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300000010

第10章 为胡适发疯至死的女子 (1)

--兼谈胡适两首诗作的解读

陈漱渝

胡适是中国现代白话诗的倡导者,一生中写过不少新诗、打油诗、旧体诗词,大约总计有320余首,其中自然也不乏情诗。他创作的情诗有些不但内容隐晦,而且常在诗题或序跋上做手脚,声东击西,故布迷魂阵,有意将读者引入歧途--这是中国诗歌阐释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最早道破其中奥秘的是胡适挚友,中国现代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徐志摩。他断言:"凡适之诗前有序后有跋者,皆可疑,皆将来本传索隐资料。"

胡适故布迷魂阵

1929年1月25日,胡适在日记中写了一首诗,原文是:

作一首诗,纪念北大

留恋

三年不见伊,

使自信能把伊忘了。

今天蓦地相逢,

这久冷的心又发狂了。

我终夜不能眠,

萦想着伊的愁,病,衰老。

刚闭上了一双倦眼,

只见伊庄严曼妙。

我欢喜醒来,

眼里还噙着两滴欢喜的泪。

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你总是这样叫人牵记!"

1964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册《胡适先生诗词手迹》,收入此诗时将题目改为"《三年不见他--十八年一月重到北大》"。诗末有附言:"我十五年六月离开北京,由西伯利亚到欧洲。十六年一月,从英国到美国。十六年五月回国,在上海租屋暂住。到十八年一月,才回到北方小住。直到十九年十二月初,才把全家搬回北平。"有一些胡适年谱据此将这首诗认定为纪念北大之作。

然而,根据胡适"于无疑处有疑"的开示,我对以上说法颇感怀疑。我疑的不是胡适对北大的感情,而是怀疑北大是不是本诗真正的抒情对象。不错,北大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作为胡适多年执教的最高学府,当然不能不使胡适产生留恋之情,但留恋到"发狂",留恋到"终夜不能眠",留恋到一觉醒来"眼泪还噙着两滴欢喜的泪",那就显得有悖人之常情,有悖人生常态,夸张过分而显得有些矫情了。更何况北大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很难说有什么"衰老"--反之,校史越长,学校名声越大,是值得欢喜和骄傲之事。至于北大红楼,可以用"庄严"来赞颂,但如果用"曼妙"来形容,就不仅文理不通而且显得轻浮了。但是,如果把诗中的"伊"理解为胡适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一位女子,那读者就会豁然贯通,而且会被胡适的真情而深受感动。

痴情女子朱毅农

那么,这位女子是谁呢?我以为就是朱毅农小姐。

胡适是1929年1月19日乘火车从上海抵达北平的,一共逗留了36天。此行目的,一是出席协和医院董事会,二是为了探望重病中的梁启超。接站时任鸿隽对胡适说:"你也许见得着他。"第二天看报,才知道梁启超在19日下午两点一刻就去世了,胡适晚来了7个小时。在胡适心目中。梁启超在一些学术问题上虽然跟他意见相左,但其人"和蔼可爱,全无城府,一团孩子气。"20日,胡适跟陈寅恪、丁文江、任鸿隽等含泪参加了梁启超的入殓式,并敬献挽联:"文字收功,神州革命。生平自许,中国新民。"同年2月25日,胡适离京返沪。他在当天日记中写道:"此行有许多可以纪念的事,可惜太忙,日记不能继续,这两个月的日记逐遂成最残缺的日记。"

由于这一段时间的日记"残缺",我们只知道胡适在友人任鸿隽家住了三个星期,在丁文江家住了两星期,赴了一百几十次宴会,但日记中并无重回北大校园的记载,仅提到他跟徐旭生、李润章等讨论把北京大学改作研究院以及"统筹全国大学区"的事宜。我以为,胡适日记的"残缺"固然跟他的忙碌有关,但也有些内容他原本就不想写进日记。胡适专程到香山探望养病的朱毅农就是一例。这条信息见诸1930年10月20日胡适日记:"我自去年二月香山见她之后,至今始见她。"事隔一年,一般读者阅读时极容易忽略。

说朱毅农为胡适发疯致死,这也有胡适日记为证。1930年10月20日胡适日记记载了他跟朱毅农会见的场面:"去看朱我农(按:毅农的长兄)夫妇,并见其母。问之毅农现另住一小屋,用一个老妈看护,现卧病在床。朱母年已八十余,殷殷要我安慰她。我农夫人邀我同去看她,我跟她出去。屋在口外沿大路,是一所住宅,他们租了这人家门外的两间小屋给毅农住。此处便是她的疯狂院!她病在床上,我进去看她,我农夫人即辞去(按:我农夫人辞去,表明她知道毅农有些话仅想对胡适说)。她很瘦削,对我说话很清楚,但也未免时有风话(按:原文如此。胡适所谓"疯话"其实是病人潜意识中的真话。),她自己说,"我是为了想你发风的"。

我再三安慰她,劝她安心养病,将来我到北平,一定可以常见她。她说,'我别无指望,只望可以常常见你一面'。她又说,'我的脑经还可以恢复。你若肯教我,我还可以做点东西出来。'我都答应她了。此会甚惨,使我很感动。"同年10月22日胡适日记又写道:"去看毅农,仍未能起床。我看她似不能久活了。此正古人所谓'我虽不杀伯仁,但伯仁因我而死',念之黯然。""伯仁"姓周,是晋元帝时的"仆射"(宋以前的一种武官官职)。他有一个好朋友王导。王导的堂兄江州刺史王毅起兵谋反,周伯仁在元帝面前多次为王导辩护;但王毅因宿怨想杀伯仁,王导虽然得知这一动向,却没有表态。周伯仁的死耗传来,王导痛哭流涕,觉得有负于良友,于是忏悔道:"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胡适援引这一典故,是表示朱毅农的死他应负间接责任。

胡适因何与朱小姐结缘

毅农结识胡适,因为他的二哥朱经农是胡适留学美国期间的挚友。《胡适文存》中有一篇有名的文章,题为《答朱经农》,即为胡适与朱经农探讨"文字革命"的往返书信。朱经农极端反对把"文言""白话"一概废除,采用罗马文字作为国语的主张。对此胡适表示同意。但胡适同时指出了他一笔抹煞白话诗的偏见,并且极其不赞成他关于"白话诗应该立几条规则"的意见,认为这类轨范会成为新诗写作的一种枷锁镣铐。其实,早在1916年留学美国期间,胡适和朱经农之间对白话诗创作的意见即有分歧,但正是在相互驳难的过程中友谊与日俱增。而且后来朱经农的长兄朱我农也参与了这种讨论,同样跟胡适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在现存江冬秀致胡适信中,我们对朱毅农以及他跟胡家的关系多少有点了解。一、朱毅农身体不好,曾准备到北京西山疗养半年,届时打算将朱母寄放在胡家。由此可见两家关系十分友善。二、朱毅农跟胡适之间彼此关心。毅农曾为胡适提供治疗痔疮的药方,她认为手术的效果并不好,不如吃药。1923年胡适到杭州疗养时,寄回两把当地产的丝绸扇子,一柄送给太太,另一就送给这位朱小姐。三、朱小姐曾当过胡适长子胡祖望的老师。朱小姐很喜欢这个孩子。

1923年7月20日朱经农致胡适信,可以跟江冬秀信中的这一说法互相印证:毅农有信来,说起你送扇子给她,她很感谢你,要我写信给你时候,替她谢谢你。她说,你的令郎非常聪明,她和他在一起觉得另有一种乐趣。她应该感谢你们送这样一个好的小朋友给她,因为自从和他在一起,心里觉得快乐得多。不过她恐怕自己教法不好,耽误了你们的令郎,所以心里又常常着急。我已写信告诉她,要她放心,我知道别的小学教师的本领也和她差不多,没有什么别的好教法的。我想,毅农是一个很好的小学教师,可惜身体弱些。她富于感情,对于小孩子有一种真的亲情,所以孩子都喜欢她。

毅农对胡适的好感,最初是因为胡适对她一家的关爱产生的。朱经农留学美国时,最初是勤工俭学,当了一名"官学生"--在华盛顿兼任"留美学生监督处书记"。后来朱经农转到纽约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研究院就读,没有了这份工资补贴,经济顿感拮据。这时胡适曾借钱或垫钱替朱经农养家,使朱经农的母亲和这位小妹毅农非常感动。因为这种机缘,胡适跟毅农有机会见面,并建立了长期的通信关系。

毅农对胡适的好感更产生在胡适辅导她创作的过程之中。朱毅农是一位有文学天赋并经常有创作冲动的女子。胡适长期辅导她写作,认真为她批阅文稿,用长信短信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希望她的作品能在《新月》杂志发表,或由新月书店出版。朱毅农每当看到胡适在她文稿上画的每一个红圈都感到特别可爱,但她又有些畏难,怕"出台出早了,弄得下不了台,反倒丢了老师的脸"。她感到胡适比她哥哥更有耐心,因为她给二哥朱经农写十封信,常有九封都得不到回复。她也感到在胡适的辅导下,写作水平确实长进了一点。朱毅农婚后没有生育,她丈夫的妹夫想把儿子过继给她,免她精神孤寂。她认为此引举"太可笑"。在胡适指导下写作,她的孤寂感觉全消失了。也就是说,胡适给了她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1925年5月3日,朱毅农致胡适信,淋漓尽致抒写了在胡适指导下进行小说创作的快乐 。

适:

你那样忙法,还和我写这样长的信,你想我心里是多么的感谢你!

你批评我的话,很对。我读了你的大作以后,更知道自己的毛病了。适之!像你这样肯说实话的人,实在是很少的。我真没有想到十余年来理想中的老师,今天竟找着了,你想我此刻心里是多么的快活。

我这篇小说是去年夏天在西湖作的,作时本在生气之后,目的只在出气,不在作文,更没留心到笔法等等。

去年上西山以后,我又作了两三篇小说,但都是关于爱情不能见人的(因为那里我与树人婚约尚未发表),随作随撕,没留下稿子。因昨生病开刀后,整夜不能安眠,百无聊赖的时候,心里忽然又来了一篇小说,题目是《黎明时》,等几时有间空了,手上的疮口好了,打算把他写下来看看何如。

可惜你不久就要上海外去,怎么办呢?行色匆匆的时候,不会嫌我这个笨学生太麻烦么?

好日子长着呢,还是等你从外国回来时再一总给你看吧。但我总盼你永远肯批评我,我还盼望我自己好好努力,不论环境怎样改变,不把这做小说的念头打消,永远做你的学生,永远能受你的批评。

树人答应结婚后教我的英文,我盼望我日后能和你一样译书,那才有意思呢。

适之!你的这些学者,实在没梦想过我们这些学识浅的人的苦,这苦处真和你大作中的马夫差不多。所以你们如果能把一个学识浅的人,变成一个能人,实在是一件最慈善的事体。手痛不能好好写字,写字乱七八糟,你看了不会骂我么,不写了。

祝你

安好

毅农

十四,五,三

冬秀处请代为致意,恕不另

四 朱小姐和她的丈夫之间

同类推荐
  •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我们也唱着这支歌奔赴了北大荒…… 本书的作者是记者出身的作家,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大概每一个知青战友都会唱这首歌、它是电影纪录片《军垦战歌》的插曲。本书的类型是他最擅长的纪实文学。书中主要描写了哈尔滨、上海、北京的六十多位知青,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产,在“前青知时代”或“ 后知青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又最具个性的故事。一群意气风发背着行李的上海知青坐在大卡车上。这首歌曾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浩荡。,他们高唱着这支歌向塔里木荒原进军
  • 精神自治(修订版)

    精神自治(修订版)

    透过《王开岭文集(随笔卷):精神自治(修订版)》,作为读者,我游历了一个人的精神地理,被那些从未见过的神奇风光吸引。那风光在日常的旅游地图上是见不到的。我不敢断言这样的地理绝无仅有,但我确定的是,这是当代为数不多的身兼多种文质的作家和作品。《王开岭文集(随笔卷):精神自治(修订版)》让我看到了一个智者、一位诗人、一颗良心、一个浪漫而冷峻的同时代人。这样一个夜晚,携上这样一本书,与之同行。我感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欢愉和春天的临近。
  • 一日三秋

    一日三秋

    收录了著名散文家及评论家韩小蕙女士历年来散文精品凡30余篇。其中既有写老北京的生活趣闻,又有且行且思的精彩体会;既有拍案而起的意气风发,又有煎茶煮酒的闲情雅趣。文笔隽秀,构思精美,让人在享受文字之美的同时享受思想盛宴。
  • 解放石家庄(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石家庄(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石家庄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千世契约:废材嫡小姐

    千世契约:废材嫡小姐

    新文《肥妃正当道:魅王宠妻无下限》她,21世纪全能武术冠军蓝言月,奇葩穿越,向异界痴呆蓝言月许诺:“咬你的狗我会帮你拔毛宰杀,欺负你的下人,我会帮你割阉打残,你那做吃等死的老娘,我会给你养的白白胖胖,还有你那念念不忘的未婚夫……若是帅哥,我也帮你收入闺中!了你此生牵挂!”无情生父,恶毒姨娘,阴险姐妹……渣渣多到虐不完,还好有个绝世天才未婚夫可以让她依仗。“夫君,那小子偷瞄我?”“宰了!”“夫君,那女人陷害我!”“挖坑,活埋!”“夫君,这老头不教我法术!拖出去喂狗可好?”某男看着自己的师父,汗流浃背:“娘子,可否手下留情?”“行,留下他的手,继续拖出去喂狗!”成娇是他宠,任性有他惯,可最后……
  • 长得漂亮不如说得漂亮:女人享用一生的口才书

    长得漂亮不如说得漂亮:女人享用一生的口才书

    一个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是一定要说得漂亮。无论什么时候,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修养、文明的举止、优雅的谈吐、出口不凡的表达,一定可以让她活得足够漂亮,一个女人只要口才佳,相信没有谁可以阻碍她幸福的脚步。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魔宠天下:天才萌宝腹黑娘亲

    魔宠天下:天才萌宝腹黑娘亲

    某女气急败坏,狠狠地擦拭自己的嘴巴:“不近女色,清心寡欲吗?你刚刚都干了什么!”某男微微一笑,看着她抓狂,心情极好:“不近女色,女儿哪来的?不清心寡欲,你怪我到处留情怎办?”穿越后,有空间戒指,有一亩三分地,只是,为什么还有一个小包子,最重要的是,这小包子还是她的,那……那孩子他爹是谁?不管了,有田有饭吃,一人也是养,两人也是养,平日里没事种种田,背后咱们空间戒指内修修仙,把日子过得美美的……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每天5分钟,轻松通读心理学:500个贴身心理学常识

    每天5分钟,轻松通读心理学:500个贴身心理学常识

    本书抱着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学、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并将心理学应用到实际当中的想法,编写成册。收录了工作中和生活中最有用的、和每个人都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再配以众多心理学家最新的研究结果、数据报告,以及许多生动的、鲜活的案例,趣味性非常强。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富贵逼人

    富贵逼人

    现代小白领穿越了,重生在进京寻亲的古代贫家女身上,前世的孤女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辗转艰难找到亲爹,却发现他竟是六亲不认的陈世美,祖母年迈,亲娘是个软包子,看她如何逆袭,成就荣华富贵。
  • 青少年创新教育故事全集

    青少年创新教育故事全集

    本书以挖掘和激活青少年创新潜能和创新思维为主线,以培育青少年精心挑选了200多个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创新故事,每个故事前面配有一则精练的名人名言,后面配有精彩独到的智慧点拨,挖掘故事深层的内涵,揭示创新的内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