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1100000029

第29章 中国的白马王子(3)

但出人意料的是,"我是中国人"的国民身份并没有成为陶晶孙小说主人公的"阿喀琉斯的脚踵",相反,这种民族身份成为了他的一种保护色--因为弱者的身份更容易激起日本女性的保护欲,进而得到日本女性的青睐和喜爱。在小说《独步》中,"我"对有着"清冷的,Sepia色的眼睛"的日本女子说:"要请你了,不过我是中国人。"没料到对方居然"微笑了,极温暖的微笑"。本来"我"在银座只是因为寂寞无聊才寻找女性解闷的,而对方却很真诚投入,由于她从小学起就认识我,倾慕我,和我握过手的,并且称赞我"在高等时候是漂亮少年,中学时候很可爱"。甚至我从前有一次送她回家,她送我一个十字架,我吻了她的手这些尘封的细节,都成了她记忆中的珍宝,即使时过境迁也仍然铭记不忘。而现在重逢,她感到"真是好运气了"。从这种叙述中可以看出,日本女性并没有因为我是中国人就对"我"加以白眼和轻蔑,相反,有着美好形象的"我"一直都是她心仪的对象。

在小说《两姑娘》中,"晶孙"晚上在银座街上散步时,"他的手里忽然感觉着一个女性的手了"。当他说出:"先要同你讲好,我是中国人"时,对方告诉他,原来是早年曾经被他"饱看过"、接收过他的情书的情人。她虽然经历了世事沧桑,但是对他"不醉而活泼"的"好看的模样"仍然倾倒不已,并表示他即使和别人结婚,她也愿意留在他身边。在《菜花的女子》中,"我是中国人"的身份和在日本坎坷的求学经历,不但没有遭到富有的银行家小姐的歧视,反而引起了她聆听我的"故事"的兴趣。

在《音乐会小曲·春》中,那位像大姐一样呵护他的女友真诚地邀请他到家里来度周末,听他说"我是中国人,你又是--"时,马上回应说:"我也晓得,但这有什么妨碍,若是有碍,我们早已不能天天见面了。"看来,对于"中国身份"的顾虑,在陶晶孙的小说中完全是多余的,反倒显得中国学子小家子气,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太低估日本女性的境界了,因为明确无误地亮出自己的国民身份,绝对不会带来任何不利的后果。在当时的国际秩序中,虽然"中国身份"是"弱国子民"的标志,但是陶晶孙企图对此进行颠覆和解构,他的小说多书写了"弱国子民"身份的"白马王子"的故事,这有点像"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童话,尽管有许多不现实的成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郁达夫对于"弱国子民"留学生形象伤痕累累的书写,充实和丰富了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

陶晶孙小说中中国留学生成为了东瀛女子"白马王子"的故事,不禁让人联想到他的现实婚姻。在日本箱崎海岸郭沫若居住的抱洋阁,曾经对中国人抱有偏见和歧视的佐藤操对风流倜傥、多才多艺的陶晶孙一见钟情,她排除阻碍于1924年和陶晶孙在仙台结婚。当时佐藤父母秉持"家里出了和支那人结婚的女儿,愧对祖先"的执念,若非爱得真挚,佐藤操和陶晶孙这种跨国婚姻是很难达成的。日本作家武田泰淳也说过:"T先生(指陶晶孙)就是忍不住地喜欢日本女人",而滨田麻矢则推测"可能日本时代的他还有许多风流韵事"。可见陶晶孙小说中"中国白马王子"的幻想,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潜在的现实支持。

肯定陶晶孙小说具有现实支持,并不意味着否定其小说中想象因素的存在。华莱士·史蒂文斯在论述诗的本质时,认为想象和现实是平等而不可分离的,"不仅是想象依附于现实,现实也依从着想象,二者的本质就是互相依赖"。以这样的观点来看待陶晶孙的创作,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而陶晶孙自己的道白,也可以印证这种观点。陶晶孙曾经说过:"我想,如小说,如戏剧等就是一种幻想的谎语......不过人都会梦,有时那梦倒含有些风味的,用笔纸来抄它出来,那梦幻有时也会变为一个创造。"陶晶孙就是激扬"幻想的谎语",创造了一个新异的"纸上现实"。而这个"纸上现实"为他提供了庇护所。"原来,罗曼主义是国家意识昂扬时代的国民的热情之反映,所以罗曼主义者惯以飞跃的精神,走着向上之路,也不忘自我之意识。

罗曼主义者对于永久和无限,有非功利的憧憬,有综合全体的欲求。他们不举空洞的理想,他们立在现实,但也知道现实之苛酷,因此做自己的架空,虽在逃避于架空之中,但也切实供给自己以出路。"陶晶孙的小说创作,在"现实的苛酷"里逃避于"架空"之中,不注重性的描绘,却瞩目于爱的营构陶晶孙在戏剧《尼庵》中说过:"性不是人生的全体,要爱才是人生的根本义。我们由纯洁的爱求个近于美,近于真,便是人生的目的。",在"幻想的谎语"中描述了一男两女的"齐人之福"模式和"俄狄浦斯"模式的爱,在神秘奇幻和感伤迷离中逃避现实,并获得一种替代性满足。正如有论者指出的:"他的小说有很多是写爱情的,可他的爱情描写从未接受过严峻的现实洗礼,仅仅是在迷离恍惚的臆想境地,在恋爱双方或其中一方的纯粹审美的观念世界中,朦朦胧胧,如一团雾纱,披几匹云彩,稍有风吹草动,便烟消云散,留下几缕情思,留下一片洁白。"

跨国恋情在留学生写作中始终是一个敏感的主题,由于"弱国子民"身份、现代化程度以及文化差异等原因,这种书写总是笼罩着一片愁云惨雾,如性的苦闷、爱的饥渴、变态、疯狂和自杀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陶晶孙的小说塑造了"东瀛女儿国里的贾宝玉"形象,为黑暗的留学生世界增添了一线光明。当然,这种显得有些"另类"的留学生故事和留学生形象,并非陶晶孙文本世界所独有。像徐志摩、郭沫若和张闻天,也都写过和陶晶孙相类似的小说。

徐志摩虽然是个诗人,但是也涉猎过小说创作。在小说《春痕》中,就写了中国学子逸跟日本姑娘春痕学习英语,结果二人产生了爱情,春痕主动送逸一副"红玫瑰"的水彩画以表明心迹。有意思的是徐志摩的创作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其主人公的生活原型正是他的朋友林长民。

尽管郭沫若与郁达夫一样写过不少"弱国子民"悲惨遭遇的留学生小说,但是在他的中篇小说《落叶》中,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中国留学生洪师武成为了日本姑娘菊子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洪师武因为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中国式婚姻不满,东渡日本之后便开始自暴自弃,患上了软性下疳,结果却被蓄意诈骗财物的日本医生说成是患上了梅毒。这对于洪师武来说无异于判了精神上的死刑,从此万念俱灰。而一位年轻的日本看护妇菊子姑娘的出现,让他产生了不可遏制的爱情。但是洪师武因为自觉罪孽深重,感到自己不配享有美好的爱情了,为了爱她和尊重她,于是拒绝了她的真情。而菊子姑娘则因为自己的爱情没有回应,便含着莫名的悲哀匿迹于南洋,成为了一片"委身于逝水的落叶"。

在当时的国际秩序和历史语境下,中日之间没有任何阻碍的跨国恋情,"只不过是一种幻想的谎语",菊子姑娘执著于自己的爱情,无疑受到了太多的阻拦。身为牧师会主席的父亲逼她割断情丝,邻人对她指指点点,同事也对她表示了不加掩饰的歧视,而她"苦闷着挣扎着要自己造出我的位置和未来",为了爱情"把父母也弃了,弟妹也弃了,国家也弃了"。整个小说由菊子姑娘的四十一封信组成,情真意切地倾吐了她的爱、恨、哀、怨,铺陈了她的焦虑和悬忧、追求和幻灭。

用小说叙述者的话说:"菊子姑娘的四十一封信,我读了又读,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了,每读一次要受一次新颖的感发。我无论读欧美的哪一位名家的杰作,我自己要诚实地告白,实在没有感受过这样深刻的铭感的。菊子姑娘的纯情的,热烈的,一点也不修饰的文章,我觉得每篇都是绝好的诗。她是纯任着自己的一颗赤裸裸的心在纸上跳跃着的......菊子姑娘的精神在我们有文字存在着的时候,是永远不会死的。"《庄子·渔父》中说过:"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小说叙述者之所以直接站出来作如此议论,无疑是为菊子姑娘对中国学子洪师武的真情所感动,这也意味着中国学子深得日本女性的芳心,成为了她心仪的白马王子。

张闻天的小说《旅途》虽然不是书写留日学生的故事,但是因为情节模式和陶晶孙小说有些接近,在此不妨介绍一番。在小说《旅途》中,中国学子王均凯在美国西部亚罗镇的工程局从事紧张而单调的工作,没想到克拉先生的女儿--健康活泼、年轻貌美的安娜小姐,为王均凯不凡的举止和高贵的气质所折服,对他一见钟情。可是因为对故国女子蕴青有着刻骨铭心的爱,王均凯无法移情别恋,只能以疏远安娜和更加紧张工作的方式来麻痹自己。但是在克拉先生举办的一次家庭舞会上,王均凯与加利福尼亚大学法兰西文学科的女学生玛格莱相遇,刹那间撞出了心灵的火花,宿命般地相爱了。

这位气质高傲、思想激进的美国女子,使中国学子感情的"马奇诺防线"一下子崩溃了;而这位东方学子身上美国青少年所没有的深沉和脱俗,也让玛格莱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王均凯曾受过封建礼教的伤害,玛格莱也是资本主义金钱拜物教的牺牲品,面对现实的黑暗和不公正,他们都崇尚革命,崇尚力量,崇尚打碎一个旧世界重建一个新世界。"对于革命的共同的热忱,对于相互的过去的共同的怜悯,对于未来的共同的奋斗,把他们俩--均凯与玛格莱--的命运连绾在一起了。"后来,安娜因为承受不了失恋的痛苦而投湖殉情;而玛格莱在与王均凯一起奔赴中国的途中"中道崩殂";中国学子化悲痛为力量,一个人回到祖国,投入血与火的战斗,最后在为民族独立的战争中战死沙场。

中国学子王均凯在异域虽然受到多个女性的追求,但是他拒绝安娜而选择了玛格莱,其实也就隐喻了一种道路和历史的选择。在作者的想象中,王均凯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民族英雄,他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因此仅仅只有"恋爱"而没有"革命"这一维度,对他来说将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王均凯拒绝安娜的爱情,就是因为这种爱情仅只停留在人生的享乐和两性的情欲的层次上,缺乏深沉超迈的精神内涵。对于极具抱负、"超我"格外发达的王均凯来说,这种爱情是无法满足的。而与具有革命倾向和叛逆冲动的玛格莱相爱,则可以满足这种深层次的精神需要。在当时的国际秩序中,作为"弱国子民"的中国学子已经深深地认识到了革命的价值--革命是一种"大爱",个人一己的爱情只有附丽于它,人生才有意义。

诚如李兆忠所说,这是一个极为稀罕的国际版的"革命加恋爱"的小说,其中所涉及的恋爱虽有多角模式,但是都是精神之恋,有着"灵"的馨香,没有"肉"的气息。特别是中国学子成为了美国女性白马王子的想象,是对"弱国子民"现实的解构,把"弱国子民"的压迫和沮丧一扫而空,另外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现实"。张闻天于1922年8月赴美留学,1923年底回国,留美时间大约为一年零四个月。在现实生活中他和留美的闻一多、梁实秋没有什么差别,都是"弱国子民"的身份,文化上都有着"咸水鱼投在淡水里,如何能活"的格格不入的悲哀。在《由美国寄来的一封信》(张闻天寄给汪馥泉的信--引者注)中,张闻天在美国的孤独生活可见一斑:"这里的朋友,不知什么缘故,我终交不惯。他们以愈虚伪愈妙,像我这样当然和他们'交'不起来的了。

我要找像你和泽民这样的人,简直找不到。我恐怕在美国永远是孤独的人。女子方面更不可得。总之,都看不惯!外国女子,我底同学,好的不少,但是我是黄人,支那人,我没有资格去巴结他!"从信中可以看出,白种人作为上帝的骄子对有色人种的歧视无处不在,张闻天在美国的实际生活也过得并不如意,这段时期堪称"苦闷期"。而对照作者的生活现实,可以发现小说《旅途》有一种"语言物化的冲动",经过大胆的艺术虚构,满足了现实生活中未能达成的愿望,同时也造成了文学艺术与生活现实的错位和脱节。然而,也正是这种错位和脱节,使得概念化的国际版的"革命加爱情"的创作模式得以形成,一厢情愿的中国白马王子才得以登台亮相。不过,把它置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大环境中,这并不是什么孤立的事件,在一个以艺术充当救国宣传工具的年代,文学遭扭曲和被异化是难以避免的。

第二节"反认他乡是故乡"

一、文化上的"亲日"倾向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做"留日反日",意思是凡是留学日本的中国学子,大抵都会成为反日派。而与之相对的则是"留欧亲欧"和"留美亲美"。两相比较,中国人对于欧美和日本的态度,"亲疏"判然有别。

同类推荐
  •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散文诗,可以说是诗的散文或散文式的诗。它有着诗的灵魂及散文的外衣。它经过思想与艺术的多维嫁接,根植生活之壤,成为文苑一枝受作者珍玩读者喜爱的奇葩。读它,我们能从它的语言中感知灵魂的光芒,感知色彩、气味、声音的美妙。读它,犹如一次大享受,全身的神经感官都处在愉悦之中,想象张开彩色的翅膀,每一句语言都释放出无数个枝杈。本书精选了2009年度的优秀散文诗作品,尽显年度散文诗写作之盛景与实绩。
  • 青葱的痕迹

    青葱的痕迹

    ,黄忠先生散文集《青葱的痕迹》,犹如一盏清纯的香茗。品后余味无穷。一是文中浸润着微言大义;二是文中充溢着文言大气;三是文中寄予着禅机大意;四是语言中荡漾着真情大美
  • 尚书博文精粹

    尚书博文精粹

    百篇博文记录一个铁骨柔情的中年男人的五味生活,他是丈夫,他是父亲,他是悉心记录生活的书写者。有琐碎,更有精彩,每一篇都透着醇厚的日常情味,本色笔墨书写本色人生。
  •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丛书以探求万事万物的知识为切入点,浓缩了读者应该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识精华;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资料,对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逐一展开,娓娓道来;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学人物、文体知识、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俗语谚语、教育常识、新闻出版、称谓官衔、艺术、节日民俗、饮食、天文历法、山川地理、经济科技、邮政交通、竞技体育、历史知识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识。
  •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全诗选取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许多重大或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吟唱对象,约有数百位人物相继登场,或主或次,或详或略,或独立成篇或相携亮相。约有数百件或政治或经济或军事或文化或科技等各方面重大重要或作者认为有必要叙写的事件纳入其中,共襄情的盛举,共织歌的经纬,共同演绎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故事。
热门推荐
  • 暗皇宠妃

    暗皇宠妃

    她一生下来就注定是个悲哀,只因为她是女子,所以便注定了得不到家温暖,得不到爱。而当她终于得到父亲那突然的关爱,以为上帝终于眷恋了自己的时候,却突然莫名其妙的被带到了一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遥远小国。
  • 只手遮天:名妻归来

    只手遮天:名妻归来

    六年前,她潇洒的丢下一张欠条,带着儿子拍拍屁股走人。六年后,她带着卖萌耍宝的腹黑儿子回来,却没想到被宝贝儿子直接卖进权氏集团。而她的顶头上司竟然是欠条男!臭女人,竟然感动一张欠条打发我,这次一定要你乖乖认怂!当腹黑遇上腹黑,拼的是能力,拼的是演技,那么看谁戏高一筹!
  • 冷帝毒医

    冷帝毒医

    她,墨清姿,碧落山庄的大小姐,小小年纪便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五岁随母出游,却惨遭暗算,为保她性命,娘亲的贴身婢女把她自己同样五岁的孩子推出,只为换来她一丝活命的机会。亲眼目睹娘亲死在她的面前,亲眼目睹鲜血流成河,她趴在草丛中,因那一幕而痛晕了过去,再次醒来,却身处四大名山的青山之中,是谁救了她?是谁把她送到了这里?青山中,她谨记娘亲之言,在自己还不够强大的时候,最好的自保方法就是隐忍,别人一天可学成的一招剑法,她要用上三个月,在众人的眼中,她是一个蠢得不能再蠢的蠢材,可又谁知,她才是那天才中的天才?她淡雅处之,却偏偏有人总要找她麻烦,她医毒双修,武功更是深不可测,弹手间便可杀人于无形,只是,杀他们?她不屑。青山十年,风云涌动之际,四大名山比武论名,她被推上台,想看她笑话?想看她出丑?可谁知前一刻垂首静立的白衣女子下一刻蓦然抬眸冷眼睥睨群雄,素手轻扬瞬间取人性命于无形,众人震惊了,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台上那清冷脱俗的女子,那袭白衣,在那一刻夺去了众人的心后,却又在名扬天下之时消声灭迹…他寻她千里,待寻得时,她却已是他人妻,黯然伤神望月相思,待知她被离弃,势必把她纳入怀中永不离!他与她指腹为婚,却不知心系之人已是他的妻,待到错放之时,悔恨终生血泪滴!他为她,默默付出不求报,只为她展颜一笑色倾城!那一袭白衣,夺了众人的心,灼了众人的眼,迷了众人的情,痛了众人的心,到头来,谁能得她一句,白头相守永不离?谁,又能得她一句,生死相随永不弃?本文一对一
  • 驭兽修仙:天才炼丹师

    驭兽修仙:天才炼丹师

    你有灵兽在手,我有神兽为宠!你有秘技为辅,我有绝世神通!你有修仙灵根,我有龙之血脉!且看情殇女如何纵横异界,登临绝巅!
  • 嫡女不做妾:腹黑狂傲杀手妃

    嫡女不做妾:腹黑狂傲杀手妃

    她是杀伐狠利的女杀手,腹黑妖娆,我行我素。一朝穿越为长安首富白家嫡女,本以为身在商贾之家,这一生便可安稳度日,惬意人生。却不料诡计暗杀接踵而至,白家三百六十五口棺材震慑长安城。皇权更替,皇帝逼婚,她淡眉一挑,轻颜一笑:“我嫁,但聘礼,我要这个天下。”当经历爱恨生死,天下人心,爱与怀念,相思与别离。涅磐重生时,谁主沉浮。【女强+腹黑+强宠】
  • 宫锁琳琅

    宫锁琳琅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舞者,一次偶然的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三百年前的大清朝。在这里,她会有怎样的奇遇和经历?一样的清穿文,不一样的清穿故事,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个全新的感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现在,发现你的销售优势

    现在,发现你的销售优势

    销售是一个伟大的工作,销售员销售产品的同时也是在推销自己。只有充分被顾客认可的销售员才能顺利地把产品卖出去。任何一个销售员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任何一次成功的交易都是销售员发挥优势的结果。成功的销售员懂得隐藏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优势,让顾客快速的接受自己和产品;他们也懂得如何把自己的优势变成自己的强势,从而在和其他销售员竞争的时候占据有利地位。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销售员,必须充分挖掘销售优势。
  • 天下大势

    天下大势

    这是一部颇具新意的政治讽刺小说。辛亥武昌首义,浪荡公子边义夫身不由已卷入革命洪流,因在混乱中三炮轰城,意外成了革命新贵。不料,官瘾尚未过足,即被政变推翻.边义夫无路可走,旋即发动二次革命,立志以革命的名义去做窃国大盗。于是,一支号称为人民不吃土而努力奋斗的“四民主义”的队伍横空出世,本来就形迹可疑的“革命”变成了一场国内鸦片战争。战争结束,边义夫成了一方诸侯,靠林立的枪杆子成了北京段祺瑞政府的政治贸易伙伴。
  • 梦系前生缘

    梦系前生缘

    宰相府三小姐叶冰凝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在她20岁生辰时,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自此以后,这个梦夜夜出现,而这个梦牵系着自己前世的怨与缘,她决定要弄清楚,从此她便踏上了自己的寻梦之旅。
  • 白夜

    白夜

    《白夜》讲叙了一个以幻想度日的人和一个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与房客私订终身的姑娘纳斯金卡四个夜晚心与心的交流。对爱的追求将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之由陌路成为知己甚至情人,但又是对爱的承诺和关照使他们又各归其位,前者仍活在幻想之中,后者则与心爱之人步入结婚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