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700000006

第6章 清初城市重建的历史背景(1)

第一节 17-19世纪世界形势及城市发展的趋势

一、17-19世纪的世界形势

17世纪中叶,全球气候变冷,在这个所谓"蒙德极小期"(英国天文学家1890年对1645-1715年间的太阳黑子活动的不规则小周期作出的研究),严寒较往常更早地降临温带地区,导致温带地区面临冬季河流和湖泊冻结,庄稼每年的生长和收获期明显缩短,饥荒随之而来。在15-18世纪期间,"世界只是农民的广阔天地,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人口依靠土地为生,而且仅仅依靠土地。收成的丰歉决定着物质生活的优劣。"

因此,农业上的危机将直接影响到世界局势,不同国家面对危机的应对使历史在17世纪发生了重大转折。与此同时,在17世纪,整个世界秩序也处在剧烈的动荡中,发生在欧洲的革命在西方建立了新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这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在西方,"17世纪的危机",这场被严谨的历史学家描绘为漆黑一团的危机一直持续到1750年。"17世纪的危机"正值英国农业经济日趋成熟的时期,成熟过程十分缓慢,各地的进展也不平衡,但对英国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具有双重好处:首先它有利于实现农业高产,使农产品放弃出口后能支持工业革命带来的人口增长,其次为工业革命准备了一批"柔顺的、训练有素的"劳动者。英国工业革命为一系列革命掀开了大门。成功的工业革命随即伴随着一个普遍的增长过程,也就是全面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归根到底表现为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从结构到体制的彻底改变"。

17世纪中叶,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一场由中世纪以来英国的全部社会发展进程所准备起来的革命。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劳动分工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成长起来,最后必然要冲破旧制度的桎梏。革命以后英国国内建立了新秩序,并在随后推动了欧洲和北美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

与此同时,这场危机在中国引发了两种明朝政府无法应对的矛盾:一是土地兼并和饥荒而引起的农民战争;一是由于明朝中央政府力量衰落和边疆少数民族崛起而引起的国内民族斗争,这两种矛盾都是在明朝社会中早已潜伏下来的危机,它们极大地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演变为特殊的政治斗争的形势,并最终导致了明王朝的灭亡,成就了清王朝的兴起、强大并得以统治全中国。

中国在17世纪经历的这场革命与动乱,与英国的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不同,革命后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在中原的统治,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没有任何的改变。

17世纪之后,西方的历史面貌正在迅速改变,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摧毁了旧的生产关系,从能源到交通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改变,市场经济使世界各地不再隔绝。在封建的中国,依然缠绕在陈旧关系的层层网络中,发展缓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力量的对比正在朝着西方发展。

二、17-19世纪世界城市的发展

从17世纪到19世纪,伴随着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生产方式、交通工具的巨大变革,西方世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的面貌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17世纪后的西方世界,"城市正依靠其道路、市场、工场和积累的财货确保自身的地位。在广大地区,家庭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决定性过渡逐渐完成。换句话说,城市在周围的乡村中崛起,眼光从此看到自己的视野之外"。

在17世纪,欧洲的城市化水平首次超过了亚洲和近东,1500-1650年期间,超过1万人口的城镇数量几乎翻了一番,接近两百个。城市居民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由原来的7.4%上升到10%。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网络在扩大化。

同样在17世纪,中国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17世纪前期,明王朝经过二百多年的统治,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社会矛盾、政治弊端无法解决,冗集成祸。同时,接踵而来的自然灾害、农民起义使明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1644年,国内政治形势发生急剧变化,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进入北京,推翻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明王朝。长期盘踞在东北地区的满清势力乘机入关,迅速颠覆大顺农民革命政权,建立清王朝,继而发动旨在消灭全国范围内的明朝残余势力和农民起义军的统一战争。这期间发生在各地的灾荒、瘟疫、长期反复的战争征服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许多城市在战争中遭到毁灭性打击。

然而,所有人包括西方的观察者们都认为,17世纪到19世纪,中国从危机中恢复过来的速度比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区更快,但传统史家仍认为帝国的重建是以破坏明后期的发展为代价的,而这种发展可能会改变中国人在未来几个世纪的命运。但另一些历史学家强调,17世纪中叶,满族人建立的清王朝更多地保持着与前明的连续性,明清之间更多地存在着连续性而非中断和停滞。这些学者发现,清朝考据学和"夭折的"经验主义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北宋。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清帝国的重建工作至少在城市的重建上保持着巨大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被18世纪后期的欧洲精英看做是"停滞"。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停滞的,甚至没有创新的国家。当欧洲的革新层出不穷时,中国却在顽固地阻止新事物的出现。而事实上,大量的事实证实了清代城市的重建在明代城市的基础上进行,而清帝国正是在城市重建的过程中展现了国家的力量,展现了将中国重新带回封建政治轨道的力量。

而事实上,从城市发展的角度上看,中国城市的发展动力来自城市外部的动力,来自政治中心及税收中心带来的活力维持着大城市的发展。长期以来,大城市集中在东方和远东。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在16世纪以前维持着这些大城市的运转。然而16世纪以及随后的两个世纪,城市在西方成长,争得头等角色,并且从此出色地扮演这个角色。西方大城市在17世纪的发展充分说明了:城市只有同时借助内部和外部的力量才能平衡发展。必须有来自城市自身内部的活力包括工业商业的发展作为动力,才能在新的时代迅速推动大城市的出现及发展。阿姆斯特丹就是这样建成一个壮观的城市的,它发展迅猛,1530年仅有3万居民,1630年有11.5万千居民,18世纪末有20万居民。伦敦1600年至多有25万居民,到1700年则达50万。

而中国大城市的数量与人口和西方相比在17世纪后则停滞不前,受行政体系、等级结构及经济发展速度限制,清代大城市数量没有大幅度增长。据罗兹曼的统计,到19世纪,中国大城市在城市人口比重中比例远远落后于西方。19世纪,英国大中型城市人口占城市人口的74%,日本大中型城市占城市人口的71%。中国的城市比例与之相反,据统计,清代中国有289个超过万人的城市,均为州以上行政中心城市;同时中国有7100个小型城市(一万人以下)包括不满万人县城及州治,但大部分是市镇。大中城市数目与小城市数目相比,在英国每一个大中型城市分配到2.8个小城市;日本是7.8个小城市;中国清末则是每一个大中型城市配合约25个城市。如果按中国的行政分类,设官署的府、州、县治,清时城市共有一千七百个左右,而县城以下的市镇则有三万多个,其比数也很接近1比20。因此罗兹曼得出结论:清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是以小城市为主的发展。

要追溯这个过程,我们必须从明末清初后城市的重建开始。明末清初后,中国城市在长期的战乱与灾祸中受到了巨大打击,一些如成都、扬州等大城市面临重建的迫切任务。17世纪后,中西方在进行的城市建设面临着不同的背景。西方的城市建设是在工业革命快速发展导致城市失序的前提下开始的探索新的城市发展方向的城市建设。中国的城市建设则是在完善旧的政治经济秩序,巩固新的异族政权的前提下开始的建设。城市重建的目的不同决定了城市发展方向的不同。

我们可以分析17世纪大火后的伦敦或众多在工业革命中重建的城市,其城市重建的目标是经过公开论证,城市重建中所使用的价值标准是为新的社会机制与生活方式服务的。城市也是为了社会的新秩序和新环境而建设的。而中国城市17世纪的重建是以恢复为主题,尽管随着地方城市经济的繁荣,一些地方城市在重建中生长出比前朝明代更多的活力,但是17世纪以来,中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仍局限在旧的社会秩序下,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只有了解城市重建中内在的价值标准,城市肌理才会变得有意义。

17世纪危机后的两个世纪,是世界历史的一个分水岭,是发生工业革命和进入新的物质文明的一个世纪。城市发展的方向在17世纪的东西方已经泾渭分明,走向不同的道路。

同类推荐
  • 大明王朝3

    大明王朝3

    中国进入明代统治,明朝共有二十位皇帝(包括南明四帝),明朝的领土除囊括清朝时期所谓内地十八省之范围,还包括今天的东北地区、新疆东部、西藏、缅甸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和越南北部等地,并首次将今天的南沙,台湾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并曾在东南亚的安南,旧港等地设有羁縻管理机构,势力远及印度洋和中亚。
  • 冒牌知县

    冒牌知县

    刑警穿越来到宋太宗初年,正巧遇见一个沮丧的知县悬梁自尽。在发现自己跟这知县相貌很像之后,便冒牌成了这个知县,并发誓要好好照顾他的家人。可是,他很快发现,他治理的是一个山高水深的流放之地,等着他的,不仅有同床共枕的知县妻子那惊诧狐疑的目光,还有莫名其妙的一屁股债务,更有各种诡异奇绝的谋杀谜案,以及谜案后面更大的谜案,最要命的,他还遇到了一波接着一波的神秘劫杀!他凭借睿智的头脑、缜密的推理和敏捷的身手,一次次化险为夷,一个个解开迷雾,一步步发财升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友QQ群:45350704(500人超级书友群,不定时清理,潜水员慎入)72505368(高级群,欢迎加入)
  • 大国的崛起

    大国的崛起

    《大国的崛起》威尔士以他开阔的视野,明快简洁的笔调将一部世界强国从成功走向辉煌的历史有条不紊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部经典著作,不仅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也具有非凡的价值。
  • 正说三国

    正说三国

    想知道三国真正的历史吗?想了解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有什么不同吗?想读懂正史三国的都来看看吧!
热门推荐
  • 天才炼丹师:暴王的蛇蝎后

    天才炼丹师:暴王的蛇蝎后

    遇到姐,天赋是可以偷滴!魔宠难寻?NO,叫你知道什么叫逆天的变态+逆天的好运+逆天的修炼速!“惊才绝艳,傲视群伦!”是姐代名词欺我者,千倍还之。一夕之间,绝世废材?NO,她摇身一变,神级魔兽伙伴是捡的!谁说废材是草包?姐的草包团队坑死了所有天才!想拿姐当双修对象练功炉鼎,成为西火国那耀眼的一颗明星。害我者,一一铭记我心,来日让你们有节奏感地——去死!,做你的春秋大梦!当顶级特种兵穿成绝世废材。想阴姐?姐气得你吐血而亡!想害姐?姐让你尝尝什么叫自食恶果外加尸骨无存!
  • 鲁迅经典

    鲁迅经典

    本书收录鲁迅的作品包括:呐喊、彷徨、华盖集、坟、且介亭杂文、野草、朝花夕拾等。
  • 手绘的世界

    手绘的世界

    格言在编辑部里的新策划是有关奇妙的故事,他想到溯前取材------同学江夏莉似乎在一点一点重述曾经,但是有人一直将他拉回现实。然而他遇到的问题似乎故事里的术师会替他一一“解决”!
  • 惹 火

    惹 火

    就算是大老远,还隔着层办公室的玻璃。白静歌还是看见了那个一身黑衣,体型微胖的男人。她名义上的哥哥,大帝国际设计中心的总经理白仕国。但是一想到哥哥这个词,白静歌胃里不由一阵倒腾。不能怪她没礼貌,因为打自小她只要一听到“爸爸,哥哥姐姐”这些词,就想吐!“静歌,你们部门那个卫生巾的广告词搞定了没?”连门也不敲,白仕国径直进了白静歌的办公室,并狠狠的关上了身后的门。无所谓,反正现在这……
  • 我最想要的投资理财书:女人一定要做后天有钱人

    我最想要的投资理财书:女人一定要做后天有钱人

    女人的财富指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幸福指数。女人有了钱在某种意义上才能够拥有独立的人格,女人有了钱才会更有安全感,女人有了钱才能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女人有了钱会使爱情、友情、亲情更加稳固……总之,钱可以说是女人幸福、快乐的保障。女人可以没有富贵的身世,但却不可以不做一个“后天有钱人”。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九重天

    九重天

    “一朝得见九重天,乾坤玄黄天地变”——一句流传在修真界里无数年的话,但是却没有人知道这句话是何人所说,也没有人知道这句话存在了多久,甚至都没有人知道这句话里所说的“九重天”究竟是什么东西!
  • 大艺术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艺术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可以再现历史,概括生活,表现人类的内心世界。艺术是人类精神的集中、高度的反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达·芬奇便是这一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哲学家。贝多芬的名字是和音乐联系在一起的,他的音乐以博大的胸怀、强大的冲击力,震撼了世界乐坛,因此,他被人们尊称为“乐圣”。梵高的一生是穷困潦倒的一生,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在短短的十年绘画生涯中,为世界留下了《向日葵》、《鸢尾花》、《加歇夫人》等作品······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动物奥秘追踪

    动物奥秘追踪

    书中记述了许多有关动物的知识,也涉及到一些引人关注的话题。本书作者对动物的习性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青少年科普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