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5900000038

第38章 一九四二年约春夏致傅斯年(4)

她对这件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曾和几位年轻的工艺美术工作者一道,亲自到工场、作坊中去了解景泰蓝等的制作工艺,观看老工人的实际操作。然后她又根据这些工艺特点亲自设计了一批新的构图简洁、色调明快的民族形式图案,还亲自到作坊里去指导工人烧制样品。在这个过程中,这也可能是一次空前绝后的机会。

新中国成立初期她所热心从事的另一件工作,是倡导某些北京传统手工艺品的设计改革。她和父亲当时都决心使我们的国徽具有最鲜明的民族特征,她还为工艺美院带出了两名研究生。可惜的是,她的试验在当时的景泰蓝等行业中未能推开,她的设计被采纳的不多,市面上的景泰蓝仍维持着原来那种陈旧的图案。

城墙与屋顶

她的主张不邀时赏的,并不仅是这一件。

现在,当我每天早上夹在车和人的洪流中,急着要从阻塞的大街上挤一条路赶去上班的时候,常常不由得回想起五十年代初期,母亲和父亲一道,为了保存古城北京的原貌,为了建设一个他们理想中的现代化的首都而进行的那一场徒劳的斗争。

他们在美国留学的时代,城市规划在资本主义世界还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理想。他们曾经看到,来一个苏联“老大哥”国徽的“中国版”。在最初的构思中,在私有制度之下,所谓城市规划,最后只能屈从于房地产资本家的意志,建筑师们科学的见解、美妙的构思,最后都湮没在现代都市千奇百怪、杂乱无章的建筑物之中。因此,当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们参加了为北京市做远景规划的工作时,心情是极为兴奋的。他们曾经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当城市的一切土地都是公有的,一切建筑活动都要服从统一的计划时,真正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才有可能实现。

对于北京的规划,以象征团结、丰裕与和平。现在的这个图案,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第一,北京是一座有着八百多年历史,而近五百年来其原貌基本保存完好的文化古城,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为了这个设计,母亲做了很大贡献,在设计过程中,许多新的构思都是她首先提出并勾画成草图的,她也曾多次亲自带着图版,不仅要表现革命的内容,扶病乘车到中南海,向政府领导人汇报,讲解,听取他们的意见……正因为这样,她才会在毛主席宣布国徽图案已经通过时激动地落了泪。北京的原貌本身就是历代劳动人民留给我们的无价珍宝。而它又是一座“活的”城市,现代人仍然生活于其中,仍在使用和发展着它,但现代人只负有维护古都原貌,使之传诸久远的义务,而没有“除旧布新”,为了眼前的方便而使珍贵古迹易容湮灭的权利。第二,他们认为,以父亲为首的一个清华建筑系教师小组,原北京城的整个布局,是作为封建帝都,为满足当时那样的需要而安排的,它当然不能满足一个现代国家首都在功能上的要求。而如果只着眼于对旧城的改建,也难以成功。他们根据国外许多历史名城被毁的教训,预见到如果对北京城“就地改造”,把大量现代高层建筑硬塞进这古城的框框,勉强使它适应现代首都的需要,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现代需要既不能充分满足,古城也将面目全非,弄得不伦不类,其弊端不胜枚举。然而,他们曾设想过以环形的璧,这些意见却遭到了来自上面的批驳。于是,他们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北京城一步步地重蹈国外那些古城的命运。那些“妨碍”着现代建设的古老建筑物,一座座被铲除了,一处处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美的王府和充满北京风味的四合院被拆平了,而一幢幢现代建筑,又“中心开花”地在古城中冒了出来。继金水桥前三座门、正阳门牌楼、东西四牌楼、北海“金鳌玉”桥等等被拆除之后,推土机又兵临“城”下,五百年古城墙,包括那被多少诗人画家看作北京象征的角楼和城门,全被判了极刑。母亲几乎急疯了。她到处大声疾呼、苦苦哀求,甚至到了声泪俱下的程度。她和父亲深知,这城墙一旦被毁,这也许是一个美术家所能遇到的最激动人心的课题了。当时有人来向她呼吁,要挽救当时已濒于停顿、失传的北京景泰蓝、烧磁等手工业。在中国历史上,就永远不能恢复,于是再三恳请下命令的人高抬贵手,刀下留城,从长计议。然而,得到的回答却是:城墙是封建帝王镇压人民对抗农民起义的象征,是“套在社会主义首都脖子上”的一条“锁链”,一定要推倒!又有人动员三轮车(如此落后的交通工具!)工人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控诉”城门、牌楼等等如何阻碍交通、酿成车祸,说什么“城墙欠下了血债!”于是母亲和父亲又提出了修建“城上公园”、多开城门的设想,建议在环城近四十公里的宽阔城墙上面种花植草,放置凉棚长椅,利用城门楼开办展览厅、阅览室、冷饮店,母亲是其中一个活跃的成员。为自己的国家设计国徽,为市区居民开辟一个文化休息的好去处,变“废”为利。然而,据理的争辩也罢,激烈的抗议也罢,苦苦的哀求也罢,统统无济于事。母亲曾在绝望中问道:为什么经历了几百年沧桑,解放前夕还能从炮口下抢救出来的稀世古城,在新中国的和平建设中反而要被毁弃呢?为什么我们在博物馆的玻璃橱里那么精心地保存起几块出土的残砖碎瓦,同时却又要亲手去把保存完好的世界惟一的这处雄伟古建筑拆得片瓦不留呢?

说起母亲和父亲对待古建筑的立场,我便不能不提到对于“大屋顶”的批判问题,这个批判运动虽然是在母亲去世之后,针对父亲的建筑思想开展的,是后来经过多次演变、修改之后才成形的。一九五○年六月全国政协讨论国徽图案的大会,但这种建筑思想历来是他们所共有的,而且那批判的端倪也早已见于解放之初。这表面上虽是由经济问题引出来的,但实质上却是新中国的新建筑要不要继承民族传统,创造出现代的民族形式的问题。对于这个重大课题,母亲和父亲出于他们自幼就怀有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早在留学时期便已开始探索。他们始终认为,现代建筑的材料与结构原则,完全有可能与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创出一种新的,富有中国气派的民族风格。他们经过反复思考,明确否定了几十年来风行于世界各地的“玻璃盒子”式,或所谓“国际式”的建筑,一九五○年,认为它们抹杀了一切民族特征,把所有的城市变得千城一面;他们也反对复古主义,反对造“假古董”。早在三十年代初母亲在为《清式营造则例》所写的“绪论”中就已经告诫建筑家们“虽须要明了过去的传统规矩,却不要盲从则例,束缚自己的创造力”。但是在民生凋敝的旧中国,他们一直缺乏实践机会。母亲曾以设计小组代表的身份列席,亲眼看到全体委员是怎样在毛主席的提议下,起立通过了国徽图案的。这方面的摸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有可能开始。母亲确曾说过,屋顶是中国建筑最具特色的部分,但他们并没有把民族形式简单地归结为“大屋顶”。五十年代前期各地出现的建“大屋顶”之风,是对民族形式的一种简单的模式化理解,或者说是一种误解或曲解,这种中国古老的形式作为基本图案,决不符合父亲和母亲的真正主张。而且当时那种一哄而起,到处盖房子都要搞个大屋顶的做法,正是四十多年来我们在各个领域都屡见不鲜的一哄而起和攀比作风的早期表现,是不能完全由父亲和母亲这样的学者来负责的。五十年代前期,在追求所谓“民族形式”的浪潮中出现的不少建筑,的确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建筑艺术上都很难说是成功的,然而当时那些不由分说的批判,确实曾深深地伤害了他们从爱国主义立场出发的,科学上和艺术上的探索精神,把他们终身遵循的学术信念和审美原则一下子说得一钱不值,大谬不然,参加了国徽图案的设计工作,这不能不使他们(母亲去世后,主要是父亲)感到极大的惶惑。继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之后,对“大屋顶”的批判,在以简单粗暴方式对待学术思想问题方面,也在知识界中开了一个极坏的先例。母亲去世很早,没有来得及看到在批判“大屋顶”的同时北京冒出来的那一批俄罗斯式的“尖屋顶”,更没有看到后来会有这么多他们所最恼火的“国际式”高层玻璃盒子,有些上面还顶着个会转圈的“罐头盒屋顶”,以“锷未残”之势,刺破着碧空下古城原有的和谐的建筑天际线;也没有看到在被拆毁的古城墙遗址边上,又长出了那么一排排玻璃与水泥构筑的灰黯的“新式城墙”,否则,还要体现出我们这文明古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他们曾担心:有人会主张像某些东欧“兄弟国家”那样,她定会觉得自己作为建筑家而未能尽到对历史的责任,那种痛苦我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尽瘁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那些年紧张的实际工作中,母亲也没有放松过在古建筑方面的学术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她和父亲以及莫宗江教授一道,在初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后,将他们多年来对中国建筑发展史的基本观点,做了一次全面的检讨,并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这篇长文(载一九五四年第二期《建筑学报》),第一次尝试着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重新回顾从远古直到现代中国建筑发展的整个历程,开始为他们的研究工作探求一个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

同类推荐
  •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民国时期,中国积贫积弱;但民国时代的大学却闻名遐迩,在东西方国际上都享有盛誉。这是为什么呢?有史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学校长个个都很“牛气”。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校长怎么样,大学就会怎么样;如果要想造就一个伟大的大学,有干练的校长还不够,还必须有卓越的校长”。
  • 大学史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大学史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我给总统当御医

    我给总统当御医

    李计留先生——一位中非友谊使者,获得总统嘉奖颁发“骑士勋章”的中国援非医疗队员——声名远播的非洲总统“御医”,在当代中国援非医疗史上颇具传奇和冒险色彩:他以精湛绝妙的中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先后“迷倒了”三任总统,对他赞不绝口;他和总统的关系极其微妙,有时亲密无间,有时伴君如伴虎,曾跟随总统到处出访,一享尊贵,有幸列席联合国大会,亦亲眼目睹了总统的婚姻和爱情复杂关系的内幕……
  • 其实你就是人物

    其实你就是人物

    谁都希望得到他的眷顾,有一个词叫“机会”。他的青睐,有一个词叫“缘份”,他才是偶像,很自圆地说。前一个词很中国,是人们永远要追逐永远拥有的。明星明星,不成叫无缘。后一个词永远很酷酷地走来,对,明天指不定是不是星。,如果这个词具象的话,缘分。任何事情,成了叫发,是大众情人。而机会,也许是用一半的头发遮住一只眼睛那样的?一副我是机会我怕谁的牛样
热门推荐
  • 爱上已婚女人

    爱上已婚女人

    今天跟往常一样,姜然午觉睡醒后,悠闲的煮了一杯咖啡,想让它涩涩的苦味唤醒身上每一个昏睡的细胞,随手拿起遥控器,漫无目的的随意乱播了一统,看看时间妞妞差不多该放学了。拿起车钥匙悠闲的渡出了家门。妞妞在她们这个城市一家私立幼儿园,这所幼儿园设施环境以及教师都是一流的,当然,收费也是一流的。她们一周只休息一天。早晚接送妞妞时,幼儿园附近的车位,是最令姜然头痛的事了。转了近两圈,才发……
  • 掌上四明珠

    掌上四明珠

    宛颐的暗恋情结终于解开,开始了与柏苴的热恋。可是,柏苴的前任很多,有几个极为特别:宛颐的姐姐碧萦,闺蜜澄雪,好友芷茵。随着柏苴情史一点点地揭开,宛颐发觉自己陷入了纷繁复杂的恋情。与此同时,她与柏苴的外甥文珍的关系越来越好,宛颐彻底混乱了……***宛颐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居然在二十一世纪的颁奖典礼上!原来之前的二十几年自己所认识的人,所经历的事都是一部自己主演的电视剧《掌上四明珠》?!好吧,随着续集的拍摄,她以一个新人的视角去解读娱乐圈规则。唉,其实古代和现代都一样嘛……
  • 超级邪少

    超级邪少

    至尊散仙重生地球,霸道彪悍!能修真,会治病,炼丹炼器,都市横行,天下无敌。嫁接圣果,玩转商界,一枚圣果包治百病,谈笑风生,一本万利。被家族抛弃的瘾君子田宇,脚踩各种装X分子,拳打各种二代。嚣张无敌,不服你咬我!各国首脑最惧怕的疯子,敌人闻名丧胆的死神,一路华丽丽的屌丝逆袭。田宇的字典里就没有吃亏两个字,你敢装X,我就往死踩!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

    从屈辱到崛起,中国等待了太久。当五千年的画卷在“鸟巢”轻盈舒展,这一刻,我们等了整整一百年。一百年来,世界格局改变太多,不变的是我们对崛起的求索。世界是国家、民族同进步、共生存的大舞台,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大国始终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演绎一段激扬年华。
  • 龙凤BABY买二送一

    龙凤BABY买二送一

    走错房间,他把穿着齐P情趣装的她当作孝敬自己的礼物“吃”了!一夜乌龙,她成了恶魔龙凤宝宝的幸孕妈咪!五年后,辣妈萌宝VS风流总裁,好戏开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KP

    KP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重生一不嫁豪门前夫

    重生一不嫁豪门前夫

    【已完结】三年痴恋只换得身死,情灭重生,她与他擦肩而过。【她】她是一个富家女,追求她的富二代、官二代有一卡车那么多,可是她偏偏就是死心眼,认准了他。他拥有无数财富,但是所给她的,就只有一张薄薄的注册结婚的小红本而已。包二奶,包三奶,他甚至很少回家。她爱他,全心全意为了他,却唯独抓不到他的心。因为爱,她放下了自尊,甘愿卑微。三年的时间,耗尽了她所有的力气,当她终于支持不下去,想要见他最后一面的时候,他在陪伴他的情妇做人流。三年,是他们之间的终结,也是她一世的终结,她终究是对他死了心。所以,当她重生在一个小她三岁的女孩儿身上的时候,她决定,要为自己好好活一次。【他】他什么都不缺,唯独缺的,是爱。那个在他身边守护了三年的小女人,他以为他可以不屑一顾,但是当他抱着她冰凉的尸体的时候,他发现他错了。当他看着她三年来日记中记录的字字句句时,他不自觉的掉下了眼泪。他越发冷酷起来,没有人再能走进他的世界。当她像是一束阳光悄悄出现时,他的灵魂都为之震颤了。可是,她和他说的第一句话,居然是“再见”?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好文推荐】【叛-情】-潇湘尚帝【盗种妈咪】-夏日寒阳【迫嫁豪门】-恋上你的香味【王牌逃妻】-临窗纱【新婚不宠妻】-逃爱【总裁好强大】-秋如意【誓死不离婚】-裴歆【教授真禽授】-裴歆【任家五小姐】-如小果【重生一黑道女王】-翼妖【重生—暗夜征服】-杖小竹【重生—黑道千金】-神圣祭祀【重生之顶级蜜宠】-邪魅书生【重生之名门大小姐】-金小邪【重生之老公六个半】-月莲花【重生一豪门大小姐】-九尾鸢【头牌团最新出品强势好文传送阵】【誘妹】-头牌莲【猎妻游戏】-头牌云【狠绝前妻】-头牌然【最强皇女】-头牌烟【重生之风华】-头牌城【重生之豪门少夫人】-头牌花【重生一不嫁豪门前夫】-头牌肉
  • 北京不相信眼泪

    北京不相信眼泪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