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400000071

第71章 1994年税制改革 (1)

"1994年进行的财税体制改革是及时的、成功的,对形成当前经济的好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财税体制取得的成功,怎么评价都不过分。"199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曾对分税制改革作出这样的评价。1994年我国实施的财税体制改革,在新中国财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过改革,建立了分税制财政体制,财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有了稳定的渠道,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增强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基本形成了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税体制框架。

"你这个财政部长真是囊中羞涩呀!"

时间推回到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时,中央财政陷入尴尬境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经济体制转轨需要,以对地方和企业放权、让利、搞活为主线,形成了两个包干体制。一是企业承包制,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改革;二是财政包干制,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改革。

国家对地方放权让利的财政包干制,扩大了地方权力,增加了地方财力,激励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热情,在改革初期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

80年代以后,中国出现持续性的高速经济增长。1980-199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率为9.5%。但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动和促进国家财力的同步增长。从1979年到1993年,我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有数据显示,从1979年财政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4%,到1993年已经下降到12.6%,大体上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还要多。而另一方面,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也由1979年的46.8%下降为1993年的31.6%,中央财政的收支必须依靠地方财政的收入上解才能平衡。中央财政收入的比例不断下降,已经削弱了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

由于中央财政收入严重不足,从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发生过两次中央财政向地方财政"借钱",以维持支出的需要。以后的年度中,又宣布不仅"借款"不归还了,还要把这一块财力打进基数,即成为固定的(年年重复的)体制调整措施。到1980年代中期,中央在无奈之下推出"能源交通基金",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10%(整体约100多亿),来补充中央财政的不足。1989更加捉襟见肘,又出台了"预算调节基金",同样的口径增收5%。而且当时每年财政会议之前,总要千方百计地出台一些收费措施。当时担任财政部部长的王丙乾说,"我现在穷得只剩下背心和裤衩了";1992年,在他之后任财政部长的刘仲藜则说,"我连背心都没有,只剩下裤衩了"。1993年,时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的朱镕基对刘仲藜说:"你这个财政部长真是囊中羞涩呀!"

1992年的情况尤为严峻,全国财政收入3500亿元,其中,中央收入1000亿元,地方收入2500亿元,中央财政支出2000亿元,赤字1000亿元。而此时,分管银行的朱镕基副总理严正宣布,财政再困难也不能到银行透支。刘仲藜曾回忆说,他三次找朱镕基副总理,希望他批条子向银行借钱,朱镕基不允许。当时连某些中央机关都已经到了不借钱,工资发不出去的境地。

1993年,是分税制改革前夜。上半年的一些指标发出警示,国家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全线吃紧:整个财政收入一季度比1992年同期下降2.2%,按可比口径也仅仅持平;工商税收14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12%,去掉出口退税10%,仅比上年同期增长1.4%。而199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14%,比1992年12.8%高出不少。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比例严重失衡,全国生产增长速度很高,而国家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十分紧张。

税收增幅小,开支却大幅增长。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在急呼缺钱:粮食收购财政亏损性补贴资金不到位;重点建设资金不到位,很多重点建设卡着脖子,如铁路、港口、民航等。按照往年的进度,重点建设资金上半年至少要拨付全年的40%,而1993上半年为19.5%,差了将近一半;重点生产企业和重点出口企业缺乏流动资金。而此时,需要由中央财政收入中支出的硬支出,一分也不能少,没有地方能挤出钱来。

财政紧张到这种状况,引起朱镕基副总理的高度重视。他采纳经济学家董辅礽等人的提议,决定"分灶吃饭",中央与每一个省份磋商分税种类和比例,实行分税制。

1993年7月23日,全国财政、税务工作会议召开,朱镕基副总理来到会场,对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员说:"在现行体制下,中央财政十分困难,现在不改革,中央财政的日子过不下去了,(如果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到不了2000年(中央财政)就会垮台!"他强调:"目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不到40%,但中央支出却占50%多,收支明显有差额,中央只好大量发债,不然维持不下去。去年,内外债务,向银行借款900多亿元,今年预计1000多亿元,中央背着大量的债务,而且越背越重,中央财政困难,而且是加剧的趋势。一般来说,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央财政收入比重都在60%以上。而中央支出一般占40%,地方占60%。但是我们正好相反,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这种状况是与市场经济发展背道而驰的,必须调整过来。"

朱镕基在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分税制的想法。一个多月后,分税制改革的第一个方案出台。

1994年1月1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艰难时世中诞生。

从"财政包干"到"分税制"

为什么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下降?为什么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原财政部部长项怀诚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税收体制造成的结果,税收已被"包"死了,中央没有增量。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0-1952年、1969-1970年在全国实行统收统支体制。其余年份则实行小有改动的分类分成或总额分成。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则开始实行"包干制"--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承包制一脉相承:"承包"是那时的改革主调。

行政性分权的"财政包干",其要点是"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并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采取六种不同形式(收入递增包干、总额分成、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上解额递增包干、定额上解、定额补助)。另外还有五五分成的分税制试点。这种状况,被形象地比喻为"一省一率"的财政体制。

财政包干制在改革开放前期发挥了在传统体制上打开渐进改革突破口,为后续许多方面改革提供操作空间的作用,同时扩大了地方政府财权,调动了地方政府理财和发展地区经济的积极性。在"多劳多得"的刺激下,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崛起。但另一方面,包干制与"条块分割"地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控制企业的旧体制相结合所造成的弊端也在日益显露。它相当程度上导致重复建设、结构失调、地区封锁、资源配置扭曲等问题。

所谓承包是"包盈不包亏",即使包上来的也跟不上物价上涨,物价一涨财政就又缺了一块,这些都造成了税收来源困难。同时,地方承包了以后,就有了这样一种心理:我增收一块钱,你还要拿走几毛,如果不增收不就一点都不拿了吗?于是就出现了"藏富于企业"、"藏富于地方"的现象,给企业减免产品税,造成"不增长",然后通过非财政途径的摊派,收取费用。最后生产迅速发展,而间接税(产品税)收不上来。如此,中央收入被"包"死了,"包"到了中央财政困难的窘境。而地方的日子相对于中央财政要好过得多。

这一机制同时还刺激了生产流通的地区封锁、地方保护主义,阻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当年"羊毛大战"、"棉花大战"、"桑蚕大战"等此起彼伏,大有诸侯经济之势,包干制的"效应"不容忽视。

在地方各种形式的财政大包干中,关于收支基数、上缴或补贴数额都是通过中央与地方一对一的谈判达成的,缺乏透明度,交易成本相当高。这种"讨价还价"式的谈判以各种方式不断延续,而每年年中和年终的财政工作会议,使讨价还价达到高潮。

鉴于包干制的种种弊端,早在1980年代,中央就曾有过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实行分税制的意向。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大通过的报告,提到要"在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范围的前提下实行分税制"。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提出相关设想,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环境没有要求实施分税制的动因,也不具备实施分税制所要求的市场经济财税体制,计划经济下是无法搞分税制的,所以遭到了几个省的强烈反对,因为这直接触及了地方的利益,因此这次尝试没有成功。

1990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建议》中提出,要在"八五"期间,有计划地实施分税制。鉴于当时的状况还要不断完善财政包干制,同年,财政部提出了"分税包干"的体制方案。

1992年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分税制再次被提出。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针对财税体制改革提出"要逐步实行'税利分流'和分税制"。同年,中央选择辽宁等9个省、市、区进行分税制试点。

邓小平、陈云始终关心分税制改革,支持中央适当集中财权。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先后多次分片主持召开了各省市自治区的书记、省长座谈会,宣讲政策,听取意见,消除误会。

项怀诚回忆说,1993年5月,中央成立了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文件起草小组,第一次会议是5月30日,江泽民同志到小组作了关于十条意见的报告。江泽民同志讲了十个问题,十四届三中全会文件的最后形成,就是这十个问题,其中只有一点调整。

江泽民在讲话中说:"实行分税制,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的收支比例,目的是理顺经济关系,使经济活动规范化......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既符合国际上的通常做法,也考虑了中国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这样做,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时,中央要考虑地方的困难,地方要树立全局观念,全局照顾局部,局部服从全局。"

同类推荐
  • 2020,期盼中国

    2020,期盼中国

    本书将晦涩的理论以通俗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为读者勾勒出了未来十年的发展图景。其间既有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总体方面的概括,又有各行业、各领域具体且精道的分析与预测。
  •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气质是邓小平重要的品质之一。邓小平是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典范。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正在于他用批判性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批判性思维在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发展是在批判性思维中实现的,可以说没有批判性思维,就不可能有邓小平理论。因此,对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已经完全融入了西方思想文化的血液,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一个历久弥新的源泉(晚近西方社会政治哲学以契约论的形式复兴就是一个明证)。书中主要讨论了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问题。《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被誉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在《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卢梭指出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阐发了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为《社会契约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他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
  •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2007年是杨尚昆同志百年诞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为此几次来向我了解杨尚昆的一些情况。之后,应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料征集办公室之邀,陆续将杨尚昆同志在撰写回忆录期间有关回忆录第二册的谈话内容整理成文,在《百年潮》和《中共党史资料》杂志上陆续发表,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2008年秋,在杨尚昆同志逝世十周年之际,又以一篇拙文《怀念杨尚昆》回顾了他光辉的一生,缅怀伟人,激励自己。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这些文稿汇编成《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出版。为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根据出版社的要求,特将经杨尚昆生前审定、以杨尚昆名义公开发表的《高饶事件》一并放入《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热门推荐
  • 难得的心思

    难得的心思

    桌子上放着一沓书稿,是同仁徐志良即将付梓的新闻评论集《难得的心思》。翻看书稿,不禁为志良感到高兴。为他的收获,更为他的耕耘。
  • 可爱的80后

    可爱的80后

    所谓80后,是指出生在1980~1989年的人群。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80后的实质意义远远超过80后的字面含义。因为,80后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变迁,代表着这一群体的喜怒哀乐。其性质与60后、70后一样,具有深深的时代印痕。其实,所有的80后,就像我们的小弟小妹一样,有着成长时的幼稚、有着不被理解的苦恼、有着桀骜不驯的叛逆。我们无需担心,也无需责怪,80后就是80后,他们将是民族的脊梁,将是时代的砥柱,必将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勇立潮头!
  • 飘(上)

    飘(上)

    整部小说洋洋洒洒,气势恢宏,可谓一幅浪漫的历史和社会画卷。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的南方佐治亚州为背景,以一个种植园主郝嘉乐的女儿郝思嘉为核心人物,通过几个家族的兴衰变化反映了美国南方各州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
  • 炼就天价妻资本

    炼就天价妻资本

    本文男强女强,强强联手,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尘不染。生日那天,父亲将她作为一件礼物献给了一个叫腾的男人,换取了一项够他们一辈子吃穿不愁的生意订单。她恨父亲,离家出走,选择死亡。腾带她回家,不为别的,只为良心能得到慰藉,只为玷污了她的纯洁而赎罪。腾做到了,从此对她只爱不做。十八岁生日,她成年了,他开始行动了.片段一“今天是我爸爸五十岁生日,我想送他一份大礼。”“你,想送什么?”腾对她的要求从来没有吝啬过,但此时有点不祥的预感。“我要他破产!一无所有!”“他是你父亲。”腾惊讶。“父亲?”脸上明明在笑,却挂着泪水,“父亲会把还未成年的女儿送给你换取名利吗?”腾无语,她在恨父亲的同时,还恨着自己。片段二学校打来电话,顾晓楠同学这周已经是第十次被老师请家长了。“一天两次。来的挺频繁,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挺有节奏感的。”腾优雅地品着咖啡。“你不是要养我吗?反正你有的是钱,我上学也没有用!”咖啡杯摔在地上,浓郁的咖啡溅在她的校服上,腾生气了,一股寒流浇彻她全身。“你如果好好学习,我送你一个银行玩都可以,如果你不学无术,我连一分都不给你!别和我玩叛逆!你还没有这个资本!”片段三“这是什么?”她接过腾递来的纸袋,打开一看,惊讶!眼球掉出来,又按进去,不按不行呐,看不清楚里面的内容,“新亚银行总裁——顾晓楠!”“我答应过你,送你一个银行的。”“可是,我怕没有这个资格。”“我说你有!你就有!”腾看着她,心里终于安慰,她像考取资格证一样,已炼就了豪门天价妻子的资本。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童年卷(文摘小说精品)

    童年卷(文摘小说精品)

    有多少童年往事你还依稀记得,那逝去的光阴,记录了我们最稚嫩的成长历程。无论你走多远,当年华老去,回首往事,那似曾相识的一幕映上心头,嘴角上扬,在午后寂静的时光里,让我们倾听那年少时的歌谣。
  • 汶川故事

    汶川故事

    以四川灾后三年重建为背景,抒写国家力量、民族气派、人间大爱和伟大的抗震救灾的精神。全诗三千行左右,以独特的结构划分章节,作为文学的书写,三年恢复重建将在这部长诗里留下珍贵的记忆。长诗选择极重灾区的百姓家园恢复重建的深刻变化,从小的家园入手,展示四川三年灾后重建创造的人间奇迹,深刻反映社会主义中国彰显出来处置自然灾害的非凡的能力和成效,反映党中央、国务院珍视生命、“以人为本”的决策,反映省委、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以及各级党政机关带领灾区人民奋战三年的日日夜夜。十八省市援建中的难忘故事,灾区人民自强不息、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精神涅槃。
  • 一品田园美食香

    一品田园美食香

    她:衰神附体,也不晓得哪个混蛋踢了她一脚,害得她从山顶一路掉啊掉,莫明其妙的掉进异世,附在年轻小女娃身上。她想哭,更想笑。娘哎,就算她许了个愿要长生不老,可也不用一下从大龄剩女直接变成妙龄小女娃吧?在睁眼闭眼,一辈子就过去了的魔咒失效之后,好吧!她认栽了。她是打不死的小强,咱走南闯北,哪哪都能生存,再恶劣的环境,也经不住咱这一双巧手给你左修修,右整整,美好田园生活就在前方,努力向前冲啊!(本文文主打美食,地道农家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本文没有勾心斗角,都是温馨小感动。致富路上,慢慢前行,一步一个脚印。本文男主死心塌地,女主专情专一,欢迎妞们一起进入美食田园的怀抱,一起见证男女主的爱情成长,还有可爱萌宝加盟哦!)奉上美食心得(友情提示,注意各位的口水)(1)麦芽要告诉各位:“烤肉的时候可要注意了,不能烤的太嫩,也别烤糊了,得经常翻个身,每翻一遍身,就得刷一遍油,要烤的兹兹冒烟才好吃,那嫩肉完全吸收了烟熏跟油的香味才是最好,末了还要撒上花椒粉跟孜然……”话未落音,那炭炉上刚刚还在冒烟的肉串就没了踪影。“谁吃了?谁吃了??”……(2)俗话说,贴秋膘就得乘着要冷不冷的时候。大火爆炒洗净的猪大肠,加入酱油醋以及生姜调味,等炒够火候,再加骨头汤加大料一块炖煮入味,直到炖的入口即化,就能放进豆腐或是黄豆芽烫熟,或者青菜啥的都成,等到豆腐吸收了汤汁的鲜味,那滋味,那香气,能叫你连舌头也一并吃了。(*^__^*)嘻嘻……
  • 四世三生几回欢

    四世三生几回欢

    诛仙台上销魂柱边,她受贬谪,抽去根骨,失仙散神,落凡成妖。他说:“你为何如此执迷不悟!”她不可置信:“你...你竟不信我...”五百年后,九难山下。一念之差间,他收转世重生的她做了徒儿。师姐排挤,师兄捉弄,满门上下避之不及。更有同门师妹栽赃陷害。她委曲求全,小心侍奉,为的不过是他能信她,能说一句:“妖儿,我信你。”可是到了最后,妖凰出阵,天下大劫。不是她,明明不是她。错了,都错了,他竟还是这句话:“你为何如此执迷不悟...”
  • 神纹道

    神纹道

    万古神山之上,上书四字“天道昭然”!稚嫩少年,梦观神山,参悟神纹大道,创千百神通,以悍然之姿,横行天下,成就人族浩荡气运。人族不朽,大道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