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9800000051

第51章 凳上皇位(1)

13

宫内湖位于禁宫的北端,是禁宫里的一处游玩圣地。宫内湖虽然不是很大,但四周环境优美典雅,各呈奇丽:西面有千姿百态的悬崖峭壁;东面有星罗棋布的自然景观,南北两面,苍松翠柏,奇花珍树。这诸般美景,映入水中,翠碧红绿,交相映衬,蕴尽诗情画意。

因有昨夜李世民的报告,一怒之下,李渊将尹妃与张妃囚于后宫。近年来,李渊日感衰老,朝政精力常感不足,便多半泡在女人当中。宫中佳丽,美女如云,奈何人之有缘,还在于心中的那点相通与理解。在尝试了许多之后,最终只是眷恋尹、张二妃,几乎是整日相伴,离了她们片刻,心里也不是滋味。这回囚了她们之后,李渊一夜展转,不得入眠,直到天明。想到不久要让太子与齐王同那魏人对质公堂,竟是为自己的爱妃与自己的儿子们偷情的事情。不由得又恼又烦,而更恼更烦的则是,到有了结果时,又该怎么来处理?!如果真有其事,难道废了太子?如是无中生有,对秦王又如何处理?想到这些,李渊由不得深深地叹了口气。

都说家丑不可外扬,可皇帝本无家事。皇帝的家既然就是国,有关皇帝的所有事情,当然都是国家大事情。更何况,在李渊看来,裴寂、萧瑀,还有陈叔达这些人,对他比儿子还忠心。于是,李渊下旨:

“让裴寂、萧瑀、陈叔达速来见朕。”

这时,天刚有一点点亮色,李渊在御书房里缓缓地走了几步,心里还是烦闷,停下来再次下旨:

“摆驾宫内湖,让裴寂等到舟上来见朕。”

尹妃与张妃都给关了起来,李渊只好让曾妃与王妃侍驾。或许是昨夜李世民来了之后一直离开女人的失落,或许是尹妃与张妃本来就这么出色。李渊李一次感到,原来曾妃与王妃,也这么可人。在她二人的暖臂软语中,他嗅到了女人僚人的气息,心中烦恼渐渐地消去不少。

在曾、王二妃的掺扶下,李渊登上专为他游湖用的大舟,凭栏眺望湖上的美景。唉,如果没有那些烦恼的事情,那该多好!李渊在心里对自己说。就在这时候,他的三位勋臣,同时来到了舟上。

“臣拜见皇上。”裴寂、萧瑀、陈叔达,恭恭敬敬地立在他面前,齐声说道。

“你们,都来啦!”李渊朝他们点点头,又对曾、王二妃看了看,待曾、王二妃离开,李渊又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将李世民昨夜来状告太子、齐王的事,跟他们仨人说了。

仨人听了,都不说话,连平日遇事主意最多的裴寂,也把自己的目光留在脚尖上,连头也不愿抬起来。李渊见了,心中很不高兴,急急地说:

“朕这一大早找你们来,告诉你们这些事,就是要你们替朕拿一个主意,为什么都不说话?”

三位勋臣,还是不愿啃声。

“裴寂,你说!”李渊下了圣旨。

“臣以为,根本不可能有这种事情。”

“你说这事……是秦王无中生有?!”李渊紧盯着裴寂追问。

“秦王,秦王肯定是听了魏人的谗言。”裴寂苦苦地开动着他的宰相脑瓜,顺着这条思路想下去,感觉思路越来越宽广,很快又恢复了往日里的自信,说:“皇上,臣以为这事最好先不忙让太子、齐王与魏人当庭对质。可以先将魏人唤来,严加审问,然后再作定夺。”

“对,让太子、齐王与魏人对质,不管结果如何,都不好收场,先审问魏人,不失为上策。”萧瑀附合说。

“臣也认为先审问魏人为上策。”陈叔达紧跟着表明自己的看法。

李渊将目光罩住他的三位勋臣,良久,苦笑着摇了摇头,说:“朕已经答应了秦王,又让李公公分别通知了太子与齐王。圣旨已下,怎么随意改变?更何况,魏人关在秦王府中,这时去提人,秦王能没有想法?你们,能不能给我再想一个好一点的主意!”

“皇上怒罪!”三位勋臣,纷纷跪下,齐声说。

李渊睁大龙眼,看着他们,叹口气说:“都起来吧,你们都好好想想,有了好主意,再召见朕的几个皇儿与那可恶的魏人。”

言罢,又吩咐李公公:“快去朕的书房候着,他们几个,不管是谁先来,都让他们在书房里候着,哪里也不许去。”

李公公领旨去了,李渊吩咐将大舟驶向南边,对三位勋臣说:“你们就认真看看这湖中岸旁的美景,多吸纳些灵气,替朕想个好办法来。”言罢,离开他仨人,唤来曾、王二妃,走向另一旁,观赏湖中景物。

湖中的景物,美不胜收。在久违了的曾、王二妃万般温存、千般柔情地服侍下,时光倒是过去的挺快。转眼,太阳已经灼人了。李渊开始倦了眼前这游玩,又想起即将要面临的对质的事来,便示意曾、王二妃离去,让李公公唤他的三位勋臣过来。

“怎么,还没有好主意?”李渊不耐烦地问。

裴寂正要开口,突然听见远处的岸边传来尉迟敬德的呼唤。

“皇上,皇上,皇上!”尉迟敬德的呼唤一声比一声紧,李渊与他的勋臣顺了呼唤声望去。只见尉迟敬德全副征战时的铠甲,手握双鞭,立在岸旁。李渊心中一惊,感觉事情不妙,不由面露惊色。

“尉迟敬德,为何这么大胆,敢在此高呼皇上。”裴寂大声地喝斥道。

“秦王派末将前来,有要事相告,还请皇上驶舟靠岸。”

“尉迟敬德,怎敢如此大胆……”

李渊用手势止住了还要喝斥的裴寂,令舟迅速靠岸。离岸尚有三尺,尉迟敬德飞身上舟,手握双鞭,跪在李渊面前,大声说道:

“末将奉秦王之命,特来禀告皇上: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谋反,已被秦王一一处死,为防其余孽来加害皇上,特令末将前来护架,保护皇上的绝对安全。”言罢起身,霍然起身,恭恭敬敬地立在一旁。

李渊听了,怒睁龙眼,望望尉迟敬德,又望望裴寂、萧瑀、陈叔达,那目光分明在问:

“事情,怎么就发展到这样的地步?!”

裴寂跟随李渊多年,自然懂得皇上的意思。急步走到李渊跟前,又回头对尉迟敬德看了看,拥着李渊后退几步,压低声音说:“事已至此,秦王功高威重,且多文武僚臣忠心,不如将国家大事委托予他,以免再生事端。”

裴寂说话时,萧瑀和陈叔达也都跟了过来,李渊听了,以目光征求他二人的意见。

“宰相所言,是迫于现实,眼前只有如此,皇上方可无事。”萧瑀说。

“皇上,臣愿誓死追随皇上。”陈叔达说着,流出眼泪。

“唉!”李渊长长地叹了口气,对尉迟敬德说:“朕令你速去传朕的口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部属,一律听从秦王的命令,各回到自己的府里,不可再行自相残杀,。”

尉迟敬德听了,心中一喜,大声应承:“末将遵命。”说罢登岸上马,飞驰而去。

李渊望着尉迟敬德消逝的背影,一时泪流满面,嘴里唠叨着:“太子,李建成,我的儿子!!”跄踉地走进仓里。

13

尉迟敬德匆匆地赶到秦王府,将李渊的话,一字不漏地转达给李世民。

“一律听从秦王的命令。”李世民听后自言自语,扭头看看身旁的侯君集。

“我看事情恐怕不会这么简单。太子与齐王经营多年,他的手下怕是不会从命。”侯君集说。

“难道他们还敢反抗?”

“那道不会,但是很可能会逃亡到其他王子的封地。”

“对,尉迟敬德,你与长孙无忌速去控制所有的卫戌部队,将常何看管起来;侯君集,你速去围住太子府,所有的人,只能进不能出;屈突通,你速去围住齐王府,所有的人,也只能进不能出。”李世民安排完毕,看着他们四人离去,然后目光罩住房玄龄与杜如晦,问道:

“现在,该怎么处置?”

“常何,看管起来不行。”杜如晦说:“如此小人,一旦担心你会对他不利,必生事端。他所撑控的卫队中,也必有亲信,一旦勾搭起来,反而又弄得乱哄哄的。不如给他一刀,省去许多事情。”

“对,长孙顺德,还劳烦你去协助尉迟敬德,杀了常何这个小人。”长孙顺德走后,李世民又问:

“太子府与齐王府的人,怎么解决?”

杜如晦看了看房玄龄说:“臣以为,只有斩草除根!”

“你是说,将太子府和齐王府的人都斩尽杀绝?”

“其他的人,有些可以为秦王所用,但太子和齐王的十个儿子,一定要斩草除根。”

“这……”李世民瞪大了双眼,愤怒地盯着杜如晦。

这时有人来报:“幽州大都督庐江王李瑗拥兵谋反。”

李瑗是李世民的伯父,与李建成的关系甚密。早在玄武门设伏之前,房玄龄和杜如晦就估计到一旦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李瑗定反无疑。因此早派信使,前去幽州,遐以李渊的名义,召其进京。没想到他消息竟得到的这么快,杀了信使,发出檄文,号召诸王,讨伐李世民。

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眼里的愤怒消去许多。我杀了他们的父亲,我的亲哥哥和亲弟弟,难道还非要杀死我的这些侄儿?李世民在心里问自己。李瑗是不堪一击的,诸王……李世民摇摇头。就在他决心要免去那十个侄儿的死罪时,又有人来报:“泾州燕郡王李艺,举旗反叛,声援李瑗。”

“我的叔伯,兄弟尚且如此,何况我的侄儿,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儿子!看来,杜如晦的话是对的。我若不趁此时下手,倘若父皇又插手干涉,到时候,恐怕真会生许多大乱子。”李世民想到这里,眼里早没了愤怒,只有些许无奈的悲情,他轻轻地吩咐房玄龄和杜如晦:

“你们,马上去。房玄龄去东宫,杜如晦去齐王府,传达本王的旨意,将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李元吉的五个儿子,都给我一一斩杀干净,绝其属籍。”

完了,李世民闭上眼睛,听着房玄龄和杜如晦匆匆离去,他分明地看到了十个侄儿一双双哀怨的眼睛,似乎听到了:叔父、伯父,不要杀我!的声声哀求。

“唉!他们,确实是无辜的。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李世民喃喃自语,他想到了自己的几个儿子:“如果李建成杀死了我,会不会再杀他的侄子——我的儿子?会的,一定会的。就算是李建成不杀,李元吉也一定会杀的。皇权大如天,为了皇权,什么都可以舍弃!对,待得到了皇权,我一定要好好珍惜!”

李世民闭上眼睛,漫无边际地想了一会。他仿佛感到有一个人,在拉着他缓缓地向上走去。走上一级级的台阶,走进太极殿,高高地坐上父皇的宝座。文武群臣都伏于地,他知道自己已经做了皇帝,满心欢喜。他想好了一道圣旨,可就是说不出来,他挣扎着试图要开口,天上传来威严的声音:

李世民,你弑兄杀弟,又杀戮了自己的十个侄儿,已经犯下了弥天大罪!尽管如此,上天还是不会降罪于你,因为你要济世安民。记住,你今后一定要济世安民!否则,上天会来责罚你。如果愿意,你就开口答应。

“愿意,愿意,愿意……”李世民说了若干遍,就是说不出声来,他仿佛看到云中走来一大金刚,怒目瞪着他,举起手上的大刀,厉声说:“再不回答,就劈了你。”

“愿意!”情急之下,李世民终于喊出声来,人也醒了过来,一身汗淋淋的。只见房玄龄与杜如晦,还有尉迟敬德都已经回来,大家非常担心地望着他。

“大王,你……”

“没什么,刚才做了个梦。”李世民打断房玄龄的话回答,接着又问道:“事情都办好了么?”

“都办好了。”仨人齐声回答。

“只是,东宫不少敌视我们的人……”杜如晦说:“我把他们都关起来了,还有太子府的家眷、女儿、仆人,共三百余口,臣建议都杀了。”

李世民听了,低头沉思,他想到了刚才的梦。只要我今后能济世安民,上天会原谅我的一切罪过,既然这样,不如将他们都杀了,也省得今后有麻烦事。想到这里,他对杜如晦点点头,说:“本王相信你的眼力,你认为该杀的,都杀了吧。”杜如晦听了一喜,正要领令去执行,尉迟敬德上前一步说:

“与大王争位,罪在太子、齐王,如今俩人既已伏罪,还请大王就此打住。否则,一人连十,十人连百,反而坏了大王的声誉。不如都放他们一码,免其罪行,使东宫、齐王两府的人归心,更使全国各郡与两府有瓜葛的人都归心。如果能这样做,才可以真正地省去许多麻烦。”

李世民听了,目光罩着尉迟敬德,认真地考虑了一会,突然大笑道:“将军的这个建议,胜于我的两个谋士。下诏,赦天下与东宫、齐王府有牵连之人。叛逆罪人,已悉数诛杀,再不问余人之罪。”

尉迟敬德听了,高兴万分,连声说:“大王英明,大王英明。”

房玄龄与杜如晦也齐声说:“大王英明!”

李世民又一次哈哈大笑,说:“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要一得也!再英明的人,也有失察的时候,只有凡事多听他人的意见,才能做出好的决定。”

“大王英明!”

尉迟敬德与杜如晦、房玄龄再次大声地说。李世民再一次哈哈大笑,仨人都跟着笑起来。

13

李渊闻听李世民杀了太子与齐王的十个儿子,眼泪汪汪的。此时,他早已明白:所谓太子、齐王与张妃、尹妃的事,不过是李世民对太子与齐王的算计。唉,这个李世民,我的儿子,竟然会做出这样龌龊的事情!接下来,他会不会也象他的表叔隋炀帝杨广那样,把我也给杀了呢?想到这里,李渊轻轻地推开身边的曾妃,把目光投向陈叔达和萧瑀,哀声地问道:

“你们说,秦王还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萧瑀字时文,是隋炀帝萧皇后的亲弟弟。祖父为后梁宣帝萧察。萧瑀幼小时便善学能书。耿直仁孝,二十出头时便做了隋朝银青光绿大夫,参与朝庭的政务议决。后来因为对隋炀帝的一些做法,特别是隋炀帝打高丽的做法直言相谏,激怒了只想干大事的杨广,被贬为河池郡守。李渊攻占长安后,即召来萧瑀,授光绿大夫,封为宋国公,拜民部尚书,一直视他为心腹中的心腹。此时,萧瑀听到李渊如此担心的一问,心里凄凄然然,认真地思考了一会,说:

“秦王所谋,太子之位。如今太子殿下已去,此位非他莫属,皇上可即颁诏书,封秦王为太子,使其佐皇上辅政,其心足矣,自然不会再做出什么事来。”

李渊听了,把目光又转向陈叔达。这陈叔达,字子聪,是吴兴人氏,为陈宣帝顼之的儿子。从小聪慧,颇有才学,十岁时在宴会上赋诗十韵,挥笔而就,被视为神童。隋时拜内史舍人,后又出任绛郡太守。李渊起兵,陈叔达前来投靠,被李渊授为丞相府主簿,封汉东郡公,不久拜侍中,加封为江国公。有一次与李渊饮宴,陈叔达拿着新鲜的葡萄久久不食,李渊见了问他原因。陈叔达说:“看到这么好的葡萄,臣想起母亲曾说她想吃葡萄,故恳请允许我将这串葡萄带回去,送给母亲。”李渊听了,大为感动,不但送了他一箱上好的葡萄,还赏赐他一百段布匹,从此对陈叔达倍加信任。此时,陈叔达见李渊来征求自己的看法,便开口说道:

“臣以为,尚书的话言之有理,秦王虽诛太子、齐王还有他们的儿子,但对其他的家眷、属下并不加害。可见,秦王所谋,只是太子之位,若能及时封他为太子,事态可以平息。”

李渊听了,举头窗外。秦王是要太子之位,却不仅仅就是在太子之位。他要的是大权在握,主宰朝庭。或许,他真会象杨广那样,杀了他的父亲。想到这里,李渊不由得一惊。干脆,我把皇位都让给他?!这个念头闪出来,李渊心如刀绞,脸色煞白。萧瑀和陈叔达见了,着急地唤道:

“皇上,皇上。”

“我没有事。”李渊强打起微笑说:“我只是担心,秦王是不是能满足于太子之位?”

陈叔达和萧瑀听了,都明白李渊的心事,可是,他们都不愿意看到李渊这么快就失去皇位。

“依臣之见,还是先封秦王为太子,多给他些权利,再看他……”萧瑀说到这儿住了话,把目光征询地望着李渊。

“你说呢?”李渊移开目光去问陈叔达。

“臣也是这个意思。臣坚信,以秦王的为人,是不会对皇上大逆不道的。”陈叔达说。

连他的哥弟侄儿都杀了,还不敢对我大逆不道?李渊在心里说。可是,现在又有什么办法呢?李渊左思右想,都无一个万全之计,只有深深地叹息一声说:

同类推荐
  •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蒙古族英雄史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帷幄奇谋:刘基

    帷幄奇谋:刘基

    刘基(1311~1375),浙江青田人,元明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明武宗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谋臣,并对明初的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刘基博学多识,学究天人,其诗被允为“一代之冠”,其文《郁离子》、《卖柑者言》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对明代文坛影响至深。其“盗天”、“措用”的认识论思想以及教育、人才观念仍具有现代价值。刘基因博识与卓越而受到后人的崇信与神化,成为至今在民间文化中具有广泛影响的历史人物。《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帷幄奇谋:刘基》生动介绍了历史文化名人刘基的传奇一生。
  •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叔本华,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康熙十讲

    康熙十讲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名曰守成,实同开创。他勤于国事,好学不倦,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他所开创的“康乾盛世” 是中国古代的顶峰,是中国古代几千年发展的制高点;他励精图治,把清朝带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康熙曾是一个与天花夺命的幼童,一个拥有天下却要忍气吞声,日日如同行走于钢刀边缘的少年;他也曾是一个力排众议果断撤藩,却又在漫长的战争中险些丧失了勇气的青年;他还是一个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的中年人。同样是他,一生英明果断却在晚年陷入继承人的旋涡之中。
  •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人间的苹果失去了乔布斯会怎样?世界失去了乔布斯又会怎样?这点你是否懂得?天堂之行之前,20年来拒绝媒体、刻意注重隐私的乔布斯托人为他写传记,他说:“我想让我的孩子们了解我,我并不总跟他们在一起,我想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也理解我做过的事。”所以,真的,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热门推荐
  • 雪扇吟

    雪扇吟

    一个自幼做扇子的女孩子,她的身世跟城池有什么关系,她身边的人是为何出现、离开、又或留下来。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使高校:我不是天使

    天使高校:我不是天使

    我一向自认为是好人,结果不得好死,死的惨不忍睹,那只可恶的小怪物说搞错对象了!不会吧,我这么背.还阳,还阳!我变成了天使,只是人人有翅膀,就我没有,正当我在天堂里混的风生水起时,可一小小心得罪了上帝,那家伙小气的很,一怒之下把我跟圣焰这红毛怪扔到了人间.
  • 立志勤学(下)

    立志勤学(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理论思路清理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理论思路清理

    为何一定要实施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的工具是什么,规范化管理的标准是什么,规范化管理如何实施操作,这是规范化管理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本书不仅对上述四个问题作了系统的解答,还从人的主体性角度来探讨管理中的问题,认为最有效的管理是通过游戏规则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实现的规范化管理。而要保证管理效果,就必须不断地打造和组合包括权力、组织、文化在内的管理工具。
  • 哎呀,爱呀

    哎呀,爱呀

    璀璨四大恶人中号称“扫把星”、“灾星”的佳百璃可谓是衰神转世,只要离近其身边三尺,必会被晦气感染。她刚一出生便被衰运笼罩:母亲差点难产去世;给她接生的大夫摔折了腿骨;第一个抱她的护士在结婚前一天晚上收到未婚夫落跑的消息;后来医院发生火灾,人员伤亡惨重,医院倒闭。不过,这些,仅仅只是开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要战胜别人,先战胜自己

    要战胜别人,先战胜自己

    其实,人生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切困难的产生都源自你的心中,当你明白所有的困难和障碍全部是自己制造的时候,你才会真正的去克服它、战胜它。因为,你找到了根源!本书正是本着这样一根金线,从人的思想、行为、习惯、性格、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多角度出发,阐述了一个人获得成功所需要克服的种种来自于自己的障碍。书中的每一个智慧都从一个侧面帮助你解决现实中的一个难题,解开你思想上的谜团和精神上的枷锁,帮助你矫正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助你步入成功的殿堂!
  • 猎爱成婚:首席的亿万逃妻

    猎爱成婚:首席的亿万逃妻

    一场豪门恩怨,让她深陷其中,成了某恶魔横刀夺爱的猎物。他宠她入骨,捧她上天,只因莫名的怦然心动,却换来她的不屑一顾。“猎人,契约结束,我们后会无期。”“顾依依,你在说什么笑话,想走先将我的心留下。”顾依依直呼不可理喻逃之夭夭。再次相遇,他温柔浅笑,无赖的将她封锁在羽翼之下:“再狡猾的猎物,也逃不出猎人的手掌心,乖乖的待在我身边可好?”顾依依握拳大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撕掉狼皮,以为我就认不出你了么?骚年,有本事来追我呀?”
  • 少儿喜爱的寓言故事

    少儿喜爱的寓言故事

    寓言是打开心灵的一把钥匙,是一盏直抵心灵的指路灯,更是培养品行的一种极好方式,通过一则则短小精悍的寓言,可以把做人的道理以最质朴、最形象的方式诠释得淋漓尽致。《少儿喜爱的寓言故事》由李鹏和张茗馨编著,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人物故事;中篇:动物故事;下篇:人与动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