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6100000024

第24章 良辰佳节:吉时美景,每逢佳节喜事多(1)

祭灶送神:

祭灶的初衷竟然是防止灶神上天打小报告

祭灶,是我国民间流传非常广泛的习俗。很早的时候,基本上家家灶间都有“灶王爷”的神位。“灶王爷”也被人们称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民间传说他为玉皇大帝所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专门负责各家的灶火,被百姓视为一家的保护神。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还有的是画男女两人,女神是“灶王奶奶”。祭灶的风俗是怎么来的呢?

祭灶的风俗,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祭灶”最早的时候是叫“纪灶”,意思就是纪念教人吃熟食的“先灶者”。火的发现,使人们吃上了熟食。因此,在很早以前不论是天子还是臣民对灶神都是十分虔诚的。传说古时候,一对老夫妇的儿子在山上采矿,由于十分想念儿子,老头子准备去矿上一趟,路上遇到一个光脚丫的人,一路上聊得很投缘。他后来才知道,光脚丫的人是阎王派来收人的,老头子再三恳求,让他放过自己儿子一条性命,终于光脚丫的差使心软了,不过他告诉老头子,此事一定不能告诉任何人。老头子答应了,从矿上带回了儿子,不久矿上就出事了。三年后,老头子想起当年的事来,忍不住告诉了自己的老伴,不料被灶君听到了,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灶君上天告诉了玉帝。玉帝大怒,惩罚了光脚丫,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从此,人们到了这天就会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于是形成了祭灶的风俗。

最早的祭灶记载是在《礼记》中。但在不同的寺、地祭灶的日子有所不同。《后汉书》记载,河南南阳的阴子方于腊日以黄羊祭灶,后来受了灶神的祝福而发迹,三世繁昌。周处的《风土记》又说:“今吴以腊月廿四日夜记。其谓神翌日朝天曰一岁事,故前期祷之”。为了防止灶神上天后,说一些不利家宅的话,吴人会以酒沃门、谓之醉司命,就是让灶神喝饱喝醉。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荆楚一带是在腊日(十二月八日)以豚酒祭灶神。人们对打小报告的灶神的敬畏程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在降低。早先都会摆以黄羊、豚酒等牲醴来祭拜,后来变成用酒将他灌醉。而到了宋朝,灶神基本上成了被开玩笑的对象。宋人用一种叫做胶牙饧的灶糖祭灶,为的是让灶神上天后说些甜言蜜语。还有人说是要用这种糖黏住灶神的牙齿,让他不能告状。北方的灶糖叫糖瓜,其实就是用麦芽糖沾芝麻做成瓜形。另一种叫关东糖,是用江米磨粉加饴糖制成的,可久存。

送灶的同时也是讨债的时候。但讨债最多只到除夕。只要吃过年夜饭,即使还没讨到债款,主客见面也得互道恭喜。所以北方有句俗话是:“要命的关东糖,救命的饺子”。河南民间讲究“祭灶必祭在家”,就是说祭灶时,出门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乡来。在豫东等地,如果是在祭灶节认了干亲的干儿、干女,还要带上灶糖、烧饼、鞭炮等来参加干娘家的祭灶仪式,来表示自己已经成为了干娘家的正式成员。祭过灶后,在年底之前,还要挑一个黄道吉日来扫除积年的尘埃,为的是迎接新年,同时也对环境卫生和健康有极大的益处,俗称为“扫年”。传说灶神上天打了报告后,廿五日上帝就会来世间转转,并降祸福于人们。所以在这天要谨言慎行,并告诫小孩不要口出秽言。

驱逐疫痨之鬼:

喜庆的除夕节日最初来历竟然是“驱鬼”

除夕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北方人要包饺子,南方人会做年糕。水饺象征“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代表了吉祥如意的好兆头。而在古代,除夕却是人们“驱鬼”的日子。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会击鼓,为的是驱逐“疫疬之鬼”,这也是“除夕”的由来。

最早记载“除夕”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古代时,除夕也叫做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除夕有旧岁到次夕而除,另换新岁的意思。它是我国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的就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晚上,也就是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又称为年三十。由于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做“岁除”,因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通常会“熬年”,就是一晚不睡,这叫守岁。苏轼的《守岁》有:“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梦粱录》卷六:“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就是说在除夕这天,家里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春联、年画、挂灯笼,并且要换新衣。

除夕之夜,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一般是不能动的,因为它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着明年的“财富和幸运”,因此它只作为一种装饰,是不能吃的。不过,少数地方的风俗是不同的,就像贵州,桌上的鱼是可以吃的,但要剩下一些,寓意为“年年有余”。在很多地方,年饭后,长辈会发“压岁钱”,然后开始贴春联和门神,贴好后关上大门。到了初一的早上才能开门,用意是“接财神”。关好大门后,全家人看着晚会或玩牌守岁到凌晨。

除夕还有个特殊的仪式是跳旺火,在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后,燃好香烛。在庭院里准备好草料,也叫“春草”,就是稻秸秆和番薯藤。点燃春草,由辈分最高的男丁首先带头跳过火堆,其他人再按长幼顺序跳过。跳过一次,便从正门进入“厝内”,走到神厅内“天公灯”下,然后再沿原路折回庭院接着跳。跳几趟都可以。等到火势不大时,家中的妇女拿上火钳和瓦片,从火堆里夹出一些未燃尽的番薯藤条,放到瓦片上,再放到“眠床”下。这只针对夫妻睡的“眠床”。最后,辈分最高的男丁,用扁担将火堆往大门方向打,让火星灰烬散开。家中要是没有扁担,也可直接将鞭炮扔进火堆,使火星四溅即可。最后燃放鞭炮。

春节的由来:

春节又称“过年”,此“年”竟然是怪兽

春节,又被叫做新年、大年、新岁,人们也常常将它称为度岁、庆新岁和过年。古时候,春节曾专指立春,被视为新一年的开始,后来才改为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春节的历史十分悠久,传说早在新石器时期尧舜时就有了过“春节”的风俗。

关于“春节”有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头长触角、非常凶猛的怪兽叫“年”。它长年深居海底,但在每年特定的一天,它就会爬上岸来,祸害百姓。这天就是现在的除夕,因此,每到这天,人们就会扶老携幼逃往深山避难。有一年的除夕,村外来了个乞丐,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此时,人们正慌恐地往山上走,村里面是一片忙乱景象,没有人理会他,只有一位老婆婆给了他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那老人摸了摸胡子笑着说:“婆婆,如果你让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开始不信他的话,但看到老头胸有成竹的样子,就依了他。

夜晚来临了,“年”闯进了村子。它看到老婆婆家门上贴的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颤抖,到了门口时,院内又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再也不敢往前走一步了。原来,红色、火光和炸响是“年”最怕的东西。这时,院内走出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他哈哈大笑起来。“年”看到后大惊失色,立刻逃窜了。

第二天,避难的人们下了山,回到村中发现一切安然无恙,很是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明白是乞讨老人兑现了承诺,赶忙将事情告诉了乡亲们。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周围村里的人也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到除夕这天,家家都会贴红对联,放鞭炮,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早上还要走亲访友道贺。后来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还有人说“春节”是由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祭)演变而来的。到了西周初年,就已经有了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这就是“年”的雏形。但“年”的这种叫法,是从周朝才开始有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往往重新立新的历法,因此在历史上很多的朝代,年的时间都不一样。夏代定一月为一年之首;商代定十二月为岁首,周代又定十一月为岁首,秦代是以十月为一年之首。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下诏推行太初历,才明确规定了每年一月初一为岁首,为夏历新年,年的时间才正式固定了下来。如今,“春节”已经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节日,居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首。2006年5月20日,“春节”这一民俗,经过国务院批准后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佳节有因:

元宵节的来历乃汉文帝纪念平息“诸吕之乱”

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节”。古人称正月为“宵”,而十五的夜晚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叫做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继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的节日。传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的节日。

汉高祖刘邦死后,刘盈登基为汉惠帝。但他生性懦弱,大权渐渐落到了吕后的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大权,企图将刘氏天下改为吕氏天下,刘氏宗室都惧怕吕后的残暴,因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害怕遭到排挤,怕自己没有好日子过,便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准备谋反。刘氏宗室齐王刘囊无意间得知此事,为了保住刘氏江山,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合谋,设计除掉了吕禄,“诸吕之乱”被平定。后来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为了纪念“平吕”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日子正月十五,定为节日,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这一风俗流传了下来。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是有所不同的。汉代的节期为1天,到了唐代已为3天,宋代则长达5天,明代是自初八点灯,一直点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整整十天。这天人们要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到了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不过节期却缩短成四到五天了。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据说是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由于正月十五日是上元节,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十月十五日是下元节。而天、地、人三官分别主管上、中、下三元,因为主管上元的天官喜乐,所以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吃元宵也有一个传说。汉武帝曾有一个叫“元宵”的宫女,常年呆在宫中,不能见自己的父母,思念让她每日以泪洗面,十分可怜。东方朔心生同情,决定要帮她实现愿望。于是他对汉武帝说,火神奉玉帝之命要在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想化解此劫,必须让“元宵姑娘”在这天回家做很多火神爱吃的元宵,并且要全体臣民张灯供奉。后来汉武帝怕激怒神灵,只好按照东方朔所说的去办,便有了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还有很多人认为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人民常常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人还会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为盛行。参加歌舞者可达数万。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不过至今仍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清明与寒食:

清明节的来历竟为晋文公的自我救赎之举

清明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是中国24节气之一,大概在每年阳历4月5日前后。它大约始于周代,至少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古时清明的前一天是“寒食节”,相传这两个节日都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有关。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设毒计逼太子申生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避祸,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跟随他的臣子,一个一个地离开了他,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人追随着他。其中有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做熟给重耳吃,救了他一命。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君主,他就是晋文公。晋文公对那些对他忠心耿耿的臣子大加封赏,但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晋文公猛然想起了旧事,十分惭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可介子推死活就是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当他来到介子推家时,才发现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派御林军上山搜索,却没有找到。于是,有人给晋文公出了个主意,就是放火烧山,三面点火,只留一方出口。晋文公觉得主意不错,便下令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始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到山上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大柳树被烧死了。晋文公后悔不已,放声痛哭,后来在安葬遗体时,发现介子推堵着一个柳树树洞,洞里是片衣襟,上面写着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并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葬在了那棵烧焦的柳树下。并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了祠堂,还把放火烧山这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可吃寒食。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登山祭奠,发现那棵烧焦的老柳树竟然复活了,感觉这柳树好像是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树前,掐了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并给这颗柳树赐名为“清明节柳”,把这天定为了清明节。

此后,晋文公常把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的座右铭,让晋国的百姓安居乐业。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都会禁止烟火,吃寒食,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并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慢慢地,寒食节和清明节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约在清明前后,因两个节日的日子十分相近,所以便将它们合并为一日。

在北方,寒食节时人们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多吃青团和糯米糖藕。而清明节,人们则喜欢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或把柳条枝插在门上,表示怀念。清明节的习俗很多,除了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活动。为什么会有这些体育活动呢?是因为清明节要吃寒食禁火,而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增加了这些活动,来提高身体素质。

清明节扫墓是我国的重要风俗。早在西周时就对墓葬十分重视。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已逝亲人的习俗仍然很盛行。

祭典冤魂:

端午节的来历最初竟是纪念伍员(伍子胥)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原本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人们都认为它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其实不是,最初其实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同类推荐
  • 喋血尘埃(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喋血尘埃(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大秦帝国风云录

    大秦帝国风云录

    主人公穿越了,重生了,成了大秦帝国王族的一员,但让他极度失望的是,他这个王族成员是一个流配边疆的罪人,他将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 江湖行

    江湖行

    仗剑天涯。挥不去离愁别恨,斩不段恩怨情仇。鄱阳湖水;长安城泪;化作幽州恨。纵有《六合诀》、龙泉剑,剩下孤独酒一壶。
  • 明枭

    明枭

    现代人余风睡梦中穿越到古代,发现自己身处风雨飘摇的大明朝晚期,自己也成了山东一个穷困潦倒的秀才。他如何在即将来临的乱世中,拥有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如何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成为时代的风云儿,且看笔者为你娓娓道来...
  • 旧山河

    旧山河

    刀尔登颠倒看历史,刁钻说古人;兼有李零之“文”、王小波之“武”。本书是刀尔登的历史文化随笔集,以另类的視角和犀利的笔触,重写历史中的各色人物和轶事。刀尔登的文风从容、收放有度,不铺张,见好就收,常被误以为是深刻,其实他追求的不是深刻,就是刁。“在平民看来,顺康年间,除了头顶上多根辫子,生活和从前,也没很大的不同,风俗依旧,人伦依旧,豆腐也还是原来的味道”。“土财主派儿子去念书做官,白胖胖的一个孩子出去,回来已变成儒士”。 “家里有鬼,山上有神,哪个也得罪不起,所以进庙烧香,入观求签,还有几百个杂神,都得磕头,宜乎古人之半月板容易受伤也。”
热门推荐
  • 张颔传

    张颔传

    张颔先生是我省考古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新中国考古事业上有重大贡献,其代表性成果为《侯马盟书》,即对1965年在侯马新田发现的春秋末期晋国赵、韩、魏诸国结盟文字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张颔先生在史学界、考古界、天文学界、书法界的多方面才华,被社会所广泛认可。《张颔传》由我省著名作家韩石山根据张颔先生的经历,采用采访体的形式撰写而成,是韩石山继《李健吾传》《徐志摩传》之后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力作。
  • 断掌:婳芯格格(全本)

    断掌:婳芯格格(全本)

    云王府的遮出七格格,自小无人疼,无人爱,由于断掌,还被盛传克死了自己的娘,住的是下人房,吃的是剩下的饭菜,最后,还被自己的亲生父亲送给了暴虐的蛮族的首领,把她指腹为婚的未婚夫当作空气么?当个婢女给首领端茶倒水不说,怎么还要陪他盖棉被聊天?只是,为什么,他要羞辱她?当众人面甩她巴掌不说,还把她赏赐给红凤国的富商?自己,对于他们来说,都只是物品吗?断掌又如何?她能就此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当发现怀上他的孩子,却被从小指腹为婚的未婚夫告白,而孩子他爹,也要抢她回去?
  • 中国爷们儿

    中国爷们儿

    民国26年初冬,青岛地界发生了一件蹊跷事儿。城里的几家日本纱厂接二连三地遭了雷劈,浓烟与云彩连接在一起,天空跟罩了棉被似的黑。一时间,人心惶惶,以为来了灾年。那些日子,城里涌出来的人蚂蚁一样多,一群一群拖家带口,沿着黑黢黢的地平线,风卷残云一般,一路向北。沧口以北空旷的原野上,北风呼啸,枯枝摇曳,黑色的天幕更显得萧瑟与沉寂。(本故事纯属虚构。)
  • 第一皇妻

    第一皇妻

    云云新文,亲们大力支持哈。《邪魅娘亲腹黑娃》“千回要嫁给九哥哥!”她死死拽着他的衣角不放。“好啊,你去那里边,把衣服脱光光,我就娶你。”他眯着眼眸,笑得邪恶,怀里还搂着她八姐子青,指着前面那家青楼。她叫孟千回,是东临大将军孟庭之九女。出生之时,正逢父亲胜仗归来,皇帝老儿心悦,封了个皇妻给她。谁料十八年后,这女却是疯疯癫癫,男女不辨,左右不分,好坏不明,偏偏还恋上那地狱阎王九皇子。一场“有心人”的闹剧,她成了青楼老鸨子的棍下亡魂,抛尸乱坟岗。========================她,唐月月,二十一世纪的天才恐龙女,医学、天文学、生物学样样精通,头脑极其聪明,相貌却是极其丑陋,性子泼辣,无人敢欺。为看天象奇观——“双星拱月”,登上城市最高大厦,忽而一射强光射来,她莫名奇妙穿越了。醒来,却是另外一个时空,身处乱坟岗,周围是一双双可怕的兽瞳。我的妈,哪来这么多狼。只听到嗖嗖几声响,那些狼鬼哭狼嚎啕倒在血泊里死翘翘了。“娘,你没事吧。”不知哪里窜出来的一只绝世美男,上演英雄救美。某女一脸黑线,自己就是长得寒碜点,不至于老得快成人家娘了,“谁是你娘,你娘叫你回家吃饭喱,去去,比老娘都老的臭男人!”“你就是我娘,娘,你是天下第一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某男傻笑,一边从衣袖里取出一面小铜镜。镜中女子十七八岁,长得那个美呀,倾国倾城。唐月月借着孟千回的躯体重生了,一个头脑聪明相貌恐龙的现代天才,一个疯痴傻笨、貌如西子的古代小姐,两人完美结合。孟千回从此华丽丽地重生了。(一)“八姐姐,从明个儿你就帮妹妹我洗马桶,妹妹我站着,你就不许坐着,我坐着,你就不许躺着。”某女一脸邪笑。“大娘,我爹和我娘要完成再造人计划,以后每月初一到二十九,爹都会在我娘房间,三十就留给大娘,如果某月没有三十,那就等到下个月吧。”某女看似一脸善意。(二)东临帝君风云兮眯着眸,将女人压到龙床之上,你是朕的皇妻,我要的就是你。不待女人多言。宫门被撞开,风起,剑来,冷眸相对。我的娘亲不是你这个无耻偷夫可以碰的。某女心脏差一点蹦出,十八岁可以生出二十几岁的儿子?眼翻白,真想晕倒,臭小子,坏我好事。(三)千千,本王愿为你生,原为你死,只要你嫁给本王。你愿意为我生儿子吗?某女一脸不屑。
  • 军事战争未解之谜

    军事战争未解之谜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古代战争之谜、近代战争之谜、现代战争之谜、战争人物传奇、神奇的军事工具等。
  • 驭乱世

    驭乱世

    几个爱做梦的年轻男女,穿越时空来到一个历史架空的年代。他们爱玩,狂傲不羁,不屑一切。他们有的成了国王,有的成了武林高手。他们有着自己的交友手段,用心交流或者恐吓,手段多样!他们把现代社会的餐饮也带了过去,开着一间类似KFC的快餐店,风靡整个大陆。
  • 创奇:英雄联盟之王者归来

    创奇:英雄联盟之王者归来

    丁浩,被称为LOL历史上最有天赋的天才玩家。三年前,他带领RE战队披荆斩棘,一度成为中国最强战队,岂料在S4预选赛时,他却神秘失踪,从此了无音讯。而三年后,丁浩从从华夏大学重新出发,向着自己的电竞之梦发起冲刺,一路遇敌杀敌,最后成为LOL历史上的创奇王者。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悠然夫人

    悠然夫人

    “十年后,你若未娶,我若未嫁,你娶我,可好?”展颜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突然就这样问出口了,还满脸期待地看着他,眼里有着超乎年龄的认真。十年后:“你看,你又不认账了,十年前是这样,十年后还是这样。”他故意投下惊雷。当21一世纪的天才女法官一朝身死,转世重生,遇上了绝世才子,他们将上演一段怎样的恋情…
  • 独宠契约兽:扑到小王妃

    独宠契约兽:扑到小王妃

    传闻在浩瀚无比的苍幻国有一位俊美的圣主,圣主有一只非常丑陋的猫,极其的宝贝,有野史记载,每日睡前圣主必把那只猫用来暖床,还有寥寥几笔记载着,有一日圣主为了让那只猫高兴,居然放弃洞房花烛夜而去陪猫睡……她堂堂杀手,一朝穿越重生竟然成猫?这也就罢了,还是只废柴猫,好在有一个温柔的主人。九尾狐?小菜小菜,看我猫猫之拳!敢和我抢主人?死的很难看!看我吃人不吐骨头!这是一只猫和一个俊美圣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