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1800000033

第33章 心香雾蒙蒙1

胡友松悻悻然责怪景山西街小胡同的那位周高参——说什么24岁以后要大富大贵,命运大好特好,不过就享受了一个多月称心如意的蜜月生活,到北戴河过了一段贵夫人的日子。就算是当了两年半李宗仁的妻子,可这两年多来,社会是“史无前例”的乱,人际关系也是“史无前例”的复杂,一切都处在非正常状态中。不说以李夫人之身份陪同丈夫到各地去参观访问,就连离开寓所大门到户外走走都得提心吊胆,有时甚至门也不能出。这种情况,不仅胡友松本人无法预料,就连那位自称“神机妙算”的周高参,也始料不及。在李宗仁去世后,胡友松开始重新认识自己,重新思考自己的出路。

她时而以索隐的心理,翻阅李宗仁的回忆录;时而徘徊在李宗仁的那尊铜像前,低眉沉思:时蹇命乖,奈何天!

李宗仁逝世后,作为李宗仁遗孀的她,本来仍可住在北总布胡同的孙连仲公馆里,可大概她是李宗仁的第三任夫人(尽管是名正言顺的),加上与李宗仁结婚还不到三年,“资历太浅”,特别是在这样汹涌澎湃的反对“封资修”的文化大革命高潮中,谁还能让你这个三十来岁的“少奶奶”住在这黄金地段的宽屋大院里?于是她只好搬到东四南小街的一间平房,尔后又搬到复兴门外国务院职工宿舍的一间小屋里,重新过那种生煤火煮饭,提小篮买菜的市民生活。医院的工作早已辞退,“好马不吃回头草”,再回去也不是滋味。德公的存款已经上缴,尽管上头照顾,一年也只给500元生活费。写信到何柏林先生处,请他汇些钱来,胡友松又下不了那样的决心,即便何先生真的寄了来,眼下情况,也未必能领到。现今都有风言风语,说她是“特嫌”,再要外面寄来的钱,岂不正好成了“里通外国,接受活动费”的证据!

胡友松甚至不敢向周围的人暴露自己的身份,只悄悄地,一个人过着孤独寂寞的日子。她常常翻出自己在西总布胡同时学徐悲鸿画的那幅《寂寞猫》,面对画幅上题写的“寂寞与谁言,昏昏又一年”而伤感发呆。她有时甚至痛苦得想把那幅画撕个粉碎!

照说,李宗仁逝世后,她重新回落到平民百姓当中,理应比李宗仁在世时更自在些,更随便些,可不知怎的,她反而觉得不自在起来。李宗仁在世时的那种“贵夫人”身份,那种“殊荣”,如今不仅荡然无存,反而成了一种包袱,一种负担。有时走在大院里或在街上,她深怕别人识出她这位“国民党代总统夫人”来。她偶尔到朋友家去,总戴个大口罩,免得朋友受牵连。时常提心吊胆地度日。

只要人还活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也总得过。胡友松就这样不安地又过了两年多。“斗、批、改”还在搞,阶级斗争的弦不能松,她只得小心翼翼地生活在时而电闪雷鸣,时而乌云翻卷的天地里。

日历,已经翻到了1971年的4月。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她照例得到八宝山公墓去,去献上一束亲手从郊外采来的鲜花,在李宗仁的骨灰盒前,默哀良久潸然泪下。她觉得这样哭一阵,这样痛一番,当夜反而睡得好些。

提到李宗仁的骨灰盒,胡友松聊以自慰的,便是它的与众不同。这是胡友松在尹冰彦先生的帮助下,费了很多口舌才办成的。李宗仁遗体火化的当天,殡仪馆照例只装进37元钱一只的普通骨灰盒里,这在当时算是一项规定,除特别伟大的人物外,死者一律平等,谁也别想搞特殊。李宗仁回国后,在报上的称谓,不过是“知名人士”。在中国,在北京,知名人士何其多!所以,李宗仁也只能是一般待遇。本来,物化了的骨灰,用什么样的盒子装,对于死者,是无关紧要的。然而于死者的活着的亲人,却总想得到些安慰。于是胡友松想给李宗仁换个大骨灰盒,不管怎么说,他活着的时候,也算得上是个“大写的人”啊,但怎么能说服得了殡仪馆的工宣队呢?

人,大概总是有感情的动物。工宣队员也是凡人。当胡友松含着泪找到那位管骨灰盒的工宣队员时,他诧异地问:“李宗仁先生吗?刚从海外归来不几年啊!”

“是啊!去年还出席了周总理举办的国庆招待会呢!”胡友松道明原委,要让将来从海外归来的人看到李宗仁的骨灰盒,感到不一般,证实他回大陆后受到尊重和礼遇。那工宣队员犹豫了一会儿,轻声对胡友松说:“李宗仁先生毕竟回来了。我看过报上发表的他在天字门城楼上的照片,也看过新闻纪录电影,人很朴素。他爱国,可以给他换个好些的,要120元,你够吗?”

“够!”

于是,李宗仁的骨灰,便装进了一只像样的骨灰盒。由于当时中美关系尚未解冻,李宗仁先生在美国的两个儿子没能回来,骨灰盒上的敬挽者,只刻了胡友松的名字。

去年清明,胡友松去“扫墓”,遇上尹冰彦先生。尹先生建议把李宗仁的骨灰盒弄得更堂皇些,在现在的基础上加个外罩。胡友松自然极力赞成。于是又多方周旋,想方设法加了个精制的外罩。由尹冰彦先生在上面书刻“李宗仁先生遗骨”七个隶体字。

这两年,胡友松怕清明,却又盼清明。日子快到清明时,心中似有一种沉重的负担;待到清明去扫过墓,尽了意,心里又如同虔诚的奉者给神佛还了愿似的轻松。

今天,胡友松从八宝山公墓回来时,特意又采回一束野花,一束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路边菊。她把花插养在一只盛着水的瓷花瓶里,摆在李宗仁那尊铜像前。

她如释重负,坐在那张木沙发上,微微闭上眼睛,想清理一下半日来因为百感交集而弄乱了的思绪——忧伤、痛苦、自慰,往事历历……都过滤掉吧!时下亿万人都在学习《毛主席语录》,胡友松可是背得出第149页上毛主席那段精辟论述的:“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李宗仁的死,是死在自己的国土上,不为他乡之鬼,这显然是有意义的。尽管他过去跟共产党打过仗,尽管他失败了,尽管他客居异国他乡十余年,但他毕竟落叶归了根。他死得其所!

小小房间里,因为有了那一束野菊花,便有了一缕清香和一线生机。胡友松养了一只小猫,寂寞时与它为伴;现在又有了一束鲜花,小屋里多了一分温馨。这种平静而安宁的氛围,只有胡友松才能体会到。

她本该打开炉门做些东西来充饥了,可她偏偏斜靠在沙发上,蒙蒙眬眬进入了梦境。难得有这样的时候,多年来的失眠症折磨着她,安睡当然是一种幸福的事了。

“笃笃!笃笃”正在这时,胡友松被一阵急重的敲门声惊醒。“谁呀?”

“开门!公安局的。”

胡友松心里一阵紧缩。李宗仁逝世之后,公安部门的人已经跟她打过几次“交道”!现在,这重重的敲门声又出自公安人员的手,她更是惶惶然了。

她站起来,要去开门,可脚有些软,是累了,还是心理因素,险些打个趔趄。

门,终于开了。果然是两个着警服的人,一高一矮,面孔严肃地走进屋来,也不寒暄,便大大咧咧坐在椅子上。

“你叫胡友松?”声音很像开庭时审判长的问话。那人把肩上挎着的一只大帆布包往椅子边一撂。

“是的。”

“你过去曾经在景山西街的小胡同里住过?”

“不错。”

“跟你说件事,你可别动感情!”

“什么事?”胡友松心动加速,脑瓜子嗡了一下:什么事犯得着动感情?是要抓我去坐班房,还是……

“你有个姓沈的养母?”

“是的。可自从我跟李宗仁先生结婚后,只到过西总布胡同一次,以后除了寄些钱给她,几乎没有别的来往。李宗仁先生去世后,我生活已不宽裕,所以没有再寄钱了。”胡友松以为是养母通过公安部门的人,找上门来要钱。她知道养母的贪婪。

“你养母不久前在杭州西湖投水自杀了。这是她的遗物和死时身上的一些钱。”矮个子扯过那只帆布包,再从帆布包里拉出个又旧又脏的蓝背包。

一看那只侧面印着P?A?K三个英文字母的蓝背包,胡友松说不出是什么滋味。那是李宗仁和郭德洁1965年从瑞士辗转巴基斯坦回国时,在卡拉奇买下的一个不大的背包——1965年7月13日凌晨;当李宗仁、郭德洁和前往苏黎世迎接他们的程思远所乘坐的道格拉斯式客机在卡拉奇国际机场降落时,蒋介石已经在机场大厦的楼梯下面,布置了暗杀的特务。周恩来总理得讯后,指示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请求巴基斯坦政府帮助,动用了国家保安部的警车,才把李宗仁一行三人接出了机场。蒋介石的暗杀阴谋未遂,又生一毒计,准备不顾国际法和起码的人道,用飞机拦击李宗仁的客机,制造空难事件。这信息又被中国方面探得,于是,为了保证李宗仁、郭德洁和程思远三人能平安飞回祖国,便让他们在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里待了四天。直到17日凌晨,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包下一架巴基斯坦航空公司飞往广州的波音707飞机的头等舱,才平安把他们一行三人送抵广州。这个印着P?A?K的蓝背包,就是郭德洁女士在离开卡拉奇之前,在候机室的购物处买下作为纪念的。

李宗仁和胡友松结婚后,养母不仅追着胡友松要钱,还追要着东西。征得李宗仁同意,胡友松就把这个蓝背包送给了她。

一晃四年多过去,没想到这蓝背包又回到了她身边。

“你养母两年前就离开北京了。”那高个子说,“据我们了解,她会些武术,便到江浙一带找她的‘师弟’鬼混,后来被赶走,就到西湖自杀了。”

“她的尸体被打捞上来时,当地公安人员在这个包里发现了一张你的照片,并从另一件遗物中知道她是从北京南下的,与我们联系后,才找到你。”矮个子补充道,“喏,这是她的遗物和钱。”

胡友松低着头,她没有接那公安人员手上的东西。照说,那位姓沈的妇人对她,毕竟有养育之恩,留下些东西作纪念,也是人之常情。可胡友松恨她太甚,她对成人后的胡友松虐待太狂。“人怕伤心,树怕剥皮。”胡友松的心已被那老妇人伤透,她不再留念她,甚至不想再看到她的任何一件遗物。

“你清点一下,写个收据!”高个子的话语,带有命令口吻。

“警察同志,我……”胡友松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角溢出泪珠,“我不要她的遗物!钱不管多少,我也不要,请捐给当地……”

“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不想多说,请原谅!”胡友松忽然变得坚强起来,“我希望你们不要再问我。”

两位公安人员都没再有说什么。高个子带头站了起来,随手提起那个帆布包,斜睨了胡友松一眼,大步走了出去。

胡友松没有对他们说再见。

不管怎么说,胡友松养母的噩耗,总不能算是福音。那天夜里,胡友松百感交集,她又失眠了。上帝总不让她安宁,睡神总不肯与她相近。她总是睡意来时被吵扰,平静安宁时又无睡意。曾经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养母,曾经肆意虐待过自己的养母,在她的记忆中,完全是个怪物。她自然又想起那可怜地倒在侵略者的罪恶炸弹下的父亲、母亲和弟弟。人,干吗那么多痛苦?干吗那么身不由己呢?

真应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民谚。清明的第二天,当胡友松还沉浸在对往事的追溯回忆,对现实的无限感叹之中,又一阵比昨天更急更重的叩门声,把她惊吓了一跳。

“谁呀?”胡友松习惯问清了来人才开门,一个寡居的三十出头的妇女,理应有这种警惕。

“快开门!公安局的。”声音很不耐烦。

又是公安局的!胡友松以为是昨天那两位又给她送那些遗物来了,犹豫了片刻。

“快开门!”不容胡友松再思索,又一阵听上去很有些逼人的叩门声,比电影里那些去逮人的警察更凶。

“你叫胡友松吗?”门开了。又是两个公安人员,不过不是昨天那一高一矮,他们都带着武装,表情很严肃。

“是的!”胡友松感到今天这两个人来头不对。

“你收拾些日用东西和换洗衣服,跟我们走!”

“这……我犯了什么错误?”大概是有了昨天的先例,胡友松今天显得镇定些。

“你的错误,自己应该明白!”

“你们要我去哪儿?”

“真他妈的臭资产阶级太太作风!你说你有病,我们看你没病。你得上干校劳动去!你要好好改造思想,脱胎换骨!”

“上干校,什么干校?”

“一个农场,离北京很远。让你把火车和汽车都坐个够!”

同类推荐
  • 女生外语宿舍:白骨手链,今夜无人生还(新惊魂六计)

    女生外语宿舍:白骨手链,今夜无人生还(新惊魂六计)

    《新惊魂六计:女生外语宿舍》汇集当前高校女生外语宿舍最惊奇、最不可思议的事件。不到最后一秒,你一定无法知晓真相。瞧,游走在噩梦边缘,令人窒息的惧意正在蔓延着……白骨手链引发的连续异事件,亡者接二连三…… 谁是谁的张韶涵,谁是谁的护花使者,槐花杀的诅咒持续百年。吸血鬼降临,今夜无人生还!
  • 鸽子

    鸽子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血性

    血性

    太阳还没有露面,白军就发起了第一波进攻。白军炮兵用榴弹炮和山炮还有迫击炮向红军阵地狂轰乱炸,这个美好的清晨被炸得支离破碎。在炮火的掩护下,白军朝我们阵地发起冲锋。我把盒子枪插在了腰间的皮带上,端起了一支三八步枪,对着冲上来的白军瞄准。白军离我们越来越近,我看着差不多了,就开出了第一枪,高喊了一声:“弟兄们,给我打!”我那一枪洞穿了一个白军小军官的额头,算他运气不好,碰上了我这个神枪手。战士们喊叫着朝冲过来的白军发射出愤怒的子弹。白军士兵一排排地倒下,阵地前丢下了一具具尸体。
  • 银河帝国11:曙光中的机器人

    银河帝国11:曙光中的机器人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行星上,生活了十多万年之久。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 十尾龟

    十尾龟

    《十尾龟》四十回,书叙旧上海十里洋场的魅魉生活:土财主、洋买办、暴发户、留学生、商号老板、军政官吏、掮客、帮闲、婊子、骗子、小姐、姨太太……把这许多人投入到乌烟瘴气的旋涡里,揭示了当年由封闭步入开放初期种种社会现象,颇有认识价值。
热门推荐
  • 天文常识悦读

    天文常识悦读

    本书介绍天文学常识的理念,将古今中外的天文知识融会贯通。书中收录了天文学史上的大量的重大发现,帮助我们了解天文知识;解说了从古至今所出现的天文现象,为我们驱除了心里的疑惑;搜罗列举了各种各样的天文工具,让我们了解如何观测天体;囊括了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著名天文学家,用他们的成就帮助我们拓展天文知识。
  • 20几岁要应用的经济学智慧

    20几岁要应用的经济学智慧

    运用经济学智慧,帮你破解那些挑战你思维的经济学现象,拥有从身边小事窥宏观经济的智慧,理性消费不迷糊,智慧理财,管好自己的钱袋子,修炼职场达人“稀缺”,自己当老板,创业实现梦想,携王子或公主走向红地毯的另一端,量度人情冷暖,开始幸福生活。
  • 修身敬业(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修身敬业(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修身,以自我的选择来雕琢自己。在自己的事业中,人们进一步完善修身这一目标。许多最终获得成功的人都是执著于自己的事业的,在他们的事业中,他们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他们自身也在事业中得到完善。敬业的人,会将理想和信念与事业结合起来,事业便是他们人格与智慧的体现。
  • 女人健康密码

    女人健康密码

    呵护女人身体的健康密码,让女人不生病的实用健康手册。向身体做投资,向健康要幸福。健康的身心、红润的容颜以及优雅的气质离你不远。中医、国学等名家教给你最实用的养生经验,一生健康,爱护自己。
  • 花间一枝禅

    花间一枝禅

    禅宗固然是中国佛教的,中国佛学的特色,但从释迦牟尼所创立的整个佛学的体系而言,它的基本宗旨,与最高的目的,并非因与中国文化融会以后,就根本推翻了释迦佛教的主旨,只是在教授法的方式,与表达最高真谛的言辞与方法
  • 天下大势

    天下大势

    这是一部颇具新意的政治讽刺小说。辛亥武昌首义,浪荡公子边义夫身不由已卷入革命洪流,因在混乱中三炮轰城,意外成了革命新贵。不料,官瘾尚未过足,即被政变推翻.边义夫无路可走,旋即发动二次革命,立志以革命的名义去做窃国大盗。于是,一支号称为人民不吃土而努力奋斗的“四民主义”的队伍横空出世,本来就形迹可疑的“革命”变成了一场国内鸦片战争。战争结束,边义夫成了一方诸侯,靠林立的枪杆子成了北京段祺瑞政府的政治贸易伙伴。
  • 宝刀

    宝刀

    《宝刀》的故事由“我”从民族学院分配到家乡说起。“我”毕业回来,风尘仆仆,一出长途汽车站,就看到了韩月。她和“我”一同毕业于民族学院,也被分配到这个远离世外的小城市,但她的经历很丰富,曾是学院里风云人物刘晋藏的女朋友。刘晋藏,融合汉族和藏族长相优点的混血儿,他的老爸在军分区有相当的职位,所以,他活得相当潇洒,女朋友一大堆,而作为汉族人韩月,则突出重围,成为追逐刘的胜利者。但刘晋藏最后因贩卖文物而没能毕业。我就是和这样的女孩,一同分配在这个被群山包围、汉藏杂居的小城市工作,然后就平平淡淡地在了一起,结了婚,但一直没有孩子。生活就是这样,平淡,单调,如从山野里定时刮来的风。
  • 医女谋圣王妃

    医女谋圣王妃

    前世,她是医药世家的嫡亲传人,杀人救人只是在一念之间,没想到一朝试药,光荣牺牲,再次睁眼,竟然成了宫中最低贱的宫女,不仅小命难保,而且还臭名远扬,刚穿越过来就遭到一顿毒打,好不容易整死人了,又来一波陷害!我说这到底有完没完啊,当我是吃斋念佛的,好欺负是吧!奶奶的,老虎不发威你们全当我是病猫!身份低下,咱们慢慢攀升,先摆脱粗使宫女,像着医女迈进,没想到这边屁股都没坐热,那边又开始升迁了,且看小小宫女如何一步步往上爬,慢慢成为后宫红人!据说一个不小心救了太后,把名声给弄回来了,再一个不小心救了大权当道的王爷,成为郡主了,这好歹咱有了身份不是!可是谁又能告诉我这是咋回事,夜探香闺的男人,为啥俺总觉得你那么眼熟呢?还有皇上,拜托你离我远点,不然明天又是阴谋诡计了!这边还没搞定呢,又来一个状元郎,老天爷,这桃花可不可以别太旺!祖父是冤死的,那咱就伸冤,母亲身份是低贱的,那咱就慢慢提高,父亲是被逐出家门的,那咱就等着他们来求回去!好不容易重生一回,不把你们都送进地狱去陪罪,我对得起自己这具身体么?片段一:“一年后成亲!”“三年!”“一年!”“三年!”“那就一年后先洞房,三年后再成亲!”某王爷无耻道!心想,这下能等了!某女嘴巴抽搐两下,直接暴走…心道,先上后婚都流行到古代来了,世风日下啊!片段二:“寻儿,朕准备跟皇弟抢人了!”“哦,那就抢吧!”“朕想抢的人的是你!”“哦,我什么时候是他的了!”某女自问道,一脸的莫名其妙!夏墨晗看她那呆呆的模样,顿时仰望苍天一阵无语,其实他想说,他也是爱她的!
  • 星座跳跳糖

    星座跳跳糖

    星座占卜是一种统计学,一种将人类性格特徵分类的统计学。透过出生年、月、日、时间和地点,便可得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占星图,而经过分析,便可得知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本书应运而生,这里有最全面的星座测试,最权威有趣的剖析,能够成为最方便实用的“星座魔法师”。
  • 无上皇宠

    无上皇宠

    墨色的眸子在黑夜里闪着暗淡的光,就像黑珍珠一样蒙着淡淡的霜,但那幽深珍珠里面却蕴藏着火苗,愤怒的随时要爆发出来,将眼前的一切烧个精光。就在她绝望的时候,忽然,一滴温热的液体滴落在了她早已冰冷的嘴角,让她将疼痛感受的更加彻底。液体慢慢的渗进千泠玥的嘴唇,咸涩的感觉直冲她的味觉,是眼泪?她静静的看着眼前这头发了狂的狮子,竟然渐渐忘记了身体剧烈的疼痛,不禁开始探究这个男人心中的愤怒,是什么让他这么折磨自己,是什么让他这么……痛苦。“既然你这么快乐,哭什么?”千泠玥朱唇轻启,而他面对着她的质疑,竟然慌了神色,眼神闪烁不定,不敢直视她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