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1100000015

第15章 身体与国家想象(2)

后来章太炎因为替《革命军》作序和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而被捕入狱,邹容大为不忍,挺身而出,投案自首,也被关进同一监狱,章炳麟便写了《狱中赠邹容》一诗:"邹容吾小弟,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对他勇于剪辫的英雄气概表达了高度的推许。而现实中的鲁迅,也是一个剪辫急先锋。1902年鲁迅留学日本,1903年4月,他在江南班中第一个剪掉了辫子,并留"断发小照"以资纪念,在送给好友许寿裳的照片背后,题有《自题小像》诗一首:"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谙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由于辫子是清王朝臣民的外在标志,留辫子意味着对清王朝的服从,那么剪掉辫子则可以看成是对清王朝进行民族的、政治的反抗。

当时国内也有一些开明人士主张"断发易服",例如康有为就曾经上过奏章说:"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尽管康有为指出"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是一种误读,但是他看到了在现代社会中剪发易服的必要,并指出了留辫子和现代工业文明的不相容性,这无疑是很有眼光的。

宣统二年十一月己巳日,"资政院请明谕剪发易服",这是顽固的清政府服式制度改制的先声。当时出国游学的人为了避免在国外被视为"猪尾奴"的尴尬,都纷纷作出积极响应。在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洋务能员但求形式外交老手别具肺肠"中,就有关于剪发游学的"仪式性"描写:

那边安庆知府饶守的儿子,同着那里抚标参将的儿子,一齐都剪了辫子到外洋去游学。恰巧卑职赶到那里,正是他们剃辫子的那一天。首府饶守晓得卑职是洋务人员,所以特地下帖邀了卑职去同观盛典。这天官场绅士一共请了三百多位客,预先叫阴阳生挑选吉时。阴阳生开了一张单子,挑的是未时剃辫大吉。所请的客,一齐都是午前穿了吉服去的。朝主人道过喜,先开席坐席。等到席散,已经到了吉时了。只见饶守穿着蟒袍补褂,带领着这位游学的儿子,亦穿着靴帽袍套,望空设了祖先的牌位,点了香烛,他父子二人前后拜过,禀告祖先,然后叫家人拿着红毡领着少爷到客人面前,一一行礼,有的磕头,有的作揖。等到一齐让过了,这才由两个家人在大厅正中摆一把圈身椅,让饶守坐了。再领少爷过来,跪在他父亲面前听他父亲教训。

第一节无所皈依的"异化"身体

大帅不晓得,这饶守原本只有这一个儿子,因为上头提倡游学,所以他自告奋勇,情愿自备斧资叫儿子出洋。所以这天抚宪同藩、皋两司以及首道,一齐委了委员前来贺喜。只可怜他这个儿子今年才十八岁,上年腊月才做亲,至今未及半年,就送他到外洋去。莫说他小夫妇两口子拆不开,就是饶守自己想想已经望六之人了,膝下只有一个儿子,怎么舍得他出洋呢。所以一见儿子跪下请训,老头子止不住两泪交流,要想教训两句,也说不出话了。后来众亲友齐说:"吉时已到,不可错过,世兄改装也是时候了。"只见两个管家上来把少爷的官衣脱去,除去大帽,只穿一身便衣,又端过一张椅子请少爷坐了,方传剃头的上来,拿盆热水,掀住了头,洗了半天,然后举起刀子来剃。

谁知这一剃剃出笑话来了:只见剃头的拿起刀来磨了几磨,哗擦擦两声响,从辫子后头一刀下去,早已一大片雪白的露出来了。幸亏卑职看得清切,立刻摆手,叫他不要再往下剃,赶紧上前去同他说:"再照你这样剃法不成了个和尚头吗?外国人虽然是没有辫子,何尝是个和尚头呢?"当时在场的众亲朋以及他父亲听卑职这一说,都明白过来,一齐骂剃头的,说他不在行,不会剃。剃头的跪在地下,索索的抖,说:"小的自小吃的这碗饭,实在没有瞧见过剃辫子是应该怎样剃的。小的总以为既然不要辫子,自然连着头发一块儿不要,所以才敢下手的。现在既然错了,求求大老爷的示,该怎样指教指教小的。"卑职此时早已走到饶守的儿子跟前,拿手撩起他的辫子来一看,幸亏剃去的是前刘海,还不打紧。便叫他们拿一把剪刀来,由卑职亲自动手,先把他辫子拆开,分作几股,一股一股的替他剪了去,底下还替他留了约摸一寸多光景,再拿刨花水前后刷光,居然也同外国人一样了。

正如小说点评所说:"冠礼古仪已亡,剪辫新法才行","剪辫游学,是变制度改服式的先声",只因为"内地风气未开,所以连一个西法整容匠亦找不出"。但是无论怎么说,能够先剪辫再出洋游学,毕竟是幸运的。而在鲁迅的笔下却是为辫子吃尽了苦头的留学生形象。他们像蝙蝠一样,非鸟类亦非兽类,无所皈依,找不到归宿感,处于一种悬浮无根的状态,受尽了排斥和歧视。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对当时的"清国留学生"进行了别有意味的刻画,留下了"清国留学生"的经典形象: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志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这里对清国留学生形象所进行的刻画,尽管没有正面叙述他们的身份意识、民族认同和国家观念,但是由于"画眼睛"和"勾灵魂"的形象描写,通过文本分析仍可以体会出来。他们置身域外,"剃发垂辫"这种另类形象和打扮本身就泄露了他们的国籍和身份。但是他们不愿意剪掉发辫,融入世界潮流,也从侧面折射了他们心中具有挥之不去的"清国情结"。这是因为,现实的政治权威和经济控制作用(特别对于公费学生而言,他们为了保住政府经济上的支持,更会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左右着他们的选择,迫使他们接受政治对身体的规训。

而同时"异国"对他们也形成了不小的压力,因为在域外"他者"的视角看来,头上留着长辫子无疑是丑陋和野蛮人的象征,是遭受蔑视和挖苦的对象,而露出辫子就有被称为"豚尾奴"之虞,在两面的夹缝中,在"影响的焦虑"下,清国留学生只有采取讨巧和折中的形式,把辫子盘在头顶上,"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成为一大特殊的景观。鲁迅曾嘲谑说,在当时历史语境下,这于"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身在域外,"辫子"作为身份归宿和传统文化的象征,成为了"清国留学生"相互认同的标志,他们"成群结队",也就形成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

当然,清国留学生在异域因"盘"辫子这种中庸和骑墙的举动而呈现出怪异的形象,并非在鲁迅的笔下首创。此前梦芸生的小说《伤心人语》中,就有与鲁迅惊人相似的刻画:

凡人之装束,欲西则全西,欲东则全东,总以上下一色为相宜。非以重视观瞻亦以存国体。如中学生之装束,有不可思议之妙。有通身西衣,脚应仍穿一镶云缎鞋;有外著和服,贴身乃衬一摹本缎袍。每至时交冬令,学生中有内著皮紧身棉背心数件,外仍以学生衣罩之者。臃肿畸形,胜于牛鬼,又益之以盘髻于顶,帽耸如山(有至东京不以剪发为然者,则梳而盘之于顶,发太多者,帽顶恒露一尖形,甚不雅观也)。此一种奇妙情形,日人谓之为"廿世纪支那学生之特色",亦足羞也。

在这里,中国留学生不但具有"清国意识",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叙述者的态度,他既有着把清国留学生"漫画化"的倾向,又把看似个人的衣饰装束赋予政治意义,提高到事关"国体"的地位,其价值取向颇值得玩味。

辫子在国内被当做宝贝,在域外却被视为落后和不文明的标志,被赋予一种负面的意义,处于被嘲笑的尴尬地位,因此中国留学生的辫子总处于一种藏掖状态。而把辫子盘起来藏在帽子底下,大概算最便利的藏掖方式了。假如在国外展览这头顶上的"国粹",则逃不脱被"他者"猎奇的命运,也难免让中国同胞难为情。《留东外史》第十五章中,写了一个中国杂耍艺人在日本东京耍把戏,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以自己头上的辫子作道具,耍出各种高难动作和花样来,以博得围观者的喝彩。而中国留学生成连生看了之后颇觉得难堪,于是给予了否定性的评价:"这该死的东西,还靠着这猪尾巴讨饭吃。"

三、无辫之灾

在鲁迅的作品中,辫子是常常涉及的写作对象之一。但很富有意味的是,他除了写留学生在域外盘辫或者剪辫之外,更写了留学生回到中国因为没有辫子往往要承受难以想象的痛苦。

中国人的辫子在域外被视为"猪尾巴",在国内却享有至尊的地位,被国人当成珍宝供奉。鲁迅曾经说过,辫子"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贝和冤家"。在这里,"宝贝和冤家"可以从历时性的时间角度进行考察:明清易代之际,清统治者强行推广"剃发垂辫"政策遭到汉人的激烈对抗,因此辫子成为了"冤家";而一旦辫子"种定了",于是辫子就变成了人所钟爱的"宝贝";到了太平天国起义,象征清政治符号的辫子当然被视为"冤家";起义被镇压之后,辫子无疑又成为了"宝贝";而民国代清,"辫子"则又成为了"冤家"。

另外,辫子作为中国人的"宝贝和冤家",还可以从共时性的空间角度进行考察,中国留学生在国内时是"大清臣民",而一旦置身于域外,便在某种意义上获得了一种"世界人"身份和"世界人"意识,在国内被视为"宝贝"的辫子,到了域外则成为了"冤家",所以许多留学生剪掉了辫子。而一旦留学归来,没有辫子就被视为是对一种"群体的成规"的背叛,很难被接受为"想象的共同体"中的一员,只能像无所皈依的蝙蝠一样,找不到自己的归属,甚至被视为异类和"假洋鬼子",有"里通外国"的嫌疑,因此辫子又成为了"宝贝"。而一些剪掉了辫子的留学生因为没有这一"宝贝",便装上一条假辫子瞒天过海。但不管是在历时性还是在共时性中,辫子都与留学生的国家想象和身份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类推荐
  • 史学名家梁园东

    史学名家梁园东

    梁园东先生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史学家,本书收入了梁先生论文中主要的、精华的部分,体现了他学术思想的概貌。
  • 国学句典国学文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国学句典国学文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这些丰富多彩的国学文典和国学句典,上至黄帝时期下至今朝今日,是中国无数先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并结合时代特色和亲身体验总结提炼出来的真情实感、经验见识,绵延五千多年的时间。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珍宝,让我们后人受益无穷。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修养要素。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滋养了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心灵世界和思想家园。这其中就包括许多脍炙人口的国学文典和人们口口相传、耳熟能详的国学句典
  •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在艺术创作经验上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
  •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分别整理了亚洲现代文学大家和非洲现代文学大家。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
  • 人畜之间

    人畜之间

    动物为了繁殖后代,只对同类有性要求。让它们对人类的“性趣”,是人类培养出来的。不知这是文明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倒退?许多人一一中国人外国人都有,总觉得人民币的坚挺“挺”得有点悬乎。议论最多的是中国产品的出口受到遏制,数额急剧减少。我亲眼见到的是,因为人民币的坚挺,把大量中国人“挺”出了国门,坚挺着下巴和肚子到东南亚去旅游。
热门推荐
  • 每天读点金融史3

    每天读点金融史3

    《每天读点金融史3:影响世界经济的金融事件》为系列丛书的第三册,主要讲述影响世界经济的金融事件。《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以金融史为主线,把一百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格局演变的巨幅画卷为你徐徐拉开,是你理解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的理想读物。“金融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使用者的目的。”这句关于金融的著名论断写在这里与读者诸君分享。
  • 绝色校草:请你爱上我

    绝色校草:请你爱上我

    “阮小白,你喜欢我是不是?”呃……阮白白卡机了,完全失去反应能力。“不用思考,说心里话。”他的话里带着霸道的引诱。阮白白的眼睛渐渐亮起来:“嗯,我喜欢你。”她的话没有说完,嘴巴就被谁堵住,她定神一看,原来是顾蝶久。他倾过身去,环抱她,霸道地吻住她。
  • 武神培养系统

    武神培养系统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武晟意外启动武神培养系统从此可以穿越任何武学世界拜得武学名师获得武侠秘籍最终成为武神。系统可以任意穿越武侠位面仙侠位面只要关于武学哪个世界都可去得。俗语说:武道成神拳破仙人……
  • 通缉逃后:鬼马郡主逃婚计

    通缉逃后:鬼马郡主逃婚计

    被绑上凤辇的沈茗香在大婚的当天晚上直接将皇上点倒,拍拍小手逃宫了。被沈茗香当成道具的男子拦住了她的去路。“刚才是我的第一次,你要对我负责,以后我就跟着你了。”她上下左右认真的看着眼前的男孩,尔后淡淡道:“我养不起你。”
  • 擦肩而过

    擦肩而过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蔓蔓情陆

    蔓蔓情陆

    见她第一次时,她梳着清汤寡水的发型,但一张脸却生的俏丽妩媚像是悉心化过艳丽的妆。他礼貌的对她点头之后,心中鄙夷又是一个意图攀龙附凤的心机女子。然而散场子时,她毫不犹豫谢绝了他送她的好意,头也不回的离去,他却站在车边愣了三秒。.见她第二次时,他握着酒杯的手一点一点捏紧,最后忍不住把她拖了出去。她在路边狂吐,他双手环胸高傲的望住她冷冷讽刺:你就这么贪钱?她挥手给了他一耳光,又一次头也不回扬长而去。.猪哥的微博:直接新浪搜索(hongxiu_明珠还),大家去关注互动喔,一切动向都在微博上通知的~~~
  • 甜蜜的勾引

    甜蜜的勾引

    金黄色的阳光暖暖的洒落在树间,徐徐的凉风拂走了不少夏日的暑气,艾薇悠闲的走在着山光水色的乡间小路上。难得的暑假,看来到外婆这里来真是来对了呀。没有了城市中的喧嚣,没有了城市中的忙碌,在这样一个吃饱喝足的午后,惬意的走在着充满清甜草香的乡间小路上,真是人生一大快事啊!晃着手中的树枝,她摇头晃脑的跟着耳机中的音乐轻声哼唱,看着眼前这棵有着宽大树荫的大树,艾薇像只慵懒的小猪似的将自……
  • 最强丹修

    最强丹修

    双瞳蓝血,神秘血脉背后的隐秘。古老传承,绝世毒宗的丹修少年。毒宗传承弟子迟凡,在师尊丹道真人九九重劫陨落后,落到了武林门派断魂门中。为报断魂门二当家王志海当年的收留之恩,迟凡出手为王志海疗毒,却被断魂门的掌门王志天和断魂门的长老发现他乃是修仙之人。断魂门的人想要对迟凡的修炼功法窃取豪夺却被迟凡早一步发现,准备离开断魂门。而同样知道断魂门中有迟凡这么一个修仙者的周药师也通知了同样是武林门派的神医门。
  • 无法湮灭的悲怆

    无法湮灭的悲怆

    本书重新还原那段悲抑的历史。当赵登禹挥动大刀倒在血泊、赵尚忐惨死汉奸宵小之手、杨靖宇的弹尽粮绝英雄末路都以细节的方式呈现时,读者如何忍住不哭?当一个团半日之内临阵“升迁五个营长,都壮烈牺牲”,却仍与力量悬殊之敌对峙,当田横五百士的遭遇重演,被日军逼上绝路的八百多名十七岁左右的新兵,在叩拜了天地父母后前赴后继地跳入黄河,读者如何忍住不哭?……哭泣,不只是泪奠英雄,更为那打不垮的民族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