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100000026

第26章 遥远与贴近

有一段时间,我们非常思念一个人。

这个人其实是我们过去非常不待见的。

我们所以思念他,是因为突然发现他其实很光荣。他不仅光荣了他自己,还光荣了我们一家。我们逢人必提高强。是凡家里来人,母亲一定对人家说,高强插队了,到了黑龙江的一个农场。当时,年轻人除了当兵,就是下乡插队最光荣。别说我们这样的家庭了,就算是成份很好的工人家庭的子女,也很少有参军的机会。

姐姐很羡慕哥哥高强。

我也羡慕。

在我眼里,高强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插队(我并不很清楚“插队”的意思,但我也知道,那就是到农村里去劳动。可是,它对我还是有强大的吸引力),而是去了一个天堂。我根本不知道天堂的样子,但他去的地方,一定就是天堂。天堂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如果不是天堂,为什么大家那样强烈地要求下乡呢?至少,有一点是我们所羡慕,那就是到了乡下,可以吃饱大米饭。能够每天吃饱,这本身该是多大的幸福啊!

父亲对高强是有过担忧的。毕竟,黑龙江离我们这个城市,相距有好几千里地。但是,母亲对他的担忧给予了非常严肃的批评。她认为他这样的担忧是不健康的,有害的。如此一来,父亲也就不吭声了。她的积极,左倾,让他刮目相看。他们之间由于长时间的分离,心与之间变得非常的遥远。因为遥远,而变得冷漠。他们变得不再像夫妻了。他们真的就像是一个单位里的男女同志,很客气。除了谈些有关革命的内容,他们之间,简直无话可说了。他们没有一点的私情。

“没有什么好说的,”母亲后来对我说,“那个年代的人,大多都那样。我自己的出身不好,家里又出了你哥那样的事。我们只有表现得比我们更革命,更积极,更坚定,更彻底,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

我能理解,那是一个疯狂的年头,缺乏理性。

“只有表现得非常‘革命’,你才能生存。”母亲说。

为了减轻罪责,我们家甚至表态和哥哥高枫划清了界限。父亲在单位里,写了“决心书(也是检讨书)。他的文化不高,一张大白纸上用毛笔写得歪歪歪扭扭的,大意就是他生了一个现行反革命的儿子,罪该万死。他表示,要坚决和他划清界限。高枫不再是他的儿子了。他们彻底决裂了。他是他的敌人,更是全国人民的敌人。他对他的判刑,拍手称快,毫不怜惜。在学校里,我和姐姐也写了“决心书”。

我们必须要表明我们的态度。

对于高枫,我们当时一直不理解他为什么会那样的反动。他的反动不仅是顽固的,而是猖狂的。据说,他用刀割破自己的手腕,在墙上写了许多的反动标语。他那样的年轻,居然如此的疯狂。我们在心里不仅不能理解,而且很气愤。我们不能原谅他。是他,让我们在整个院子里都抬不起头来,背负了很沉重的包袱。我们希望他能回头,可是他却义无反顾,一路地反动到底。他让我们觉得陌生。他简直就不像是我们家的人了。

那段时间,我们努力地想忘记他。

我们不提他的名字。

相当长一段时间,我真的差不多把他忘记了。我们不知道他关在哪。有人说关在上海的一所监狱里,也有人说是在苏州,还有人说他是关在青海或者新疆。没有人知道他真正在哪。既然他那样死不改悔,我们为什么又要关心他的死活呢?只要他悔改了,我们全家的压力也小一点啊。

我们都有些恨他。

相比之下,我们越发地想念高强。

高强一年后,才回来探亲。我们看到他明显地长高了,瘦了,人也黑了。他告诉我们,他在黑龙江一个县里的一个农场。在那个农场里,过得还不错(我们后来才知道他说的并不是实情)。他所在的那个生产队,秋季分配,全队二百五十六口人,分配的现金总共不到一千五百块钱,平均每人不到六块。夏季分配,现金只有不到八百块,平均每人三块钱多一点,时间是六月到九月,三个月。队里最强壮的单身男劳力,每年现金分配也到不了一百块钱!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扣除口粮钱,基本没有现金分配。至于口粮,夏季分配(小麦),三个月口粮最高不超过九十斤;秋季,加上一半红薯(五斤顶一斤原粮),每人最多不超过三百斤(主要是玉米和高粱)。这些,还都是原粮。好在他们是住在知青点,粮食不够吃,最后队里会想办法补足。知识青年,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在最后风起云涌的回城那段时间里,他们那个小队里简直就成了土匪窝,经常偷鸡摸狗,无所不为。高强没能回来。当然,这是后话。

在那样的年代里,人们对男女关系是非常保守的。除了是已经结婚的夫妻,一般的男女是不可以有任何亲热的举动的,哪怕他们是恋爱中的对象。即使是夫妻,他们也不可以在外面有什么亲热的行为。一切行为,都应该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至于夫妻关系以外的男女关系,一经发现,那是非常可怕的。但是,再严厉的法律(那时候其实是没有法律的,公众的普遍认知,就是法律),也压制不住人性。高强和叶莉莉,就是这样的。

他们马上就粘在了一起。

高强加城探亲,总共只有二十天的时间,但是,却有十三、四天是和叶莉莉一起的。他们的行踪,肯定是引人不少人注意的。母亲也是一个道德感很强的人,但对高强的行为却没有多加管束。

她变得很软弱。

一方面,当时我们那个社会普遍的很闭塞。除了《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的声音之外,我们没有其他的消息渠道。我们对整个国家情况的理解,是混沌的。我们理解的只是一个概念。我们知道在中央,有两条路线的斗争。一条是以毛主席为主的革命路线,另一条就是资产阶级修正主义路线(这条路线上的坏人很多。但是,坏人总是被打倒的)。另一方面,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人们都是在私下里说,谁也不敢摆到台面上。大家都知道危险,非常的紧张。

我记得有一年,说是要查反标,形势非常紧张。据说,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很多的反动标语,还有一些诗歌,在地下流传。许多年后,我读过据说是当年曾经很流行的一首:

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

我没有留下遗嘱,

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

我并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我只想做一个人,

宁静的地平线,

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能选择天空,

决不跪在地上,

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

好阻挡自由的风,

从星星的弹孔中,

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读完了,全身有一种触电一样的感觉。是的,从肉体到灵魂,都被震撼了。虽然它只是一首诗,但它的力量太强大了。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一首诗会有这样的力量。也许,只是因为我有那样的感受,获得了一种共鸣。我甚至认为它可能是我哥哥高枫写的。高枫写了许多日记,在日记里除了写下他的许多认识,还有不少是诗歌。当然,那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

母亲说,当年查“反标”,我们家是重点怀疑对象。因为我们家的历史有问题,而且高枫还是个现行反革命。革命群众认为我们家有这样的土壤。我们有动机,有条件。动机自然是我们是仇视无产阶级专政,条件是我们家的人都是识字的。居委会的人,还真的领来了公安,到我们家检查了,翻箱倒柜,取走了所有的纸片,还让我们每个人写一句话。带回去,以验证我们的笔迹。

对于这件事,我早忘了。但是,母亲却记得非常清楚。她知道这是歧视。然而,她却很无奈。她曾经是那样积极地表现,可还是得不到革命群众的信任。这让她内心里很沮丧,甚至是一种绝望。

这份绝望,最终让她在得到哥哥被枪决那天,进行了爆发。

我记得那是个下午,外面的雨很大,哗啦啦的,很响。我们听到了一个声音,是在叫母亲的名字。我们不知道谁会叫她。听那个声音,是很陌生的。我们打开门,看到一个穿着军用雨衣的人,骑在自行车上。雨帽把他的整张脸都遮住了,我们只看到他一双黑黑的眼睛。他一只脚支在地上,并没有从车上下来。

“交五分钱子弹费。”来人硬梆梆地说。

母亲一手扶着门框,脸上显出的是一片茫然。

“反革命分子高枫昨天下午被镇压了,家属要交五分钱的子弹费。”来人再次不耐烦地说。

姐姐听清楚了,她拉开抽屉,从里面翻出了五分钱,从母亲的肋下钻过去,递给了雨中人。

雨中人没有说话,默默地接过钱,塞进了雨衣下的挎包里,调掉了车头,猛地一蹬,就出了院子,消失在前面拐弯的小巷里……

很长时间,我一直也没明白那五分钱的意义(或者说是意思)。随着真正长大懂事了,才听人说,那是一颗枪毙我哥哥高枫的子弹钱。枪毙一个坏人,怎么能让国家破费呢?必须要家属承担这样的成本。毕竟,坏分子是从这个家庭里出来的。家庭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我们无话可说。姐姐是很顺从地,交出了那五分钱。

那是一枚崭新的五分硬币,我记得它从姐姐手里递到那个人手上的时候,它在雨里闪耀着一道银白色的漂亮弧线。是的,因为当时我的目光是集中在那五分钱上。我知道五分钱可以买许多东西,比如说,买一本练习册,三支铅笔,或者两块彩色棉花糖。但是,因为哥哥的被枪决,五分钱就这样白白地充公了。

五分钱,它是一颗手枪子弹的成本,还是一颗步枪子弹的成本呢?这个问题一直很让我困扰。

母亲那天像疯了一样。应该说,相当长一段时间她还很平静,不说话,只是呆坐着。姐姐、我和弟弟都是小心翼翼的,我们甚至连气都不敢大声地喘。姐姐一直在落泪。但是,她的眼泪是无声的。它是透明的,晶莹地,从她的脸颊上滑落。弟弟那时候也已经知道点事情了,他的一张小脸刷白的。到了傍晚的时候,父亲突然踏进了家门。就在父亲踏进家门的刹那,母亲疯狂地扑向他,大声地嚎哭起来。

父亲的脸色是铁青的。

他一直也没有说,他怎么会正巧在那天的傍晚回来的。是他们父子间最后的一点灵犀?抑或只是一种巧合?与母亲相比,他是一个很少敞开自己心思的人。或者说,他干脆就不敞开。他不善于表达。至少,我们是这样认为的。

母亲一直在哭,直到哭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她打父亲,没头没脸的打,而父亲居然一声也不吭,让我们感觉好像哥哥被枪决,好像是和父亲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完全是处在一种莫名其妙的状态里。

从那以后,母亲就发疯地收罗着哥哥生前所有的东西,哪怕只是衣服上的一粒纽扣儿。家里任何人,都不准再提哥哥的名字。原来高枫的一些旧衣服,都是缝缝补补让我来穿的,出事后她都收回去了,仿佛我穿着是不配似的。

父亲在回来后的第二天,就又从家里消失了。

我们当时都很吃惊他的不声不响,直到半个月后,他回来了,手里捧着一个盒子。我们知道,哥哥已经静静地躺在那只灰色的四方的盒子里了,成了一堆粉齑。

一个大活人,成了一堆灰色的灰齑,这是多么地不可思议啊!

同类推荐
  • 飘(下)

    飘(下)

    整部小说洋洋洒洒,气势恢宏,可谓一幅浪漫的历史和社会画卷。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的南方佐治亚州为背景,以一个种植园主郝嘉乐的女儿郝思嘉为核心人物,通过几个家族的兴衰变化反映了美国南方各州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
  • 24小说

    24小说

    小说所需要勾勒、描述、呈现和保留的,恰恰走这两样东西:时间和历史。无论面目模糊,或清晰,时间在现实中文字中的形态,最终将达戍契中。作家穿透其间,将液态的、流动的时间国化,之后做戌时间的“切片”。那些时间的切片,像走一把扑克牌。或者做另外的想象,它们就像走“标本”。一只蝴蝶,一片树叶可以制成标本。那么,一块时间,一段历史,应该也可以。切片也好,杯本也好,我现在说的是书籍。好的书籍,试图拥有并保留所在的时代。
  • 旱年里的人和羊

    旱年里的人和羊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教室别恋

    教室别恋

    十年前你是我的老师,十年后你却是我的当事人,我第一个当事人。十年前我有了我们的孩子,但十年后我还是孤家一人,赵宋宁,这辈子你欠了我太多太多……
  • 小白领的爱情奢侈品

    小白领的爱情奢侈品

    最好将爱情视为生活的一种奢侈品:有最好,没有也能活。若工作计划与男友约会冲突,取前者。因为前者不会辜负你,且越老越不会,除非你当三陪。
热门推荐
  • 盛世唐朝之谁是李世民(下)

    盛世唐朝之谁是李世民(下)

    他已经赢得了天下,他的臣子,为他殚心竭力,他的敌人,心甘情愿对他誓死效忠。她恋上了这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王者,她只能用最纯洁无邪的眼眸,来记取他血腥的征服。火树银花中的戎马倥偬,刀光剑影中的海枯石烂。他的一生,金戈铁马,叱咤风云。他已经赢得了天下。他的臣子,为他殚心竭力,他的敌人,心甘情愿对他誓死效忠。而他最爱的女人,是否能倾尽一切地爱他?是否能与他携手共度此生?她恋上了这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王者,爱上了这个注定会被无数女人拥有的男人,她只能用最纯净无邪的眼眸,来记取他血腥的征服。回首处,多少红颜老去,是否都只是黄粱一梦? 这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温情也有杀戮,一切都只是为一段人们已经熟悉的历史做出新的注解。
  • 掌上帝国之战国时代

    掌上帝国之战国时代

    沙场点兵,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坐拥美女。教你如何逆袭高富帅,斗智斗勇变男神。一看就根本停不下来的战国时代。
  • 结了婚的那些年

    结了婚的那些年

    原书名《结婚十年-枕边人》普通版:结婚的时候他给了一千块,和一辆自行车。正常版:就是两个医生的故事。这篇文说明一下,大概的模式是一张现在,一张过去,也就是单号也单号是相连的,双号和双号是相连的!!!这狗血的简介啊,依然不会写,我自己觉得爱情是游戏,是一见钟情,是最美丽的相遇,是邂逅,作品标签上面有六个选择,看了好半天然后才发现,我似乎和他们都没有多大的关系,请把它当成一个故事来看,万千人海就是你一个。*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配乐:哭砂-张杰首长儿媳:**大婶之作:朱砂曲:**处女座囄婚:*伤情之作:毒婚:家长里短之一痒婚:灰姑娘和白马孽婚之门当户对:能作男女:兽婚*好友之作:炎儿,豪门重生一鸡飞狗跳:俺家大月月:酷王爷遇上穿越妃:*景行-首领小夫人:*七儿:上校夫人: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结婚十年:老公,我爱你!》
  • 谁能吃到“葡萄”:从狐狸心态看人生

    谁能吃到“葡萄”:从狐狸心态看人生

    本书以狐狸吃葡萄的18个故事为中心,折射出了做人做事的18种心态。心态改变人生,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通过本书,可以测试一下自己的心态,预测一下自己的人生,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并改变自己的人生。
  • 绝世惊华:逆天薄情妃

    绝世惊华:逆天薄情妃

    “我爱你,但是从明天起,你就是敌国京城第一头牌。”他眸底竟是冰冷而凉薄。她冷笑,“我不配让你这样尊贵的人爱!”他残忍地笑了。皇上,想爱我可以,拿出诚意来,想卖我,你就滚开!【女主从弱变强文】
  • 求知与奋进(漫漫求知路)

    求知与奋进(漫漫求知路)

    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本选题献给想把孩子培养成才的父母们,献给看不懂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按成人的想法生活和学习的父母们,献给不想让孩子变成冤家的父母们,本丛书是帮助父母从本质上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把握系统爱育方法的通俗读物。
  • 自立成就好人生(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自立成就好人生(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莫惹本妃发飙:妃贼凶猛

    莫惹本妃发飙:妃贼凶猛

    身为国际大盗,穿越之后她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偷窥新房!迷晕新郎!掳走新娘!可是谁也不知道,鼎鼎大名的,人人得而诛之的采花大盗,竟然是一名小女子!可一不小心采了王爷的清白身,该如何是好?
  • 藏地密码4

    藏地密码4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了解西藏,就读《藏地密码》!十年经典,强势回归!火爆热销10周年!数千万粉丝的真爱之选!全面揭开西藏密宗修炼之谜。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2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 解读阎府

    解读阎府

    本书共分为沧桑阎府和魅力民俗两个部分,分别从阎锡山及其家族、阎府的主要建筑、阎府的建筑风格、阎府的雕刻艺术等方面解读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