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9600000017

第17章 鱼凫城与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3)

(3)甘青地区羌文化的南徙。我们认为马家窑文化还不算是明确的羌人文化,也许只可看做先羌的一种隐性的文化基因。通常说来,羌文化应该是在青铜时代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生业转变才形成的具有一定族群意识和游牧特质的文化形态或共同体。我们现在可以确认,从齐家文化开始已经在向羌文转化。后续的甘青地区青铜时代诸文化,多认为是羌文化的不同支系。所以,能够确定的羌文化的南移,主要还是指距今4000年以后的甘青地区史前文化的南下。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石棺葬和双耳陶器现象。

那么,马家窑文化和之前文化的流动,是否也可视为羌文化的移动?我以为这要看它们算不算羌文化或是否可以纳入羌人的源流系统。马家窑文化或可纳入其中。在齐家文化之前的文化联系,不管它是否被认定为羌人文化的源流,无论怎样,总是南北文化交流碰撞的现象,这不容置疑。这种人群的交流与融合,在这个大的区系中活动的文化和人群,都不免和羌人各时段的源流有过关系或发生联系。人群和文化的交融,就形成了文献记载中庞杂的氐羌系统。

(4)长江黄河这南北两大流域上游地区的文化交流,及人群流动或迁徙,早已存在。肯定要比马家窑文化和一些细石器揭示的年代还更早。有学者开始注意到了岷江上游考古发现反映的比较明显的文化交流现象,其实不仅是马家窑文化,还包括可能早于马家窑文化的文化因素都在南传,从哈休遗址和波西遗址等地情况看,彩陶的南传有可能比马家窑文化时期还要早。比如接近庙底沟文化的某些风格的陶片遗物,已经引起了细心的研究者的关注。还有前述的中子铺文化的细石器,可能反映了更早时期的北来文化的影响或传播。其实,这种文化交流还可能有更多内容,更多表现,只是还没被考古发现。

(5)相对来说,北来文化的影响在岷江上游史前文化中,似乎表现特别明显。我们现在看到的多数情况都是,与宝墩文化相关或稍早的四川史前文化,可能和马家窑文化有更广泛的联系,甚至融合。这是因为马家窑文化彩陶较容易识别。我估计齐家文化时期也有南移的动向,只是至今还缺乏比较明确的资料。齐家文化与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大体相当,宝墩文化的早期可能比齐家文化还要早一些,因此它和马家窑文化发生直接联系也是有可能的。不过,现有材料反映并不直接、也不十分明晰,我们更倾向于,宝墩文化与岷江上游的营盘山、姜维城等类同马家窑文化的遗存有联系,但不是那么很直接发生关系的。这种关系可能要更复杂和间接些。

我们注意到,在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盛行双耳陶器,其中也有一些唇沿饰绳纹、齿口、花边的陶器。双耳的造型风格,显然是马家窑文化以来甘青地区所流行的形式,并且影响到西南地区;而齿边花边口沿的陶器,似不能说是甘青地区最盛行的现象,而在四川盆地史前陶器中最盛行,因此我们判断,或许是四川新石器时代文化同时对于甘青地区史前陶器产生过影响。我们试提出这个推论,因目前还没有很深入地研究。这可能就是两地文化交流之间相互影响、双向互动作用的一个证据。

还有研究者注意到,南下的马家窑文化进入四川盆地时自身并没有带来细石器,岷江上游这些遗址出土的不少细石器,应该是盆地土著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极有可能受到川北细石器的影响。就是说,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子铺文化细石器,本来可能是北来的文化因素,它成为四川盆地土著文化的一种传统之后,又变成了再影响后来南下的北来文化的一种本地土著文化因素。学者上述这种看法,当然主要是因为考虑的是从甘肃中东部和南部的马家窑文化过来的北来文化,但如果考虑到西部的马家窑文化南移的可能,这种认识就会不同了。

综合前面资料,我们看到,川西北若干史前遗址都具有强烈的北来的文化因素,甚至有的文化性质就是马家窑文化。但同时也看到了它们很多又具有花边口沿、绳纹口沿、细石器等特征,又被认为是四川土著文化的表现。不过有的绳纹花边口沿,可能真是南下的马家窑文化自身带来的,未必是新接受四川土著文化的因素,如果说是,那么也是四川史前文化更早影响它的结果。南北文化交流的现象,其实可能更复杂,而四川盆地的考古工作还需要更大的发展,研究上也需要更多视角和更宽的视线。

四、鱼凫城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及其显著的学术地位与意义

1.再回到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文化和史前城址的问题上来。鱼凫城在成都平原的多座史前城址群中,它的形状就颇为特殊;相对而言,其下限年代又是较偏晚的。但是总体上,它还可以说仍然处在宝墩文化的最后阶段,是宝墩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遗址。其中最重要的是它的第三期遗存。

一般认为,鱼凫城遗址的晚期遗存,基本上可以接上三星堆文化。就是说,鱼凫城遗址晚期(第三期)可能反映了宝墩文化向三星堆文化发展过渡和衔接的文化现象。

前面已经说道,三星堆文化和三星堆一期遗存是不同的文化性质,年代也有不小差距。三星堆一期和三星堆二期之间有距离,有缺环,不是连续的关系,而现在鱼凫城遗址的第三期遗存,大致可以填补这种距离,使宝墩文化与三星堆文化之间构成了比较连续的文化发展的关系。

研究者一般都看到了鱼凫城遗址的出土遗存资料所反映的这种过渡性质和文化内涵,但是对于这种遗存是否可以作为单独的一个文化类型看待,意见并不完全相同。一些研究者认为可以分出来作为一个过渡类型的文化,称为鱼凫村文化,或鱼凫村三期文化。另一些研究者还是把它作为宝墩文化的一个部分看待,认为只是属于宝墩文化的晚期阶段。实际上,坦率地说,由于有了三星堆文化二期的成分进入,这些因素使这个阶段,已经不适宜还作为宝墩文化的四期遗存来看待了,或者作为一个新时期,或命名为一个新的文化似乎比较更合理一些(但是,从考古学观察,必须明确,这些三星堆文化的进入,是新的文化因素?还是三星堆文化扰乱了原有的宝墩文化第四期的地层,四期遗存只是一种残留?这是判断鱼凫村第三期遗存是新的文化还是被扰乱的文化的一个问题关键)。因此,我们比较赞同把这个文化期分出来,命名为鱼凫村文化的观点。当然,鱼凫村文化只是代表鱼凫城遗址的第三期文化遗存,而不包括一二期遗存。

雷雨先生整理研究了三星堆遗址的资料后,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而且还公布了在整理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新情况,就是三星堆二期偏晚阶段的遗存中,仍然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宝墩文化晚期的器物。就是说,宝墩文化因素在三星堆文化时期仍然保持了相当的时间。这样看来,这种过渡阶段并不是一下子就消失了的。同样,这里也要提出和上面一样的分析思考,看看这些宝墩文化器物是因为一期文化地层被扰乱而残存的遗物,还是一种文化因素的延续保持的遗留?

总之,鱼凫村文化的提出,解决了宝墩文化与三星堆文化之间的过渡问题,也解决了三星堆一期与二期之间的,长期困扰学者们的这个缺环问题。这是鱼凫城遗址发掘所具有的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是学术认识上的一次大跨越。

2.在四川古史传说中的鱼凫,现代解读有鱼凫氏或鱼凫世、鱼凫王等称谓,许多学者把它看成远古部族的开世领袖,这样看是有道理的,也符合历史辩证法。有的学者还从三星堆、金沙等出土文物上考释了鱼凫图像徽识,分析了相关鱼鸟造型的器物,这些探讨也具有探索意义,值得赞赏。考古学资料确实也有一个考释、辨识的解读过程。当然,历史传说与考古现象能否直接对应起来,还是一个需要我们做许多功课和努力的大工程。

鱼凫城是否就是古史传说中鱼凫的城,这要有相当充分的考古学证据才能够最后下结论。我们不主张现在就极为肯定地认为鱼凫城即是鱼凫王朝的都城,尽管鱼凫城必定是宝墩文化或鱼凫村文化时期的一个中心聚落,不过太急于指认,或难免失误。我们把它多做一些分析研究和考古发掘,才是最急迫而且有意义的事情。

目前来看,整个四川盆地,包括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现和研究虽然早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平心而论,细致观察和分析,无论发现的资料和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在多学科的研究上,都还远远不够。缺乏成系统的全面系列的考古遗存资料,尤其缺乏年代更早的考古发现,这是四川远古史研究中的不足。没有大量实证的考古资料,因而对古史传说的探讨也就显得纷繁困扰、无所适从,造成学术乏力。

从现有的成都平原8座史前城址看,它们分布上的关系、时间上的关系,都需要思考其是否具有规律性。这些城址群是中心性的聚落,但不是聚落群的全部。所以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工作目标,还要探寻更多和更早的遗址群(也包括史前城址),去发现成系列的史前遗址和文化遗存。这样,巴蜀古史的实证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我们比较乐观地估计,成都平原应该还有未发现的城址存在,也可能还有已经湮没消失的城址,四川盆地更有许多有待发现的史前遗址和丰富的文化遗存。这给成都和四川的史前考古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第13章 温江境内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发现、发掘及初步认识

第一章 温江境内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发现、发掘及初步认识

刘雨茂 杨占风

温江县原为温江地区行署所在地,1983年撤区并市后归为成都市管辖,2002年改为成都市的一个行政区。其地东临青羊区,南毗双流,西衔崇州,北接郫县、都江堰,处于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境内地势平坦,无山无丘,呈西北东南走向,金马河、杨柳河、江安河、清水河四河并流自西北向东南穿境而过,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土地肥美,“膏腴之地”、“金温江”之美名享誉海内外。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其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人类生产栖息的理想之地。

一、发现、发掘及研究简史

温江境内的先秦时期考古工作大致以2002年为界限,经历了由点到面两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1964~2002年。通过鱼凫村遗址的调查与试掘,对温江境内的先秦文化遗存有了初步认识。

1964年,四川联合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调查、确认了鱼凫村遗址,标志着温江境内先秦时期考古工作起步,然而此后该地区的考古工作基本停滞不前。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三星堆遗址发掘与认识的不断深入,因探索三星堆文化源头乃至整个成都平原古代文化面貌研究的需要,温江境内先秦时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1996年秋,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四川联合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温江县文管所联合对鱼凫村遗址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并进行了试掘,发掘者将该遗址分为三期,并认为“鱼凫村遗址第一、二期与宝墩遗址、月亮湾下层遗存和三星堆第一期年代大致相当,或略有早晚”,“鱼凫村遗址第三期晚于三星堆第一期,而早于三星堆第二期”。1998年,蒋成、李明斌先生又撰文对遗址的分期、年代、选址、布局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以上考古发现及研究对温江境内乃至成都平原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

同类推荐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寂静玛尼歌

    寂静玛尼歌

    浪子啊,你虽已死,但你能否说出,在你短暂的一生中,有多少次远足值得铭记?因为有着在戈麦高地上与康巴藏人一同游牧四野的传奇经历,作为一个汉人,柴春芽才敢于书写他对中国西部牧野生活的缅怀。因为漫游了西藏大地并最终皈依了藏传佛教,柴春芽才勇于坦露心迹,探索灵魂的深度与载力。
  • 幽灵的白色魅影

    幽灵的白色魅影

    ,为何幽灵的传说经久不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幽灵吗?幽灵究竟只是传说,还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幽灵的白色魅影》带你一起探寻幽灵的行踪,几千年来。追寻它产生的源头,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幽灵世界
  •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天柱峰宝鸡天台山有一座巍然耸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的奇峰,人称天柱峰。天柱峰上有座“莲花顶”。每当日落日出之时,这里霞光辉映,雾海翻腾,石莲游浮,蔚为壮观。人们称誉此峰此景为“三味生奇花”。相传中国国名“中华”即由此而来。传说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在天台山练出了一身好武艺。
  •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讲述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分析其成长背景、良师益友的熏陶、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鼓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付出勤奋持久的努力。
热门推荐
  • 世界上最美的情诗

    世界上最美的情诗

    《世界上最美的情诗》从诗歌宝库中精选了百余篇具有代表性的篇章,所选篇目皆出自于名家之手,它们语言优美,意境深邃,篇篇可谓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同时在本书内容的选择上也力求广泛,它们或讴歌大自然,或吟咏爱情,或感叹人生,可谓包罗人生的方方面面。
  • 明星傻女:撞上三皇子

    明星傻女:撞上三皇子

    她穿越了?前一刻性感耀眼的她正在A市开着个人演唱会,下一刻便在这了。她本是一个当红明星,受千万人追捧,发有个人专辑20余张,而每一张专辑都有佳绩,今年的她才拍完一部电影,获得奥斯卡影后,是广告界宠儿,签约18档广告之多……而因为该死的舞台塌陷,随着歌迷的尖叫,她就到了这里……老天爷啊!姐哪有空跟你玩,像我这样的大牌今年档期早就排满了,我有好多好多的电影、电视剧、广告要去拍的……她苦笑,老天不要跟姐开玩笑、不要耍我了好吗?她居然穿越在一个只有七岁智商的傻女身上?傻女二十岁都未嫁人是大楚国未嫁姑娘中最老的女人傻女有双疼她的爹和娘和一个威武将军的大哥即便不嫁人爹娘都可养傻女到老傻女何其幸福这是她穿越后感觉到的她现现在身处的国家:大楚皇朝,国姓楚。既然穿越了,就看她怎样蝶变吧!原来这幅身体的全名叫尹晚晚,年方二十,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尹夫人在怀她的时候不足八个月就生了她,而在生她时候尹夫人又难产,孩子一直没出来,导致脑袋缺氧发育不良而变得痴傻。她身在的尹府只有一个尹夫人,没有其他妻房,这是在古代比较少见的,她有一个大哥,尹大将军,生得英俊非凡,是全国冠名的三大美男之一,全名尹傲人,至今二十八岁还没结婚生子。是京城里众多姑娘芳心暗许的对象之一。大楚皇朝的楚帝共有三子七女,大太子——楚麟,已婚,年方三十,头脑精明,脾性稳重,善谋略、兵法。二皇子楚魂,年方二十八,未婚,其他的资料她不知道,因为欢儿说他有病,很少出动与人前,所以没他资料。三皇子楚曜,年方二十六,未婚,其貌绝世无双,玉树临风,风流倜傥,风姿卓绝,是三大美男之首,难怪这具身体的主人那么爱慕他,所以他才这么拽?三大美男中的另外一位便是慕容风,慕容山庄庄主,年方二十八,未婚,传其脾性冷绝,集俊美与才华、权力与财富于一身。另外两大美男居然是大哥尹傲人的好友!三大美男个个都是人中之龙,大楚国的女子纷纷爱慕,个个芳心暗许……游湖上的片段一“你们快看,那位是尹家尹小姐吧!”不知道是哪位小姐高声唤道。尹晚晚,就当是没听到般一如自我的磕着眼。此时的空气凝固,整条船上的人一时鸦雀无声,一道道光芒四射的眼光直锁尹晚晚,看到她娉婷淡雅后,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丝的怪气……见过尹晚晚的人都知道,这个尹晚晚的气质如之前透出傻气的尹白痴不是一个样,简直是天壤之别。
  • 重生之俘虏CEO哥哥

    重生之俘虏CEO哥哥

    欧阳娟子和她的养哥哥欧阳强从小就喜欢捉弄别人。十五岁那年欧阳娟子被一辆车给撞飞了起来。就这样一撞,欧阳娟子的灵魂跑进了已经有十七岁的苏如清的身体里。重生后的苏如清就以陌生美女的身份,以超搞笑、超恶作剧的行为来捉弄欧阳强。欧阳强也不是吃素的,他照单全收、并打包加倍奉还。谁输谁赢?结局当然是——
  • 怒放的青春

    怒放的青春

    无恒大学的下午天空,晴朗如洗。在无恒市无数大楼下看无恒大学,无恒大学显得多多少少有点沧桑感。校园因为中午下过一场阵雨后,安静的校园显得湿漉漉的,雾气缠绕,少有学生出来玩。一个声音从无恒大学一楼的一个教室传来:“老大,下课后到哪里去玩啊?”问话之人是一个瘦瘦的小伙子,他笑嘻嘻的向一旁的一个同样瘦瘦的小伙子问道。很久那个被问的小伙子终于从沉睡之中抬起头来,眼光迷糊的望了望一旁的兄弟。
  • 晁氏水浒

    晁氏水浒

    “咱也来个煮酒论英雄,先说神力。这江湖之上,要说神力,第一当属倒拔垂杨柳的花和尚鲁智深,两膀若无千斤之力,怎能动的树木。”“这便是你孤陋寡闻了,岂不闻小霸王力扛东京数千斤闸门,四路反王这才安然逃出东京,怎是凡人可比。”新书《义气水浒》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学会和领导相处

    学会和领导相处

    与人能好好相处,靠的是技巧,与领导相处,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每个人都有直接影响他前程、事业和情绪的领导。你能与领导和睦相处,对你的身心、前途有极大的影响。对于一个职场中人来说,一个欣赏你的领导会充分地帮助你一步步地成长,为你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石。
  • 太子慢走之女将倾城

    太子慢走之女将倾城

    作为最出色的特种兵,被人背叛死于月夜雪地。从小父母早逝,横遭巨变的她,性情冷清,似乎死也没什么了不起。谁知一朝穿越,附于大庆镇西大将军苏珣庶女十一岁苏流熙之身,嫡母暗害,嫡姐相欺,日子堪比奴畜。想贵要清净度日,看来只能离开以绝后患。谁知误打误撞进了军营,这一进,却又入了谁的眼?身为帝国豪贵最清滟绝采的战神,被人敬畏如斯藐视苍生。从小宫廷倾轧,乱军求生的他,杀伐果断,好像没什么可在意。谁知军中来了一个小兵,谋略过人,运筹帷幄,简直可堪敌手。想要培养提拔,谁知最后自己也搭了进去,而他还甘之如饴。
  • 后宫——萧妃传(全本)

    后宫——萧妃传(全本)

    他,一代帝皇,涌动着无比的野心,他要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要四海宾服,万国来朝;她,宰辅之女,平生之志,就是有个夫君和一群可爱的孩子,相亲相爱,平平安安。他的心很大,她的心很小。当他在宫苑之中第一次遇到她时,她只有四岁,那时,她的命运就注定要跟他连在一起,而他,又会给她带来怎样的生活呢?他能实现她的愿望吗?
  •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志愿:愿终身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在确立了这个志向之后,他的生命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不断地为家国民族而四方奔走,风雨无阻,毫不游移。一条清晰的人生轨迹呈现在后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