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100000030

第30章 语言与跨文化传播(5)

马丁?路德改教后, 释经学抛弃了寓意解经传统。解经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法。一是以经解经。即在解释某一段经文时, 注意与其他相关经文的含意。以经解经的原则包括: 藉参照相同主题或类似的经文以明白经文的含意、以比较清楚的经文去解释比较晦暗难懂的经文、用新约的应验来解释旧约的启示等。二是历史文化解经。指在解释一段经文时, 要清楚经文的历史文化背景, 从而更透彻地明白该段经文的含意。包括与圣经有关的内在的历史背景和与圣经产生时代有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风俗、地理与宗教等外在的背景。三是文法解经。主要指文本字面的解释和上下文的连贯、分析。四是神学解经, 指用有关神的知识, 包括神的属性、作为及神和宇宙、人类的关系来解经。冯? 戴伊克指出: “中世纪对《圣经》和其他经典篇章的理解和解释, 导致了所谓的‘释经学’ ( hermeneutic) 。释经学的特点之一是, 从若干层面进行篇章分析。比如, 对描写圣经道义中, 分析层面不仅包括字面表达式和语义, 而且包括非字面或隐喻的内容, 比如对圣经寓言的描写。除此之外,描写对象还涉及语篇的超验意义、超然意义。”

在古代中国,训诂学的传统是对儒家经典为主的经学文本的字、词、章句解释,并从一开始就有今、古文之争。由于汉代宗古文经学, 后来也把古文经学称为汉学。宋代宗今文经学, 后代也把今文经学称为宋学。今古文经学和汉学宋学之争贯穿整个训诂学史。以“乾嘉汉学”为训诂学空前绝后的顶峰,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可以说是对历史上汉学、宋学之争的一个了结。当然宋学也有走入极端, 如“六经注我,我(安)注六经”之说。以陆象山为典型。他虽也承认六经的权威地位, 但更注重道德践履, 强调“自得、自成、自道, 不倚师友载籍”。所引《陆九渊集》卷三十五语录作“六经注我,我(安)注六经”。对六经, 他主张“看大概”、“求血脉”, 认为传统的注疏是“好事者藻绘, 以矜世取誉”的“儿童之学”。这不仅与汉学传统大异, 甚至比释经学的超文本解经还过分了。其实宋代理学家也大多通过阐释六经建构理论体系,其论著也一般采取注疏形式。

可见文本的阐释历来是有争议的。

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阐释学理论家是保罗?瑞柯和斯坦利?费什。他们代表着文本阐释的不同观点。

保罗?瑞柯认为文本一经产生,就与其创造者即作者和当时的情景脱离了关系,或者说独立于作者和情景,瑞柯把文本与其产生的这种分离状态称为“疏离”。所以,作者的写作意图对读者的解读没有影响,而任何一位读者也不能穷尽文本要表达的一切,读者在数量上的开放性决定了文本被阐释的开放性或者说无限可能性。但是,任何阐释也不可能是超文本的。文本总是有意义的元素和结构,读者就是按照这些元素和结构进行解读的。在具体的文本阐释方法上,瑞柯认为文本的意义不是构成元素的集合体,而是整体的某种意义模式,因此他提出由解释和理解构成的“阐释循环圈”理论:首先对文本进行解释,即通过阅读文本各部分,得出文本的意义模式;再进行理解,即从整体的意义模式基础上对文本意义进行综合性主观把握;以此为基础再对文本进行解释。对于文本与阐释者的关系,瑞柯认为后者可以对前者进行开放式解读,从而把文本“移用”变成自己的东西。

与瑞柯完全相反,费什认为文本本身没有意义,意义只能产生于读者之中。但是这种意义也不是个人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阐释群体”共同建构的,是若干个体通过沟通传播、交流互动而共同认同的。由于费什是一位有名望的文学批评家,他的观点在文学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

经哈罗德? 布鲁姆的误读理论研究,人们普遍接受了误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的观点。但真正的问题在于,究竟如布鲁姆所说“阅读总是一种误读”,还是如弗兰克?兰特里夏所批评的这是“阐释的无政府主义”,倡导和反对误读这两大阵营至今还争论不休。

我们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讲,对以布鲁姆《影响的焦虑》和《误读图示》为代表的误读理论的评价出现的分歧,关键在于对于误读产生原理或者机制的不清楚。

按照霍尔的理论或模式来观照布鲁姆的误读理论,可能对“误读”有更加科学的理解。

首先,关于误读的必然性。布鲁姆坚持误读是必然的和有意识的,尽管只在优秀的诗人中发生。他在《影响的焦虑》中用黑体字强调:“诗的影响—当它涉及到两位强者诗人,两位真正的诗人时—总是以对前一位诗人的误读而进行的。这种误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校正,实际上必然是一种误译。一部成果斐然的‘诗的影响’的历史—亦即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诗歌的主要传统—乃是一部焦虑和自我拯救之漫画的历史,是歪曲和误解的历史,是反常和随心所欲的修正的历史,而没有所有这一切,现代诗歌本身是根本不可能生存的。”而且他把自己的误读理论称为“对抗式批评”,即“使用平衡或者平行的结构、短语和词语把对比的思想并列地放在一起”。按照霍尔的观点,布鲁姆的误读只是三种译码立场中的第三种,即对抗式译码立场。但是可以说,鉴于布鲁姆的研究对象,霍尔的解读立场包含了布鲁姆,同时也说明其可论证性。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哪一种解读立场,都不再是传播者本来的意义。因为霍尔明确表示,意义结构2可能无限接近意义结构1,但永远不可能是意义结构1。

其次,关于误读的产生机制。布鲁姆认为误读可能是由于文本本身的不确定性和巨大的意义空间造成的。这与霍尔对于符号内涵的多义性,和编码者建构的意义最终在译码过程中非一解式地实现一致。不同的是,布鲁姆吸纳了德里达“延异”的观点,认为阅读是一种延异行为,文学文本的意义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能指之间无止境的意义转换、播撒、延异而不断进行意义的滑移。霍尔通过外延/内涵结构关系,和内涵隐藏的社会意义结构具体构建了这种意义空间,并明确指出外延/内涵作为分析工具不是用来区分语言中意识形态的在场/缺场,而是仅仅用来区分意识形态与话语相交叉所处的不同层次。可以说,第一,霍尔与布鲁姆对于文本产生出不同阐释的原理是一致的;第二,霍尔通过搭建意义结构比布鲁姆更加精致地解释了阐释的原理;第三,布鲁姆用意义延异解释阅读行为的完全不确定性,甚至提出“阅读总是一种误读”。而霍尔通过意义结构1与意义结构2的非重合性,具体说明了阅读或者译码与原编码之间在永远不可能重合的前提下,从比较一致到完全相反的无限可能。特别是通过莫利的验证使其观点更有说服力。相对于布鲁姆而言,我们觉得更为理性的是斯坦利?费什的观点。同样是享有盛誉的文学批评家,同样否认意义在文本中的客观性,甚至提出不应当讨论“文本的意义是什么”而应当问“文本做了什么”。尽管如此,费什却明确指出意义的赋予并非个人化行为,不能随心所欲地把意义赋予文本。他提出“阐释群体”的概念。认为读者通过交流和互动,构建共同的意义。例如在文学课上,全班同学会在教授引导下最终对一部作品形成共同的解读。这个班由于与其他年级“共享”一个教授,从而形成更大的阐释群体。这位教授与其他大学研究相同领域甚至作品的教授参加同一个学术会议,阅读同一本专业杂志,就会形成相当大的一个阐释群体。费什的观点更加接近实际情况,也与霍尔的观点比较接近。

第三,关于研究对象。我们无可避免的要面对,布鲁姆研究的是文学批评理论,霍尔研究的是电视节目。布鲁姆认为误读理论适用于文学批评。虽然他在其著作中提到的是诗人,但明确表明也适合于其他文学形式的作者。而且布鲁姆集中分析的是不同时代的诗人之间误读的创造性作用。但是,误读不仅仅存在于文学,也不仅仅是历时的。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文学作为传播符号之一种,有代表性而且很重要,但它肯定不是人类传播的全部,在我们今天所处的视觉传播时代,它甚至在沦为次要地位。文学与电视节目都是传播现象,都对传播符号进行研究,只是符号构成不同而已。而且误读随时出现在共时现象中,到网上稍一浏览就能证明这一点。

第四,关于“一切解读都是误读”。这一观点实际上更加流行于国内学术界。多篇文章都提到这个出自于艾柯的观点。但艾柯本人不承认自己有这个观点,甚至批评其为“愚蠢的想法”。强调这种观点,是强调或者过分强调了符号内涵的多义性对阅读的影响。强调文本的客观性,是强调或过分强调了符号解读中主导性话语结构的作用。在我们看来,二者本身并不矛盾,任何偏颇都可能导致谬误。作者在编码过程中加入了其所在时代的社会意义,读者在解读中受特定位置的影响(据莫利的研究,不是阶级地位)从特定角度进行解读,从而形成多义解读,但一定有相对统一的解读,这就是当时的“主导性话语结构”。这是对文本的共时分析。当时代发生变化,稳定的文本面对的是时过景迁的解读。多义解读的可能性更大,已经变化了的社会仍然存在新的“主导性话语结构”,但已经是“误读”了。这是对作品历时分析。鲁姆本人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他说认为,在尼采和弗洛伊德之后,要完全回到寻求复原文本意义的解释方式是不可能的了。结合共时与历时分析,我们认为由于文化的传承性,文献的解读在不同时代都存在多义与共识两种现象。但始终存在对文献的一些基本认同,否则,人类文化就不能继承和积累了。

关于“误读”、“正读”及其他。误读理论实际上是讨论文本与阐释的关系问题。必须回答文本意义的客观性是否存在?什么是误读?什么是正读?现在我们按照霍尔的理论回答这些问题:

1.如果把文本理解为作者本来的意义的话,文本没有客观性。文本的意义是编码者与译码者共同建构的,而译码者是一个意义单元。极端一点说,文本的客观性是一个伪命题。

2.如果把与误读相对的“正读”理解为旨在寻求复原文本的意义的话,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正读。因为所谓文本的意义,也就是“意义结构1”,它只是编码者的意义,但它并没有讨论意义,因为这个时候的文本还是没有进入流通领域而被消费的“产品”。

3.如果把“误读”(misunderstand or misread)完全按照牛津辞典解释为“read or interret (text , asituation, etc.) wrongly”的话,基于前面两个问题,这个词的阐述要做重大修改,甚至完全摒弃。

越来越多的人正确地认识到布鲁姆误读理论已经或正在颠覆传播的阅读阐释理论,但下意识地留恋着与传统理论紧密联系的“文本客观性”、“误读”和“正读”等范畴体系,是对布鲁姆理论评价分歧的根本原因。事情总是这样,新体系从旧体系蜕变而出,脐带会依依缠绕。毕竟,剪断脐带催生新生还是任其纠缠窒息新的生命,完全在我们自己。

同类推荐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不仅流传着大量与老寿星南极仙翁有关的传说和歌谣,还保存了寿星洞、寿星桥、万寿阁、寿星祠等大量的传说遗迹,并保留了许多古老而独特的与寿星相关的风俗, 所以素有“寿星故里”之称。
  • 解读《权经》

    解读《权经》

    权力是封建时代人们争夺的核心,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深谙权力之道,才能成为权力场上的获胜者。作为权力场上的“佼佼者”,冯道对权力的认识和体悟当有“不凡之处”;作为权力场上“奇迹”的创造者,冯道的《权经》也必有“过人之见”。 《权经》分“求权”、“争权”、“用权”、“固权”、“分权”、“夺权”、“拒权”、“让权”等八卷。作为专门研究权力的学问,它是系统而全面的,囊括了权力的方方面面、各个要点,可以说是无一遗漏;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权力”专著,它的权威性和深刻性又是无人能比的,毕竟冯道不是在空谈,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他不仅是权力的“理论大师”,更是权力的“行动大师”。
  •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民族独特而富有风趣的风俗和生活习惯。这些民情,就像一颗颗光芒四射的灿烂瑰宝,丰富着我们的文化宝库,显示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在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武帝丹神

    武帝丹神

    一代丹道大宗师卫长风,在炼制九劫生死丹的时候遭遇大劫身死丹灭,却不想千年之后在一位同名同姓的卑微少年身上夺舍重生!这一世,他要填补前生所有的遗憾!这一世,他要重炼丹神,再成无上武帝!这一世,他要傲视万古大陆,笑看风起云涌!
  • 涩女传说

    涩女传说

    大姐,请你不要介意,我真的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搬进来与您同住的,请相信我真诚的眼神,我绝对没有想要染指这屋子里的任何一个女人。严寒语……雪帷,相信我,过去的女人都是浮云,只有你才能让我永久地停驻。我一定会删掉所有MM的联系电话,永远只给你一人打电话的。蒋诚度语……
  • 泼辣女的古代种田生活

    泼辣女的古代种田生活

    女主角:王珍珍男主角:张德武配角:村里的所有人,哮天犬,空间萌宠等等内容简介:女主角王珍珍在现代是个性格泼辣的白领女孩儿,相亲路上撞到流浪狗,这一撞便让王珍珍魂穿到了古代一个有一位愚孝但俊俏的相公,有了三个小孩,肚子还有一对战神转世的龙凤胎宝宝的女主身上,从此她代替原主而活。带领家人分家致富,修仙,创立紫薇宗门,做宗主,找回各地散落的神仙和神兽,建立另一个宇宙时空,完成时空赋予的使命,成就神仙果位。
  • 低调的小小宫女

    低调的小小宫女

    【甜文】【np】(此文请看至大结局处,番外暂未更新完整)她是宫里的小小宫女,在皇帝身边当差,为人十分低调,是个‘善良’的人,严重申明是‘绝对善良’!!!‘善良’守则:给银子的,可以帮这位娘娘向尊贵的皇上说点好话。至于没有银子的,由于只是个小小宫女,比较懒,胆子又小,所以不可以也不爱管闲事。嘻嘻!!!……其他人物介绍:尹天蓝:蓝国皇帝,话说,留下一部分敌对势力只是为了和其弟-尹天月一起看戏。尹天月:蓝国八王爷,曾经一个不高兴,在一个月灭了地处要塞的绿国,举世震惊。尹天雷:冰块男是也,女主曾误把他当成了‘空调机’。红衣,白国有名的医者,可怜男人是也,变装癖,曾,先被尹天雷所救,后又被尹天雷打包卖身给了尹天蓝。可怜的红衣在还未说出一句-‘不愿意’之前,就已经被人定下来命运。溟炎:是江湖中最为诡异的一派-‘炼狱宫’的宫主,更是‘溟衣坊’的变态售衣条例的秘密制定人。还有看戏二人组:青漠,紫恋更有粘人‘宝宝’:白耀……【小说纯属虚构,切勿模仿】推荐烟的新文《异世魅公子》:前世的她,死在深爱之人的枪下……也许是上天的眷顾,本该灰飞烟灭的她,附身在迭嵲国丞相家的二女儿身上,赐名——郁凡心。郁凡心,又名:喻烦心,亦或是愈烦心,注定,是个不受见待的孩子。只是,命运之轮的转动,却是不随个人意志的转移而前进着!那个在前世伤她至深的男人,却是最终,在异世相见。一样的容貌,一样的微笑,一样的声音,却是不一样的身份……这一切只是机缘巧合吗?到底,她的出现,是为了什么?…………【小说纯属虚构,切勿模仿】
  • 青蛙王子蛤蟆妻

    青蛙王子蛤蟆妻

    他是市长的儿子,有名的黄金单身汉,她却是捡破烂的,还瘸了一条腿。他是天鹅,她是蛤蟆,本来不可能有任何交集,但他穿成了一个小婴儿,被一无所有的她捡了。他没一天不想离开她,她却用自己的一切爱着披着婴儿皮的他,感动了他。当他变回原样,第一件做的事,就是追妻大行动!
  • 爱情的三部曲

    爱情的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作者所写的主要是人,是性格。他主要想用恋爱来表现一些人的性格。就如佩珠,她比前面的两个人进步多了。不过,《电》和《雨》不同,和《雾》更有差别。《电》的头绪很多,适合这个标题,的确像几股电光接连地在空中闪耀。短篇小说《雷》只是一个不小的插曲。故事发生的时间在《雨》和《电》之间。因为《电》里面的几个人物如慧、敏、明、碧、影都曾在《雷》里出现过,我现在就把《雷》放在《电》的前面。
  • 误落龙床

    误落龙床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了叶星瞳面前,她珍惜了,可……上天却反悔了,不但让她在新婚之夜穿越到了古代,还遇到了那一国之君,但帝王之爱自古以来又有几名女子敢去奢望?
  • 一夕繁华梦

    一夕繁华梦

    一场爱恨情仇,一夕繁华似梦也许在相遇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今生再也无法逃脱。夏瑶,一个普通上班族,平凡地生活,平凡地工作,却遭遇了两场不同的爱情。钱浩宇给她的爱和痛一样深刻,他霸道却又温柔,因为自己的仇恨,将她带入他的游戏之中,当他开始害怕她受到伤害,他已经无法回头。
  •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2版)》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针对影响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一一剖析,给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为强调心理卫生和精神疾病的防治应从婴儿抓起,《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2版)》特增加了婴儿情绪和行为障碍及心身疾病的内容,介绍了发达国家中已兴起的“婴儿精神医学”;为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2版)》特设专篇讨论预防问题;鉴于我国儿童少年精神医学起步较迟。
  • 喜丧

    喜丧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