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8900000006

第6章 穿越灾难——不怕牺牲搏生死(3)

人们询问为啥要这么做,他说每天要替死去的同事把活干完才安心,那位同事平时最不喜欢把手里的活拖到下一天。地震当年的夏天,在德阳市旌阳区天元镇的德阳东汽电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电站辅机厂里,有一个车间的工人正在尘土飞扬中搬运从汉旺基地抢运来的设备,这里是东汽焊接分厂临时租借的生产车间。一提及在地震中永远离去的工人,厂长夏召芳、一个堂堂七尺男儿双眼立刻溢满了泪,他强忍住内心的巨大悲痛:“快了,等把其余的设备抢出来检修完,我们的生产力又可以恢复一大步。”

5月12日大地震到来之前,位于绵竹市汉旺镇的东汽焊接分厂里,员工们正紧张有序地干着活,几名厂里的技术人员正在生产现场勘察、协商解决某项技术问题,一切都与往常一样。谁也不曾料想14时28分一场灾难突然降临。大地震时,车间里很多设备垮塌,有的直接砸在人们头上、身上。看着朝夕相处的同事们被砸死、被掩埋,逃出来的员工都立即四面散开去找来救援工具,马上开始挖。“先救人,再救设备!”赶到现场的夏召芳一声令下,大家兵分两路,一路人马抢救伤员,另一路人马抢救设备。“我们分厂最重要的设备就是自动气体保护焊接机,人们冒着余震的危险冲进厂房里去,先转移那些容易拿走的部件。”经过努力,大家只有6台自动气体保护焊接机抢救出来,虽然这只是抢救出来的一部分贵重设备,但它们却为整个分厂的复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原焊接分厂每个车间都有两个跨度的厂房,每个跨度都有两台行车,而“5?12”地震后最初一段时间,在租用的不足原来厂房面积1/3的狭小车间里,仅有的一台行车24小时连续运转着。与这台行车一起连轴转的还有车间里的80名工人。地震给工人们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悲痛,更多的还有不服输的精神。“以往他们是两班倒,白班是从8时到18时,晚班是从17时到凌晨1时,中途有一个小时换班交班时间。而现在所有人是三班倒,8小时一个班,24小时不间断生产。”忙碌的生产车间里每个工人都扮演着多种角色,以往的运输人员现在干起了机手的活,就连清洁工人也成了搬运工。

一位工人在地震中失去了合作多年的亲密同事,他忍住悲痛,在岗位上连续工作了3天3夜,最后被同事从岗位上强行拖了下来。人们询问他为啥要这么做,他说每天要替死去的同事把活干完才安心,那个同事平时最不喜欢把手里的活拖到下一天。2008年7月,面对记者,夏召芳感慨地说:“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的分厂长,从来没见过职工这么‘赖’在厂里不回家,他们每天中午吃盒饭,晚上用方便面充饥,车间门口搭起临时的简易棚,成了全体职工的‘起居室’,震后都这么久了却没有人喊一声累……”

他们在废墟旁一直坚守着,随着告别汉旺进入倒计时,心里有着更多的难舍和责任感。根据情况变化和工作需要,东汽抗震救灾指挥部于2008年8月8日正式撤销,继而成立了汉旺办公室负责灾区和遗址的留守善后工作,其组成人员已由此前日夜坚守在汉旺基地救灾现场、后又作为恢复重建一线的党政办主任魏涛、副主任栾新虹等带领的同事,换成了从各单位抽调的一批青年员工。他们在门口挂上了“5?12大院”的牌子,成为东汽汉旺事务的总牵头部门,他们做的很多事分属于包括治安保卫、接待服务、协调组织等在内的10个大项。随着恢复重建的深入展开,东汽汉旺基地8000多名员工和全部产能正逐步向德阳市区转移,“5?12大院”见证了东汽迁离汉旺的日子。2009年的寒冬,白雪已覆盖了漫山遍野,“5?12大院”留守汉旺基地的人们仍是一片忙碌。自从东汽开展“大战一百天”活动加快恢复重建后,一直没有停歇的汉旺基地设备、设施的搬迁又掀起了一个高潮。当时每天都有五六十辆车的物资从汉旺运出。他们在废墟上一直留守着,随着告别汉旺进入倒计时,心里有着更多的难舍和责任感。

在“5?12大院”的工作登记册上,东汽汉旺基地的每一颗螺丝都有迹可寻。2009年年底,在废墟中已就地恢复生产一年半的重型一分厂虽然灯火通明,厂房里的机器设备却已减少许多,而且很快就要全部搬到德阳新基地了。从2009年6月开始,经历了特大地震的东汽就拉开史无前例的设备、物资大转移的序幕,在地震中被损坏的2000多台价值数百万、数千万的设备都要维修改造,而且都经历了前后两次搬迁转移:先从汉旺转移到友好协作单位提供的厂房,以最快速度恢复生产;再从协作单位厂房搬迁、安装到八角井新基地的厂房里。即使如此,汉旺基地仍有不少物资需要打理、照料和利用,其中就有在“5?12大院”外面堆着的高高的电缆,那是从倒塌的家属区楼前的地下挖出的,经测试合格后将用于新基地的建设;被称为东汽“定海神针”的12层办公楼兀自挺立,其中可以使用的桌椅、设施均已清理搬走;有的倒塌不严重的厂房车间也被改造为临时仓库和食堂;新建不久即遭地震破坏的档案大楼里的重要档案已被转移,其他物资仓储的功能也还在。汉旺基地大门口的绿化带里,昔日的桂花树已被移栽到新基地,留下的树坑则栽着从家属区移过来的天竺葵……按照汉旺办公室主任黄震、职能组长马健的话说:“我们要让汉旺基地一切可以被利用的物资都发挥作用,建设东汽新基地就能更节俭。但不能让汉旺变成一个不能看的废墟,要让它依然保持花园工厂般的容颜和美丽。”他们认为,汉旺厂区的机器、设施和材料价值原有数十亿元,即使变成了废墟,下面也埋着可用财产。“5?12大院”团队的一个重大职责,就是守护这些价值数亿元的国有资产。

对于亲历过震灾之殇、离别之痛的“5?12大院”的每一个人来说,他们首要的责任就是恢复生产和守护国有财产,还有生产、管理、后勤、协调,包括统计、审核、出纳、保管……凡与东汽汉旺生产基地有关的任何事情,都属于“5?12大院”的职责和管辖范畴。震后汉旺基地从恢复生产到设备搬迁,其工作量极大、涉及面极广,“5?12大院”的人们虽无相关经验,却管理得井井有条。在2008年6月6日迅速恢复生产时,汉旺基地仍有2000余人坚守岗位;时至2009年,重型一分厂、工业透平事业部、铸造事业部仍在坚持生产。而3个分厂厂房尽管经过了严格的检测和加固,但面对余震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各种次生灾害的威胁,其安全隐患仍如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柄利剑。特别是到了雨季,“5?12大院”的人们几乎每天都得巡山查险,在黑夜里排危,守护着工厂。他们每次从曙光山麓的船头寺、中寺、下寺到半山腰上的云雾寺,经常要徒步两三个小时。在专家勘定的上千万立方米的山体滑坡处,他们得小心翼翼地站在山体裂缝中进行拍照观测。每逢下大雨时,好几辆大车就停在厂门口,随时待命接人紧急撤离。

在搬至八角井基地之前,为了保证生产安全,“5?12大院”和各生产单位早已做好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余震和严重的次生灾害就立即鸣响警报,组织撤离。“已经麻木了,我们对余震没有什么感觉。”坐在临时搭建起来被人们称为“5?12大院”的板房指挥室里,东汽汉旺办公室主任黄震与他的同事都是这种感受。刚开始的时候,一有摇晃大家就会立即跑出房间,集合在外面的平地上等候余震过去。后来余震的次数太多了,也就不太往外跑了。大家还发现临时搭建起来的板房都连在一起,有人在另外的房间走动也会引起板房震动,使人产生余震的错觉。由于做好了充分的防护措施,撤离的警报一次都没有拉响过,“5?12大院”的人们对此都深感庆幸和欣慰。这种坚持留守也需要精干的队伍和敬业的态度:汉旺办公室职工胡海军的父亲曾在天津当兵,参加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抗震救灾。“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胡海军的父亲多次对他说:“咱们这次救灾比当年唐山的条件不知好多少倍,你留守汉旺基地更要服从安排,担起这份责任。”汉旺办公室的程琰、贺筱耘、刘国洪、杨东等人都是第三代东汽人,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与一年多的庞杂事务,将他们锻炼成了全新岗位的工作能手。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他们睡过的帐篷都被废墟周围的流浪狗围击过,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也经常出现,但他们用默默地付出为新东汽的诞生贡献力量。在最后撤离汉旺基地的时候,大家虽然眼泪汪汪,非常舍不得,但与十里东汽的血脉之情会促使他们今后做更多的事。

自特大震灾发生以来,“5?12大院”已接待了无数来自祖国和世界各地的人们。后来接任汉旺办公室主任、继续带着队伍在汉旺履行职责的董鸣介绍:面对前来参观凭吊的川流不息的人群,“5?12大院”所承担的接待任务难以计量,时常忙不暇顾。很多东汽人会来做参观接待志愿者,替“5?12大院”分担一下。原为东汽技校教师的贺筱耘就曾做过一名编外记者,每次在带着团队和媒体进行现场解说时,他都会带部照相机,随时记录世人的感受和情绪的变化。在“5?12大院”的简易会议室里,锦旗和牌匾挂满了墙,这些都是各地学校、部队、机关、企事业等单位所赠,其中一块醒目的金色牌匾上写着两个最有说服力、最具震撼力的大字——脊梁。人们每次踏入那片废墟,都会听到许多动人故事,心中都会涌起万千滋味。永远停留在14时28分的汉旺钟楼,已成为“5?12”特大地震的恒久标志。

在抗击灾难最痛苦、最艰辛的时刻,正是“东汽精神”支撑着东汽人救出了一条条性命、闯过了一道道险关、开出了一条条生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像汶川特大地震这样的自然灾难是非常罕见的。由于这次地震来得突然,震级高、强度大,又属于浅源地震(即震源深度一般小于20公里),对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就特别巨大。据民政部统计的数据显示,这场巨震已夺走8万人的性命,受灾面积逾12万平方公里,共有2000多万人受灾,数以百万计的人无家可归。其后果之严重、景象之惨烈,绝不亚于一场战争。危难见真心,大灾识英雄。在抗击灾难最困难、最艰辛、最痛苦的时刻,正是“东汽精神”支撑着东汽人救出了一条条性命、闯过了一道道险关、开出了一条条生路。2009年4月29日上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召开了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劳动模范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劳模代表在会上发言并畅谈了各自的事迹和体会。东汽党委书记何显富以亲身经历的叙述,又一次证明了中国工人阶级无愧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光荣称号,是当代中国社会中觉悟最高、组织纪律性最强的中坚力量。

随着何显富的讲述,时间追溯到2008年5月12日,一场千年不遇的8.0级特大地震突袭了巴蜀大地,使距离震中不到30公里的十里东汽的国有资产、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极其惨重的损失,40多年建设起来的大型工厂和美丽家园在顷刻间变得血迹斑斑、满目疮痍……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抗争就是胜利、速度就是效益,东汽职工来不及擦干眼泪,便迅速投身到抢救生命、抗震救灾的战斗中,并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恢复了生产,全力推进了重建,很快地使东汽新基地拔地而起,将特大地震与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并以地震当年和第二年先后夺取108亿元和167亿元工业总产值的出色业绩,在世人面前再展东汽雄风,向党和国家交出了合格答卷。

如今在汉旺树木葱翠的曙光山腰,人们修建了一座巨大的“5?12”罹难者纪念公墓。在距公墓几百米的山坡上竖立着许多墓碑,那里长眠着为东汽洒尽热血、耗尽生命的建设者,这片山坡被上了年纪的东汽人称为“英雄坡”。可见,东汽人不怕牺牲的精神是有传统的。正如东汽党委书记何显富所说:“40多年来,不怕牺牲的‘东汽精神’,就像曙光山下那条静静的绵远河水,它已在一代又一代东汽人的血脉里不停地流淌着。”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灭顶之灾,东汽人没有退缩和逃避,而是面对死亡危险却迎难而上,面对离别与痛苦却选择了勇敢和坚强。这使得在灾难中彰显的“东汽精神”更加催人奋进,它就像一颗璀璨的夜明珠,越是置身于黑暗就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同类推荐
  • 望我天真如初,愿你善良如昨

    望我天真如初,愿你善良如昨

    爱情是贯穿始终的主旨,而至始至终推动它的,是一种对与生俱来的美好事物的祈盼或告白,如同《小王子》一样,充满爱和同情心,它能让人慢下来静静地看,用眼睛看,让身体放松,或干脆站起来哭一场。
  •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本书采录唐、五代139位作家的诗歌作品326首,其中五代作家3人,作品3首。本书中作家的排列,先以其主要活动年代归某一历史朝代。在同一朝代中,以生年先后为序。生年无考者,则以其主要活动年代量情插入。同一作家的作品收录两篇以上者,尽可能按有关总集或个人别集的顺序排列。无名氏的作品则依其在有关总集中的位置加以处理。本书每一篇作品均在时代及作者前列出两个字的概括话,用以概括所写内容,另有内容、特色、注释、赏的等栏目。对典故和难懂的字句,一部分在注释栏目中加以解释,另一部分随文串解;以赏析为重点,一作品一赏析。
  • X字

    X字

    周亚平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依然引领着我们时代最为“另类”的写作。作为曾经第三代的主将、中国语言诗派的创始人,他的诗歌性感,迷离,突然而又趣味万千。一句话,在周亚平那里,写诗是一种“开天辟地”、开端启新的语言能力,这样的能力正是我们这个吃喝拉撒睡的神经衰弱的世界所匮乏的,也是它所需要的。
  • 雨巷(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雨巷(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雨巷》收入其诗歌,散文和诗论。其中《雨巷》以其优美、伤感、惆怅、朦胧而富于音乐美的特性,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 得与失的智慧

    得与失的智慧

    这本《得与失的智慧》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因此,这本书适合大众阅读。叔本华将人生视为痛苦的悲剧,对人生持悲观态度,但其一生却保持奋斗进取的精神。他虽然生活孤独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年青时虽然学术遇挫但坚持到晚年终获成功。他一直在探寻人生得失的奥秘,他对诸如幸福、人格、地位、荣誉、财富、教育、妇女、政治、伦理、爱情、不幸等一系列困扰人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独到见解,启迪后人。
热门推荐
  • 人一生要注意的100个健康细节

    人一生要注意的100个健康细节

    本书倡导了“细节决定健康”这一理念,提出了人一生当中必须注意的100个健康细节,这些健康细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接触最多、同时也最容易忽略的,而正是这些小细节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威胁,甚至影响到一生的幸福。本书带领读者认识忽略健康细节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法。
  • 导弹百科(世界科技百科)

    导弹百科(世界科技百科)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放下

    放下

    《放下》是一本发生在你我身边的真实生活写照的系列短篇小说。通过五个环节的语录引发出一个个发生在恋爱、婚姻、网络中的平凡故事。
  • 彩虹宫

    彩虹宫

    一张消失百年的天魔琴再度重出江湖将会引起怎样的武林纷争呢?
  • 无良家丁之爷您神武

    无良家丁之爷您神武

    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坑,而且,都是为她苏安安准备。她苏安安,打小运气就差,可谓是差到了喝凉水会塞牙缝,放屁都能砸到脚后跟的地步。这不,好不容易得了医大奖学金,报了个旅行团。可在那繁华似锦,碧草如莹的风景游览区,她也能一脚踏空,掉进坑中,遭遇这传说中千万分之一机率的“穿越”——这也太坑了,是不是?【小气男呀腹黑男】“来人,将这个吃里爬外的奴才,给本将军杖毙。”“等,等等。”苏安安急直扑到某男身侧,抱住了他的大腿:“爷,不要,爷您风流倜傥,玉树临风,英明神武,胸怀若谷,豁达大度。刚刚那人,在您的跟前,我呸!那根本是连根草都不如!”众人狂抹汗!那位爷是谁,那可是当今的太子殿下!“你这是想让爷饶了你?”邪气的眯起了凤眸。“爷您英明!若是杖毙了小的,谁给您捶背敲腿,谁给您端茶倒水,还有谁能像小的这样忠心不二的伺侯您?”四周一片寂然。“说的有理!”某男却是在静默中轻轻的笑起:“只是你的忠心在哪?掏出来让本将军瞧瞧。”“……”【全城通缉】将军府敲锣打鼓,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一老嬷嬷急速跑来,跪倒在地:“将军,将军,不好啦,苏姑娘不愿意喝红花,逃跑了。”新郎官凤眸笑意凝结,沉声道:“来人,立刻封锁长安城,全城通缉。”通缉令一出,闪倒众人:本将军以百宝箱做要挟,命苏安安你七日速回将军府。否则,本将军就令人将箱子拆毁,将里面的金银尽数取出,打赏难民。【萌宝出击】“爸比,你会唱小星星吗?”萌宝在某女的暗示下,胖胖的小手极帅气的甩向了星空。“不会——”某男的笑容有些僵硬。“那我教你好吗?”“好啊!”迫不及待的点头,笑得很有爱。“twinkle,twinkle,littlestar……”“……”某男头顶一群乌鸦飞过!
  •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都市卷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都市卷

    作为当代社会的“症候”,才能体认共同经历的历史。这部小说选以城市为主题,从来没有人像当代作家一样如此专注地书写城市。而唯有通过阅读这些文字,我们才得以触摸彼此身处其间的城市,并力图在这样的世界中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批作家是经历巨大城市化进程的一代人,收录了邱华栋的《社区人的故事》、张欣的《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方方的《树树皆秋色》、徐则臣的《跑步穿过中关村》、姚鄂梅的《你们》等20余篇作品。新世纪城市文学虽有诸多不足,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上,但毕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记录了这个时代,他们目睹沧海桑田、见证人的生活和内心的剧烈变动,出人意料地铭刻了当下都市的微妙情感和隐秘生活
  • 红颜孽缘鸳鸯锦:弃妃不争宠

    红颜孽缘鸳鸯锦:弃妃不争宠

    穿越就穿越,居然代替别人嫁给王爷。可是。。。王爷居然已经有了十五个老婆!!乖乖……好吧,只要有我的吃喝就成,管他什么王爷不王爷。可是命运似乎不那么安分,这些个女人总要唱几出不平常的曲调。。。于是阴谋慢慢袭来,日子越来越复杂了。。。
  • 毒王黑宠:鬼域九王妃

    毒王黑宠:鬼域九王妃

    (一对一爽文,男主高冷专情,女主搞逗腹黑)错许良人惨遭羞辱剥皮而死,鬼域百年翻手为毒负手为医,前世仇今世了。嫡姐美貌世无双,送你青楼魅众生,嫡妹高洁世无双,送你荒漠和亲澡都洗不了!复仇之路快狠爽!可是谁能告诉她躺在她家门口毒气缭绕却依然后蹦乱跳的男人是谁?某男:“咳咳,本王身中剧毒。”某女:“可你面色红润有光泽。”某男“你会医懂毒要救本王。”某女“我只会让人半死不活,半身不遂,求生不得,你要哪种?”某男瞪眼,“你这狠心的女人还是不是人?”某女弯腰浅笑,“老娘是地狱爬出的恶鬼,不是人!”群号:428408334,书中任意人物敲门。
  • 爆笑中国史

    爆笑中国史

    一本让你笑破肚皮的书,网络红人麻辣解读中国历史上哪些传奇的事儿!
  • 遇见你,是我一生所修

    遇见你,是我一生所修

    行李到了泰国,人却在云顶赌场。就让她任性这一次吧!让她的生命里,就这一次,只为她自己考虑。他,一个寡情、冷酷、倨傲的男子,冷眼旁观的独行客,却在异国他乡对她伸出援手。老天!她不过是想在绝境里求得一线生机,怎奈成为他的信仰。——在吉隆坡的风下之乡。他和她的相遇,都只是为了他心中另一个珍贵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