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1900000026

第26章 中统头子徐恩曾之一13

说白了,邹韬奋的《生活周刊》宣传“抗日救国运动”是与蒋介石唱对台戏。陈立夫曾如此评价共产党:“搞舆论,是共产党的强项!想要打倒共产党,就要阻止他们办报纸!”从进入中统那天起,徐恩曾就知道“舆论宣传”是何等的重要!起初徐恩曾也是满怀信心,打算将国民党的思想散布于全国,然而,当他遇到自己的老朋友邹韬奋之后,却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有一天,蒋介石的贴身秘书送来一本刊物,蒋介石看了几眼,便生气地将刊物拍在了桌子上。他问秘书:“到底谁这么大胆?为什么处处与党国作对?”

秘书支吾了几声:“是一个名叫邹韬奋的家伙……”

蒋介石拍着桌子继续问道:“他是不是共产党?为什么总是替共产党说话?你去查一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于是,蒋介石的秘书拿着《生活周刊》找到了陈立夫,陈立夫就找来徐恩曾商量对策。

“共产党非常善于利用媒体蛊惑人心,这本《生活周刊》想必也是共产党人创办的吧!”陈立夫将杂志递给徐恩曾。

徐恩曾扫了一眼,看到邹韬奋的名字,心里一惊,这不是老同学邹韬奋吗?他什么时候加入共产党了?徐恩曾出于谨慎和自我保护的目的,委婉地说:“这个邹韬奋我认识,他应该不是共产党!”

“什么?”陈立夫吃了一惊。

“他是我大学同学,您别着急!我这就派人去查,如果他是共产党,我立刻逮捕他!”

“如果不是呢?”陈立夫瞪了徐恩曾一眼。

徐恩曾连忙说:“不是也要将他抓起来,谁叫他为共产党摇旗呐喊!”

此时的徐恩曾,想起了蒋介石发布的特务工作秘密办法中的那条“共党问题处置办法”的密令(密令强调:凡是带有共产党色彩的文字一律要从文章中删除,凡是与共产党有相同倾向的报刊、杂志一律封闭!)。

不过从本心而言,徐恩曾还是有些纠结的。上学的时候,他与邹韬奋私交还算不错,邹韬奋不仅是他的同门,而且还是他的朋友。他真恨如今的邹韬奋热衷政治,这不是给他徐恩曾找麻烦吗?

徐恩曾翻开《生活周刊》仔细阅读,读到了邹韬奋《抗战》一文:“中共这次宣言所表示的宗旨是要挽救祖国的危亡,是要巩固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是要决心共赴国难,是要造成民族内部团结来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要把这个民族的光辉前途变为现实的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这个宗旨是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所一致拥护的。”徐恩曾看着看着,脸色就青了,心里想:邹韬奋啊邹韬奋,你这是干什么啊?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为啥要跟党国作对呢?徐恩曾坐不住了,他要去找邹韬奋,亲自与邹韬奋谈谈。

徐恩曾出现在邹韬奋的家门前,颇令邹韬奋惊讶,惊讶之余,他意识到,作为中统局副局长,徐恩曾此次来者不善。当然,邹韬奋还是以朋友之仪招待了徐恩曾,迎进门来,沏了一壶热茶端上。

“老兄此次来我的府上,有何贵干?”邹韬奋问道。

徐恩曾单刀直入,拿出杂志摆在邹韬奋面前:“老弟,我是为你这篇文章来的。现在国内形势不好,坚持自己的立场是好的,但是千万不要被共产党利用啊!”

邹韬奋没有直接回答,绕了一个弯子陈述自己的理由:“大难当前,作为一个中国人,理应站出来!东北沦陷,蒋委员长作为领导人,更应站出来动员全民抵抗日寇!难道徐兄觉得我说的话,有什么不妥吗?”

“作为一个媒体人,你应该为你的话负责!”徐恩曾拿着《生活周刊》,一个字一个字指着对邹韬奋说:“你后面讲的话都对,就是前面不对,偏偏是中共的宣言!共党一直利用舆论蛊惑民众,难道你还不懂这个道理吗?”

“我不在乎哪个党,我只在乎自己的良心!”邹韬奋义正词严。

“良心?韬奋,共产党出了多少钱,国民政府可以出更多的钱把所有的刊物收回来!需要钱,你尽管开价!”徐恩曾使出了金钱利诱的老伎俩,他要息事宁人,只要邹韬奋不再为共产党“摇旗呐喊”,蒋委员长就不会再怒气冲天拿着《生活周刊》骂人了。

可邹韬奋却不买账,接着说:“如果人人都只认钱不认良心,那中国就彻底完蛋了!”徐恩曾见邹韬奋“不为财也不为利”,着实无计可施,只好起身走人!就在他即将出门的时候,邹韬奋在他身后说:“统一抗日已经是大势所趋了,你就不要枉费心机了!倒不如打电话劝一劝蒋委员长,让他站出来说句话!”徐恩曾“好心”劝老友,没想到竟然被老友邹韬奋教训了一顿!

徐恩曾不在乎什么“统一战线、解放全中国”,他认为,天下就是蒋委员长的,只有让蒋委员长高兴,自己才能得到提拔和重用!既然“老朋友”变成了他政治道路上的“阻碍”、自己上司的“眼中钉”,他只能牺牲友谊,帮自己的上司拔掉这枚“钉子”了。于是他派特务秘密监视老友邹韬奋的一举一动,有什么情况及时向自己汇报。

1933年的6月18日,上海发生一起枪击案,民主人士杨杏佛驾车至上海亚尔培路时,被军统特务暗杀。作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员的邹韬奋,在《生活周刊》上就此事奋笔疾书,徐恩曾看到邹韬奋为此事撰写的爱国文章,恼怒不已。正巧,陈立夫打来电话,要求徐恩曾列出与共党密切来往的人员名单,这个名单就是所谓的中统黑名单。徐恩曾迅疾想到了邹韬奋,于是他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了“邹韬奋”的大名。

与此同时,邹韬奋因“杨杏佛暗害”一事悲痛不已,在新周刊中又刊出一版关于国民党无耻行径的报道,希望能够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就在这个时候,《生活周刊》的一名记者神色慌张、急匆匆地闯到邹韬奋的家里,对邹韬奋说:“主编,大事不好了,你赶紧出去躲躲吧!”

“我又没做坏事,为什么要躲起来?”

“中统局的特务们冲到报社来了,说您扰乱民心,要抓您!”

邹韬奋咬碎钢牙,一拳砸在桌子上:“如果他们想要我的命,就让他们拿去好了!”

记者劝邹韬奋:“主编,现在不是赌气的时候!如果您不在了,报社还指望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快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无奈之中,邹韬奋只得离开上海这个多事之地。

邹韬奋买了船票,乘坐一艘名叫“佛尔第号”的意大利油轮离开了上海,前往欧洲,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

得知邹韬奋出国了,徐恩曾终于长出一口气,他自言自语道:“表面看上去视死如归,其实也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没想到吓唬一下,他就去国外避难了!”邹韬奋离开后,《生活周刊》基本上处于半停业状态。1933年年底,徐恩曾派特务查封了《生活周刊》。

邹韬奋虽然被迫离开故土,却心系祖国,他先后在意大利、瑞士、法国、英国、德国、苏联和美国等地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不禁感慨万分:“现在的世界,除苏联外,很显然的现象是生产力的进步已和生产工具私有的社会制度不相容。欧洲所谓的列强国家,一方面是少数人的穷奢极欲,生活异常阔绰;一方面是多数人的日趋贫乏,在饥饿线上滚爬!因此,要彻底解决这种不相容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改造束缚生产力的社会组织,代以为大众福利尽量利用进步生产力的社会组织。要能够为大众谋利,尽量利用进步的生产力,生产的动机必须为供给大众的需要,而不是为少数人谋利润。”(选自邹韬奋《萍踪寄语》)随即,联想到自己的祖国,邹韬奋更加愤慨:“决不能倚靠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和附生虫;中心力量须在和帝国主义的利益根本不两立的勤劳大众的组织。”

正当邹韬奋为国家和民族前途来回奔走寻求出路的时候,国内形势突变,日本侵略者的黑手已经探到了华北腹地。1935年5月,国民党政府竟然不顾“民声”强行封杀了《新生》杂志,并逮捕了主编杜重远。邹韬奋对此深表震惊,决定回国。

1935年8月,邹韬奋离开了美国,回到了上海。

此时的上海满目疮痍,街头上弥漫着浓重的硝烟和灰蒙蒙的“亡国气息”,于是他决定重操旧业,继续发挥传媒宣传的威力。

1935年底,邹韬奋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他为《大众生活》写的创刊词是:力求“民族解放的实现,封建残余的铲除,个人主义的克服”三大目标,从而彻底抛弃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将自身事业融进国家和民族解放的时代洪流中来。《大众生活》像当年的《生活周刊》一样,在邹韬奋的引领下,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无畏的战斗风格,对“抗日救亡运动”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因而《大众生活》受到广大民众的一致好评,销量再破杂志发行新纪录。

徐恩曾又一次感受到了来自邹韬奋的压力,他没有想到,邹韬奋又给了他重重的一击。

徐恩曾拿着一份刚刚出版的《大众生活》,问自己的秘书:“邹韬奋真的回来了?”

“处长,他真的回来了。”

徐恩曾长叹一声,将刊物扔在桌面上,然后眼露凶光,对自己的手下们说:“谁也不准看这本杂志,谁看我扣谁的薪水!”

接下来,徐恩曾连续几天没睡好觉,他一直在琢磨:邹韬奋为什么处处与自己作对呢?像他这样的才干,如果加入党国,肯定会有更大的成就。徐恩曾对自己这样的“志不同道不合”的老朋友深表遗憾。而此时他似乎也有点后悔,他为当时没有派人暗杀邹韬奋感到后悔不已。

没过几天,陈立夫就带着蒋介石的“圣旨”来到了徐恩曾的家中,命令徐恩曾:不惜一切代价,斗垮邹韬奋。徐恩曾迫于压力,简单列了四个计划:一、捏造证据,把他当成共产党抓起来;二、暗杀;三、强行封锁《大众生活》;四、拉拢。

同类推荐
  • 说有这么一回事

    说有这么一回事

    该书精选凌叔华文学创作中独具风格的代表之作,各文体均有涉猎,具有较高的欣赏与认知价值。精选凌叔华小说、散文及自传作品,作品多取材于女性生活与情感世界,笔法细腻,情感动人,并流露出宝贵的女性意识,至今读来仍有较大的艺术魅力。并附有同时代人回忆凌叔华的文章,力图展现一个全面而丰富的才女凌叔华。
  • 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唐诗、宋词,各极一代文学之盛,是我国韵文发展史上光芒万丈的两座高峰。《宋词三百首》是最流行的宋词选本,流传深远,最具宋词神韵。
  • 南磨房行走

    南磨房行走

    《南磨房行走》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避邪”的邪门》《质疑十条“土”法律》《还有多少空置地在扯皮》《说“包二奶”》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摩根家书

    摩根家书

    《摩根家书》是美国财富巨擘摩根家庭的奠定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儿子小约翰·皮尔庞特的信,是父子之间交流感情和工作的私人信件。这些信件是摩根家族的至宝,信札“透露了摩根强大、富有的秘籍……”
  •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在我和原《新华日报·华北版》、《晋冀豫日报》(包括其前身《胜利报》)等新闻单位编写报史的老同志接触和阅读他们编写的史料中,有两点感受很深。一是他们认真负责、下笔严谨、亲自动手、善始善终的精神和工作态度。他们不顾年老和多病,亲自查访、回忆、翻阅、考证当时的报道、通讯、文章、社论的来龙去脉,实事求是地评论其影响和作用。二是认真研究和总结每个时期办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经验。他们编写出来的大量史料可资借鉴之处很多,真如“庾信文章,老年更好”。每读一文,既有置身于当年战争烽火的体验,又有置身于根据地建设的感觉。
热门推荐
  • 左手国学院,右手哈佛园

    左手国学院,右手哈佛园

    本书汇集中国国学与西方文化的智慧精华,以上下篇的形式对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全景展示。国学院,教会我们审时度势,上善若水的智慧令我们体会为人的谦虚和韬光养晦;哈佛园,令我们激昂振奋,在现代史化的熏染下攀登事业的巅峰。
  •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一束馨香的花朵捧献给大家。读者朋友们,多为文学随笔或杂感的形式。或深入浅出、夹叙夹议地阐明一个道理;或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件小事;或触景生情、感物咏志地抒写一种情怀;或由小及大、含蓄深邃地蕴藏一个哲理。每篇文章之后,都配有千余字的赏析文章,珍爱它……,意在与读者共同交流与欣赏好花之“花”,究在何处。但愿您能喜欢它,本书荟萃的120篇精短美文寓意深邃、题材多样、趣味隽永
  • 旧爱半醒

    旧爱半醒

    这是每个人求而不得的爱,幸好我始终相信,还有你的爱,值得过沧海。她曾经为了一个人,褪尽繁华,世界逃亡。她去过那么多地方,看过几千次黎明,再也没能遇到熟悉的温柔。他是她猜不透、悟不穿的谜。他温文尔雅,几乎成为所有女人的一场梦,却独独甘愿为她倾尽温柔,预谋一场旷日持久的私奔。大雨倾盆,他们在最坏的时间相遇,她是劫犯,而他却是人质。她努力为他重新开始新生活,一座城,一个人,一颗钻石,串联起无数记忆碎片,阴谋与冲突接踵而至,两个人平静的生活再度被打破。他看似无害,却手握她不知道的秘密,他……究竟是谁?这一生,旧爱太美,只能半醒。原来她所有困苦的岁月,竟都是为了遇见他。
  • 劣少的下堂妻 (大结局)

    劣少的下堂妻 (大结局)

    她只是个养女,所以她逆来顺受。从小到大,他都把她当奴隶使唤。但她毫无怨言,因为她爱他;生日会上,他当着众人的面,表现对她的不屑,她也一笑而过,因为她爱他。因为爱他,所以她笑着为他打点婚礼;因为爱他,所以她替他掌管了公司;因为爱他,所以她不在乎那些伤人的语言;因为爱他,所以他狠狠地赏了她一巴掌……因为,爱他……所以她不得不坚强面对他眼里迸出的森冷恨意,含着泪对他笑说:“恨我,就来抢回本该属于你的总裁位置!”
  • 调皮女生:爱上王子

    调皮女生:爱上王子

    她调皮可爱,却又脾气火爆冲动,爱打抱不平,他冷酷无情,处事完美无缺,命运的邂逅让他们相遇,还有他们的朋友的恋情哦!
  • 心灵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心灵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千载相逢

    千载相逢

    前世里刚跟搞外遇的丈夫离完婚的骨科女大夫,被自家医院门口的救护车给撞了个魂飞魄散。一觉醒来却变成了自己跟别人搞外遇然后被休,继而自杀不成的出墙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金涛主编的《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巨著,它以年为经,以事为纬,事件的年份极其清楚。它收集材料丰富,对历史事件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所用材料比较真实可靠。这部书行文优美,结构严谨,长于叙事,不仅是历史巨著,也是优秀的散文作品。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凶手眼中的红纱巾

    凶手眼中的红纱巾

    年轻的刑警刘元从小酷爱《福尔摩斯探案》,一直梦想着能够像自己的传奇偶像福尔摩斯一样侦破一个又一个的疑难案件,但是机会却一直没有降临到他的身上,直到有一天晚上,外面大雨倾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冲进了刑警队,向刘元坦白:“我杀人了。”并拿出一条红纱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