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000000007

第7章 中国人:盘旋在死亡头上(4)

道家通过与儒家在持论上的对立,阐释了他们对生命、对死亡的不同看法。有些主张几至水火不容。正是由于其不同,因而存在着极大的互补作用,而两者在处处不同之外,却又在更高层次上相互整合为价值目标的相同——即对死亡的超越。

几千年来,中国士人总是以儒、道为其灵魂的两翼。在性情与处世态度上,随处可见儒、道气质。读书人在踌躇满志、春风得意的时刻,乃儒家心态,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如若受挫失败,身居困厄,则幡然悟道,超脱出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一个向往正义,一个追求自由。中国士人终其一生,或则先儒后道、先道后儒,或则儒道互参、亦儒亦道。东方朔为汉武帝宠臣,每以滑稽向武帝荐儒道,而其人却道家风骨,声言他是“避世于朝”——为躲避俗世而隐居在朝廷。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家“采菊东篱下”,喜欢“悠然见南山”,但他毕竟也出来做了一回小官,有过“用世”之经历。特别是在性命攸关之际,儒、道往往同时毕现。比如——

宋明帝赐王景文死,敕至之夜,景文方与客棋,看敕讫,置局下。待争劫竟,乃敛子纳奁中,已毕,徐言“奉敕见赐以死”。因出敕示客而举赐鸩,反谓客曰:“此酒不可相劝。”遂仰饮而绝……

——《初潭集·师友》

宋明帝刘,南朝恶名昭彰的暴君。因为忌惮母舅王景文权重位高,所以逼王自己了断。敕令是晚上送达王家的,其时王景文在跟朋友下围棋,棋局正逢“打劫”,一子之争而双方你来我往,欲罢不能……王景文看过敕令之后,塞在棋盘下面,继续他的“劫争”。终于见出胜负,结束棋局。王将黑白棋子分别盛入匣中,收拾停当之后,才淡淡地对朋友说:“刚才接到赐我死的敕令。”王让朋友看那敕令,同时斟满了官家附送的剧毒鸩酒,举杯抱歉地对朋友说:“这酒我不能劝你饮。”接着一仰脖子,尽饮而死。

王景文,崇儒耶?奉道耶?

石崇与潘安仁为孙秀构陷,同日受死,相遇刑场。一个富甲天下,一个盖世风流。石崇调侃曰:“天下杀英雄,卿复何为尔?”潘应声答曰:“俊士填沟壑,余波来及人!”——英雄被杀,你来干啥?这边回答说:天才倒地,波及俗人。死到临头了,两人还像刚洗过桑拿,躺着品茗闲话。没有一肚子诗书和一辈子的彻悟,何来如此神韵?

这种非儒非道、亦儒亦道的人格,频见于后世文人中。明季儒者罗伦曾大言曰:“生必有死,圣贤无异于众人。死而不亡,与天地并久,日月并明,其唯圣贤乎!”正可见一斑。

金圣叹,江苏苏州人,明末秀才,一生以读书著述为务。满人入主后,金对时政多有讥刺。清顺治帝死,大臣设幕哭临;金集合儒生百余人赴孔庙行哭,上揭帖请逐酷吏任维初,实则抒发亡国之恨。事觉被捕,同年底以倡乱罪处斩,妻子家产籍没。哭庙案中同斩诸生共十八人。圣叹狱中有言:“杀头,至痛也;籍家,至惨也。而圣叹以无意得之,不亦异乎?”以此观之,金纯粹一儒生。但其博览群书,绝意仕进,生性狂放不羁,似又宜作道家论。传言圣叹遗书中有云:“花生米与茶干同啖,有火腿风味。此法若传,我死无恨。”

滑稽突梯,更何来杀头之痛?可以说,在面对死亡时,儒家帮助人体验崇高;道家则帮助人感觉自由。

泰戈尔说,我将死了又死,以明白生是无穷无尽的。南亚次大陆,正是一块不断产生辉煌,又不断埋葬辉煌的地方。它先是以印度河流域的灿烂文明令后人魂牵梦萦;接着又出现了伟大的吠陀——婆罗门文化。当历史还来不及消化的时候,这两者都已悄无声息地隐没了。代之而起的是照亮世界的佛光——佛教文化。然而自佛踏上世界旅途之日起,它在印度即淡漠以致完全消逝……

佛之东渐,当在后汉之时。跟佛诞生的环境一样,其时华夏充满了离乱忧思。饥馑与杀戮,战祸与瘟疫,轮番发作在中原大地:黄巾起义、董卓酷政、高平陵屠城、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致使生灵涂炭,民有倒悬之苦。人自作恶,则诉之鬼神,志怪小说因而滥觞于两晋南北朝;鬼神不应,则反求诸己,禅心玄谈因而风行于士林百姓中。佛说,人世乃大苦难,人由于“无明”(不觉悟)而不能脱离苦海。弘扬佛法即是解脱……于是皈依者日众。

综观整个佛说,根本要义在“了生死”和“入涅”。生死所以为佛家“大事”,乃由于生与死是人生一切苦难的缘由。以佛法而论,人之生、老、病、死、恩怨相会、所求不得、穷、灾、祸、乱,诸般痛苦都由“生”而来。有生必有死,必有死后的再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人在这片苦海中沉浮漂泊,孤苦凄惶,无所凭依,找不到一块可以永驻的安乐之境。佛祖释迦牟尼曾将人世之苦,列于四大真理之首: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以人世为一大苦海,世界是苦集之场,众生不能安乐,为无常患累逼迫。人生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欲断除诸苦,唯生死能了;生死未了,忧悲苦恼哪能得了?因而佛高悬“了生死”这一宗旨。

人生诸苦缘何而起?据佛说,有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死。《阿含经》反复论证一偈:“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其中“此”即是“因”,“彼”即是“果”。任何现象,皆由内在作用(因)与外在作用(缘)结合而生。十二因缘按排列,呈循环的因果关系,每一条既可是原因,又可是结果。如“无明”(无知,不明佛理),是“行”(个人意志行为)的因;“取”(追逐)是“爱”(贪欲)的果。若要脱离死亡,先须脱离生存;欲求了悟,先脱“无明”。这便是所谓集谛。

解脱之道是为灭谛。肉体解脱的途径是死亡,而死与生相续——

前识灭已,后识生时,或生人中,或生天上,或堕傍生、饿鬼、地狱。大王:后识生时无间生起,彼同类心相续流转,分明领受所感异熟。大王:曾无有法能从此世转至后世,然有死生业果可得。大王:当知前识灭时名之为死,后识餐起号之为生。大王:当前识灭时无有去处,后识餐起无所从来,所以者何?本性空故。

——《大乘流转诸有经》

这是佛对摩揭陀国王就人死后的去向讲法:人临死时,最后一念意识灭后紧跟着就会产生下一念意识。就像生时前念灭而又生后念,其间不会停顿。死后意识相续而生之际,将受其生前行为之“因”所种下的果报,生于天、人、鬼、畜、狱五道中。尽管从今生中没有转移什么东西到后世去,后世的生命也并非今生的生命,但今生与后世之间,却有因果相续的关系。前念已灭,名之为死,后念续起,名之为生。生死相续的轮回,本性是空,没有固定不变的东西在实受生死。为什么呢?只要你审视一下眼前念头的生灭——前念灭后到哪里去了?后念续起又从何而来?生死也是如此,当觉悟“空”的本性啊……

可见肉体之死与灵魂无关。灵魂在生死轮回中仍为十二缘起所困,若要灵魂脱离轮回,除非入于涅。涅,即是灭——灭生死之大患,灭生死之因果,无为空寂,灵魂达于冥然无形的超然状态、入于无境之境。东晋慧远和尚称此为“冥神绝境”。此境有常、乐、我、净四德,为极乐世界。关于涅,小乘佛教有“有余”、“无余”之说:“漏尽心解脱,任持最后身,名有余涅。诸行犹相续,诸所受皆灭,寂静永清凉,名无余涅。”(《本事经》)即是说,修行者已断除此生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但还依于宿世业报所由生的肉身,并因此而尚有小苦小不自在,此谓有余涅。已脱肉身羁绊,永享极乐,谓之无余涅。大乘佛教更于此两种外,有“无住涅”之说——

无住处涅,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轶翼,由斯不住生死涅,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

——《成唯识论·卷十》

大意是,得无余涅,而又超越其寂灭之境;以慈悲济众生,入生死不住生死,入涅不住涅,度化众生永无了期。

关于进入涅之法,早期佛说甚为烦琐,要求渐悟,修持过程中,有所谓八正道、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共三十七道品。其中如“八正道”有: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八正道要求修持者“正”自己的见解、思维、言语、行为、起居、意念和禅定……其烦可见一斑。

佛在中国历五六百年,完成了与华夏文化的整合,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佛教理论。在诸多流派中,以唐时慧能所创禅宗影响最大。禅宗的脱颖而出,正在它提出了“顿悟”,从烦琐冗长的修持中跳脱出来,将佛说化为人人都可了悟的道理:“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成佛之途,全在一念之悟;克服“无明”是瞬间的事情,此即“顿悟”。所以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说。

禅宗对生死的理解甚为明了,即“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佛性就是人之本性,明了人之本性即可洞见佛性。慧能说:“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禅宗认为,人能自觉把握生命的内在本体,就可达到成佛的境界,超越生死。只要“以无念为宗”,存于世而心不被外境所迷,“不于境上生心”,则“挑水砍柴无非妙道”,此即佛境。

对于禅宗来说,人生固然也有生老病死之苦,但若不以此为苦,则苦无所生,苦海也就与“极乐世界”无差别,要有平常心。平常心即超生死之道心。

至此,佛学在中国已然完全汉化。从佛学登陆初期的形神之辩、薪火之喻等等玄思清谈,到隋唐时各宗各派对佛理佛法的深入探讨,佛学得以成为一门成熟的宗教。虽然佛教谈六道轮回,三世因果,最终它仍被导入了儒、道两家共有的价值体系——超越生死。

同类推荐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包括:正确判断人的自然状态、奴隶制和权力、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财产权的问题、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公益与众意之间、人民与政府等内容。
  •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他的思想中获取营养。这种影响,仅从我们的常用语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本书作者从汉朝吕后开始,历数西汉时期著名女性的故事。吕后、窦太后、卓文君、赵飞燕……她们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苍凉的反思。 本书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30天精通社交心理学

    30天精通社交心理学

    人与人的交往就是心与心的碰撞,心理学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卜分重要的作用。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会让你明白很多社交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心理动因。阅读《30天精通社交心理学》,只要通过短短的30天,你就能精通社交心理学,在社交中游刃有余!
  • 与校草的吻:若爱只是游戏

    与校草的吻:若爱只是游戏

    曾经灰姑娘式的珊歌,如今华丽归来,在校园中立刻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她究竟能不能俘虏那个又拽又冷酷的校草王子呢?《富二代校草的灰姑娘》姊妹篇。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末日求生:女王大战僵尸

    末日求生:女王大战僵尸

    前一刻充满欢声笑语的学校,下一秒钟立刻变成了沉闷的丧尸乐园,本以为难逃一劫却被英雄系统选定为宿主。一大波丧尸正在来袭,一大波变异兽来袭,一大波美男来袭。瑞萌萌疲于应付。群号414136473群名称清歌夜舞。。。感谢大家的支持哦
  • 医绝天下之农门毒妃

    医绝天下之农门毒妃

    她是现代医农双硕士,却不科学的穿越附魂在一个村姑身上!她叫云菱,本想着扮猪吃老虎,在古代玩起农女逆袭,一手医术风骚天下的路子。却又撞见了他!一个冷冰冰的,身材绝佳,却故作神秘的面具男!他叫盛启,是大盛朝的冷面王爷,权倾朝野而无情血杀天下。本来只是养伤,却意外的看见一个十分诡异有趣的小村姑。于是……*一对一种田文,诙谐暖心系~*片段一【有凤求凰】大宴之上,众目睽睽之下。他,大盛的冷王爷,大盛的冷酷战神,对着她说——“十月十三,月皎星高,你在本王一众属下面前,亲了本王,此事你可认?”满座惊若木鸡……苍天在上,天地良心作证。她,绝对心思纯洁,绝对是为了救人,但心虚道——“呃……那什么,那是人工呼吸。本医是为了救你……”她越说越心虚……他目光咄咄,眸如暗夜鹰矢,掬满似笑非笑的星光,若白瓷上的那一抹朱红唇启——……片段二【琴瑟和鸣】这日天干物燥,地面的热气儿哧溜哧溜的往外冒,简直是要热死个人!他下朝方进府,府内却寂静只闻知了声?!竟连个护卫的影子都没?!居然敢擅离职守?!他黑脸心疑间转入内院,迎面一片凉风袭来,战场上面不改色的他眼皮跳了跳——荷塘边,槐树下,藤椅上,那小人儿正挥着小手绢招呼道:“你回来啦!快来乘凉!”他相信,整一个王府备用的冰块,全都被她投入了荷花池中……“谁惹你生气了?”他眉峰微蹙,柔声询问。小妻子脸一黑,不说话。“内火外寒压着伤身,是谁气了你,本王这就去给你出气。”他心疼哄道。小妻子眼眶一红……*【大连声明:】1、文中涉及医学与农学的内容,由度娘与《洗冤录》等文学资料提供的素材编写而成。看文重在开心,莫要过分较真哈~2、推荐大连自己的励志玄幻1V1爽文:《腹黑谋后噬魂妖妖》3、码字苦逼,求支持正版订阅┭┮﹏┭┮
  • 你为什么还没成功

    你为什么还没成功

    本书站在成功学的角度,从要给自己准确定位、树立自信心、打造坚持的意志、高度自制、勇于冒险、抓住机遇、创新思维、学会学习、发掘潜能、充分利用时间、成功推销自己、利用人际关系、积极行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问题,论述了要成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成功追不追你,在于你对书中这些问题做如何回答。
  • 轰天雷

    轰天雷

    戊戌政变后,沈鹏给朝廷上书,强烈要求慈禧太后归政给光绪帝并诛除荣禄、刚毅、李莲英这"三凶",因无人肯替他代奏,他就把这封奏稿送到外国人所办的天津《国闻报》发表,一时轰动全国。这是近代一桩著名政事件。作者以此事件为题材,情节多与事实相符,可视为传记性纪实小说。
  • 凤颜惊华:嚣张黑帝公主

    凤颜惊华:嚣张黑帝公主

    她被迫穿越,异世嚣张横行。嘿,这个世界真好玩,有趣的事,有趣的人排排队一篓筐~这个妖孽小白脸惊才绝艳,那个黑脸将军冷峻内敛,还有帅得掉渣的皇子霸气凌厉……前面的那位帅哥,说你呢,请留步!本文是魔妃系列三部曲中最后一部,前两部已完结,欢迎阅读。(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暗香沉,灵动天下!

    暗香沉,灵动天下!

    “命硬克夫,终身难有白头郎”她是富甲天下的钟家五女,一出生便命带断掌,有道士如是说。他娶她,纯粹是为了挽回家族生意,谁让她的陪嫁足以买下整个城池。她嫁他,纯粹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谁让她是钟家唯恐避之不及的瘟神。只是,当婚后的生活全是无尽的打骂,无尽的侮辱,一向温顺柔弱的她,绝望了,三尺白绫,结束了一段年轻的生命,却带来了命运之门的一次开启······#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白领丽人,聪明,美丽,却一点都不善良。“如果人有善良,我的父母就不会把我遗弃!”致对手于死地时,她这样告诉自己。“如果人有良知,那个混蛋就不会带我回家的第二天就强奸我!”拿着欢好的录像要挟客户时,她如是告诫自己。是的,所有白雪公主拥有的美好品质,她全不具备,她有的,只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还有,人欺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狠厉。当这样的女子,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处异时空时,又会发生一段怎样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钟灵儿,你到底还想要什么?”“只要是我想的,便是我能得的!顺风兮,逆风兮,这世间,何阻我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