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0500000070

第70章 中央全会枪声骤响……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中央四届六中全会将在南京召开。晨光社义士们摩拳擦掌,准备做最后一搏。在华克之的指挥下,各项筹备工作紧张、有序地展开。可是,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成为一大难题。

四届六中全会与四届五中全会的会议背景不太相同。

四届六中全会原计划是在9月20日召开,由于以西南派为代表的反蒋势力的抵制、拖延,使会期一推再推。9月5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四届六中全会最后定在11月1日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不变,仍按原计划于11月12日举行。蒋介石表示,要“力谋团结”。但西南派并不买账。

9月8日,胡汉民、陈济棠、李宗仁等致电南京,批评南京方面颁布的“五大”议题“无一及于当前救亡之大计”;9月25日,胡汉民等人再次致电南京,提出在“五大”召开之前,先实行两件事:一是履行本党“人民有言论及出版自由权”之政纲,容许一般人民对于政治、外交之建议及批评;二是厉行本党民主集权制,中央委员及海内外各级党部党员对于党务、政治、军事、外交应有充分建议、讨论及批评之完全自由。西南派频频叫号,各地实权派群起响应,让蒋介石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迫不得已,他派遣戴季陶、马超俊等人,飞往各地游说,封官的封官,许愿的许愿,要饷的给饷。费了吃奶的劲,总算把各地诸侯“摆平”。西南派表示“放弃打倒独裁”计划,两广中委愿意前往南京出席会议,阎锡山、张学良先后到京,久居泰山的冯玉祥也下山南来。于是,四分五裂的国民党出现了蒋、冯、阎等南北合作的大团结景象。

但是,蒋介石对各路诸侯带着卫队进京参会,心生疑虑。不让他们带卫队吧,他们会担心受到暗算,不能按时到会;让他们带卫队参会,谁知道这些亡命之徒心里是怎么想的,卫士手中的枪械可不是吃素的。万一哪个亡命徒借机行刺呢?于是,他将戴笠、陈立夫和叶楚伧叫到一起,要他们严格审查,以确保会议安全。

叶楚伧(1887—1946)是著名的南社诗人,“南者,对北而言,就是反对北廷的标志”。江苏吴县人。1916年,与邵力子合办《民国日报》,任总编辑,奋力抨击袁世凯称帝。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中执委员。曾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等职。时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中央宣传部部长,是六中全会的具体负责人。接到蒋介石的命令,他立即把新闻事业处处长彭革陈、国防宣传处处长董显光叫到办公室,严肃要求:“此次六中全会,你们万万不能粗心大意。蒋先生有话,宣传工作应加强审核,要有一个严格的发证标准,不能像以前那样,什么人都可以参会。国内记者由彭处长审查,外国驻京记者由董处长审查,尽量控制到会记者人数。”

彭革陈、董显光不敢怠慢,按照自己的业务范围,分别起草了几条核发特别记者证标准,经叶楚伧批准施行,最终确定发放62张。晨光社属于小社,不具备领证条件。

怎么办?没有特别记者证,插翅也难以飞进丁家桥16号,一切刺杀计划都会化作泡影。于是,贺坡光天天去找彭革陈软磨硬缠,华克之登门请李怀诚帮忙;贺坡光还找到老熟人吴璜(中央党部事务助理)、周希龄(中宣部总务处文书科科员),李怀诚又去找徐忍茹……

11月1日早晨,张玉华派谷梓峰(晨光社职员)将寄存在好友卢庆麒家里的皮箱取回,从箱子里掏出“掌中宝”和六发子弹,交给孙凤鸣;贺坡光再去中宣部,催领特别记者证;孙凤鸣收拾得像过节似的,穿着一件新大衣,把华克之赠送给自己的派克金笔回赠他,又将“掌中宝”压上子弹,并在一个乱坟岗试射了一发,然后,打的士到丁家桥16号门口等候;华克之、张玉华等人则按照事前计划,将所有书信文件焚毁;通知家具店,将租来的家具搬回;华克之还特意在桌子上留下了一封信……

7时40分,离大会正式开始只有20分钟了,彭革陈见到贺坡光,被他的毅力所打动,再加上好多人帮忙说情,实在磨不开情面,就指示登记科长孙思努,给他发了一张。

贺坡光领到特别记者证,连忙打的士到丁家桥16号,把证件交给孙凤鸣,两个人相拥无语,作为永别。

孙凤鸣匆匆走进中央党部,大会已经开幕,大礼堂门口戒备森严。他想到特别记者证上的名字是自己,而照片是贺坡光的,警卫一看,就会露馅,便急中生智,好像无事一样,朝四周看了一遍,只见中央政治会议厅门前,架设了几台电影摄影机。因为有了上次的经验,他知道开幕式后,中央委员们要集体合影,就决定守株待“蒋”。于是,他利用中央委员们尚未出来的时间,走进了一片小树林,做了最后的战斗准备……

9时20分,中委们各就各位,第一排中间有两个空位置,很显然,一个留给蒋介石,另一个留给汪精卫。会场叽叽喳喳,像一窝麻雀。几分钟后,汪精卫快步走出大楼,说:“委员长有事不参加照相,我们合影吧。”中委们顿时安静下来,摆好姿势,做好表情,准备留下珍贵的形象。而身在记者中间,与汪精卫面对面只有十来米远的孙凤鸣,却感到晴空霹雳:蒋介石不露面,自己吞下的鸦片已经发作,怎么办?

彭革陈 正在会议现场组织记者采访、摄影。后来,他在《汪精卫被刺目击记》中写道:

开幕式于9时整准时在中央党部大礼堂举行。礼堂可容六七百人,座席前排为中委席,其后为新闻记者和大会工作人员。当时中日关系紧张,日本记者及其他外国记者均带有照相机,我怕发生意外,便临时关照招待人员,须将记者的照相机暂先收存,始准入内,其他记者亦须查对照片(出入证贴有照片)始得入内。

开幕式由汪精卫主席报告六中全会召开的意义,约二十分钟即告结束,中委即齐往中央政治会议厅门前摄影。蒋介石后走。我因照料记者关系,也是后走。蒋离开礼堂之后,即往礼堂大门前台阶上站了一会儿,观察一番后,又转往秘书长办公室,找叶楚伧查讯:为什么今天的秩序这样的不好?我随即到中央政治会议厅门前照相处照料。

照相分五排站立,汪精卫与张静江、阎锡山、张学良、张继等人均列于第一排,观众对着第一排几乎站满成一个半圆形,中间置有照相机和电影摄影机。摄影约于9时35分完毕,各中委随即返身拟上楼走入会场,狙击者突于此时从人群中强出几步,自大衣口袋中拔出手枪,向汪连连狙击……

张学良对唐德刚说:

那天很奇怪,蒋先生没出来,大家都在等他,等委员长出来一齐照相。他为什么没出来?

当大家照完了正要离开时,刚转身,就响枪了。

你知道吗,当年哪,南斯拉夫还不叫南斯拉夫,叫塞尔维亚。我看过一部讲塞尔维亚王子遇刺的影片,枪一响,警察就拿着刀向刺客冲来,大家都往枪响的地方跑去。

但中国人相反,咱们倒好,“聋子放炮——散了”。这一枪打出来,大家是“哗”的一下子散了,跑了,这笑话多着呢,就别提了。

良心话,我是坐山观景,我在高处。在第三排上,我回神一看,这些人都跑了,我一个人在那儿看这究竟是怎么个事儿。当然,这是刹那间的事儿。只见张继老先生跑过去抱着一个人,抱着这凶手……

我冲下去,我从前学过武,会一点儿,但不是太好。我上去就给那凶手一个绊脚,“叭”的一声,他就倒下了,张溥泉(张继,字溥泉)就扑到他身上,就这么个经过。

后来,是汪精卫的卫士给了一枪,把他打伤了。不但打了一枪,还踢了他一脚,踩了他一脚。所以,他就不行了。

我佩服他,是有这几样事。这个人真够一位凶手,够一个刺客的资格。汪精卫挨了三枪,一枪打在背上,一枪也打在后头,一枪打在脸上。你听我讲,情形是这样的。汪一转身,他就给汪一枪,凶手是冲着背来的,“叭”就是一枪,这个人枪打得好准呢,在那个时候他不乱呀。你要晓得,一个人在那个情况下,还能够镇定住,不容易。

你就研究他这个人是多么沉着、稳健,他没有乱放枪。所以,这个人够一个刺客资格。他是王亚樵的弟子,这王亚樵厉害。

同类推荐
  • 老街

    老街

    这是一本厚重的散文集,放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秋后收获的果实。这让我联想到了有那么一些人,在当今经济大潮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在坚守,在默默耕耘,在无私奉献,他们是中国文化的脊梁和良知。
  • 一日三秋

    一日三秋

    收录了著名散文家及评论家韩小蕙女士历年来散文精品凡30余篇。其中既有写老北京的生活趣闻,又有且行且思的精彩体会;既有拍案而起的意气风发,又有煎茶煮酒的闲情雅趣。文笔隽秀,构思精美,让人在享受文字之美的同时享受思想盛宴。
  • 艺术哲学读本

    艺术哲学读本

    它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从哲学角度论述了艺术的位置、本性、特征,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表现出作者的独特见解和心得,本书是作者历时20年所写的学术专著,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对艺术哲学的理论变革也提出了新的设想,富有探索精神,是作者多年来有关艺术哲学问题研究的理论总结。出版该书,对于目前学术界关于艺术哲学的学术研究可以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该书还可以作为理论工作者、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大学生的有价值的参考书
  • 李龙炳的诗

    李龙炳的诗

    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和文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农民,命运之诗会永远呼啸在我的血液之中。我只能说,诗歌确立了我和世界更美妙的关系。我只能站在我的这片土地上,用语言的手打开一扇又一扇崭新的窝口,见证着时光流转,云飞雪落。我所有的诗歌,都与这片土地的宿命有关,都是对真理、正义、崇高、光明和美好无尽的向往。对文本的探索。无论明朗或晦涩,始终贯穿着坚定的精神立场,在爱与忧愤之间也有对落难的承担,隐逸着一份刀锋的光芒,这些诗歌是一个现代农民和土地和时代牢牢拥抱在一起的见证。我的创造和想象,探索和追求,就是为了在纷乱的汉语诗歌中获得独特而独立的音调,让自己拥有心灵的自足。
  • 我的天堂

    我的天堂

    来自现实的苏州的文学报告,它密集而动情地传递报告了苏州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刻变化,文学地表现了苏州人在现代生活中勇于革新创造的精神和聪明务实的性格力量,是现实苏州的很好文学读本。
热门推荐
  • 妾身有礼了

    妾身有礼了

    这年头,扮猪吃老虎的常见,扮断袖吃女人的绝对少有。她家王爷就做到了。凭着一张祸国殃民的脸蛋,美男在侧,美女在怀,搅乱天下,尽享齐人之福。“娘子,你喜不喜欢为夫?”“不喜欢。”“嗯,我喜欢娘子就行。”“你喜欢我哪一点,我改还不行吗?”“为夫就是喜欢你的……不喜欢我。”“……”你赢了!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倾尽天下来爱你

    倾尽天下来爱你

    正文已完结。医仙谷外,蔷薇花开,他看见她的第一眼便难忘;强行带回皇城,废除六宫,以天下为聘,娶她为后,给了她无尽的宠爱;神秘的嗜血神功背后,爱是否可以战胜心魔?误会纷至沓来,他化身为魔,万里黄沙,金戈铁马,他眼中的世界染成一片红色..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死去,她握住他手中的剑,指向自己心口的位置,“枫哥哥,沫儿从来没有背叛过你,如果你恨的是我,从这里刺进去便好,不要再滥杀无辜了”,她的血刺痛了他的心,他眼中的猩红却让她心痛。他自封内力,音讯全无,她却执意要找到他:“我说过,就算全天下都抛弃了你,我也会守着你不离不弃”。忘情蛊,忘情丹,真的可以将一切遗忘?真情守候能否换来奇迹出现?神秘的嗜血神功背后究竟隐藏着一段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赌徒

    赌徒

    来自一个赌徒的内心独白,作者陀斯妥耶夫斯基用他独特的观察方式来描写一位赌徒的故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邪逆仙途

    邪逆仙途

    苍天,你欲灭我,那我便在灭我之前逆了你,所以我弑天;命运,你欲灭我,我偏要在你安排下逆出我自己的命运,所以我要把命运掌握我自己的手里。任凭你捉弄我,我誓要逆你!
  • 巫师爱上血

    巫师爱上血

    每当这个时候,碧绿的竹林中总会出现一位身着白裙的绝代丽人,月光皎洁,她有一头飘逸至膝的金发。混圆得让人产生凄凉之感。精致的五官呈现出一片淡然的冰色,只有那一双墨色的眼瞳,又是一个十五夜,不经意流露的忧伤才能感受到她的情绪。伸出细嫩的右手,时时拨弄着那随风舞蹈的调皮发丝。一阵风吹过,树叶莎莎响,仿佛倍加衬托这伤心的长夜。即使左手的残缺也丝毫不能减少她的美艳。她目不转睛地看着那……
  •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已不新鲜了。早在七十年代末,我就想好了这个题目,并且作了动手的准备。由于研究赵村理更为急迫,我改变了方向。1981年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我当时在《汾水》编评论,特地开辟了一个《鲁迅与山西》的专栏,约请王瑶先生、冈夫先生、唐诃先生以及我的朋友王峻峰,分头写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