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8900000002

第2章 中外道德观念的开端(1)

--古代“义”与“仁”观念的转化

周先生治伦理学,最重“仁”与“义”的观念,因为“仁”即是现代伦理思想中的“爱”,而“义”则是“正义”观念的早期形态。从“仁”与“义”的观念入手,追索原义,阐发衍义,则是理想主义伦理学的正道。周先生坦承自己信奉的是“理想主义伦理学”,读此文能明白先生理论取向的由来。

周先生开篇便定义“仁”为人类诸般道德行为之核心,称之为“主德”。但这主德并非伦理学家的凭空臆造,它根植于初民结为社会团体而保生存、续种族的活动中。但先生立即拈出达尔文《人类的由来》一书,指明被一切反道德之人宗奉的“弱肉强食”、“生存竞争”的信条,并非达尔文主义的全景。达尔文亦从另一方面指明人类社会能够生存,不仅在于“竞争”,还在于“互助”,甚至“自我牺牲”。这就将人类道德与“自然法”观念联系起来,立“普世价值”于坚不可摧的基石之上。

先生广搜远绍,旁征博引,从中国、古埃及、原始基督教等诸种古代文献中发掘“仁”与“义”观念的实质和演化。在引征文献、辨析歧义之后,先生指出,“仁”这样的道德观念,随社会阶层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社会意义。统治者讲仁德大多出于被动,出于利害关系,因为仁义既是个人内心的道德情感,又是社会责任与义务,统治集团为了现存社会秩序的稳定,本应以仁义治国,但往往背离此道。所以“仁”之道是人民的要求,“仁”不是君心所悟,圣人所感,而生自民心。这才是“天视自我民视”的本义。

先生随后展开对“义”的分析,指出“义”在“仁”先,因为如果没有仁,社会或可暂存,若没有“义”,怕立时瓦解。义则是正义与公正,是人类经济活动与社会生存的维系。爱人以公,求仁以义,才有社会的秩序与发展。这就是法制的真实意义,服务于义,为仁所必需。明白此点,才有评判社会优劣的尺度。一种社会制度,靠制造仇恨来维系,用鄙视仁爱做动员,以嘲弄公义为得计,这种社会即是不义的社会。借不“义”、无“仁”以治,而欲保其制度万世不坠,岂可得乎?这便是周先生唤我们警醒的本意。

--赵越胜

孔子的哲学,是仁的哲学,这是没有争论的。但若说“仁”的思想,或重仁的道德思想,是从孔子开始,这却是不合事实的。

有人说中国的文化传统或道德传统,是以孔子的仁为中心,这也是没有争论的。但若说“世界上只有中国文化或道德传统注重仁”,“重仁之前,无道德”,甚至说“外国人不重仁义”,这也是不合事实的。

我想只从古代道德思想开端时的材料,说明这两个问题。

孔子之前的“仁”

西方有些学者把人类的各种德行比喻为天上众星。当然其中也有最亮与次亮之分,最亮的,称之为主德。我想,我们常称道的“仁”德,应该称为主德【或主德之一】或最亮的明星。

“仁”,作为一种道德现象,问其来源,应该说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已有了。达尔文为了纠正他的进化论带来的注重“生存竞争”、“弱肉强食”的坏影响,曾出版了《人类的由来》一书,证明人类社会能够生存,不仅在于“竞争”或“斗争”,还要靠团结、互助,甚至自我牺牲,即中国人所谓的“仁”德。由此可见,古今中外的学者,都知道并承认仁是人类道德现象之一。

但是,把“仁”作为道德中的主德,却是人类建立社会后,才提出的一种要求。当人类在自己的种种德行中分主次的时候,伦理学或道德学便开始了。也可说,伦理学就是要在千千万万德行中,根据客观的社会需要,找出最有价值亦最明亮的德行作为主德,让它照射和带领群德。所以,主德的变化,常常也表明社会的变化,人类精神的变化。这一点,古今中外历史,毫无例外。

所以,我们要讲孔子之前的“仁”,当然是指孔子之前的“仁”的观念、概念、思想,即伦理学上的“仁”的范畴,在诸种德行中所排列的地位。

过去,有些学者在疑古玄同【钱玄同】等疑古之后,似乎不大相信《尚书》的材料可靠,所以,如侯外庐先生,认为古代周朝初期,虽然已出现道德上的新概念,如敬、穆、恭、懿,但还无仁字,“仁”字是在春秋时才出现的,最早也在齐桓公称霸以后。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是在鲁僖公年间。二者所定,相差不太远。他们似乎还有一假定,即使当时有“仁”的观念,但并不是潮流。成潮流,乃在孔子时代。

我不相信《尚书》的材料全不可用;如果《尚书》材料可参考,仁的观念的开端,还可提早些。自从《尚书》有今文本古文本之分后,此书便被考据家考来考去,常常弄得真伪难分【其结论大致是今文本较古文本可靠;如果某篇今、古文本皆列有,则这篇材料更属可靠】。但是,我仍想先从《尚书》里找证据,证明“仁”的观念的起源与开端。因为人类仁的行为在现实中,本来早已存在。

有人说,“仁”注重家庭亲属,这是家族制代替了氏族制之后的情况,这当然有关系。王国维先生在《殷周制度论》一文中,证明殷商时代,有天子、诸侯、君臣之分,都还未定,天子不外乎是盟主地位。到了周朝时代,周统一中原,灭国数十,均分给予王室至亲及功臣亲属,这样“尊尊”之义与“亲亲”之义,遂统于一体。于是不得不重礼又重仁。这也是后来孔子《论语》上所谓“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的来源。如果这理论能成立,那么,《尚书》上有很多讲“仁”的地方,便不是毫无根据了。王先生说明殷周制度,亦曾利用了《尚书》的史料。

当然,“仁”的来源与开端,并不是那么简单,这只是一必要条件,还不是充足条件。我们在后面谈“义”的转化时,还要补充讲这点。现在,只提《尚书》中讲“仁”的例子。

《尚书·金滕》中有这样的话:“予仁若考”【我抱着仁心遵从祖先】。这篇材料,今古文皆有,可能是周公旦的言辞,约在公元前11世纪。这比孔子时代,早了五六百年。

也许有人会说,这材料即使可靠,也是孤证。但是,此外,《尚书》中有些是古文有,今文无的篇章,真伪也许可争论,但仍可作辅助材料参考,这些篇章,不会迟于《左传》所记年代。如:

“克宽克仁,彰信兆民”【能够宽容待人,以仁心治民,因而受到人民信任】;

“怀于有仁”【人民怀念有仁德的君王】;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与其周围都是亲人,还不如周围都是有德之人更好】

有人还可以说,这时,“仁”并未成为潮流。

但是,《左传》中比孔子早约一二百年的材料,可以作助证。即在孔子前一二百年,“仁”的观念已经非常普遍了。不能说这时才出现“仁”的观念。如: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亲近仁人,对邻邦和善,这是国家可贵的事情】;

“能以国让,仁孰大焉?”【能把国家政府的地位都让给他人,还有比这更大的仁吗】;

“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受人帮助,不但不回报,反而毁损他,这是不合仁德的事】;

“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出门遇陌生人,要如会见宾客;接受任务,要如参加祭祀,这就是“仁”的准则】。

尤其是僖公后期,提到“仁”的地方太多了,不必一一举出。但有一段话还须指出,“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孔子说,古来有人说,克己复礼,就是仁的本义。这话说得真好啊】。

这表明孔子自己也承认“仁”早已是古老的概念了。我们还可引用与《左传》差不多同时的《国语》中讲“仁”的话作说明:

内史兴说:“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仁所以行也,仁行则报。”

富辰对国王说:“以怨报德,不仁。……仁所以保民也……不仁,则民不至。”

邵桓公对单襄公说:“夫仁礼勇,皆民之为也。以义死用,谓之勇;奉义顺则,谓之礼;畜义丰功,谓之仁。”

吾闻之外人言曰:“为仁与为国不同。为仁者,爱亲之谓仁;为国者,利国之谓仁。”

此外,孔子删编的《诗经·国风》中有“洵美且仁”的诗句,也可证明孔子之前“仁”的思想,已早在民间流传。

从以上材料,我想可说明几点:

第一,说孔子特别注重仁德,把“仁”列为主德--百德之总,这是无可争论的,但说孔子创造了社会仁德,则是不合事实的。看来,孔子时代,社会早已把仁作为最主要的德行之一了。这不仅在道德现象中如此,在思想上、道德观念上也如此。

第二,仁德,自始即有两种意义,一是作为主观的道德情感,是从反省得来的对人的同情,一是作为客观的社会责任感,是社会秩序上的义务。前者多半行于人民之中,后者则多半为统治者对人民的态度。从上面所举例子,如“爱亲之谓仁”、“予仁若考”、“出门如宾”、不“以怨报德”,这是平等的人对人的仁;但其余则几乎全是统治者对人民、对国家、对邻邦的应有态度,应具的“仁”。在这点上,说它是情感,不如说它是一种客观的社会规则或秩序或戒条。这两种“仁”的意义,也符合孔子的仁的意义。孔子不是明白赞美古话“克己复礼,仁也”吗?孔子的仁,既要克己,也不能离开客观秩序的礼,这是十分明白的。

第三,古统治者讲仁德,看来也是被动的。上引文中讲统治者重仁的原因,无非是必须以此才能得民心、保江山,“彰信兆民”,这完全是利害关系。由此观之,上面讲仁,还是因为下面重仁。我们完全有理由推论:君王重仁,孔子重仁,也是由于社会上人民重仁。这样,不是孔子发现了仁,而是社会的仁,发现了孔子。这也是孔子或古人说的“天视自我民视”。《论语·尧曰》中说周代皇帝曾讲过“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这若不是统治者被迫讲的话,也是当时人或后人替统治者粉饰的话,未必是统治者真正“求诸己”的反省话。但却可见人民中流行的“仁”道,统治者也不能明白违反。人民中行的“仁”,却乃是“求诸己”的。

所以,我们要说:孔子时代的“仁”,不是来自君心或圣人之心,而是来自民心。更不是后人为了竞求自己主要观念的宇宙论基础,解释仁来自天心或帝心;这多少是不大相信民心的表现。在这里成问题的倒是:为什么古人要把仁德视为主德而不是其他?还有,人民在重“仁”之前,还注重何种样的德行?何以必须让位于“仁”?其原因,是否也是中外古史通例?

这使我们要注意比“仁德”流行更早的“义德”问题,以及仁与义的关系问题。也许我们把古代所谓“义”的意义弄清楚,把我们的道德传统开端时的情况弄明白,我们自己历史上的传统道德的特点,也就显现出来了,也更容易和外国古代的道德传统作比较研究了。

“仁”德之前的“义”

关于“义”德,作为道德观念,无论从古史材料看,或从理论发展过程看,都比仁的出现早。在孔子前后,虽然只有墨子贵义,或原始法家重义,但绝不能说孔子之前或注重仁德之前,社会主德不是义。义,作为德行,也许是和文化的开端同时开端的。因为人类社会,如果没有仁,也许还可存在几年,如果没有义,只怕会立即瓦解了。

义【義】字从字源说,上半是羊,也许是指游牧时期的财产,下半是“我”,我字左半是“禾”,指农民秧田,右半是“戈”,当然指执干戈以卫财产了。可见义字本来就与政治经济有关,义的作用就是用以维持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它之出现,无疑是很早的。因此,义是客观的需要,也成为客观的实在东西:把这些话说得更具体些,义就是指一种立法、卫法、守法的行动,是政治、社会的根本原理,也是道德的根本原理。更具体言之,它与远古时代所谓的“礼”、“法”同类,与“刑”亦属同类。“刑”不过指消极意义,礼不过指积极的意义,然而二者都同受“义”的制约。所以古代“义”每每和行为的“礼”、事物的“理”结合在一起,合称“礼义”、“理义”、“道义”。这种“义”,在人类社会中,是任何成员都必须遵守的。也因此礼义并称比仁义并称早些。

郭沫若先生在早年似乎即对这类问题发生兴趣。他在《先秦天道观之发展》中,从“德”字的分析,见出正直、正义是道德观念上最重要的内容。他分析“德”的字源,是在人群中从“直”、从“心”,是“人德”的表现。他根据《礼记·表记》上的话“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又根据殷代卜辞【即甲骨文】上面,不见有德字;周代《尚书》和《诗经·大雅》,则有大量德字,推论周代开始,便已知重道德、重正直或正义,重“人定胜天”,因而“疑天”,“天命靡常”。这是很有价值的意见。

实际上,《尚书·洪范》就明白指出:“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可见正直或正义,很早就被列为“百德之主”了。

为了说明“义”的本义和在社会中的表现,还可用一些古代的可靠典籍的材料作证:

“惟天监下民,典厥义”【天只看人民是否注重义】;

“武王……不敢替厥义德”【武王……不敢废除文王那些义德】;“三宅无义民”;

“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依照殷朝的刑罚,宜判刑的,判刑;宜杀的,杀;切不可依你自己的想法来办】;

“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你如发扬大德,在人民中树立标准:凭义办事,凭礼治心,那就会流芳百世了】。

以上是讲义的道德生活、社会生活中是不可抗拒的律则,“仁”可以少谈,义则绝不可少谈。以下讲义与礼的关系。

“礼以行义”【行礼是为了行义】;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君王遵守义,臣民则遵守君王命令。父亲慈爱,儿子守孝】;

“诗书,义之府也”【《诗经》、《书经》所讲的,主要是讲“义”】;

“奉义顺,则谓之礼”【能遵守义,就是遵守礼】。

原来,礼的存在,就是为了推行“义”或“道义”。因此,无怪最古时期多将礼、义并称。

中国古代讲“义”,还有一特点,即并不反对利,而力争义与利一致【这不仅是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管子的“仓廪实,则知礼义”也是如此】,这一点常被后人忘记。例如:

“德义,利之本也。”

“大国制义,以为盟主。”

“义以建利。”

“言仁必及人,言义必及利。”

“民之有君,以治义也。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为国者,利国之谓仁。”

从以上材料,我们不仅明白了,在道德思想领域上,义的观念早于“仁”的观念,而且知道了礼与义是表里关系,而且义与利,在最早并不分离。这和《尚书》中提到的“正德利用厚生”的观念完全一致,这一点,推崇礼义的荀子讲得清楚:

“故修礼者王……故王者富民。”

“知夫为人主上者……不富不厚之不足以管下也……故必将撞大钟、击鸣鼓、吹笙竽、弹琴瑟,以塞其耳,必将雕琢刻镂,黼黻文章,以塞其目,必将岛豢稻粱、五味芬芳,以塞其口,然后众人徙。”

义道如此重利,所以能在社会上成为主要德行。维持了几百年或千年。

但是,为什么后来却被“仁”或“仁道”夺其主要地位呢?

想来,不外下面原因:首先,以“义”为主的道德潮流,太注重客观的理则,忘记主观意志的作用,后来,滥用“大义灭亲”,人民难免不在背后叫冤或反对;其次,“义”在“利”的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再次,义或礼义,与政治、法律、宗教等,很难区别,尤其是在古代专制制度下,统治者自订的法律或命令,也可作为圣旨、天命、道德规范,要人民遵守,这使人民常觉天命、道德常和他们作对,不能明抗,也要暗抗;再次,社会难免不变化,所谓铁面无情的礼义准则,也往往有不适时宜,因而有不公正的时候,此时此地之礼义,未必合于彼时彼地之礼义,尤其是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说:“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荀子甚至更沉痛地称这时期为“人妖横行”。《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也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在这种情形下,要分清公正、正义,确实是很困难的。

这造成礼、义相对化,自天子以至庶人,都以礼义为口号,争说自己是正统,自己守礼法、很公正,他人所说,都是异端邪说暴行。再加以有权势者狂呼“才行反时者死无赦”,这更使人对礼义之道有反感,不得不想法补救。

同类推荐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最整蛊的穿越:罪王妃

    最整蛊的穿越:罪王妃

    读穿越系列第二部,群号:12964387没想到,我竟然这么衰,走路都被花盆砸中……再醒来时,我竟然成了将受千刀万剐之刑的女囚。KAO,就这样让我穿了,谁这么害人呀。我才刚死没多久,又让我死,而且是最残忍的死。MD,想我死是吧,我非不死,看我如何自救,死囚也照样走出刑场做女猪,且看女主安若曦如何驯服暴君男猪,调教柔弱美男。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中)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中)

    陈桥驿是赵匡胤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驿站,在这个驿站,他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改朝换代。公元951年至公元960年,纷乱复杂的五代十国行将结束,一个空前繁荣的大宋帝国开始浮出历史地平线。大宋立国前十年,周太祖郭威清除往朝弊政,带来了乱世中第一缕曙光;一个有英雄气,又满怀王道理想的大帝柴荣,御驾亲征,击败北汉契丹联军,开始文明政务;绝世高人王朴献《平边策》,“底定中原路线图”;经高平之战,赵匡胤进入后周高级军官行列;不可思议的“韦囊”,神秘的陈桥兵变,使历史出现了惊人的拐点……
  • 大内女神偷:妃不好惹

    大内女神偷:妃不好惹

    《玄幻女强文》(大结局在330-340章。本文已完结,请放心阅读)正剧版:一个女子为了保护自己的爱情,由弱变强最后在神州大陆叱咤风云的故事。温柔版:人家常道: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CJ是路人……呃,扯远了,其实是入了宫门就是皇上的女人。只是……眼前的情况有点诡异,她一朝穿越,却是古往今来唯一一个艳绝三国的处女皇后?上有奸臣老爹,下有温柔小受撑腰,她似乎不做这个刁后……都好难……
  • 皇上,我要杀了你

    皇上,我要杀了你

    【本情节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宁愿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蓝翎来到穿越到这个世界上,发下的第一个誓言!一个天生掠夺的大姐大,遇到对世事风轻云淡决然的他,无情人对无情人,是谁动了心?他在心里有了她之后,却又为了权势将她送入皇宫;她为了他,步步夺宫,步步走向权势,结果又是如何?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专属恋人:爱情保鲜期

    专属恋人:爱情保鲜期

    他无视一切高高在上,拥有无上权力却孤独冷漠!她善良美丽相信世间美好,却失去唯一亲人!谁知世事无常哪怕拥有再多却换不回亲人的性命,孰不知金钱也不是万能的!意外相遇让两个本来毫无交集的人相识、相知、相遇、相恋,而一切看似完美却带着深深的阴谋,他欺骗了她?还是她骗了他?传说爱情的保鲜期只有七日,而他们初次相遇认识七日、再次相逢也是七日、相知相恋更是七日,不知他们的爱情能不能打破爱情的魔咒……
  • 盛世情侠:天长地久

    盛世情侠:天长地久

    其貌不扬的小女子爱上天下最帅最帅的大帅哥时,她最终能得尝心愿成为帅哥的最爱吗?冷艳绝美的冰山美人屡次被她称之为靠不住的男人不顾性命地救助,她会爱上他吗?超越情理伦常之外的爱情,是否能在世俗中生存?究竟是彼此相爱还是彼此折磨?是幸福还是痛苦?是放手还是紧紧抓牢?誓言真的能天长地久吗?天长地久真的能化作忘情水吗?冷面无情的冰雪堡主,跨越生死再世为人却消失了最最珍贵的记忆,除了仇恨,不曾有爱,他还能找回他的挚爱吗?阳光灿烂的无忧岛主,历经沧海桑田几度风雨却依然难舍旧日爱人,当爱再起,痛定思痛,他还能摆脱阴翳重获新生吗?女儿如花,女儿如梦,女儿如酒,最美莫过梨花带雨中展颜一笑。一切爱恨,一切痴怨,尽在《天长地久》中。
  • 难以想象的天文奇观

    难以想象的天文奇观

    这本书将告诉青少年朋友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天上有多少颗星?太阳有多热?地球离太阳有多远?月亮为什么会发生圆缺的变化?水星是怎样的一颗星球?火星上有没有生命?以及什么是彗星、流星和陨石等天文知识。本书的目的就是通俗、简练地将天文知识系统、全面地介绍给广大青少年朋友,希望青少年朋友读后能有所收益,并继续关注天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