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100000009

第9章 火柴厂的春天

我是无法想像母亲家当年的富裕与壮观的。

其实也未必就很壮观,我想。所谓的壮观,只是比较于当时普遍的贫穷水平。母亲记得她家最热闹,最辉煌的时候,就是她的父亲创办了火柴厂。

那时候不叫火柴厂,叫洋火厂。洋火(火柴)、洋油(煤油)、洋灯(电灯)、洋机(留声机)……一切跟现代文明有关的东西,都带上一个“洋”字。经营的这些产品,不是日本货,就是英国货。李玉楼要创办火柴厂,遭到了太多的反对和压力。没有人相信他可以成功。可以说,他的整个家庭都是反对的。首先他的父母就反对他这样做。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太冒险了。现在这样的家业,已经足够让他们过上非常富裕的生活了。不仅有田产,还有盐场和绸庄。为什么还要办火柴厂呢?办那样一个厂,会需要很多钱。

可是,李玉楼一旦下定了决心,别人就阻拦不了。毕竟,他的父母都老了。他们并不懂得经营。他们早就把家里的实际掌控权,交给他了。他们除了无奈,还是无奈。李玉楼为了办起这个火柴厂,不得不把原来在盐场的股份,卖给其他人。

他是那个盐场的一个股东。

谁都知道,他这样做,其实是有很大损失的。

要办一个厂,当然是很不容易的。首先,就是要选址。母亲说,她的父亲用了半年的时候考察,最后选址在城北。然后就是请人设计,平整土地,然后开工,建筑厂房。那段时间,她的父亲几乎天天都盯在工地上。前前后后,一共又用了半年的时间。然后就是招工,还要从外面雇请师傅。

当年招工,真是盛况空前。火柴厂的围墙外面,挤满了人。甚至有人从一百多里地的地方赶来。有五、六十岁的,也有十几岁的。为了能得到一份工作,有人甚至跪下哀求。母亲说,招工的那些日子,她的父亲整整三天三夜没合眼。

但是,他却一点也不觉得疲倦。

李玉楼对火柴厂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洋火厂开业的那天,庆祝的人和看热闹的人,是人山人海。母亲说,她们是从李家庄特地赶到县城里去了。李氏洋火厂,就在县城的城北,流沙河畔。那可能是当时县里最早的工厂了。县里的要人,像县长、国民党党部的书记、警察局长、商会的会长、法庭的庭长、民团的团长……都去庆贺了。当然,他们全家人也去了。整个李家庄,差不多都走空了。

这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外祖父很风光。

洋火厂有十几间厂房,看上去很有规模。整个生产过程,当然也是复杂。开业那天,她的父亲向来宾介绍了整个运作情况。

首先是原料,必须是从外地购进。一般的木材是不行的,一定得是干燥松软的杨木。火柴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工制作细细的火柴棒。整个过程有十八道工序,锯木、剥皮、刨片、叠片(母亲说,那要叠得很高,一般要有60层)、切梗、烘干、理梗、排梗、蘸蜡、蘸药头、卸梗、刷磷……装盒、包封。烘干的工艺是很讲究的。母亲说,各个厂房里的工作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房子里的工人是专门制梗,工人们每天的任务就是把几米长的杨木锯成若干个50cm长的木头,再把它变成细细的火柴梗。另一个房子里,大多是女工,专门糊火柴盒。有两个厂房,一般人进不去的,母亲说,“一个是白药房,一个是磷房。”不要说外人了,连这两个车间(这是现代的说法)的人都不能互相走动。尤其是磷房的人,绝对不能去白药房。假如有一个人手上沾了一点点磷,到了白药房,接触到一点点的一种叫氯酸钾的东西,立即就会把手炸伤。

工厂里的生产热情,也传染到了乡下。母亲说她也糊过火柴盒。准确地说,是全家人都糊。也就是半年时间,一部分糊盒、包封的生产任务,转移到李家庄了。她说她的祖父是主动要求的,因为在县里的车间已经不够用了。而且,家里的女人们闲着也是闲着。母亲说,她的祖父是个很苛刻的人,恨不得家里没有一个吃闲饭的人,都变成赚钱的机器。他自己就是一个劳碌命。他通过不停地忙碌,来证明自己在家庭里的重要。即使他干不动了,他还要吆喝别人,恨不得一刻也不让人闲着。

他后来就被人形容成特别刻薄的地主。

地主总是可恶的。

因为有了火柴厂,所以,那年春天整个城里都飘散着硫磺、松香、氯酸钾和锑粉的混合味道。在厂里,能剌激得人流眼泪。在这样的气味中,年轻的母亲(那时候应该是个很年轻的小姑娘)有了一种特别的体验,又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她进了县城参观了火柴厂后,就再也没有回到李家庄,而是留在城里读书了。她的父亲对她到底要不要读书,一直是很犹豫的。母亲说,她特别想要读书。她的姐姐没有读书。她是一直想的。也正因为她的姐姐没有读,所以,她父亲犹豫再三,最后同意了她的要求。那个时候,在一个小县城里,能让女孩子读书的人家,还是非常少见的。在那个县中里读书的女孩子,本县只有不多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从周围的地方来的。因为那所县中,是附近五、六个县里唯一招收女学生的高级中学。那个县城虽然不怎么样,但县中却是名声在外,非常响亮。

如果不读书,母亲说,她就会要求到火柴厂里,那怕当一个工人。不是在李家庄糊火柴盒,而是到县城的厂里去。反正她是不愿意留在李家庄的。那时候她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她有自己很独立的主意了。她不像她姐姐。她姐姐表面上很独立,但是,内心里却是没有坚定的主张。她的主张在内心里是矛盾的,纠缠不清的,犹豫的。可她就不一样了。她受哥哥李家文的影响更大一些。全家人对李家文都是有所埋怨的,但她却恨不起来。她在内心里很羡慕他,羡慕他可以独立走到很远的外面的世界去。

母亲随着自己慢慢长大,她也不喜欢那个家了。

她渴望到外面去。

她不再喜欢爷爷,也不再喜欢奶奶。除了自己的妈妈,还有平时并不经常看到的父亲,她想不起来谁还和她更亲热。而她的母亲,是个内心里很软弱的妇女。当时的农村妇女,或者都是那个样子。她们在家庭里没有什么地位。她们的地位取决于丈夫和儿子。她的丈夫是不用说的,已经把另外的半边床,让给了另一个年轻女人。岂止是她的半张床呢?她差不多是把整个床都让出去了。即使后来自己的丈夫再回李家庄,她也没有再和他同过床。所以,她的心思就全寄托在儿子们的身上。女儿们虽然亲,但是,却并不占有位置。

因为读书,母亲说,她的姐姐很妒忌她。

她的姐姐是个不幸的人。

母亲说,她的姐姐比她大好几岁,悄悄地和一个姓张的佃户家的儿子好上了。那个男的比她要大。谁也想不到,她会和那个小伙子好上。当然,这是不被允许的。谁都不会同意的,除了她自己。他们之间的地位太悬殊了。再怎么着,她也要嫁一户有个五、六亩良田的人家。家里人必须为了她一生的幸福而考虑。毕竟,在当地,李家是个大家族。一个大小姐,怎么可以下嫁呢!何况,她的父亲李玉楼在县里有个好朋友,姓柯的人家,也是开商铺的,他家有个年龄相仿的儿子。对方已经提过好几次了,只是李玉楼没有答应。

李玉楼没有答应,不是不同意,而是他在等时机。

即使是女儿,他还是要很谨慎地考虑。

他要为她的以后的幸福负责。

对于母亲的上学,她的姐姐可能一辈子(她的一辈子,其实也是非常短的)也忘不掉。她觉得家里人对她很不公平。她把她在恋爱上遭遇的挫折所产生的怨恨,全部转移到了读书这件事上。一直到她最后咽气,她也没能释怀。对这个家,她简直充满了怨恨。她不明白家里人为什么要那样制约她。她过得太不开心了,简直就没有一天是开心的。

母亲一提到她的姐姐,常常就不住地哀叹。她内心里很痛苦。她想:如果她不读书,也许她的姐姐心里会好受些。她的姐姐很抑郁,整天皱着眉头。母亲记忆里的姐姐,一直是脸白白的,身子细细的,无精打采的样子。她原来不是这样。但自从她喜欢上了那个小伙子,一切就都变了。

虽然母亲在整个事件中是无辜的,但是,她内心里一直很内疚。

那年春天,对母亲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就在参观了火柴厂不久,她第一次来了月经。鲜红的血,把她的衬裤都染红了。那阵势,把她吓坏了。她像所有第一次来了月经的女孩子一样,以为要死了。

是陈美莲告诉她,她已经是个长大了的女孩子了。

长大了,这是一个很鼓舞人的词汇。

这是一个奇迹。

也就从那时候开始,母亲说,她是学会用大人的眼光看世界了。她试着用成人的眼光,看自己,看家里人。她开始从李家庄,一个封闭的世界,走向更广阔的社会。慢慢地,她开始懂得了许多大人间的复杂关系,也懂得了宽容与理解。

她很高兴自己真正长大了。

母亲说她的学习很好。

事实上,她是没有条件进那所中学读书的。在这之前,她在李家庄,在私塾里是跟着读过几册《百家姓》、《增广贤文》、《论语》的,后来上了村里的小学校,也读过新编的《识字》和《国文》。她是一个内心很聪慧的女孩子,许多东西,一教即会。她比许多男孩子要聪明。甚至,她比她的两个哥哥都要聪明。也正因为如此,她的父亲才让她继续到县里读书。

母亲说,她所以能进那个中学,也是因为她的父亲在本地,还算是个名人(尤其是在兴办了火柴厂后)。当然,校长也很开明,就让她进了预备班。

母亲当时很兴奋,--她当时也就是一个小姑娘。读书,对任何小孩子来说,都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情。何况,是到县城里读书。最根本的,是母亲喜欢读书。书本让她觉得有趣。在那个年代,女孩子能读书识字,还是一件非常不简单的事情。

她喜欢。

到了学校才知道,事实上,她们那个预备班是很好的。男女生并不在一起。女生和男生是分开的,女生是专门的班级。一直要到高年级,才会男生同班。母亲说,教她们的,是一个从南京来的师范毕业生,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实践者。母亲说,开学不到一个月,那位女老师就让她带领全体同学去参观火柴厂,并且在那里参加了集体手工劳动。她的父亲李玉楼也亲自出面接待了。

母亲说,从那年春天开始,她和陈美莲的关系有了很大的变化。她们贴近了。她们所以能拉近距离,大概除了因为她指导她的生理上的一些问题外,更主要的是陈美莲完全敞开了自己的心思。至少,我母亲认为陈美莲是敞开了。她几乎和她无话不谈。她发现,陈美莲并不像家里人说的那样可憎,--她是一个可怜的受过罪的女人。

她是一个不幸的人,直到遇上了李玉楼。

陈美莲一直想要个孩子,可是,在这个春天,她又一次流产。这次流产,对她的打击太大了,她简直不能承受,要垮掉了。她认为老天爷是在故意惩罚她,否则,她怎么会如此不幸呢?她知道,所有的人都在关注她的怀孕,甚至是她的敌人。为了肚里的孩子,她是多么的小心啊。不管是男是女,只要她能生下来,她才能真正算是李家的人。否则,她就一直是个“外妾”。她甚至想到过要吃素。有一阵子,她差不多每个星期都要到庙里去,向菩萨们祷告。可是,菩萨硬是要夺走她的心头肉。在她都已经是三个月的时间,她在台阶上趔趄了一下(当时并没觉得什么,简直就像放屁那样简单),然而,到了晚上,就流了,血流了一地。这一次她算是明白了,她再也怀不上了。县里的一位老郎中也明确地告诉她,说她是胎位浅,如此再三,只怕这辈子再也不可能怀上了。

谁都知道她伤心欲绝。有什么事情,能比一个女人不能怀孕,更让她伤心的呢?怀孕对女人而言,应该是极其简单的事情,是与生俱来的本领。但她没有这样的能力。这是会被人嘲笑的,是一种强烈的耻辱。

为了这事,她差不多病了有大半年。如果不是李玉楼再三安慰她,请了医生来治(不仅有中医,还有西医),也许她就一病不起,撒手黄泉,也未可知。

母亲说,她到县城里来,让陈美莲觉得不再孤独了。

陈美莲把她当女儿,更像当小妹妹。她在她面前经常提到的一个人,不是李玉楼,而是李家武。这是母亲没有想到的。但她当时也没往深处去想,以为只是她的一种爱心的抒发。和哥哥李家文不同的是,李家武选择去了北平念书,学的是桥梁专业。他说他想成为一名工程师,桥梁工程师。谁也想不到,他会选择这样的专业。他这样的决定,还是得到了家里人的大力支持。不管怎么说,他选择的是一个正经的学业,而且听上去前途不错。既然家里人从来没指望他继承发扬那份家业,他能自己找事做,就是最好的了。他走了,把陈美莲的半颗心带走了。陈美莲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喜欢他。喜欢他青春、干净的学生模样,黑黑的头发,白白的一张脸。也许是因为她过去的生命中,遇到的全是各种粗鄙的男人,而李家武这样文质彬彬的,就击中了她的内心,要了她的命。

李家武成了她的牵挂。

她知道他是明白她的意思的,同时,他也是有很多误会她的意思的。她怕他内心里看不起她。他后来对她很冷淡。她想对他解释,却发现她什么话也不好说。她有什么过份的吗?她只是有一次在雨天,让他打着伞,到张家园去。在路上,没人注意的时候,她拉了他的手。他当时并没有拒绝。她自己的心跳得很厉害,脸红烫得像喝过了烧酒。那种感觉是很异样的。她想起来,只有好多年前,她对着那个姓赵的小伙子,才有过。但过去所有的那些,都过去了。她现在很少想到姓赵的小伙子。不是她薄情,而是她实在不愿意去想。它就像一块影壁,时间长了,受着雨水的侵蚀,慢慢地生霉了,斑驳了……

李家武去北平读的时候,家里人是知道的。临行前,他是专门回了李家庄的。在家里只住了两天。母亲说,她的母亲一直哭。她放心不下。大儿子的离家出走,对她是个很大的打击。而且,她的父亲把他的叛逆,说成是她的因素(至少有她一部分,认为她作为一个母亲,平时对大儿子太娇纵了。而事实上谁都知道,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母亲的作用是非常小的。可是,李玉楼必须要找一个替罪羊)。现在小儿子也要走,怎么能让她舍得下?

母亲说,家里用了一辆马车,把哥哥李家武送到陈家渡。家里所有的亲眷差不多都去送了,除了在城里的李玉楼和陈美莲。母亲说,她也去送了,跟在马车的后面。那时候乍暖还寒,虽然隔三差五的会刮一些小南风,但大地上的绿色植物还很少。偶尔有一些泛了绿的植物,也都在风里瑟缩着。那天的天很蓝,万里无云。太阳虽然是明亮的,但却不热烈,就像是还没睡醒的样子,无精打采的。远远的黄河像一条被人遗弃的灰黄的布带子,在平原上蜿蜒着。一排大雁,鸣叫着,向某个不知名的地方飞去。

“你可以向父亲要求的,念书。”哥哥当时对她这样说。

“你要坚决要求,他可能就会同意了。现在女孩子读书很多的。读书不是坏事。”李家武说,“或者你可以让妈妈劝劝他。”

妈妈没有想到不久后,她真的就实现了这样的梦想。

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梦想。

而梦想能够实现,一定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

后来几十年过去了,母亲却一直记住了那年春天,和火柴厂联系在一起的春天。

从那个春天开始,李家有持续两年的大发达,是个鼎盛期。

李玉楼的事业达到了高峰。

乡下的各项收成都不错。那一年里,整个都是风调雨顺的,庄稼长得特别好。庄稼长得好,租子收得也就格外好。农户们也都是高兴的。既然多收了粮食,租子也就交得痛快。甚至,把陈年的欠账也都还清了。从内心里,他们还是感激东家,让他们租种了田,得到了粮食。雇佣们同样如此,他们的工钱也涨了,分到的份子粮也多了。而在城里的商铺,生意兴隆,无论是绸布庄,还是米店,或是杂货店。更重要的,是火柴厂的生意真好。虽然县城里已经有了电灯,但是只是很少有人家才用上。而且,洋火的用途是最广泛的。抽烟、烧灶、点香……没有了火柴,日子一天也过不下去。而他们家生产的火柴,很快就行销了全县。而且,都行销到了外县、外省……

李玉楼那两年里,完全扑在火柴厂上,忙得不可开交。

一忙,他连儿女的事都顾不上了……

同类推荐
  • 在阳光下晾晒

    在阳光下晾晒

    混迹大都市打工谋生的故事为主线,小说通过描写乡下青年秦林离家出走,给读者展示了都市生活的繁荣、多彩,同时也将都市生活的危机、陷阱等的另一面也暴露在读者眼前。作品将都市的阴暗、男人泛滥的激情、女人潮湿的心统统放在阳光下晾晒,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
  • 一生必读的悬疑文学经典(大全集)

    一生必读的悬疑文学经典(大全集)

    赵凡禹编著的《一生必读的悬疑文学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讲述了:推理惊悚小说距今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之所以风靡全世界,就在于它拥有让人充分发挥逻辑思维找到事件真相的空间,让人在阅读时沉迷于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中不能自拔,最终却是在得知难以预料的结局时恍然大悟,继而获得阅读快感。《一生必读的悬疑文学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精心甄选全世界各地著名的推理惊悚大师之著作,让读者在这些大师诡秘奇异的文字当中,获得难以忘怀的阅读体验。
  • 揭秘风水世家生死迷局:传古奇术

    揭秘风水世家生死迷局:传古奇术

    与《鬼吹灯》《盗墓笔记》并列四大盗墓奇书!彻底了解盗墓一派数千年的传承与秘密!在五行八卦中感悟天道,窥探人心!流传五百年年的神秘风水大阵,数十代人不断填补的诡秘坟场,几派风水世家传人之间的生死谜局,无数惊世骇俗的玄学秘法再现江湖…至于他忽然无师自通的风水相术,一想到为什么对那段回忆总是一片空白,他又倾向于祖坟好了。他也的确好好地勘测了一遍祖坟家族墓,让他头痛的是,表面上整块墓地杂乱无序,但如果以最高的祖坟为中心点,按卦位上离下坎左震右兑四正象画出四个区域分别按穴堪形,却又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或是大吉或是大凶。
  • 前七国志

    前七国志

    此书叙战国时,孙膑自请去云梦山鬼谷子处学兵法,途遇魏人庞涓,二人为兄弟,同去求学。后来学成后,二人各归其主,庞涓进攻韩国,孙率兵相救,生擒庞涓于马陵道,又会齐七国诸王,斩了庞涓。孙膑功成身退。
  • 空姐小花

    空姐小花

    话说,一个强大的女主一定要有一个华丽的靠山。靠山在手,神马都是浮云!戴小花的座右铭便不得不是:女人,长得漂亮是优势,活得漂亮是本事~空姐之争的路上,她之所以可以逆天,完全是因为此朵花心腹黑病体男——丁下柳!他可以赢得姑娘们大片芳心。对于他,泡妞都是闪电地,被骗也是自愿地!
热门推荐
  • 神秘入梦师

    神秘入梦师

    世界上总有这么一些人,会招惹一些很奇怪的东西。传说在H市的某一处,有一家很奇怪的古董店。里面卖的东西明明没有什么名堂,但是店却一直都没有倒闭。这家店名叫“解梦”,而店主也叫解梦。据说要是有缘进入此店,让这位店主帮助解梦,则什么烦恼之事都能解决。而,真正的情况——那个店长陆解梦就是一个为了混口饭吃的黑心老板。这是一个忠犬一不小心攻略了一个拜金店长的故事。
  • 人血雪糕

    人血雪糕

    相隔不到一个月,西京师范大学一个又一个女生失踪。每一个女生都有着雪白的肌肤,尖尖的下巴,笑起来像一汪泉水。有人看见她们都是在傍晚时分穿着件火红的羽绒服满脸不高兴地走出了校门,然后,就像一团火熄灭在黑暗里,没有人知道她们去了哪里…(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肥女也多娇

    肥女也多娇

    没有人比她更背了,吃个烧烤也能被雷劈中.被雷劈中了吧也就算了,竟然还穿越了.可是为什么人家穿越都穿成绝世大美女,她穿越却穿成了绝世大肥妞啊?而且她的名字竟然这么地讽刺,竟然叫楚--纤--纤!哇!天啊,还有没人性啊.这个冰山脸王爷真的是她的老公吗?来看落湖被救起的她,竟然还带着个妖艳的侍妾,是存心来冷嘲热讽外加看好戏的吗?长得胖又不是她的错.她也想穿越成大美女的啊,可是老天不帮忙啊.既然这样,那就井水不范河水,各过各的生活吧,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那一天,她倒要看看,她的王爷老公是不是真的不后悔.什么什么?五色石?什么什么?要她去找?什么什么?皇上老大的命靠她去救?天啊,她只想安静地过点小日子啊,能不能这救世主的任务让别人去做啊...-----------------------------------------------------------------------------------------------群号是&quot;32806509...还有一个39691728..连接一下朋友的新书--<天蝉传说>超好看哦超级连接自己的新书(伯爵的烧饼小妹)有兴趣的朋友去看看吧...
  • 上山描碑

    上山描碑

    鬼来了,鬼来了。鬼带着鬼火来了,小孩要乖乖的,不听话的小孩要被吃掉。鬼来了,鬼来了。鬼带着鬼火来了,恋人要相爱哦,否则会被吃掉。鬼来了……
  • 态度改变一切

    态度改变一切

    《态度改变一切》是奥里森·马登的作品之一。他发现年轻人一般都有对成功的热望,也渴望了解成功人士前行的足迹,希望详细地了解成功者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所以,马登在本书中讲述了许多成功者的故事,然后用这些真实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想从平庸甚至失败中奋起,就必须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人生。
  • 千金散尽还妇来

    千金散尽还妇来

    他温文尔雅,富可敌国,对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淡然从容。她视财如命,吃和银子是她的人生追求。他们因为一千两银子结缘,他对她却情有独钟,她是否一步步跳入他温柔的陷阱。而贵为天子的他为爱又太过执着,只能使自己深陷其中,是命还是劫。面对友情,一次次的背叛。她如何抉择。她把他看作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张口就来:“公子,给点银子呗。”他却说:“观世音菩萨不是女的吗?”从此她为了他的一千两银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当她看到她的好朋友和她的青梅竹马抱在一起的时候,她说:“我成全你们。”当她再次看到同样情况的时候,她只有无比的辛酸。他太好,太优秀,他步步紧逼,她步步后退。她对她说,我看上公子了,你把他介绍给我吧,她该如何抉择。她和他误会重重,最终缘深还是缘浅。时事都难料,当一切都尘埃落定,步步都精彩。
  •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真正的人生,不是你继承的那部分而是你创造的那部分,它是你不断选择和努力的结果。不论你有个富爸爸还是穷爸爸,幸与不幸都可能在你的手中转换。你的一生,由你自己打造。一部彻底改变你人生、工作、交际、财富观的心灵成长之书。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溺爱无限之贪财嫡妃

    溺爱无限之贪财嫡妃

    她是被母亲利用的棋子,凭着一张绝世容颜被继父收留,图的是她的美色可用。自从沈千姿穿越到乱坟岗的一具女尸身上后才悟出一个道理——后妈恶毒算什么?有后爹更惨!奶奶不是亲的,当她是妖女,容不下她身。哥哥不是亲的,只想欺占她的美色,以供玩乐。姐姐不是亲的,只想看她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以此为乐。就连亲妈都没有后妈有爱……试问,生在这么一个畸形变态的家中,要如何生存?于是乎,正义感爆棚的她决定,为了良知、为了世界和平,势必扛起枪杆子,将这些变态的人渣一个个拍进粪坑——实现传说中的‘遗臭万年’。★★★★★★★★★★★★★★★★★★★★见过劫财的鬼吗?据说邂逅是这么开始的——某日深夜树林之中,一阵阴风吹过,某鬼哭嚎:“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我是鬼,不想被我缠上,就将银子拿出来,我可免你们被鬼骚扰之苦。”某男黑线:“……”鬼也有贪财的?某小厮胆颤心惊的问道:“你要多少,明日我烧给你。”某鬼曰:“给我银子,我想烧多少就烧多少。”主仆:“……”★★★★★★★★★★★★★★★★★★★★为替前身报杀身之仇,她替姐出嫁,只为能有一个可以庇佑她的身份。殊不知传说中冷酷无情的夫君乃昔日‘故人’。某月黑风高夜——某夫君突然回府将某女堵在房门口。某男挑眉阴测测的问道:“去哪?”某女抬头挺胸,理直气壮:“偷人。”某男脸黑:“偷谁?”“萧齐。”某女一脸无畏。为了不被前身继续托梦,能睡个安稳觉,今日她必须将那龟孙子的‘工具’给没收了!反正这男人也不在乎她,待报了大仇,如此休了她正好。★★★★★★★★★★★★★★★★★★★★再某日某夫君抓狂:“沈千姿,你利用完本王就想走?”某女抬头冷视:“你要什么报酬?”某夫君嘴角一扬,邪肆的扫了一眼她玲珑有致的身段:“本王要吃肉。”某女眼底闪过黠光,点头:“可以。”当晚,某女不知所踪,某夫君看着床上还滴着血的一块猪肉,风中凌乱。猪肉旁边附赠留言一张:此肉可食可用。★★★★★★★★★★★★★★★★★★★★申明:本文男强女霸,强强联手,爽文、宠文。凉子新文,贯彻身心干净,一宠到底,高洁党放心跳坑。小白简介,正剧路线,抽风写作,只为博众妞欢乐。
  • 大唐国色

    大唐国色

    新婚之日被亲弟弟所害而死,岂料命不该绝,重生大唐闺阁,却是个没爹疼没娘爱还倒贴上未来夫家的平凡女!没钱没权没背景……厚着脸皮白吃白喝,顺便也创创业,却还是被未来夫家一纸退婚书丢出去!初遇,他是四处游历的神木山庄云公子,统御江湖!岂料却是三番五次救下她性命!再遇他是威震大唐的秦王,对她冷眼相待。烽火终起,大唐真龙决战沙场!她不愿入王府却是助他平内乱,杀敌寇,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