预告地址:http://m.pgsk.com/m.pgsk.com?reg_id=2120327&song_id=3999412配个视频:http://m.pgsk.com/programs/view/9fRGL05J_aI/
  • 重生农家小媳妇

    重生农家小媳妇

    小媳妇儿孟朵重生到十三岁那年。依旧是人人惦记的能掐出水的童养媳,却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小绵羊。帮助大伯发家致富,督促小叔进学高中,教养小姑温柔识礼!坑害拐骗的,拍飞!算计房田的,抽死!她的愿望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地过平淡而富足的生活,奈何桃花朵朵开,一众人物粉墨登场。一不要命,二不要脸,狗皮膏药似的黏在身上,活神仙都没辙。最缠人的爷们霸气十足,对外放话:谁惹自个媳妇儿,一个字,抽!【男主语录】媳妇儿,我给你笑一个,别生气了,行吗?媳妇儿,大伯甩脸子给我瞧,咋办?媳妇儿,小叔竟然敢打我的脸,毁容了怎么办?媳妇儿,小姑子的婚事你可满意?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天上下起了七彩雨:你不知道的自然地理

    天上下起了七彩雨:你不知道的自然地理

    本书以妙趣横生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这个世界隐藏的地理秘密,告诉我们其中蕴涵的科学道理。主要内容包括:地球是怎样诞生的、地球运动的原动力、追寻地球的年龄等。
  • 老婆结婚吧

    老婆结婚吧

    有没有那么一个人,每每想起,爱到极至,恨入骨血!苏禾,H市首富之女,聪明豁达,对爱执着。谭家的步步紧逼,她忍,她认,因为坚信,还有爱情。谭少山,J市名门之后,冷静睿智,以爱之名,织下一张大网,将苏禾困入其中。在爱情与亲情之间,近乎残酷地维持平衡点。苏禾以为,只要坚持,她总是那个能陪谭少山直到最后的人,她总是这场名门之战的最后胜利者。岂料,七年,未婚先痒。一场意外,爱情再也不能来日方长。*****“谭少山,你要怎样才能原谅我?”“苏禾,我永远不会原谅你!”“你说过要跟我结婚。”“不,苏禾,婚礼不会再有了。”苏禾曾经以为,自己既使是死了,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场景。可如今,她不过才来这里六个月,她都快要记不起那个叫谭少山的人的模样了。所以,关于自己曾经逼婚这件事,苏禾打死也不承认!坚决不承认!不就是一名门吗?有啥了不起!*****“苏禾,你剃光头的样子,真是难看。”苏禾忍住,默念阿弥托佛一万遍!弯腰,点头,双掌合十。“施主,嘲笑出家人会遭雷劈。”“苏禾,你这么恶毒,佛主怎么会肯要你?”老祖说了,莫装逼,装逼者遭雷劈,苏禾忍不住地在心里冲着眼前的人比了个中指。“施主,请不要在庙堂之上对佛主不敬。”*****“苏禾,你那是扫地还是画圈?地都不会扫,师太很快就会把你扫地出门了,你还是趁早长出头发,下山跟我结婚去吧。”是,老子是在画圈,诅咒你!诅咒你全家!!“施主,莫开玩笑,师太会生气的,师太一生气,庵里就不开伙了。”“苏禾,你就算是入了佛门,我谭少山也要你穿着袈裟跟我结婚入洞房!你要真舍不得师太,我倒是可以考虑请她观礼。”苏禾抬头望天,一口老血硬生生地逆流成大姨妈。“施主如此污秽,小心贫尼写篇加长防侧漏型微博给你曝光!*****师太:“苏施主,生病就要好生养着,不要剃了个光头就来冒充佛家子弟,庵里饭菜不够分。”苏禾:“师太,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你看我都剃得这么干净了,收了我吧,我把心献给佛主。”师太:“哦,那你身后之人又是什么?”苏禾:“年纪轻时不懂事,喜欢狗就养了条,后来被咬得狠了咬得痛了,就不喜欢了。”师太…某咬人狗…
  • 无厘头网游行

    无厘头网游行

    角色已生成正在进入游戏,征服幻想世界。“来吧,游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