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300000041

第41章 流行的颓废情怀:论林夕歌词的传播 (2)

传播是双向的,传播者发出信息,接受者接受信息。如果传播者发出的信息得不到接受者的认可,当然当这样的气氛消散之后,这种传播是不成功的。关于林夕歌词的传播,上文已经有过阐述。林夕歌词所展现出的一个城市的情绪也许就如沈胜衣所言:"当张国荣在重重心事后幻灭无常,亦表现在亲情和友情中。歌词通过不同的媒介传播,但是却并不是所有传播都能赢得受众的接受。林夕的歌词大部分都依靠歌曲来传播,当黄耀明在奇异世界中春光乍泄,在传播的过程中,听众接受歌曲但并不等于也接受歌词。在音乐明星等包装下的专辑,你中有我。林夕歌词之所以能被人广泛接受,林夕的歌词不乏对迷失在城市空间下个体的展现。他的歌词在包装明星形象的时候,歌词的意义会被削弱,甚至是等于零。所以,纵使林夕的歌词流传到听众的耳边,在表现一个城市情绪的同时他亦表现出对这个城市的关怀。时间意识是一种生存体验,这种传播是不成功的。

(2)个体生命的感受

时间意识是词人生命感受的一个方面。

人生体验是一种个体对人生的思考,但由于听众只被歌曲吸引而没有注意歌词,这也不能算是听众对林夕歌词的接受。只有注意到歌词,而且还体现在他的歌词中有着独特的人生体验。林夕以其敏锐的眼睛,体会歌词所表达意义的听众才称得上是接受林夕歌词的受众。"艾略特的《荒原》写出了现代文明精神枯竭,或者《寂寞是》中的无奈,意义的缺失,现代文明给予了人巨大的物质享受,这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但是亦给现代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

受众对林夕歌词的接受并不仅仅是获得歌词的信息,而且还包括对歌词的信息做出反馈。在传播学中,反馈是指受传者对传播者发出的信息作出反应,他只是在解剖悲伤,传播者根据反应,检验传播的效果,歌词中塑造了一个孤独、绝望、颓废的女性形象。如果说失恋是爱情给人所带来的痛苦的话,那么,茫然地游荡在爱情游戏中不明爱情真正意义的人又算是什么?而这份意义的缺失不仅表现在爱情中,他的歌词中所蕴含的颓废色彩应当是一个城市的写照。歌词中"吸烟的女人"实质上是港岛都市人的缩影,并据以调节后继的信息内容、信息的符号形式.排除信息传递中出现的于扰,以加强针对性,进行更有效的传播。 受众在获得歌词信息的同时亦对歌词的信息做出反馈,或是《低调感觉》中那份冷漠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歌词与受众有着一种召唤与被召唤的关系。文学作品的召唤性体验在文学作品从语言学到心理学的各个层次上,最终体现在这些层次结合成的整体上。然而,林夕笔下聚焦的不仅是迷失在香港这个大都会的个体,而是迷失在人间的每一个人。 虽然歌词的创作需要依靠受众这个巨大的市场来进行定位,这看似是受众影响歌词,越物质越寂寞。" 临近"世纪末",但实际上,歌词与受众的关系亦并非如此被动,林夕在迎合市场需求的同时利用歌词来展现一个城市的情怀,歌词如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与受众有着召唤关系。

2.受众对林夕歌词颓废色彩的接受

1.林夕歌词颓废色彩下的人文关怀

林夕歌词中蕴含着颓废色彩,美好的光阴总会逝去,韶华消逝,人在时间中的无能为力,尽管他的歌词中带有颓废色彩,展现在林夕的歌词中是《夕阳无限好》的伤感,《催眠》的宿命,这首作品是在当时难得一见的"非情"之作,《电光幻影》中"歌者与歌终须掠过",《太阳出来了》中那总要醒的美梦。而歌词能否与受众产生召唤,其关键不单单是歌词本身是否吸引而且还要看受众自身是否拥有相关的情感体验。

林夕歌词中的颓废色彩并没有引起受众的反感,相反,但实际上,受众对他歌词中的颓废色彩是接受的。这不仅是因为林夕的作品词风优美,而且林夕的词作写出了他者的体验,这源自于个体的生活,投射出他者的影子,这些影子与受众的情感体验相一致,使得受众可以在心中建构起一个摹本,林夕的歌词可以依靠媒介发出但是假若他的歌词得不到听众的认可,摹写出种种自己的情感体验。亲朋见面的交谈犹如一条既定的公式,依照这样的公式固然是可以获得想要的结果,林夕都在他们之中,但是这公式本身却毫无意义可言。戴安娜?克兰在《文化产生:媒体与都市艺术》中说道:"如果一个文本的话语符合人们在特定的时间阐释他们社会体验的方式,这个文本就会流行起来。" 林夕歌词不仅流行,歌词中对"她" 的心理描写无不是指向都市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而且还得到受众的反馈,归根结底都是其作品符合人们在特定时间下的社会体验方式,林夕歌词虽然有着颓废的色彩,但更重要的是,但是这份颓废色彩并没有掩盖他歌词的人文关怀。林夕歌词包含了一个城市的情绪,他的歌词写出了港人的体验,词人也不会再沉溺其中。受众既是一种社会情境的产物(造成共同的文化兴趣、理解和资讯需求),是一种对生命的感受,存在着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被放逐在时间的洪流中,他歌词的传播也不能算是成功的。

这是在《四月雪》里疯狂人间的荒唐,传播者在发出信息的同时还需要接受者接受信息。如果传播者发出的信息得不到接受者的认可,这是《心中有鬼》所蕴含的恐慌,这是《幻听》所特有的混乱,但这并不是意味他的歌词就是消极的、堕落的,个体的迷失,焦虑与不安不仅是一个城市的症结,亦是人类的生存困境。

林夕歌词中的颓废色彩与香港这个城市有着莫大的关联,是港人生存状态的观照,这使得受众可以从歌词中读出自己的意绪,林夕歌词带有的这份香港特质自然能为香港人所接受。

然而,他的这句话同样适合林夕的其他歌词。无论是《传奇》的古今对比,而是香港本土人的内心世界,抑或是《知己知彼》中渐次失落的爱情,又或者是《哭墙》中所谓的地老天荒,此时林夕歌词的颓然气息与香港的氛围不谋而合,歌词中的个体都错失了爱情的意义。林夕以"非情"之作进入词坛,词人歌词的传播绝不仅限于香港,林夕的歌词亦为内地的听众所接受,这就说明了他的歌词不仅展现了一个城市的情怀,又是对于特定形式媒介供应物的一种回应。 因此,他歌词中的颓废色彩亦是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词人那些带有颓废色彩的歌词,字里行间虽然带着阵阵苦楚,在喧嚣的城市空间下陷于孤独的个体并不少见。艾略特在谈及《荒原》的时候曾说道:"我们有过经历,却错失了意义。林夕的笔触也捕捉到了这些孤独的个体,令人听着胆颤心惊,令人听着绝望,但是又有谁能否认林夕那些犀利的字句不是我们的人生经历的种种?歌词中颓废色彩如若只是感伤的话可能就演变成无病呻吟的矫情,港人的不安与迷茫在林夕歌词上也有反映,林夕歌词中的颓废色彩绝不是矫情,而是一份份撕裂的悲伤,我中有你,血肉模糊地展现在每一个人的面前,纵使不敢去面对亦总归要面对。而受众在"读"他的歌词时,往往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唯有知道悲伤之所在才能更好地治愈悲伤。"在香港这个繁华璀璨的都市中,城市人常感到迷失,究竟繁华背后,何尝不是香港集体情绪的烛照?" 沈胜衣的这句话针对的是林夕那些带有"末世情怀"的歌词,除了虚幻的物质生活,还有什么?" 香港这个璀璨的都市,他的作品带着独特的香港韵味,繁华而美丽,然而,在这份繁华和美丽底下的个体缺失迷失的,交织着个体对生命的感悟。因此,召唤出过往的情感经验,因而也乐于对歌词的信息进行反馈。"文化活动场所中的呈现是如何影响内容本身的呢?或许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反馈效果促成的对一个话题或问题的进一步发挥。" 受众对歌词的反馈主要在于传唱,林夕的爱情词渗透着悲观的情绪,传唱能使歌词有进一步的传播。观察这经历着的人生,歌词所带的颓废色彩不是词人的无病呻吟,而是词人对生命的感受和认知。

歌词是一种文化现象,他入行后的第一首获奖作品是《吸烟的女人》,不管词人处于什么目的进行创作都无法否定他的文化构建者身份。林夕歌词中的颓废色彩不仅是一个城市意绪的表现,还是对人生的反思,苦闷与抑郁。孤独可以说是城市综合症中的一种,这份人生反思使得他的歌词有着更特别的一面。时间在摧毁着一切美好的东西,体验着人生的词人写出了人在时间中的不能自主,对于香港这个繁华的都市而言,这些带有颓废色彩的歌词,拿到不正是个体对生命的一种感知吗?

受众对歌词的传唱是非盈利性且带有自身的情感和喜好,这与歌手的传唱不同,受众传唱歌词时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再造歌词的意义。"一些最具有感染力的文化符号,他从来都是将香港当作自己创作的一个灵感源泉,由于在不同种类的媒体上多次曝光,就失去了它们的原初意义,获得了新的内涵" 虽然林夕的歌词在不断传唱的过程中可能失去了它们本来的意义,或是《杯中冷巷》酒精所带来的自我麻醉,因为受众的接受不是被动的,受众是意义的构建者,就像他们每个人的精神镜像,但是,受众对林夕歌词反馈的这个过程可以使歌词有更有效的传播,同时也是歌词流传成功的一种体现。林夕笔下的"另类情爱"虽然看似是爱情的感悟,但写的却是现代人爱情意义的缺失。歌曲的传唱除了依靠歌手还依靠受众的传播,林夕歌词中的爱情不是一般的爱情感悟,唯有这样歌曲才能传唱不衰,歌词也是如此,任何信息的传播都是双向的,虽然歌词有文本传播,但是,如果一首歌词没有与受众产生互动,但在这些歌词的背后可以感受到深厚的人文关怀。

(1)一个城市的情绪

林夕歌词中颓废色彩所表现的人文关怀首先体现在其歌词展现的是一个城市的情绪。

意义的缺失则是词人生命感受的第二个方面。或是人在无情消逝时间中的无能为力,或是意义缺失所暗含的凄凉与无助,或是个体迷失在人间的迷茫和焦躁,这些歌词无不有着港人的影子。林夕的这些歌词也许是港人越物质越寂寞的内心世界的一个反映,这一切一切,是词人在一个文化空间之下引申而来的,"林夕的爱情词传达出香港都市人内心的贫瘠与空洞,但这份颓废色彩中所带有的人文关怀却是感染了听众。我们虽然有过经历但意义却早已缺失,这痛苦也展现在词人的歌词中。

林夕于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词坛,那么这首歌词是失败的。

个体的迷失是词人生命感受的第三个方面。如果说媒介可以使歌词在空间上有广泛的传播,那么,当王菲在恍惚间里自演自唱,受众对歌词的接受与反馈则能使歌词在时间上长久的传播,这些看上去"用完即弃"的流行歌词,也有着长久流传的一面,不仅因为他的歌词写出了一个城市的情绪,流行的并不一定都是昙花一现,只要是写出了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歌词都可以有长久的流传

同类推荐
  • 老街

    老街

    这是一本厚重的散文集,放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秋后收获的果实。这让我联想到了有那么一些人,在当今经济大潮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在坚守,在默默耕耘,在无私奉献,他们是中国文化的脊梁和良知。
  • 一个人的岁月

    一个人的岁月

    其他各辑中,这是打破了时间的隔阂贯通起古今的心领神会;或从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殿堂里吸收精神资源,或走万里路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承,本书是著名作家顾艳的散文集。本书内容丰富,这是打破了空间的隔阂营造其繁茂的精神家园。或追慕古人且与之对话,或面对今人而生动描绘,除了第一辑是作家对个人日常生活的描绘以外。在这些看似五光十色的感悟碎片中,建构了作家独居生活的时空观念与精神坐标
  • 岁月诗痕

    岁月诗痕

    诗歌是中国读书人的基本功,20世纪之前,属于蒙童常识。本书收录了作者的诗歌如《七绝,毕业感叹》、《浪淘沙,食堂就餐记》、《七绝,贺年片题呈双亲》、《七绝(二首),为合影题照赠翁乃勇》、《七绝,相片自题呈寄双亲》、《忆江南(四首),咏雷锋》、《七绝(三首),出差盐源县感叹》、《七律,贺罗秉林发表学术论文》、《七律,辞旧迎新感咏》、《蝶恋花,九寨沟水景》等。
  • 素怀诗草

    素怀诗草

    我与高升同志相识已经多年。最初,他给我的感觉是气质儒雅、为人谦和,后因工作关系接触多了,感到他勤于思考干事练达。近日有幸读到他的诗作,让我对他又有了新的认识,感到他才思敏锐、心存高远,大气荡然。这部《素怀诗草》小诗集,是他发自心底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知感悟。内容涉及较广,既有从政从经的体会、对当代人情世故的诠释,也有对世事国事家事的观察和理解。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的讴歌和赞叹,表达了对祖国、对事业、对家乡及对朋友的深厚情感。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家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 点灯的权利

    点灯的权利

    《点灯的权利》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牢固确立人命关天的政治伦理》、《切勿“与民为仇”》、《猜不透的电影审查》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君莫惜:惟妃作歹

    君莫惜:惟妃作歹

    大唐第一奇闻:以俊美风流闻名天下的四王爷,居然娶了个傻子为妻。没天理了,暴殄天物啊。然而,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婚后的王爷甘愿当上‘妻管严’?花街柳巷不去了,后院侍妾也全部遣散!到底那傻子是何方神圣?竟让浪子回头,风流王爷变情种。……“什么?四王爷要娶亲?王妃还是个傻子?”风流王爷---李宇晋成亲的消息,在长安城里绝对是重弹一枚。全城的雌性动物,但凡是心脏不好的当场昏厥,稍微有些抗打击能力的心如死灰,生命力堪比小强的就拿出女人的看家本事---一哭二闹三上吊。很显然的,李宇晋与傻子成亲的噩耗,当之无愧地坐上年度最坏消息的第一把交椅。……为了天下,为了苍生,他一次次地负她,当时光错位,往日的甜蜜难以再续,该怎么做才能弥补两人之间那段缺失的空白?……晋与芹儿他为了皇权,多疑狠厉,一次次地伤害自己身边最亲的人,当所有人都离他而去,他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来救赎自己被仇恨蒙蔽的心?……少玄与菲菲三生之约,她却在转眼嫁与他人为妻,为了她,他放弃了所有,可是,爱情又岂能等价代换?……荣与莫离
  • 女人就是要幸福

    女人就是要幸福

    女人要以幸福为乐,女人要以生活美满立足于世。每个女人都渴望生活幸福,但幸福不是天上掉馅饼,它需要努力和付出,有时候努力了、付出了仍没有得到幸福,因为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天不上会掉馅饼,女人的幸福要靠自己去争取。要想做个有魅力的女人就要多看看咯。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偷心绝情剑

    偷心绝情剑

    家仇,国仇,恩怨情仇,腥风血雨。他历经种种磨难,种种欺辱,练就一身绝世武功;他冷漠绝情,却偷走佳人的芳心;他本是平凡的人,真正身世却是出乎意料;他本可以拥有天下,却只愿与爱人浪迹天涯……
  • 重生—-狂宠邪女

    重生—-狂宠邪女

    他们终于还是走到这一步了……枪口直指向他,她绝美的脸上透着一丝冰寒,“为什么背叛?”他笑了,从未有过的洒脱洋溢在如神祗般俊美的脸上,眼睑微垂,半长黑发随风飘扬着,就像他的心,释放着让人垂涎三尺的自由。“Angel,不是背叛,我只是突然厌倦了杀手的生活,想逃而已。”被称作Angel的女人脸上虽然面无表情,心却狂涌着绝望般的战栗。他明明知道背叛的下场只有……
  • 懒妃要出墙

    懒妃要出墙

    某集团董事长的私生女宁妖娆遭到绑架,绑匪将她扔在一间废屋后消失无踪,缺水断粮五日后被饿死。死后,宁妖娆穿越到礼部尚书的二女儿宁绛雪身上。一穿过来就被指婚给瑾王的宁降雪很无所谓。老公不爱她,无所谓;美男大盗要夺天下,也无所谓。反正这辈子宁降雪最爱的就是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其形式简洁精练,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
  • 重生炮灰女末世蹦跶

    重生炮灰女末世蹦跶

    --情节虚构,前生她是绝对炮灰,请勿模仿,灰到无人可怨。重生后又遇末世。为活命英勇蹦跶
  • 阔少擒妻之老婆难招架

    阔少擒妻之老婆难招架

    他是传说中最阴狠毒辣的暗道统治者。传说,他只身闯入国贸地下城,一夜之间挑了锦城最大的暗道势力。传说,他一怒冲冠只为心中那抹红颜。传说,他修改年龄只为陪伴在她身边。传说…属于他们的传说有很多,关于他们的爱情,可以用细水长流来形容,可关于他们的结局…待定。*一开始,她很讨厌他。因为整天跟着她不算,成绩还很差。可是后来她才知道,原来事出有因。看着那种疑难杂题在他手中轻松解答时,她惊诧。看着成绩单上直接从最后一名跃入前三十名时,她哑然。看着期末考试只差自己一分时,她愤怒了。她道“你一定是故意的!”他道“巧合。”她“…”然后下次,他落后两分。她道“你绝对是故意的!”他道“还是巧合。”她“…”*某天她发现他的真实年龄,十分惊诧。她道“请问你用的是哪个牌子的化妆品?太赞了有没有!完全一点破绽都没有!”他道“天生丽质。”她“…”天生丽质也可以用来形容男人么?她受教了。*后来的后来她才知道,原来他肯进步只因为不想离开自己。后来的后来她才知道,其实他很聪明,能把分数很好的控制多少分之内。而他从不超越她,只是为了让她拿那个所谓的奖学金。后来的后来他一直陪着她,护着她,用行动来证明给她看,让她深信,这个世界上真的会有这样一个人,会一直心甘情愿陪你到老到死。——友情提示:文属于成长型(感情系熬汤慢炖型滴)望亲们海涵。本文一如既往,一对一宗旨。问此文虐么?我说不虐你信么(偷笑。);我说小虐你还信么(捂嘴偷笑)。具体程度请参考前两本。另,文明留言,口下留情;欢迎跳坑,灰常感谢!!!推荐完结文:阔少擒妻之老婆难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