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100000028

第28章 语言与跨文化传播(3)

托马斯把语用失误可以分为两类: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是指对语言的错用,特别根据母语的语义形式、语法结构错误地使用目标语,具体说就是说话人把母语的会话策略错误地迁移到目标语上。例如,中国人有向远道而来的客人道辛苦的问候习惯。但如果在接待刚到的外宾时,把“您一路辛苦啦”说成“You must have had a tiring journey ”, 这固然符合英语语法和语义规则, 却不符合英语文化背景里同样场合应该说的话“Do you have a good trip”或“ Do you enjoy your trip”之类。

社交语用失误是指违背了语言行为的文化规范和语用原则的言语行为。具体说,是指在传播中因不了解双方文化差异而影响语言形式的选择的失误,它与谈话双方的身份、会话的语域、话题的熟悉程度等因素有关。社交语用失误可能出现在日常交流的方方面面,如招呼、称呼、谦虚、道歉、请求、介绍、告别和价值观等许多方面。比如,一个中国学生路遇他的英国老师打招呼:

A:Good morning , teacher.

B:Good morning , Mr. Stoneham.

其实作为中国人,对A应当不陌生,因为这个句子今天在中国的英语课堂上仍然在使用。但在与英美人的交际中如果选择A就会出现社交语用失误。因为在英文的表达中,一般直呼其名或在其姓氏前加上Mr/Mrs/ Miss 或Sir/ Madam即可,只有少数的职业或职务可用于称呼,如:Doctor Smith , Judge Smith 和Professor Smith等。而在中国,对父母尊长一般不能直呼其名,对老师也是如此。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语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最初是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奥斯汀本人著作中很少使用这一术语,但他的学说,特别是语言行为三分说人们广泛地称为言语行为理论。它主要研究话语中不同言语的排列组合可能性和模式。言语行为理论建立在以下假设之上:人类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语言的句子,而是完成一定的行为,如陈述、请求、提问、命令、道歉、感谢、祝贺等。言语行为的特点就是通过话语执行一个或数个上述行为,这些行为的实现还可给能听话人带来某些后果。

言语行为理论把同一话语分为三种言语行为。一是本体行为(locutinaly),即奥斯汀所说“言之发”、“以言指事”,如The dog is very terrible (这狗很厉害)。要使听话者理解,就根据英语的语音、语法、组词并成句。发生语言并指明此事。从而完成陈述这一行为。二是意向行为(illcutionaly act)。前例The dog is very terrilbe .说话人发生言语指明此事完成陈述这一行为,具有一定的目的或称为意向,这就是奥斯汀所说的“示言外力”、“以言行事”。在此例中说话人或者是提醒听话人不要靠近狗,或向听话人推荐这狗有用,即以此言行警告、推荐之事。三是效应行为(perlocutionary act)。奥斯汀称为“收言后之效”或“以言行事”,也就是前述意向行为产生的效果, 或者说是意向行为使听话人发生的行为。 如上例中听话人听后害怕、后退或满意等。

以此为基础,塞尔(Searle)在1975年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主要指一个言外之力的实施间接地通过另一个言语行为来实现。塞尔认为, 当说话人出于某种原因不愿直截了当时,就会采取间接的言语手段来实现某种言语行为,简言之即使用间接的方式表达言语行为。他指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说话人如何通过字面用意来表达间接的言外之力(言外之意)。或者说,如何使听话人从字面用意中推断出间接的“言外之意”。后来语言学家们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问题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阐释。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维索伦尔提出的顺应理论,从以下几方面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阐释: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

按照约翰?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当我们把言语过程看作是一种行为时,对于语言的跨文化传播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正常情况下,任何行为都要遵守社会文化规范,而社会文化规范又属于特定社会的。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冲突本质是不同社会规范的冲突。

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定社会中,一些特定的言语本体行为与意向行为之间存在某种文化规约,这种文化规约正是语言的本质特征。比如中国人习惯在介绍某种成功的经验或做法后说一句“请提宝贵意见”,在发表文章前面或后面加一句“就教于方家”,甚至在发表意见后加一句“不成熟的看法,谨供参考”之类,这是一种姿态,表示谦虚。用言语行为理论来解释,是本体行为与意向行为之间的汉民族文化规约,也仅存在于本民族。说话人无意对方有无意见,更不刻意要求对方提出“宝贵”的意见,仅仅是姿态而已。在非跨文化传播中,对方深明其意,如果没意见,就会礼节性地赞扬几句,以回应“请提宝贵意见”;如果真有意见,一般也会先赞扬,然后委婉地提出意见,结束时一定会加上几句“愚见”、“浅见”、“不成熟的看法”等,同样回应“请提宝贵意见”。这是一种文化规定,说话人完全按照这种文化规定行事,忠实地履行“角色行为”。而在跨文化传播中,比如与欧美人之间的传播,如果把第一句话“准确地”译为“Plea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opinions”,欧美人多会感到为难,他不知道自己的意见是不是宝贵的,而如果提了意见,就表明自己的意见是宝贵的,就不够谦虚,于是干脆什么意见也不提,这时听话人只能理解话语的本体行为,不能领会其意向行为。结果显然是导致传播障碍,是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典型情况之一。这其实并不是语言的冲突,而是语言负载的文化冲突。文化冲突导致行为冲突。如果把“请提宝贵意见”转换成为“Your opinions will be appreciated (您提的意见我们会尊重并认真考虑的)”,虽然原文的礼貌和谦虚有所损抑,但意思表达明确了。是的,本体行为和意向行为的文化规约在跨文化传播中很难完美。在一般情况下,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会牺牲本体行为和意向行为间的文化规约,直接按照意向行为进行传播。就连同一文化,历时传播同样会遭遇困难,如《晋楚城濮之战》:

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岂敢当君乎? 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子玉派斗勃来挑战,对晋文公说:“我请求同您的士兵们较量一番,您可以扶着车前的横木观看,我子玉也要奉陪观看。”晋文公让栾枝回答说:“我们的国君领教了。楚王的恩惠我们不敢忘记,所以才退到这里,对大夫子玉我们都要退让,又怎么敢抵挡楚君呢?既然得不到贵国退兵的命令,那就劳您费心转告贵国将领:准备好你们的战车,认真对待贵君交付的任务,咱们明天早晨战场上见。”)

后面的翻译应当说是准确的,但确也只是原文的意向行为,原文中的“戏”、“寓目”和“寡君闻命”等等的微妙含义并没有被翻译出来。这些外交辞令中的文化意蕴被前贤誉为“行人辞令之美”,而美是难以言传的。

跨文化语言传播中的语用失误,学术界内外讨论都比较多,意见也大多一致。但当我们按照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即把言语看作是一种行为的话,就会发觉言语行为本身的文化规约性。比如人际传播中的话语量分配、话语权分布就有着严格的社会文化规范。

四、角色话语常量和话语权

人际传播的话语过程十分复杂,受很多因素的支配。但仔细考察,不同的人际关系在传播中制约着话语量,换句话说,人际传播的话语权可以通过不同角色的话语常量来观察。

话语权在传播学中往往是大众传播的概念,它是指那些掌握着某种政治、经济或文化等社会资源的社团在传播过程中具有的潜在的现实影响力。但实际上在人际传播中同样存在话语权,而且表现更加明显。对人际传播话语权的研究可以正确认识人际传播学的特点,并对丰富人际传播学理论有积极的意义。

格赖斯把量的准则作为合作原则的首条规则,但他只就具体话语的信息量作了规定性说明。而传播中说话人的话语量往往受具体交谈者个人关系、交谈性质、交谈目的、交谈气氛等诸种因素制约,表现出各种复杂情况。尽管如此,也并不表明这其中毫无规则可循。苏姗?欧文-特立普正确地指出,说话人由于不同场合的不同角色,其话语都带有个人的常量。讲台上的教师或主席、戴着耳机的接线员,其角色要求他不停地说话,而学生、听众、接受任务的士兵,角色要求他少说话甚至不说话,这就是角色话语常量。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其人物话语,特别是人物对话与现实生活十分接近,而且其中的人物及其角色人们一般都很熟悉,因此这里我们以其为样本选择了几个场景对话进行统计,情况如下表。其中“话语比值”指,设定说话人A的话语量为1时B的话语量值。

要说明的是,我们统计的资料并不限于这些,但在多次统计中,我们最终发现其结果与卡罗尔?斯柯顿的框架相吻合。因此按照斯柯顿的方法,上述统计情况可以通过场景与角色的关系分为三种类型。

(1)对等场景对等场景可以解释为传播双方有较多的相同特征,没有明显的地位和各种关系的差异,而共性较多。如表中的1、2类,例如同学、同事、家庭成员、同行等。这类场景的话语比值最大,分别是0.74、0.9 ,平均值为0.82。

(2)事务场景事务场景介于对等场景和权势场景之间,传播主体既无明显的共同性,差异也不很明显。如表中的3、4类,角色话语常量接近对等场景,话语比值分别为0.74、1,平均值为0.87。

(3)权势场景权势场景可解释为双方在主要方面,如身份、地位、教养等有较大的差异,如表中的5、6类。这类场景的话语比值最小,分别是0.39、0.34和0.37,平均值为0.36。

斯柯顿在分析传播中双语策略时采用了直观的图形表示,虽然研究目的不同,但这种表示方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韦尔伯?施拉姆认为,参加传播关系的人,都带着装满一生经验的头脑,用以解释收到的信息,决定怎样反应。他用了两个圆半叠加,叠加形成的椭圆表示“共同经验区”,传播就在其中进行。为了便于说明和理解,我们用圆来表示,这样,上表可以用下面三幅图例来表示不同场景角色话语常量的传播分布。其中AB(AC)被斯柯顿称为社会距离,即交谈双方的权势地位比,A、B、C各点与X的距离标示话语量。

(图一)(图二)(图三)

虽然上图在复杂的现实话语分配比例中并不绝对,而且对等场景与事务场景十分相似,特别是语量分布、话语比值上更是如此,这表现了斯柯顿分类标准在逻辑上的二元缺陷或模糊,但无疑正确地反映了人际传播中社会权势制约角色语量分配比值的基本关系,由此反映了人际传播中话语权的客观存在。

此外,如图三所示,角色话语常量图示不限于两个传播者,它可以表现两个以上传播者的话语量对比情况。

人际传播话语权要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

话语权首先表现在人际传播中的议程设置权。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在《民意》季刊上发表了《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证实了此前科恩等人提出的议程设置猜想的成立。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含义是:大众媒介加大对某些问题的报道量、或突出报道某些问题,能影响受众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认知。在随后的30年中,作为大众传播学经验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在大众传播理论中,议程设置权掌握在“符号名流”手上。而在人际传播学上,议程设置权掌握在权势者手中,并作为话语权的基本表现形式。人际传播话语权表现在传播过程中权势者决定话语的体裁,确定话题和表达方式,发布命令、提出要求,决定传播过程中的知识、信念、态度、规约、价值观、伦理以及传播内容的具体进行程序。典型的例子是在审讯中的程序完全在警察手中。

其次表现在传播过程中的语阀控制权。语阀是指人际传播中制约传播的流量、决定中断或继续传播的话语。在权势场景中,权势者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并不总是话语量最大,如听取汇报或申诉、询问情况、考察对方等。这时往往通过对语阀的控制来行使话语权。语阀的基本作用是控制传播双方的话语生产及方式,控制对方的心理趋向,继续或中断现实传播。语阀在形式上往往是一种特殊的话语形式。语阀具有隐形和显形的不同形式,但都指具有指令性功能的话语。显性的语阀从语句结构上主要是祈使句型,如命令、要求、威胁等;隐性的语阀可以是任何句式,但在语义上仍然制约着对方的话语生产及其方式。由于语阀决定着传播过程话语的基本规模和处于劣势一方话语基本形式,所以语阀成为人际传播中权势者基本的传播控制手段。在上表第7类“论贾母丧事”一节中,话语量高达3.92。王熙凤虽然话语不多,但其“有话好好说”与“我知道了,你只管放心,有我呢”对处于丫头地位的鸳鸯话语的制约作用就是典型的例子。

同类推荐
  • 中华成语故事(利)

    中华成语故事(利)

    成语源远流长,是汉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多源于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和寓言故事中。成语把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学色彩融为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每个成语都是个故事,它的形式虽然简单,但却形象生动,十分富有表现力,往往几个字就能说出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介绍了文景之治的有关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本书精选的18本国学经典是教育专家和国学研究者的双重推荐之作,它们在国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们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书目。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山西民居与饮食

    山西民居与饮食

    山西民居和饮食生活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文化中有代表性的特定地区文化类型之一,展现着别具一格的地方味道和风情。
热门推荐
  • 先生离婚吧

    先生离婚吧

    “太太说今天是二小姐的生日,孩子也贱到骨子里!“哦。在叶家大宅里谁不知道叶家大小姐不得宠,甚至可以说是连他们这些佣人都不如。”心里抽疼抽疼的,“大小姐,面上却做不在乎的应了一声,还请大小姐不要随意走动。眼里闪过一丝的不屑和快意。”王妈冷漠的说着,……,点了点头。真是活该,你回来啦”叶行音推开门迎面走来的王妈恭敬的问候,妈妈是破坏人家家庭的小三,叶行音嗯了一声当作回答,面上漠然。
  • 娘子,到我怀中来

    娘子,到我怀中来

    “能嫁进我们裴家本就是她天大的福气,竟然敢寻死,真是给脸不要脸。”枯蝶脑子清醒后首先就听到了这个刺耳的声音。她不自觉地凝眉,十分不喜欢如此吵闹的氛围。嫁人?嫁什么人?她不记得她有执行这样的任务。“绿裳,行了,别说了,事已至此,我们只好认命了。”又是一个女孩子的声音,但显得平和淡漠多了,甚至还有掩饰不住的无奈与疲惫。“我不认命,我凭什么认命,我才十六岁,我还不想死……
  • 农家悍媳

    农家悍媳

    一朝穿越成新嫁女,让身为恶人的顾盼儿凌乱了。小相公是个病猫,婆婆是个哭包,吃了上顿没下顿。隔壁虽然是娘家,可也是一群极品,爹娘弟妹凑成一笼包子,指望不上不说,还三头两天过来打秋风。好在顾盼儿是个有本事的,上山打猎下水摸鱼,日子倒也过得不错。可这隔壁的也忒不是东西,见天地跑到她家里祸祸,闹得小相公见了她就翻白眼,婆婆天天以泪洗脸,还捞不着好处就往死里磋磨原主亲爹娘弟妹。顾盼儿想了又想,认为自个又不是原主,管他们去死!可还是忍不住提着柴刀上了门,见了东西就砍!——叫你们欺负我爹娘弟妹,分家,分家,...
  •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上)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军事将帅。如孙武,地米斯托克利、吴起、孙膑、亚历山大、白起、汉尼拔、西庇阿等人物。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做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做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爱迪生说,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推销行业是一个人才辈出的行业,许多人凭着努力和智慧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如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等。这些人的成功无疑给推销行业注入了活力和生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个行业之中。“如果你没有成功,只是因为你行动不够。”是的,的确如此,如果你行动足够的话,怎么不会成功呢?所以如何去做就成了每个推销员必须要学会的生存之道。
  • 幽灵的白色魅影

    幽灵的白色魅影

    ,为何幽灵的传说经久不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幽灵吗?幽灵究竟只是传说,还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幽灵的白色魅影》带你一起探寻幽灵的行踪,几千年来。追寻它产生的源头,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幽灵世界
  • 说够万遍520

    说够万遍520

    剩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曾经的伤痛惩罚现在的自己。简洁,一个简单纯洁的大龄剩女,H市知名旅游杂志编辑,因为曾经的情伤一直不愿再向人敞开心扉。上帝说要给好女孩留一个最特别的人,一次阴差阳错,她邂逅了本市著名旅游公司总裁,他拿她当替身,最后却不知不觉将她植入心底。无可取代。她说“如果爱的不是我,请你放开。”他说“女人,你只能是我的,无论天涯海角休想逃离。”当纯情女遇上腹黑BOSS,当真爱受到种种阻饶,当曾经的恋人乞求重新来过,霸道冷酷的他,会如何用各种方法将她留住?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学会管理、学会营销(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管理、学会营销(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本书是目前针对管理这一主题最综合全面的一本图书,内容涵盖了今天的所有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学习的有关管理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不但有实践的经验,还有日常面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雇佣与解聘、员工激励、委派授权、沟通、团队建设与管理、员工发展与训练等在当今商业社会管理人员需要了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