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400000034

第34章 粮食统购统销 (1)

1953年末实行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在史书中并不彰显。但实际上,笔者认为,就人数之众与时间之长而言,看似"平平淡淡"的"统购统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实际超过了包括"文化大革命"在内的任何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

背景

1953年上半年,局势有两个重要变化:一个是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要求加快农业集体化的步伐,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另一个是粮食供销出现全面紧张,城镇和缺粮农村地区的粮食供应得不到保障,粮价上涨,人心开始浮动。

这两个问题是互相关联的。薄一波指出:"新中国诞生伊始,粮食产需矛盾、供求矛盾就十分尖锐。如果说尖锐的粮食产需矛盾是促进大规模开展农业合作化的动因之一,那么,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则是当时粮食供求矛盾发展的产物。"

粮食的供求矛盾在当时已成为突出矛盾。据国家统计局数字,城镇总人口由1949年的5765万增加到1954年的8249万,5年增长了43%。粮食部统计的1953年城镇人口为9182万,这是从粮食供应的角度统计的。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的发展,对粮食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国家对粮食的征收和收购数由1950年的355亿斤增加到1953年的721亿斤,3年增加了一倍以上,但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当时中央14个直辖市(京、津、沈、旅大、抚顺、鞍山、本溪、长春、哈尔滨、西安、上海、武汉、广州、重庆)的粮食销售量比率,以1950年为100,则1951年为147,1952年为228,粮食供求矛盾十分尖锐。在1952年7月1日到1953年6月30日这个粮食年度内,国家的粮食收支出现了40亿斤的赤字。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城市人口继续大幅度增加,粮食供应形势日益严峻。1953年6月的全国财经会议的粮食组的结论是:问题很大,办法不多,真有点难以为继。

1949年以后,由于结束了几十年的战争,加上土地改革,粮食产量是逐年增加的,粮食产量比率以1949年为100,则1950年为117,1951年为128,1952年为145,1953年稍高于1952年,1953年粮食产量已超过战前最高年度的10%。但是,国家征购的增长高于粮食产量的增长。而国家征购的增长又赶不上对粮食需求的增长。1953年,需要国家供应商品粮的人口为24788万人,需要商品粮总数为659亿斤,此外还有军粮和出口粮食。1953年,国家征购粮食721亿斤,和1952年相比,产量只增加1.44%,而征购数量却提高了20.1%。

粮食紧张,除了城市人口和工业用粮增加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停止了城市的粮食进口。1949年以前,大城市的面粉工业的原料有相当一部分是进口小麦。据交通大学研究所的调查统计,从1922年到1930年平均每年进口洋麦2516956担,上海面粉工业所用的洋麦占其面粉产量的28.78%,即每年有三个半月用洋麦做原料。自1931年以后,洋麦入口激增,低价倾销我国。上海进口洋麦数逐年增加,到1933年,每年12个月中有10个月用洋麦做原料。粮食部长章乃器1954年9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发言中自豪地说:"我们扭转了50多年来依赖洋米、洋麦的进口趋势,米麦反而有一些出口。"

为了搞好粮食供求平衡,1952年成立粮食部。像财政部保证财政收支平衡一样,粮食部保证粮食收支平衡,尽可能多收入,尽可能少支出,按月、按季分析粮食收购和销售情况。粮食部成立之初,还没有进行城乡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没有搞统购统销,还有粮商,有粮食市场。因此,国家必须和私商争粮。来自公粮征收和市场收购的比例,1951-1952年度为39∶61,1952-1953年度为44∶56。当时估算,1953-1954年度,国家需要掌握粮食700多亿斤,除了农业税可以拿到275亿斤以外,还需要收购431亿斤(上年度实际收购243亿斤)。只靠挖有限的库存来弥补,这自然不是长久之计。靠市场收购这么多粮食也不可能。农民在土改后生活改善,对粮食消费的需要提高了,有余粮也不急于出售。当时粮食市场是自由市场。农民上缴农业税(即公粮)后,粮食可以自由上市。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有些粮食商甚至在一天内把当地市场上能购买到的粮食抢购一空。在他们活动频繁的地区,一般市价高出牌价20%至30%,并且还在上涨。私商的投机活动,又助长了农民贮存观望、惜售看涨的心理。

由来

1953年,粮食购销矛盾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东北等产粮地区遇到灾荒,使供销局势更显紧张。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1953年10月的国家收购计划只完成38%。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需的口粮,造成人心惶惶。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稳定市场、保证建设的最重要的商品。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拖延下去,势将造成严重的社会动乱,大规模经济建设也很难进行。

怎么办?那时,公粮收入已不能再增加,粮食收购严重不足,而市场上的粮食销售又不能减少,处在两难的境地。毛泽东让中央财经委员会拿出办法。中财委负责人陈云顾不得养病,1953年7月23日急忙赶回北京。中财委开始提出8种方案,最后选定统购统销的方案。陈云1981年回忆说:"我下决心搞统购统销,钻了两个礼拜。那时候许多同志不赞成......到了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我跟毛主席讲,不搞这个我们没有出路。"

陈云认为,要解决粮食问题,应该处理好四种关系,即国家跟农民的关系,国家跟消费者的关系,国家跟商人的关系,中央跟地方、地方跟地方的关系。他考虑了八种处理办法:(1)又征又配,即农村征购,城市配给;(2)只配不征,只在城市配给,农村不征购;(3)只征不配;(4)原封不动;(5)"临渴掘井";(6)动员认购;(7)合同预购;(8)各行其是。

在经过反复比较后,陈云认为:"上面这些办法,看来只能实行第一种,又征又配,就是农村征购,城市配给。其他的办法都不可行。"他的基本理由是,"我现在是挑着一担'炸药',前面是'黑色炸药',后面是'黄色炸药'。如果搞不到粮食,整个市场就要波动;如果采取征购的办法,农民又可能反对。"

"现在只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实行征购,一个是不实行征购。如果不实行,粮食会出乱子,市场会混乱;如果实行,农村里会出小乱子,甚至出大乱子。我们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跟农民结成了紧密的关系,如果我们大家下决心,努一把力,把工作搞好,也许农村的乱子会出得小一点。而且,这是一个长远的大计,只要我们的农业生产没有很大提高,这一条路总是要走的。"

经中共中央和政务院同意后,陈云在1953年10月10日召开的全国粮食会议上,将曾设想的八种办法逐一进行比较,用来说明不得不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举例来说:

只配不征。就是只在城市配给,农村不征购。在农村工作的同志一听到"征"字就害怕,说是不是可以慢一点征;至于城市配给,他是赞成的。实行这个办法,那只是关了一道门,就是说,我们在城市里面,只准一个人买多少,不准囤积,也不准拿到乡下去。但是农民也有眼睛,也有耳朵,看到城市在配给,他就会不卖粮食。所以,只在城市配给,不在乡村中征购,我们就会买不到粮食。

只征不配。在城市工作的同志欢迎这种办法,他们说,农村征购是要的,城市配给可以慢一些。日本帝国主义在它侵占的地方搞过配给,国民党也搞得天翻地覆,现在人们一听到配给就头痛。我说,如果只在农村征购,在城市里面不配给,结果一定会边征边漏。你在农村中征购,换给他钞票,他拿到钞票以后,一转身就可以再跑到城市的粮食公司里去买,结果,你征购到的粮食便会统统漏掉。所以,只征不配不行。

原封不动。所谓原封不动,就是照现在这样做下去,自由卖出,自由买进。结果必乱无疑。有的同志说,就准备乱它一年,看一看再说。但是,如果在乱了一年后再来征购,那就要比今年就开始征购困难得多。

陈云认为,农村"征购"与城市的"配给"是配套的。他采纳粮食部部长章乃器的提法,将"配给"改称为"计划供应",并与日伪时代的"配给"作了明确区分,强调"那时是油、盐、酱、醋都配给,现在配给的只是粮食。那时的配给量是填不饱肚子的,我们现在的配给量可以吃饱"。他将在农村征购粮食、在城镇配售粮食的办法定名为"计划收购"、"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可见,陈云最初提出对粮食实行"统购"政策,是经过反复比较和慎重考虑的。他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主要是迫在眉睫的粮食供销矛盾问题。

同类推荐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本书的重点不是探讨理论上的问题,而是明确实践上的问题。本书从七个方面讨论并明确了“怎样做”的问题:一是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必要条件;二是牢记自我角色,强化党员意识。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三是认清重大问题,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动力源泉。等等。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明确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切实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本书从新工人群体微观的故事引导我们走向社会结构层次的总体把握。中国经济的崛起造就了一个新的群体,这就是新工人群体,我们通常称之为打工群体。两亿多的打工者从农村来到城市,本书通过一百多个访谈故事来反映他/她们在城市待不下、却也回不去农村的迷失状态。本书强调,迷失是崛起的前奏,中国新工人的主体意识正在觉醒。中国新工人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气质是邓小平重要的品质之一。邓小平是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典范。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正在于他用批判性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批判性思维在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发展是在批判性思维中实现的,可以说没有批判性思维,就不可能有邓小平理论。因此,对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 蓝色战略(全集)

    蓝色战略(全集)

    学者王伟用大历史观的视野,从地缘的角度结合海洋热点,逐层剥离隐藏在南海、东海岛礁纷争背后的美国阴谋,将复杂多变的我国周边的海洋问题全景呈现出来,带我们了解其形成的由来以及未来走向。
  • 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

    ,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全面、真实地了解雷锋人生、汲取雷锋精神。展现了雷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怀。本德、陈云、邓小平的题字。同时,汇集了雷锋22年人生历程中所写下的全部日记,以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演变,书中精选的与雷锋有关的一些珍贵题词图片,社会对于雷锋精神的报道和评价、雷锋精神内容的书包括雷锋生平、雷锋故事、雷锋日记、雷锋精神及其在现当代的价值和意义等内容,讲述了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给读者展现了雷锋精神的最新最完整的诠释
热门推荐
  • 希区柯克推理经典集:后窗

    希区柯克推理经典集:后窗

    "本套书所汇总的故事,均根据希区柯克的电影和电视剧改编。希区柯克是悬念大师,也是心理大师,更是电影中的哲学大师。而他的悬疑故事集,也重点突出了心理的较量,是生与死、罪与罚、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矛盾统一体,是一首首直指阴暗灵魂的诗。故事以人的紧张、焦虑、窥探、恐惧等为叙事主题,设置悬念,惊险曲折,引人人胜,令人拍案叫绝。
  • 高血压调养食谱与饮食禁忌

    高血压调养食谱与饮食禁忌

    如何更好地利用饮食控制血压?《美食天下(第1辑):高血压调养食谱与饮食禁忌》由专家推荐16种降压食物和近百道黄金降压食谱,高质量食疗配合药物治疗,降压不再愁!选择健康食物,辅助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了解饮食禁忌,远离血压升高的因素。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风暴来临(1920-1929)

    风暴来临(1920-1929)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 帝女重生

    帝女重生

    女主篇:富国公主美娇娘,误爱敌国渣军将,奈何穿越横空降,霍乱山河,命也丧!重生公主复仇将,终是相中俏浣娘,踩死渣男穿越女,稳操胜券,幸福长!男主篇:男扮女装进军营,真身却乃俏郎君。奈何公主未识破,硬是拖去当婢女!又忙前来又忙后,扮完夫妻上战场,某男暗暗直叫苦,公主乐得心花放!情节一:某女顺手牵住上官浅落的大手,挽手朝天道:“我愿与浅落生不能同裘,死却要同穴!”某公主豪言壮语一出,军营里众将士纷纷呕血哀叹:“这女人总护着女人,要他们这些男人还怎么充当英雄?!”
  • 三国演义(青少版名著)

    三国演义(青少版名著)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1]演义以史为据,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着重于描写战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的历史,刻画了为数众多的英雄人物。该书叙事“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虚实结合,曲尽其妙。本书是原著缩写本,适合青少年阅读。
  • 嫡女擒夫三十六计

    嫡女擒夫三十六计

    她欧阳雪晴,继承父业,纵横世界,却被最信任的人背叛,魂穿成了古代同名同姓的弱势丑胖嫡女。姨娘设计下毒,庶姐抢夫,庶兄暗杀——面对层出不穷的阴谋计俩,欧阳雪晴勾唇冷笑:呵,欠原主的,她会替她全部讨回!欺负,羞辱她的那些人,她都会狠狠的还以颜色。于是,临安城疯狂了,无论大街小巷,茶肆酒楼,所聊的话题全都离不开她。“你可听说,这欧阳家的三小姐让欧阳家的数十间商铺一月之间起死回生,欧阳老夫人已经将欧阳家的大权将到了她的手上!”“听说了,我还听说,欧阳家的三小姐不仅是个经商的天才,还是个神医,在临安城最繁华的地段开了间药馆。”“你们肯定不知道,第一风流才子秦子秋在欧阳家门前跪了一整天,求娶那丑女,并立誓只娶她一人,绝不纳妾。”“切,那算什么,我有更绝密的消息,六皇子已请皇太后下了懿旨,要娶那胖女人为妃!”“怎么会这样?那她会嫁谁?”“当然是秦子秋,这欧阳三小姐一直对他情有独钟。”“那可不一定,六皇子——”…众语纷纷,却不知,被他们议论的某女正在酝酿着她伟大而长久的擒夫计划:那个白衣披身,高贵冷漠,俊美脱俗,神秘强大,在众人眼中,如神谪一般的存在天下第一宫宫主——花满楼,在见到他第一眼开始,欧阳雪晴便认定了,他是她这辈子相伴一一生的人。本文一对一。
  • 彪悍医妃

    彪悍医妃

    却没有料到嫁给了一个脾气暴躁的家伙。犹记得新婚之夜,那个男人挑起她的下巴,在她的耳边说道:“就你那干瘪的豆芽菜,一点都引不起我任何的兴趣。”一盆凉水哗啦的淋在她的脑门上,替姊待嫁,她这是骨感美,一个只知道打仗的王爷懂什么?一年之后,王妃悄悄地溜进军营之中,做起了伙夫,给带兵打仗的王爷下了点猛药,王爷一震暴怒,扛着大刀一脚踹开了厨房间的门……
  • 破九天

    破九天

    因挚爱病故,心灰意冷之下,武林绝顶高手洛风,带着挚爱自绝于天山中。五百年后,天降异像,使天机紊乱,让神州大地天翻地覆。再过一千五百年,天山之巅,洛风竟破冰重生
  • 学国学,用国学

    学国学,用国学

    本书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通过分析国学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让领导干部能够清楚地了解国学知识,学会用国学知识中的精髓来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问题,懂得用国学知识来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点明了国学精髓的所在,开创性地把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与国学联系起来进行探究,是一本既讲得时尚,又要讲得明白;既讲得有深度、有层次,又讲得很管用、很实用的国学经典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