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1900000001

第1章 中统前身之党务调查科1

1.陈立夫出道

中统是个怎样的组织?新中国成立前它为什么一度成为“暗杀”、“破坏”、“臭名昭著”的代名词?它究竟像不像电视剧、电影里所说的那样,既神秘又令人闻风丧胆?究其一切,还得从1928年的“党务调查科”开始说起……

说起党务调查科,就不得不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陈立夫。

同为蒋介石的浙江老乡,年轻时代的陈立夫仪表堂堂、谈吐文雅,是个不折不扣的读书人,颇有江南才子的味道。1917年,19岁的陈立夫以上海市第五名的成绩考取了天津北洋大学学习工矿(类似于现在的矿业大学的采矿专业),后来又在美国匹兹堡“海龟”了几年,拿到了硕士文凭。那时候,硕士文凭好比金钥匙,可以轻而易举地开启一扇成功之门。正因如此,陈立夫站在成功的门口,正准备朝自己的梦想挖矿!

年轻的陈立夫像许多大学生一样,初入社会,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他思想单纯,喜欢学术钻研,并且以论文《中国煤矿业的机械化与电气化》拿到了硕士学位。自此,他立志在煤矿事业上贡献一份力量,打算做一名工矿工程师。等到他拿到煤矿公司的一纸聘书时,他长长吁了一口气:我的梦想终于可以实现了……这一年是1924年,也是黄埔军校成立的年份。怀揣梦想的陈立夫兴高采烈地卷起铺盖,来到山东枣庄这家民族股份制企业上班,成了一名煤矿工人。

与此同时,黄埔军校刚刚成立不久,正是广纳人才之际。就在此时,陈立夫的哥哥陈果夫出现了。陈果夫这个时候正在为蒋介石招兵买马。当他弟弟回国之后,他希望陈立夫能够像自己的父辈那样,在政治方面取得成就。于是他找到了陈立夫,希望他能够弃文从政,跟着蒋介石干。

陈果夫说:“弟弟,挖煤有什么前途?挖煤既辛苦,又赚不到钱……只有那些穷人,才会冒险下井。堂堂一个海归硕士,放弃优厚条件去挖煤,难道不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做官多好?自古以来,中国人都以当官为荣,难道你就不想当官吗?”

陈立夫思考了一会儿,问:“难道千里迢迢去美国匹兹堡,费尽心思考下来的文凭,就这么白瞎了?更何况,我对政治不感兴趣!”

陈果夫语重心长地说:“其实当官跟你的梦想并不冲突……”陈果夫掰着手指给陈立夫算了一笔账:“弟弟,你看……如果你混上官,你的工矿理想就更容易实现了!你可以掌管煤矿,不仅可以当工程师,而且还可以当煤老板!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一个是野心家,一个是梦想家!我知道你有梦想,但是只有梦想,没有野心是万万不成的!难道你就不想取得成功吗?”

陈立夫犹豫了一下。

陈果夫趁热打铁:“弟弟,当官是一件美差……天下之大,哪个人不想当官?如果你当上大官,地位有了,钞票有了,女人也有了,吃喝不愁,而且还能做自己平时不敢想的事,多么好啊?更何况,咱们国家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看看咱们的国家,战事不断,死的死伤的伤,你难道想袖手旁观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弟弟,趁自己年轻,应该立下大的志向!更何况三叔(蒋介石)跟咱家交情好,而且黄埔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难道你忘了自己入党前发过的誓吗?”

陈立夫犹豫了片刻,还是拒绝了陈果夫。

但从这之后,陈立夫思绪很乱,仿佛一下子蒙上了阴影。他茶不思、饭不想,就连工作也受到了影响(遭到了矿领导的批评)。某个月朗星稀的夜晚,陈立夫托着下巴,陷入了无限深思。

他以一副“思考者”的姿态,双目深沉地看着坑洼不平的地面,开始回想自己上学、求学、入党的经历,想起自己在美国求学时,也时常参与到国际形势的讨论中。他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一下子变得富强起来……尤其是“华人和狗不得入内”这句话也曾深深刺激过他。他的决心发生了动摇,同时也感觉到:当务之急,是救国,而非当什么煤矿工程师!他失眠了,一宿没睡……

陈立夫虽然还在坚持自己的“矿工梦”,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渴望自己的矿工梦一样。而他的哥哥陈果夫却是一个急性子,他终于忍不住了,于是给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写了一封信。求贤若渴的蒋介石得知大才子陈立夫留学归来,口水忍不住往下淌。于是他第一时间给陈立夫发来电报,急切希望陈立夫能够来黄埔军校上班。没想到热情的蒋介石,竟然吃了陈立夫的闭门羹。

蒋介石看到陈立夫的拒绝信,有点郁闷。

他摸了摸光脑壳,心想:这个臭小子,翅膀果然长硬了。难道这样的美差都打动不了他?于是蒋介石效仿刘备,玩起了“三顾茅庐”,再次致电陈立夫:想开矿,就来开采革命之矿……没想到这一次,陈立夫感动了。之后,蒋介石三番五次给他发电报,邀请他南下广州。此时的陈立夫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加之哥哥陈果夫的催促,最终促使陈立夫离开上海,到黄埔军校报到。

蒋介石见到陈立夫,高兴得不得了。老蒋两眼放着金光,跟陈立夫套着近乎:“立夫,想当年我跟你叔陈其美可是拜把子兄弟,你叔是老大,我是老三……以后你直接喊我三叔就行了!来到广州不要见外,就把我当自己人,把黄埔军校当自己家……”

陈立夫初到黄埔,年龄不大,还算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

他没有拒绝蒋介石的安排,只是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三叔,我是个书生,没当过兵,从来没有打过仗!所以我只是想从事文字这一块,请三叔见谅!”

听陈立夫这么一说,蒋介石二话没说,就把陈立夫安排到自己身边,当起了机要秘书。至于住宿伙食问题,蒋介石更像长辈那般贴心:不仅让陈立夫跟着自己吃住,甚至连上厕所也带着他……简直把陈立夫当成了宝贝疙瘩!

当上机要秘书的陈立夫,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硬着头皮“从政”了!如此一来,世界上少了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多了一名著名的政治人物。

2.投奔蒋介石

有人会问,陈立夫为何投奔国民党蒋介石,而不去投奔共产党呢?这里要简单解释一下:第一,陈立夫的革命出身,是国民党。其叔陈其美一直追随中山先生革命,不但是国民党元老,而且与蒋介石是拜把子兄弟,而陈立夫的父亲陈其业也一直追随国民党,陈立夫是根正苗红的国民党出身。第二,陈立夫留学美国,接受的是资本主义教育,这种“资本”理念与国民党推崇的价值观不谋而合。第三,共产党成立时间较晚,不过是一个小党派,没有形成气候。第四,蒋介石确实喜欢陈立夫,三番五次邀请他南下广州。

陈立夫终于被蒋介石所感动,与此同时,蒋介石确实爱才,并且希望陈立夫在政治方面有所成就。两个人迅速打成一片,甚至茶余饭后常常聊天,相互沟通意见和看法。但起初(1925年),陈立夫的梦想依旧是采矿,他还在考虑,如果有机会,还是回到采矿中去。

某个晚上,陈立夫跟蒋介石聊天。陈立夫便支支吾吾说出自己的想法:“三叔,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是想去采矿,毕竟那是我一生的梦想和追求……”

蒋介石皱了一下眉头:“立夫,如果革命成功了,你完全可以去采你的矿,挖你的煤!但是记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革命的滚滚大潮,等着你去征服它!我相信你,你也得相信自己!”

此时的陈立夫已经身不由己,毕竟一只脚已经踏上了革命的征程。但是不图政治的陈立夫还是向蒋介石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三叔,我是书生出身,对打仗、政治一窍不通。如果让我跟着你干,我会千方百计支持你!但是……”

“你还有什么顾虑?”

“古人常说: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这是我对三叔提的唯一一个意见,望三叔斟酌。”

蒋介石拍了拍陈立夫的肩膀说:“立夫,这个你就放心吧!”

蒋介石也算一言九鼎的人,在此后25年,蒋介石从未向陈立夫发过火,就更别提“侮辱”二字了。

两个人一前一后来到一个凉亭,而后坐下来纳凉。秋日的广州天气依旧炎热无比,于是两个人一边闲聊一边喝茶。

蒋介石此时便问陈立夫对革命和政治的看法,为什么入了国民党,而不是共产党,依此了解他的政治立场。当时,陈立夫还是一个思维相对简单的人,他毫不保留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他认为父亲和叔叔们跟着中山先生搞革命、打天下,虽然不是党员,但熟知孙中山先生建立国民党是想真正建立一个爱国为民的党派,加入国民党是受父辈影响。其次,国外的求学经历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再次,国民党已经是主流党派,国民党则代表着政府,政府则代表着未来国家的走向。陈立夫的口才、文采都好,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且立场坚定地表达自己对国民党的拥护和支持,让蒋介石乐得合不拢嘴。

“立夫,你说得好!党国就是要你们这些思想坚定、拥护党的领导的有志之士啊!中山先生死得早,遗留下来的革命旗帜需要你们去扛。自从中山先生去世后,各个党派都在打自己的算盘,如果先生泉下有知,也会死不瞑目!”蒋介石假装叹气,实则探一探陈立夫对其他党派的看法。

陈立夫说:“毫无疑问,中国只有一个党,那就是国民党!至于其他党,还不成气候,而且也没有能力控制革命的方向!”

蒋介石则顺口提了提共产党和各地的工农运动,也希望听到陈立夫的观点。

陈立夫说:“共产党,恐怕就是打着‘共产国际’旗号的党派罢了!人类发展至今,还不是资产阶级的天下?至于之中乌托邦的神话,没有多少人相信!这年月,只要能够平息战争,老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至于工农运动嘛,我猜想跟洪秀全的起义军差不多,打着不同旗号,另有所图吧!”

蒋介石高兴了,他觉得陈立夫虽然不懂政治,但绝对是个立场坚定的人。中山先生去世后,革命陷入混乱,能够找到一个革命立场如此坚定的新青年,实属不容易。他拍了拍陈立夫的肩膀,举起茶杯,喊了一声:“干杯!”

陈立夫羞涩地端起茶杯,也喊:“干杯!”

一声“干杯”,其实就是统一战线,建立革命互信关系。一方面,蒋介石需要一个懂英语的人翻译一些外文文件,其次还希望陈立夫能够拿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供自己参考。机要秘书嘛,该做的事情无非就是这些……但是蒋介石却不这么想,他是一个处心积虑的人,每走一步棋都要谨慎思考很长时间。而蒋介石为了陈立夫这枚“棋子”,可谓费心颇多。自从这次彻夜长谈,蒋介石总算放心了,陈立夫不愧是陈其业的儿子、陈其美的侄儿,而且是根正苗红的革命分子。稍加时日,陈立夫一定会有所成就。

此时,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在东征之后,在国民党中取得了重要地位。随着地位越来越高,他也感到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蒋介石出了名之后,迎来的不是热烈的掌声,而是各种各样的麻烦。政治圈与娱乐圈一样,都是一个“绯闻不断”的地方。可能今天他上一趟洗手间,后面就会跟着一群疯狂的“狗仔队”。这让蒋介石十分烦恼。

当然自从蒋介石出了名之后,他就再也不是过去的蒋介石了。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山先生离世后,他就开始觊觎那个“大总统”的宝座,甚至连做梦,也会梦到自己身披统帅服的威武相貌。他反共的意图越来越明显,与苏联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再就是另外一个想要篡权的汪精卫……一时间,蒋介石可谓四面楚歌,唯独能够体谅他、安慰他的就是机要秘书陈立夫了。

某一天,陈立夫看到闷闷不乐的蒋介石,于是放下手中的文件,给蒋介石沏了一壶茶。蒋介石发自肺腑地感慨道:“立夫,三叔没有看错你!”

“校长,我能帮你什么?”

蒋介石摇摇头:“有些忙你帮不了,谢谢!”

蒋介石觉得这个机要秘书越来越贴心,也越来越重要。慢慢地,他开始参考陈立夫的建议,试着让陈立夫独自处理文件。陈立夫是个悟性很高的人,得到了蒋介石的授权,他也逐渐开始参与政治、领会政治,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埋下伏笔。

同类推荐
  • 紫色菩提

    紫色菩提

    “菩提十书”之《紫色菩提》:《紫色菩提》是林清玄从掌声与喝彩中走出,反观自性,深入佛典,体验般若智慧的结晶。除了沿承他一贯明朗浪漫的抒情风格,更展现了深刻而细腻的生命思考。林清玄说,紫金色是佛教最尊贵的颜色,菩提是觉悟,“紫色菩提”是“最尊贵的觉悟”,可以开启入世与出世的双重智慧。“菩提十书”是林清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写作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长达十几年时间。每册印量都超过100版,十册共印行1000版以上。被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这是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也是每一个向往自由的人都应该阅读的文字。它是来自人和自然互赠性情的心灵之歌。书中收录多多诗作60余首,随笔40多篇,另有作者行脚途中若干摄影作品。
  • 东溪乡

    东溪乡

    书中分《青春寄语》《诗歌习作》《灯下漫笔》《夜读辑录》四部分。
  • 麻辣水浒

    麻辣水浒

    以“麻辣”来给水浒命名,大概想赋于水浒以新的味道。人们对于味道有多种需求,一种味道尝久了,就想换一种味道。我猜晓东的意思,是要给水浒的读者们换换口味。麻和辣都是重口味,都是刺激性的口味,读者诸君小心了,别被晓东麻翻,别辣出汗来。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栏目中刊发的作家专辑、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纪实文学等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领衔(开垦荒田的N种方式)》由百花洲杂志社所著,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热门推荐
  • 名动河山

    名动河山

    帝王心术II——————八年前,天下四大名公子之一的四公子悄然退隐,八年后,隐迹在一个小镇上当一个平凡教书先生的四公子却还是逃不掉天下的纷争,面对天下十三国争相的延请,千万里破碎的河山,他该何去何从?温婉可人的侍女,名动神京的花魁,妙绝天下的医术,纵横千里的剑客,倾国倾城的美人,神秘无比的宝藏,还有那一双隐藏在幕后的黑暗之手,一切,都因为一个人的诞生,而变得不同!敬请关注寂寞继《帝王心术》之后2008年夏的又一力作——帝王II,之名动河山!————寂寞新书《止武》已经发布,书号:1174240。新书是玄幻类型,比历史更加精彩,敬请新老读者支持!谢谢!下面有八通,可点击直达!
  • 家庭控心术:这样说,老婆最爱听

    家庭控心术:这样说,老婆最爱听

    有时候男人与女人好像是永远不相交的两条并行线,男人无法明白女人的感性、任性,女人也无法理解男人的直线思考和爱讲道理,本书从赞美、呵护、动威言、吵架、说知心话、多沟通、巧言相劝、善用肢体语言、注意说话禁忌等九个方面人手,认真分析了夫妻间的沟通艺术,为男人支招,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公,培养出一个听话的好老婆。
  • 和抑郁症患者在一起

    和抑郁症患者在一起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傻王俏妃(全本)

    傻王俏妃(全本)

    她,一个从小生活在仇恨中的女孩,被迫背着心爱的人而嫁。萧奇,一个疯王爷,只懂得傻傻去爱,却连自身都难保。冷影,武林中人,神出鬼没只为保护她。也许太爱,付出着永不求回报。袁枫,她曾经相爱过的人,一心只求能带她远走高飞,只是,现实总能让他们相对流泪。当林宝儿以为自己就要抱着仇恨过一辈子时,一觉醒来却接到皇后的指婚,要她嫁给疯王爷。当她不得不含恨而嫁时,得到了疯王爷的百般呵护。当她以为自己可以放下仇恨安安稳稳地过完此生时,却被皇上看中,只一瞬间便从王妃变成集宠爱于一身的宝妃。——推荐天琴其他作品:杀手总裁的出逃妻(全本)http://m.pgsk.com/a/89992/出逃妻2:错拐妈咪(全本)http://m.pgsk.com/a/105089/嗜血老公1:错嫁豪门新娘(全本)http://m.pgsk.com/a/137174/嗜血老公2:老婆,有种别逃跑!http://m.pgsk.com/a/265437/报复游戏:绑来的女佣(全本)http://m.pgsk.com/a/118210/错嫁暴君:别惹面具皇妃(全本)http://m.pgsk.com/a/217772/总裁的恨妻(全本)http://m.pgsk.com/a/96601/酷总裁的带罪冷妻(全本)http://m.pgsk.com/a/84658/
  • 冲喜之痴傻王爷代嫁妃

    冲喜之痴傻王爷代嫁妃

    一觉醒来,花朝莫名其妙的穿越了,还穿成了西临国花相府最不受宠的六小姐,一道圣旨落下,皇上选了相府小姐前往异国和亲,五小姐死活不愿,于是强逼她代嫁。只是…她不是应该嫁给东祈国的老皇帝为妃么?可眼前的这个傻兮兮的唤她为‘娘子’的小子是怎么回事?噢!原来她和亲的目的,竟然是为了给眼前这傻王冲喜啊!好吧,冲喜就冲喜,瞧着这傻王的模样,她似乎也不太吃亏!但是,她哪曾想到,自己所看到的一切都只是表象而已。那丫的简直就是个典型的人格分裂症者,人前是一只软绵绵的小肥羊,背后立马就变成一只腹黑无情的大恶狼!
  • 降服薄情CEO

    降服薄情CEO

    “只是个女人而已,远比不上集团的利益,”男人冷酷的声音传出。新婚之后,然后被送给另一个男人,留下一句:我愿你永远不识后悔的滋味。从容离去,接着,再也遍寻不着。三年后,名动全球的商场笑修罗雪倾世出现在男人面前,有着一张和那个女人一模一样的脸,却更多的是冷漠。女人笑的妩媚:“你要做我男人吗?”男人无言以对,女人耸肩,转身离开,嘟囔一句:“你不愿意,那我找别人好了。”
  • 一顾倾城:齐少的甜美娇妻

    一顾倾城:齐少的甜美娇妻

    【已完结,请放心阅读!】一纸婚书,一无所有的寂静成了豪门阔少齐默然的新婚妻子。婚后,丈夫的冷落,小三的步步紧逼,是什么成就了她的义无反顾?情景一:寂静:“齐默然,你想用我们的孩子去救你和她的孩子?你不觉得你太残忍了一点吗?”齐默然:“残忍,哼……寂静,我告诉i你,要说残忍,我都不及你们的母女的千分之一!”情景二:寂静:“你非我爱人,怎知我情深。难过亦过,难道嫌我伤得还不够多?”齐默然:“青梅枯萎,竹马老去,从此,我爱上的人都只能是你。”
  •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是中国传统史学极具代表性的名著,是各界人士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历史智慧的重要津梁。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本书以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大主题为主线,以单元统摄选文,选编《资治通鉴》对若干重大史事的叙述,加以详备的注释和解说,在彰显司马光大家手笔的同时,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政治智慧的发掘。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智谋全解(超值金版)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智谋全解(超值金版)

    全书十三篇,为春秋时代著名军事家孙子所著,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军事著作。从十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行军打仗的要诀与智谋,共五千九百余字,又称《兵策》《吴孙子》《孙子十三篇》。孙子,名武,字长卿,《孙子兵法》,生于春秋时代的齐国。孙子原是陈国陈完(后改称田完)的后裔,名将田书和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是其先祖。正因如此,孙子得以从小诵读《司马穰苴兵法》《太公兵法》以及《管子》等优秀军事文化典籍,为其学习和继承前人的兵法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军事思想奠定了基础
  •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是陈祖芬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讲述的是内燃机工程师王运丰,50年代初抛家别妻,带着3个孩子,从德国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故事。在“文革”期间,他被打成“德国特务”,备受折磨,但他忍辱负重,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的智慧才能,为祖国争得了权益和荣誉。作品以思想开阔、深沉而锋利见长。结构上分“柏林妻子”、“德国特务”、“中国母亲”三个组成部分,时间与空间跨度大,用意识流手法把时间上的跳跃和看似零散的内容巧妙地结构为完整的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