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700000033

第33章 清代成都公共活动空间的重建(6)

(四)参与重建佛寺力量

佛教自西东来,自东汉以来,日渐融入中国文化之中。寺庙作为佛徒的居住地和信仰的神圣地盘,在时间长河中时刻面临着天灾、人祸、病虫害等威胁或侵蚀,再加上中国寺庙建筑大部分用泥土、木材等材料,易腐朽易损坏。因此寺庙的兴废频率相当高。尤其在明末清初的大规模战乱中,寺庙毁坏更加严重。不过,在一兴一废的过程中,更能凸现佛教信仰者的虔诚和艰辛程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僧人、信徒、教外护法、士绅、官吏、民众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众师徒自建或募捐重建佛寺

中国寺庙一般是组群式建筑,明清以来已形成固定格局,按中轴线排列,前有照壁、山门殿、天王殿,中有大雄殿,后有藏经楼,侧轴线建设其他殿堂,如罗汉堂、戒坛殿、七佛殿、祖师殿等,建筑工程量相当大,工期也不会短,和尚是出家人,经济力量有限,建设一个满足定制的寺庙,若非特殊情况,一般需要几代僧人的努力。

有不少僧徒一生为传播信仰殚精竭虑,甚至捐出自己积攒几十年的身家。如城西华严庵,明时建,战后毁于火,"龙象荡然,仅存瓦砾"。有添机和尚曾独立募修华严庵王,他遍游五岳,归适华严庵,于是在康熙七年(1668),"结茅于此,独立募修,阅数载,梵宇宏敞,开堂说法,十万缁徒云集,年七十矣"。多宝寺,治东城外十里,"迄明甲申灰劫以后,土庶畤荒凉,人烟踈杳"。康熙二十九年(1690),破山弟子释百城重建。"百城著航海而来,人攀留遂锡多宝寺"。遂尔解囊,重建寺院,住锡苦行,坚修数十年,大振宗风缁俗。

有的僧徒则因其身世经历或修为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如清初为重建成都主要寺院作出重大贡献的破山、丈雪以及丈雪的徒弟等。康熙二年(1663),丈雪回到成都,重建昭觉寺。康熙十四年(1675),丈雪的弟子懒石觉聆重建成都大慈寺,工程断断续续,持续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懒石觉聆其后一直在大慈寺主持重建工程。

2.地方官员与寺院重建

佛观的命运往往与地方官员的态度有着密切关系。地方官员能奖赏佛教僧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个人亲近佛教,二是在社会功能上,佛教有助王化。在清代满汉官员中,捐修寺庙之人、热心从事宗教活动的人比比皆是。

在城市恢复重建的早期(康熙雍正时期),地方政府建设资金不足,而且民众更是财力匮乏,因此,许多寺庙道观大多由官员捐资筹建。

从康熙二十五年(1686)延庆寺为四川巡抚姚缔虞生日所写的祈寿碑文可以看到当时城市寺院与地方官府关系的一个侧面。如同寺院的大部分对外文章一样,这篇碑文不是僧人所作,而是时居成都的翰林院庶吉士、康熙乙丑进士宜宾人樊泽达所作。碑文通篇颂扬这位巡抚为恢复重建四川所做的努力。姚缔虞在顺治十五年(1658)授成都推官,康熙六年(1667)因卓异升陕西知县,康熙二十四年(1685)他回到成都任四川巡抚,后卒于任上。姚缔虞,字贷麓,湖广黄陂人,顺治已亥进士,授成都府推官,康熙六年,卓异会裁推官改授陕西安化县知县。二十四年,擢左佥都御使任四川巡抚。民闻缔虞再来皆大喜。

时蜀之宦游者多以故土荒残逗留异地,缔虞具疏请令还籍,以实地方并履勘田亩,令民自首粮赋户口,日以增凡利弊之切民者悉调剂,卒于官民追思之,他经历了成都重建的最关键时期。这篇颂文除了颂扬姚为重建所做的努力,还专门提到他为佛教寺院所做的贡献,"缁流最能忘情,而公之逮恩亦复不浅,供物供书另请规条,摺卷摺历悉行除,锦城庵观百余所,欢声大作,共愿为我公祈寿"。早期地方官员对佛寺的扶持,可以从这篇文章中看出来。延庆寺在雍正四年(1726)因大雄宝殿年久失修,由僧人普慧主持重建,"爰恳仕宦君子共助米帛,金钱,既凑少成多,遂至积微成巨"。可见,这次重建也主要由仕宦人士捐款筹建。

清代成都规模最大的昭觉寺在成都的发展同样与地方官员有密切关系,昭觉寺在康熙三年(1664)开始的长达十余年的重建中,先后接受了来自平西王吴三桂、巡抚张德地、按察使李翀霄、布政使金俊等官员的捐助,"司府文武共襄盛举"才成就了清代成都昭觉寺的规模。

康熙三十四年(1695),四川按察使赵良璧在成都西郊创建二仙庵道观,捐银八千两购地以供道观日常开销,此外,时任布政使高某助银三千两,"护府之李牧同各县令共建外山门一座"。赵良壁谈到他创修二仙庵的起缘时说到:"余虽风尘落落,足迹几遍天下,而淡然之想苦不能脱此尘垢。每于政事暇,登临其境,殊觉炫赫荣华皆幻花泡影,何若黄冠野老者之俯仰,皆堪自适也。"崇佛尚道之心是地方官员捐助佛观的原因之一。

在康熙六年(1667)到康熙十年(1671)之间,成都地方官员共同参与修复青羊宫。"时川湖制府蔡公宪节西来,同光斯举...是役也,有豫抚前藩使郎君廷相,前臬使李君翀霄,今藩使金君俊,臬使宋君可发,督学张君含辉,暨成都守冀应熊,同知万文麟,通判马御世",加上张德地本人共有十位政府官员,包含了当时驻成都的几乎所有省府官员。青羊宫的修复在基本延续以前的格局的基础上重建的,由城中故老追述旧有建筑,原样复建。在提到重建青羊宫的目的时,张德地提到道教教义对于国家政治局面和地方统治的重要性,"我朝诞应宝箓,统一区寓,以简以宽民登治,维蜀自罹兵燹,沦灌莽者几廿年,不穀猥承简命招徕安集,尤务与民休息之时也,昔曹参治齐,闻盖公善治黄老之言,避正堂以舍公,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参用之而齐大治,其后以其治齐者治天下,民歌之曰"载其清静,民以宁一然",则今之治蜀如盖公之言,推类而行之,岂闻无裨欤"。景观的政治意义对于地方官员来说始终是最为重要的。

3.士绅参与修建寺院

佛教自传入中土后,跟文人士大夫的关系可说是如胶似漆,这些宗教活动使地方士绅得到一个新的途径可以加入到地方社会的官僚体系,这是他们进入世俗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途径,这也是他们如此热衷于参与寺院建设的原因之一。一些退位归乡官吏藉此进入地方社会权威组织中并发挥作用,如彭端淑,顾光旭等;一些有功名但未能进仕成为官吏的地方精英如刘沅等也籍此表现其在地方的领导地位。宗教活动与公务活动范围的重合为乡绅们提供了施展其领导职能的舞台。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参与宗教活动,如敬神、修庙和补庙,是乡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曾任京兆尹的顾汝修在归乡里后,于乾隆四十六年(1782)、乾隆四十五年(1781)先后参与过住家附近的竖指庵、净居寺的重建。

在清朝士大夫的宗教观念中,儒家正统观念中夹杂着宗教观念,如洪承畴自谓不信佛教,但同时洪承畴在其《重建药王殿碑记》载:"凡有祈报,无不响应。"顾汝修多次明言自己不信佛教,但从他信奉关帝等行为看,在他的内心,仍然存在一个宗教世界,但他在文中反复声明"岂徒为梵教云尔哉,夫有其举之莫敢废之前贤之所谨,而凡吾目之所遇,屹立完固则欣然喜,欹斜倾圮辄愀然不乐,仁人君子之心谅有同然者也",参与重修佛寺,不是为了宏扬佛教,不过是承前贤之志而已。

佛寺在各地都成为文人士大夫赏游胜地,如何处理好与文人士大夫的关系,遂成为住持僧的公关课题,各城市内或城郊的名寺寺僧都希望吸引士大夫君子的雅游兴致,成为一时名寺。很多名寺就是经过寺僧们的一番苦心包装,不仅使寺院恢复成为当地士大夫乐游的名胜,而且还使佛教及名僧本人的形象达到前所未有的声誉。

同时,许多士人为本社区的寺院募疏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有一个"邑中胜地",以供风雅之事,发挥其作为里社公共空间的作用。乾隆年间,成都士绅保宁府教授邓文端在其所做的《重修德元寺募疏》中提到他为重修德元寺(即东门红瓦寺)所做的努力。德元寺的历史悠久,曾为明蜀藩游玩之所,虽史册无证,但成为重修此地的历史依据之一。康熙三十五年(1696)重建,后倾圮,邓文端提到:"(寺庙)其地田野丰腴,竹木阴翳与南台之庄严白塔之峙立远近交辉,邑中称胜地焉"。寺院的重修是由他本人向寺院住持倡议的,寺僧求助于对社区更有影响力的邓文端,随后邓不仅首先捐资,而且为寺僧写募疏,倡议众人"鉴僧之志,怜僧之志且各以其志广僧之志,不吝余羡,解囊乐捐,集腋以成裘,众擎则易举,将见庙貌重新,神灵妥佑",他提到如寺庙修好后,"予且与二三父老,携櫑榼,操鸡豚,为里社效篝车之祝,作击壤之歌也,岂非太平盛事哉"。明确提到了德元寺作为地方寺庙在里社中的地位与作用。

4.民众修建寺庙

我们可以从镇江寺的修建上,看到民众参与寺庙修建的具体过程。镇江寺,位于治东城外江上,本为古刹,名某庵。康熙癸卯(1663),鼎开初寺,后因其"地颇宽,拓操舟之众,就其基构,前殿奉镇江王",后改名为镇江寺。因为"大江自成都以下武昌以上,计程三千里,高滩争峡,狂风巨浪,舟中人必长跪呼王,王每灵应昭然,履险而济,以故沿江皆王庙"。东门外,为成都进入长江水道的起点,所以水运为生的"操舟之众"康熙初年在这里建了一座"西向茅屋三楹门",仍为僧寮。因成都"为省治总汇,仕宦商民祈祷报赛者终年不绝,较他更胜",所以镇江寺不断扩张,但到乾隆十三年(1748)寺庙"隐于街后,江上弗睹,两序亦剥蚀,大殿后尚鲜余步,迩来居人杂遝(相杂乱)时,滋穢浊弗忍视","近邻陈刘张匡诸人,谋于江干修码头,建木坊,大书寺名,其上俾往来咸得瞻仰,东西厢拆旧补新,中起甬道,由前殿连大殿,殿后增抱厅回廊,丹之垩之,栽花种树为游息所,众志欣从"。

而乾隆十三年次大规模的修缮,本来由寺僧悟圣筹划,但"功未成而力辍",后由居住在附近的楚之商民筹资兴办。"盖商旅之客蜀者,惟楚人为多,则荷王之庇者亦惟楚人为众,故庙之新众楚人之力,而吴蜀之人不兴焉",这次重建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时任华阳县令的安德洪为此次重建专门做记。而安德洪也提到,"若王之庇佑商民,大江东西舟楫上下凡有阽危,莫不灵感,斯其功德为何如乎,以昭崇报以答神,贶又乌能已也"。成都的楚人商民对镇江王庙的重视、地方官对民众自建寺庙的态度在这里也说得很明白。

康熙乾隆时期不少民众参与修建寺庙。在1816年撰修的《成都县志》的人物传中的"行宜"中,32位传主中,有3位曾经兴建或修葺庙宇。如康熙间,邑人李登第募捐建县北通会庵(旧名高登寺)。严盛隆,湖南耒阳人,幼随父入川经纪,隶籍成都,施舍棺木,重修寺院,见义必为,人多敬之。浙江平湖移民陆耀沧贸易来成都,在金川战事中承包商运致富,乾隆四十一年(1776),力主捐资重修古昭应寺,即祀成都金马碧鸡之寺,陆耀沧捐银一千三百两、钱四百余千文修理之,寺焕然一新。这些记录意味着移民在融入地方的过程中,开始主动地参与地方寺庙建设,这也是其本土化的过程。

同类推荐
  • 再谈国民性

    再谈国民性

    《再谈国民性》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君臣、军阀、精英、老百姓等的所作所为。张鸣先生深挖这干人留下的历史碎片,以第三者视角重新审视,既不漂白,也不抹黑,尽可能还原各路历史人物的面貌,再现当时大小事件的实况,让更接近真实的国民性浮现出来。不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民性,就难以了解现在的中国。张鸣先生所述所论,皆从为人处世常识出发,用意想不到的角度观察,以举重若轻的口吻揭示历史中为人忽略的扭曲之处,说理透彻、思想厚重,让人从中读出一份历史的启示。
  • 天变

    天变

    光和六年,天下大旱,各处都有人吃人的事,所不同的只是谁吃谁。各地也总是黄沙满天,行路的旅人都戏称都快忘了天以前什么颜色了。
  • 卑鄙的圣人:曹操9

    卑鄙的圣人:曹操9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盛世中国:秦汉卷

    盛世中国:秦汉卷

    万里长城(2007年7月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在北国边疆轰然矗立,巍峨如险峰,蜿蜒如巨龙,东起辽东,西临洮,形象庄严,气势磅礴,构成一道坚固、高大的藩篱,隔绝了境外的猎猎风尘和滚滚狼烟、凛冽寒潮和刀光剑影……
  • 掌上帝国之乱世春秋

    掌上帝国之乱世春秋

    八一八那些让你不明觉厉的历史故事,揭秘五千年前高富帅的生活、重口味的乱世春秋。
热门推荐
  • 神奇的地球现象

    神奇的地球现象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 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 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 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 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 的“未解之谜”。
  • 好莱坞制作

    好莱坞制作

    新书《最佳娱乐时代》已发布,请大家多多支持!普通大众挚爱有加,影评人深恶痛绝——杜克便是这样的导演。他执导的卖座影片,拥有炫目的快速剪辑,永无止境的爆破和打斗,以及百分之二百的视听享受,总是无限制的刺激观众的肾上腺素。影评人不喜欢他,“杜克不关心你的灵魂!他就是一个虐待狂!疯狂的虐待你的眼睛和耳朵!”“我尽我所能的努力工作,我很高兴看到除了影评人之外观众都喜欢这部电影。那就让我们无视那些影评人吧。我拍电影就是为了让观众喜欢。”杜克如此说道。这是个给全世界男性注射了一剂雄性激素的导演,是被誉为在彗星撞击地球时出生的男人。有人爱他,有人恨他,却无人能忽视他。
  • 弃夫

    弃夫

    推荐新文《这男人欠揍》婚姻里或许有爱情!豪门的婚姻里或许或许有爱情!廖凝的豪门婚姻却充满了交易,身体与利益的交易!****爱情!从廖凝站在墨云办公室提出用她来换取廖氏平安的一瞬间,就已经离她远去了。一切都是交易!她清楚的记得墨云的话,“你认为你值那么多钱吗?”“值不值要你说了算!”“好!名牌大学毕业,家世清白,长相嘛……还看得过去。我也需要这样一个妻子装点门面,省得老有女人痴心妄想。不过你记住,不要对我奢望什么。我不会为了你做任何的改变,我的一切你都没有权利干涉,包括我的女人!”墨云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一脸的放荡不羁。廖凝的第一反应是安心了,濒临破产的廖氏有救了!至于婚姻,她没有任何的期待和奢望。“我知道自己的身份,你的女人只要不睡在我的床上就好了!”廖凝一脸的平静。婚姻真得能这样风轻云淡吗?从什么时候起一切都脱轨了呢?推荐群内好友的文《寒毒王妃》筱如君《不嫁妖孽王爷》甜味白开水强力推荐好玩的宫廷游戏:《宫廷计》http://m.pgsk.com/
  • 修仙之全能掌门

    修仙之全能掌门

    ,孤儿黄炎玩网游意外重生异世,闭关全门修炼提升技能,下山历练激斗宿敌山洞斗蛇得宝物,霸气归来一统千羽门,驱除尸毒斗僵尸凶魂解救天下苍生。踏仙途称雄
  • 为人处世方与圆

    为人处世方与圆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交越来越多样化了。朋友来往、同事相处、夫妻关系等等,每一个社交圈子都有其独特性,对于不善于处理这些关系的人来说,每一个圈子就是一道解不开的难题。只要懂得以方圆策略指导个人的社交行为,社交就会成为一件驾轻就熟的事情。为人处世知方圆,尽是人间四月天。
  • 天降奇缘:萌妃戏寒王

    天降奇缘:萌妃戏寒王

    一场魔术她穿越到了一个历史没有的朝代。在那里她以为找到了能够相知相信的人。到头来却落得个要被斩首的下场。断头台上他说:“我一直都相信着你,但是你却背叛了我,辜负了我的信任。”这一刻她才知道他所谓信任,在别人的帮忙下逃出升天她决心不在相信任何人,只是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一个无条件宠着她的男人。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三分制度,七分执行

    三分制度,七分执行

    用创新的理论、经典的案例以及全新的视角,诠释制度与执行的关系,点击执行的现实意义,探寻执行不力的根源,揭示“三分制度,七分执行”这一工作理念。执行能力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星巴克、麦当劳全世界开花,其经营手段和管理制度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却没有哪一家企业能与之争锋。分析发现这些企业成功的关键原因在于它们的员工拥有超强的执行力。好的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员工没有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个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正如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所说,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强于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公务员,企业员工需要遵守的工作理念。
  • 两个地主(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选)

    两个地主(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选)

    屠格涅夫的抒情笔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总能在讲故事的时候,恰到好处地掺杂进抒情,使得文章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有自然之美。屠格涅夫的小说语言纯净、优美,结构简洁、严密,他的文笔甚至影响到后来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鲁迅就曾不止一次向中国青年推荐屠格涅夫,称他是真正的俄罗斯语言大师。
  • 刘邦十讲

    刘邦十讲

    史学大师汤因比将汉高祖刘邦与西方的恺撒大帝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人类文明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历史的相似之处,总是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流转着和重复着。历史的声音可以说是人类文化中最深沉的元素。刘邦的一生是平民与贵族较量的一生,也是大用关系资本论的一生,玩弄手腕、实用至上,他虽然看不起读书人,却仍能将其为己所用。所有的一切支持着他走完了从平民到皇帝的路程,终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强汉的雏形。但是,这样的成功却为瘸世诟病,究其根本乃是他的无赖本质。换个角度考量,“无赖”正是他灵活机智的反映。历史上的帝王如不能为此,似乎成就大业难矣。这就是真实的刘邦。历史的真实和刘邦的真实构成了汉朝起始之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