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300000008

第8章 "变色"与"色变":文学史叙述中的何其芳 (2)

文革结束后,在思想解放潮流的鼓荡下,现代文学史写作以"拨乱反正"的方式重新开启。史家在渐趋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开始有意稀释史著中的意识形态,加强对作家个性、作品艺术性的关注。但在1979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何其芳的《预言》仍被定性为资产阶级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产物;而《夜歌》,也因革命思想的不彻底受到批评,"《夜歌》表现了作者对旧世界的仇恨,对新生活的热爱和知识分子在参加革命队伍而还未同群众真正结合时的矛盾心情" 。

稍后由林志浩主编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80)较为完整地介绍了何其芳的创作情况,但论述重心仍在《夜歌》上。它结合《成都,让我把你摇醒》、《夜歌二》、《夜歌六》、《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等作品,指出"诗人还没有真正和劳动人民结合,因而不时流露出旧的知识分子的感伤",但"为革命事业而积极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这两本史著虽都肯定了何其芳的"变色"在政治层面的进步意义,但都有意忽略了《预言》,都批评了《夜歌》革命色彩的不纯。"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批现代文学史,大多仍坚持以革命意识形态来建构历史脉络、衡定作家作品价值。它们所做的仅仅是对"十七年"的返归,且止步于"极左"思潮已疯长的五十年代中后期。

1980年,由唐弢、严家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卷本)隆重推出,将现代文学史著提升至全新高度。它的一个重要功绩就是重建文学史叙述中长期缺失的审美之维。具体在何其芳身上,史家将三分之一的相关论述放在诗人的前期创作,"作者开始创作时就注意形式的整齐,音节的和谐,韵律的严格,特别是诗的形象的描绘,以求意境的完整。所以这些诗歌大多具有细腻、缠绵而又低徊的情调。" 这是在王瑶《史稿》(上)之后,《预言》所得到的首次赞扬。不过较之《预言》,《夜歌》在这部著作中所占的篇幅还是要更多一些。

著者既肯定了《夜歌》思想进步的一面,又指出它缺乏时代实感、有抽象化的弊病。全篇论述中,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著者指出"其他很多读者在描写着现实变化,何其芳似乎更多地在细致地剖析着这变化的现实中,一个要求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内心的发展"。 著者没有简单将《预言》与《夜歌》对立起来,厚此薄彼,而是成功挖掘出二者在艺术风格、政治倾向的巨大差异下所共有的精神基点--对自我灵魂的审视。这一陈述也道出了《夜歌》未能成功融入革命主流话语的重要原因。整体来看,这套文学史对何其芳的观照方式与阐释定位与王瑶的《史稿》比较接近的,在意识形态评判外强化了对作品艺术性的品鉴;但在表述上又比《史稿》周详细致,将王瑶一些未说尽、未说明的话都说清了。

1988年,黄修已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将何其芳在三十年代的"汉园"创作置放在现代派旗下,强调其诗歌"浓妆艳抹"的唯美倾向应属诗歌"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其后,又将何其芳的后期创作置于"表现新的感受"一节(这一节专门论述那些由国统区奔赴解放区的接受过思想改造的诗人),结合《叹息三章》等曾遭何其芳删略的诗篇细致剖析诗人所遭遇的精神矛盾与情感困境。同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也都将何其芳列入"现代诗派"的重要成员,突出诗人前期创作所具有的色彩艳丽、思绪缥缈的特点。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现代性"或"现代化"成为文学批评与文学史写作的重要概念。将何其芳归拢于"现代诗派",一方面是对历史事实的揭示,即何其芳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承纳,以及与以戴望舒为首的现代诗派的交集;另一方面,则是要以"现代"之名对抗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宰制,强化文学的本体性、文学史的独立性,为何其芳的唯美追求正名。

总之,伴随意识形态在文学史写作的淡出,《预言》所包孕的"现代性"特征得到新时期史家的普遍关注。这一一度遭受压制的作品成就了何其芳在八十年代新文学史叙述中的辉煌。而曾在五、六十年代以"进步的革命倾向"为何其芳提供"保护色"的《夜歌》则被遗落边缘。凭借以唯美与革命为两端的"渐变色带",何其芳在"十七年"与"新时期"两个迥异的时代语境中都争得到了一席之地;但同样因为"渐变色",在任一段落里,他的文学史地位都因色彩不纯而受到限制。

三 繁复的渐变色彩

进入九十年代后,"重写文学史"已经由理论倡导转变为实质性的写作理念与史学成果,史家的个人见识得到突出体现。1993年,凌宇等合作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为"汉园诗人"专设一节,将其视为与现实主义相对峙的现代主义诗歌的重要一环,特别强调"如果新月派与现代派诗人主要从西方汲取艺术养料,那么'汉园三诗人'则是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学结合后的新一代"。 这一言说的重要性在于,他所使用的"现代性"不再简单等同于"西方化",还包含了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激活与再造。如此,"汉园诗人"、特别是何其芳的古典情结就具有了独特的现代意味,"《预言》集里的早期诗歌中冷艳的色彩,感伤的情调,精致的艺术,是同时交汇着东西诗歌的影响的"。由于著者着力勾勒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脉络,突显文学作品的审美流变,所以并未谈论何其芳抗战后的现实主义创作。事实上,九十年代后,文化审美已取代意识形态而成为最为重要的史学线索,此后的史著已很少论述何其芳的后期创作;即使涉及,也多将其作为抗战后文学思潮转向、知识分子分化的一个例证而已。

不过,同样重视文学"现代性"演进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则在现代主义脉络中大大淡化了何其芳,而在三十年代的节点择取戴望舒与卞之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性"内涵的繁复以及这种纷繁差异带给何其芳的"色变"。与凌宇相异,朱著将西方现代主义作为现代派诗歌的基准,将"非个化"、"智性化"视作现代派诗歌最为重要的特征。如此,"西化"倾向更为突出的戴望舒与卞之琳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诗派代表。至于何其芳,他的前期诗作虽受"班纳斯"影响,但与西方现代主义追求的思辨的繁复精深、情感的广博深沉、表意的曲折隐晦仍有相当大的距离。其文字抒情胜于哲思,古典胜于欧化,被边缘应在意料之中。

九十年代以来,分体文学史备受重视,新诗史著也大量出现。1997年,朱光灿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中专辟一章论述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等人的诗歌,力图确立以何其芳为首的"汉园诗派"的经典地位。著者结合大量诗歌文本,细致分析了《预言》三卷之间的起承跳跃,探讨了这一时段内诗人的文学观念、创作心态、政治理念的转变,确证了《预言》在文体实验上取得的成绩。这段评述充分体现了史家立足个体、回归主体、关注本体的史述倾向。但对于《夜歌》,著者则力图以历史的必然、时代的必需为何其芳的诗艺衰退加以辩护,着力强调其政治的进步性、形式的民族化,"不仅可以看到诗人从'自我'走进大众的身影,更可感受到他那心灵之海的波涛汹涌,滚动,涨落"。 表面看来,著者是要以还原具体历史情境的努力、"理解并同情"的态度为何其芳全面平反,但又暴露了史家秉持的评判标尺的不一致。《夜歌》自是特定时代语境的产物,是历史感召的产物,在当时具有积极进步的社会意义。但是作为文学史述,其评价标准始终不能背离文学审美的中轴。在九十年代语境中,这部史著的观念偏于保守。

不过总体来看,九十年代以来绝大多数文学史家都已全然放弃政治之维,而坚守艺术审美立场。但接踵而至的问题是,以此消彼长、二元对立思维重新确认《预言》、放逐《夜歌》就能更好地反映文学的历史原貌吗?显然不行。因为何其芳的"渐变色"在这样的史述中依然不能得到全面显现,其复杂而微妙的渐变过程仍被简单化处理了。幸运的是,进入新世纪后,陆耀东先生的《中国新诗史》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著者在细致的文本分析基础上指出,《预言》在语言使用上力图调和文言与外来语,显现"贵族化"倾向;在"通感"等技法运用上,拥有"现代性"特征。

但同时指出,《预言》与《夜歌》并不完全对立,《预言》已预示了诗人由个人抒情向社会革命的转向,"愈到后来,对社会不平的愤激之声愈强"。从《预言》到《夜歌》,诗人自始自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只是前期追求的是幻美的个人理想,后期则转变为炽热的革命理想。但是社会现实与革命理想的距离又使诗人时时回首个人理想。这使他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文风的相对细腻与个人化特征,但同时也回避了现实生活中的尖锐问题,"诗人是戴着玫瑰色的眼镜看革命、看革命根据地的生活","他几乎没有触及生活的另一面"。 著者直言何其芳后期创作乏善可陈,但又尊重并努力还原《预言》至《夜歌》之间的渐变过程,将二者间的折线改写为自然平滑、开口向下的弧线。这无疑是何其芳在文学史叙述中的取得的大胜利--逼近"渐变色"。

同类推荐
  • 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我们也唱着这支歌奔赴了北大荒…… 本书的作者是记者出身的作家,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大概每一个知青战友都会唱这首歌、它是电影纪录片《军垦战歌》的插曲。本书的类型是他最擅长的纪实文学。书中主要描写了哈尔滨、上海、北京的六十多位知青,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产,在“前青知时代”或“ 后知青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又最具个性的故事。一群意气风发背着行李的上海知青坐在大卡车上。这首歌曾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浩荡。,他们高唱着这支歌向塔里木荒原进军
  • 最风流醉唐诗2

    最风流醉唐诗2

    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更唯美、更动人、更诗意。神仙只不过在人间短暂逗留,便留下千古绝唱。斟一壶美酒,饮完唐诗,醉倒在唐诗里就是幸福。
  • 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是黑龙江省第三批援藏工作队的重要学习成果和精神收获。这部诗文集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龙江援藏队员们对西藏的热爱眷恋和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情怀。
  •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之旅中最为显目的景观,历史小说的创作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成就,凸显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历史小说创作的鼎盛时代的到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成为当代作家创作的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书写资源。历史小说作家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巨大的艺术审美的创造力,以及历史文本的接受效应和后遗效应等等,都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可多种选择的话语批评空间,和进行多向度审美研究的可能性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引发青少年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

    引发青少年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行动的实战(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行动的实战(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天赋对于人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般来说,天赋包括一般的能力,如音乐、数学或体育等方面的才能。天赋要转换成技能要经过训练和学习。
  • 西边雨

    西边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山唱山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懵懵懂懂的婚姻,到底改变了什么?随手涂鸦,不知所云……
  • 难逃君错爱

    难逃君错爱

    (完结文!)她性格多变,喜怒无常。他生性淡泊,无为名利,却偏偏钟情于她。而她根本不记得有他这一个人。对她来说,他只是一枚棋子,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将他推入火坑,甚至牺牲他的性命…
  • 无夏之年

    无夏之年

    家世显赫,精明强干,看似无所不能的她,说到底,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高中女生而已。她的伤悲与无奈,脆弱,只能被爱她的人窥见,却无法涉足。他是她年少时的梦,他是她信赖的兄长,她是她永不能舍弃的知己。而他,将她放在何种位置?修罗,也有泪。
  • 剑噬九霄

    剑噬九霄

    一梦回到四十年前,洛枫以古神器自碎剑心,破而后立。报血仇,灭强敌,所向披靡。因剑重生,吾当为无敌剑主,剑噬九霄!
  • 嫡庶争夫

    嫡庶争夫

    亲娘不亲,嫡姐不善,莫名其妙的一觉醒来,成了卓府不受宠的二小姐。她小心翼翼的生活,意改变上辈子富人中女流氓形象,却不想终身大事,也要成为嫡姐的替罪羊。她不争不抢,隐忍不言,并不代表她任人可欺,看温文尔雅的庶女再次成为女中流氓,誓要为自己的终身大事而奋斗!是换亲还是替嫁?既然是一潭混水,那她就再搅的混一点。看庶女如何在古代求生存,谋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被孩子他爹追婚的日子

    被孩子他爹追婚的日子

    一场机密任务,暴力的她意外撞上霸气的他,相爱相杀,那一天,他许盛世婚礼,她却神秘失踪……六年后,她带着儿子参加相亲,他突然带着女儿出现,“老婆,你和儿子能买一送一吗?”
  • 重生之弃妇医途

    重生之弃妇医途

    前生,她是一位合格的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孝敬公婆。然而,她的丈夫,却喜欢上了她那位惊采绝艳的妹妹,宁愿与众多男人共享一个女人,也不愿意多看她一眼。为了家族的利益,丈夫没有将她休弃,但是她最后的结果,却是儿子夭折,她年纪轻轻便郁郁而终。没想到,还有重来的机会。此时,她不过才十八岁,儿子刚刚两岁,夫妻恩爱,鹣鲽情深,妹妹与夫君尚未勾搭成奸……但是,早已经对丈夫心灰意冷的她,却无意挽回他的心——她发誓,这一世,一定要自强自立,再不要活的这么窝囊;她发誓,此生必要发愤图强,苦修自己医术,保护好自己的儿子,不能让他小小年纪便离开人世;她发誓,今生一定不会为了一个男人而毁了自己的一生,让渣男贱女都见鬼去吧!于是,世上便少了一个贤妻良母,多了一位医术高超的妙手观音。Ps:这是一个贤妻良母,重生后发愤图强,终于成长为一代妖孽,并寻找到自己幸福的故事。pps:有医术、有包子、有武道、有升级等等。郑重声明:作者是亲妈,绝不虐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