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51

第51章 刘勰与《文心雕龙》 (4)

对"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这段话中的词语,我们略作释义。"崇替"即盛衰义,"崇替于《时序》"即是在《时序》篇中论说批评文章的盛衰变化,这可叫做历史的批评鉴赏。"褒贬于《才略》"即是在《才略》篇中褒贬历代的作家作品,大体也是历史的批评鉴赏,二者有同但亦有异。纪昀说:"时序篇总论其世,才略各论其人。""怊怅于《知音》"即是在《知音》篇中感叹惆怅于知音之难遇,这是明显的批评鉴赏论了。"耿介"即感愤之意杨明照先生以为"《程器》一篇,舍人抑郁不平之气,溢于辞表"。杨先生以为此处"耿介"与通常之含义不同,宜解释为"感愤之意"。"耿介于《程器》"是感愤于作家的道德修养在历史上的评价,可称之为作家论或者作家修养论。

第五个部分,我们称之为《文心雕龙》的总序或者序论。此部分只有《序志》第五十这一篇。刘勰说:"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文心雕龙》的总情况具于《序志》篇中,"长怀《序志》"就是在《序志》中抒发他悠长的怀抱,而"下篇以下,毛目显矣"就意味下篇到此结束,全书亦然在此结束。《序志》一篇既然是驾驭群篇之篇目,当然是解开文心雕龙的钥匙,那么很显然,不讲这一篇是对《文心雕龙》及其作者的不尊重。正因为如此,这一篇我们介绍得非常详细。

(四)《文心雕龙》的篇数及文化原因

为什么《文心雕龙》是五十篇而不是四十九篇,也不是五十一篇?这是有文化原因的,刘勰说:"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而《周易·系辞上》中确实说过"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这样的话。这样说来,刘勰是用《周易》里的原理来安排全文的篇数。对于《周易·系辞上》这句话,韩康伯引王弼注云:"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贯用四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四十有九,数之极也。"以此观,则"一"乃为不用之用,至为重要。而孔颖达疏中提供了各种关于"五十"与"一"的说法,例如汉代京房云:"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凡五十。其一不用者,天之生气,将欲以虚来实,故用四十九焉。

"孔颖达疏中又说:"马季长云:'易有太极,谓北辰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北辰居位不动,其余四十九转运而用也。'"荀爽又说:"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凡有五十。乾初九'潜龙勿用',故用四十九也。"而郑玄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五行气通。凡五行减五,大衍又减一,故四十有九也。"这么多解释,弄得孔颖达也只好说:"但五十之数,义有多家,各有其说,未知孰是。"但孔颖达最后大体同意王弼的看法。刘勰《文心雕龙》这本书的篇数依据《周易》原理而安排,当然具有非常丰厚的文化内涵。各家虽然对"五十"解释不一,但对"一"的解释则大体相同,所谓"不用之用",以虚驭实。以此观,则《序志》在《文心雕龙》中的作用亦不言而喻。

(五)写作《文心雕龙》的基本态度 (1)

写作文章与著作的态度很重要。有些人写文章,要么很激进,推翻前人的一切;要么很保守,对前人的东西过于崇拜,刘勰对这两种态度都不以为然。刘勰在《序志》篇中说自己的态度是"同之与异,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务折衷","唯务折衷"就是他的根本态度,而"折衷"就是儒家持守中道的思想意识。刘勰不仅在核心的价值观上坚守儒家的原则,就是在写作的态度上也同样在坚守儒家的原则,不走极端。故而刘勰说:"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意思是说,如果我写的东西和前人有雷同的,那不是我有意要这样,那是不得不和前人相同;如果我和别人有什么不相同,那也不是我有意去不同,是我不得不和别人不同。刘勰坚守不乱创新的态度与原则,有些人喜欢乱创新,很多时候只是题目上在创新,内容上、实质上一点也不创新,不但不是创新而且很陈旧,常常还以艰深文其浅陋。应该说,刘勰的态度是非常理性的,对今日学术界亦启示良多。

三、"文之枢纽"中的核心思想

"文之枢纽"部分前面三篇是《原道》、《征圣》、《宗经》,这构成了《文心雕龙》"原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核心思想。

首先是看它的"原道论"。"原道论"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刘勰所说的"道"到底是什么道?是儒家之道,还是佛家之道,还是道家之道?关于这个问题,学界是有争论的。有些人提出了比较奇怪的理论,说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的这个道指的是佛家之道。刘勰确实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文心雕龙》的很多篇章中也使用了很多佛教用语,这是事实,但能不能通过这些就证明《文心雕龙》中所说的道是佛家之道呢?我以为不能这样去推理。杨明照先生说:"文心全书,虽不关佛理,然其文理密察,组织谨严,似又与之有关。"也就是说,佛教的东西对《文心雕龙》的影响仅仅在其组织结构这些形式层面,而其核心思想方面与佛教无关,"所谓道也,经也,纬也,骚也,皆中夏所有,与梵夹所论述者无关。......故文心五十篇之内,不曾杂有佛理也。"此论似为公允。

《文心雕龙》中的所谓"道"就是儒家之道而已,没有必要钻牛角尖去捧出其他家的"道"来为之敷衍,只不过刘勰采用的是经过《周易》中的形上学提升后的儒家之道而已。刘勰非常重视《周易》,也深受《周易》的影响,《序志》篇中刘勰说《文心雕龙》全书"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便是坚强的证据。实际上,刘勰所说的"道"以及论道的方式大多来源于《周易》,而《周易》里面的"道"实际上就是天道与人道的互动状态而已,即天道和人道交融,杂糅一体。儒家之道不能仅仅理解为人道,人道要有根源根据,其根源根据就是天道。天道是人道的根源根据,而人道则是天道的发挥和衍生。儒家之道必须这样去观察,才能得其真相。人道这一层面,体现的是入世之心,如果没有人道,只有天道层面上的东西,基本上就属于道家而不属于儒家了。对儒家而言,天道是在人世间行事的总的价值根源。为什么要这样做,不那样做,最终的根源根据就是天道。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上天发来的绝对命令。在人世间践行天道就成了人道,只不过儒家常常对天道只是点到为止,不作深入的探讨而已。

那么,刘勰《文心雕龙》是不是从天道讲到人道呢?我们得具体观察《原道》篇的论说逻辑。《原道》篇第一句话是"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关于这个"德"字,解释上是有争议的。范文澜先生把"文之为德"简化为"文德"去解释,而杨明照先生颇不以为然,说"范注简化'文之为德'为文德,已觉非是;又谓文德本于'君子以懿文德',则更为牵强"。杨明照先生认为"'文之为德'者,犹言文之功用或功效也"。我觉得杨先生的解释更为准确一点。文既然与天地并生,在那个时候,人还没有产生,此时之文当然不是人文,那个时候只有两个"文",一个是天文,一个是地文,"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乃是天文也,"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乃是地文也。这些天文、地文归根结底是什么"文"呢?刘勰说"此盖道之文也"。在传统思想中,道是天地的总根源,道产生天地。既然道产生天地,那么天地所呈现之"文"就更是"道之文"了,这在逻辑上必然如此。

道既然是天地的根源,那道也必然是"文"的根源。道产生天地和天地万物,产生天地之文,但道又要生人。从逻辑上说人类应该是这个宇宙生成模式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说,人类是最后产生的。产生了人类,那么人类是否也有"文"呢?刘勰以为人是宇宙最贵者,"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天地本无心,谁为天地立心?人也,五行之秀乃说人是宇宙中之精华。刘勰说:"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动物植物都有"文",当然人就更应该有"文"了,故刘勰说:"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人乃有心之器,刘勰认为"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心生言,言生文,这是自然而然的逻辑,故而人文便展开在宇宙之中。可以看出,在《原道》篇中,道是最后的根据,道生天地,而道生天地的同时亦生天地之文,而"文"的历程是从天地之文到人文。

一到人文,这就不仅仅涉及"天道"了,人为有心之器,又有一个"人道"的问题。讲到人文,刘勰就从上面的天道转到人道了,《原道》篇实际上就是由天道走到人道,从天文、地文到人文的逻辑过程,这一点刘勰在《原道》篇里面交代得非常清楚。在论说"人文"的时候,刘勰说:"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刘勰认为最早的人文是《周易》的卦象,这是人类未有文字时所创制的人文,这"人文"当然是圣人制作的,所谓"庖牺画其始"是也。而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即产生文字之后,人文的表现更进一筹,虽然"炎皞遗事,纪在三坟",但是却因为"年世渺邈"而"声采靡追",至乎唐虞之世,人文则"焕乎始盛",既有"元首载歌"以"发吟咏之志"之"文",又有"益稷陈谟"以"垂敷奏之风"之"文"。

至于从夏后氏到孔子时期的"文"的情况,刘勰说:"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日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性情,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各代虽有不同,但都是圣人在制作人文。刘勰这样一叙述下来,把整个人文的历史勾勒了出来,但人文与道又是什么关系呢?刘勰说这些圣人制作人文也是原道心而为之:"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刘勰以为人文虽然是圣人体天地之道而制作的,但却不是为文而文,乃是要指向人间发挥功能,体现为"人道",所谓"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是也。

在人类未产生时,文与道之间没有中间环节,道直接体现为天地之文,而在人类产生之后,道与文之间有了"圣"这个中间环节,这个中间环节发挥着连接天道与人道的桥梁作用,故刘勰说:"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天道与人道交融于圣人一身,向上通天道,向下展开为人道而发挥"日用而不匮"的社会功能。刘勰说圣人制作之文章既"写天地之辉光"又"晓生民之耳目",前者天道也,后者人道也,其义甚明,不待多言。这样一来,也就形成了"道-圣-文"三位一体的关系了,这也是《文心雕龙》首三篇《原道》、《征圣》、《宗经》得以展开的逻辑基础。

总之,在刘勰看来,人文与天地之文一样,也是"道之文"。"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人文源于天道,作用于人世。我们把《文心雕龙·原道》中的"道"搞清楚,也就能够有力地驳斥所谓刘勰的道是佛家之道的说法。如果是佛家之道,那为什么在《序志》篇中刘勰讲梦见孔子呢?怎么没有讲他梦见释迦牟尼呢?我们看《序志》篇,就可以明显看出刘勰《文心雕龙》乃是以儒家之道作为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了。这也是刘勰指责近代论文之作的根本原因,近代论文之作"各照隅隙,鲜观衢路,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而所谓根源,就是"道",道是文之终极根源。

(五)写作《文心雕龙》的基本态度 (2)

同类推荐
  •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本书编入了中外百余篇抒情散文,或优美动人,或朴实真挚,或意味深长,如日暮黄昏的天空中升起的袅袅炊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抒情散文从平常生活、旅途见闻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心灵咖啡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回眸和感悟,灵魂被陶醉,思维被熏陶,文学修养也更上一层楼。
  • 解密中国大案(二)

    解密中国大案(二)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国家药监局窝案中落马的小人物、原国家统计局长邱晓华重婚案之外,还对轰动全国的段义和杀人案、许晓刚受贿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有些人似乎什么都不必做,好运气就会伴随终生。而有些人卖艺的时候必须专心卖艺,才会随着岁月的沉淀变得越发有底气。这本书记录着这样一些人:一个不需要照顾,女汉子性格的白领;执着并拧巴的女推销员;死心眼的BJ男和他的十个姑娘;长得好看的拉面师傅;乐此不疲的“喜当爹”……看着他们的故事,你会想:有些好运气,还没有来找你,不是说他们永远不会来了,只是为了让你多走一些路,再遇到属于自己的甜。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百篇美文,百种人生态度,蕴涵了大师们感悟自然,体验人生的情愫。阅读本书,流连于名家名作中,体味亲人的爱,朋友的关怀,使干涸的心灵得以滋润,枯萎的生命得以激越。共赏隽永不朽的作品,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翻开本书的那一瞬间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之乐、感知之乐、人生之乐。所选文章篇篇脍炙人口,堪称人类语言文字之杰作。
热门推荐
  • 穿越爆笑江湖

    穿越爆笑江湖

    本文欢脱无厘头,温馨而甜蜜,但作者爱抽风,有逻辑强迫症勿进,“3+3当然等于9了!”“...”;身边美男如云,你只要好好的。避毁三观;且看腹黑仙君如何潜了呆萌仙子,神仙也犯二,穿越跳错门,玉帝暴跳:赶紧把她找回来;重返古代,脱线小仙继续将“二”进行到底,下凡也要在一起的,无奈家有妒夫,可远观不可亵玩,他说:唐小宝,你眼睛往哪瞄,家里已经有个极品了,还看那些伪劣商品做什么。他还说,那绝对是真爱!【新书求包养《腹黑捉妖师:独宠废材萌神》】,在我怀里被我爱着就好
  • 你死了还怎么听我说爱你

    你死了还怎么听我说爱你

    当你喜欢我的时候,我不喜欢你,当你爱上我的时候,我喜欢上你,当你离开时候,我却爱上你,是你走得太快,还是我跟不上你的脚步?我们错过了诺亚方舟,错过了泰坦尼克号,错过了一切惊险与不惊险,我们还要继续错过……到底谁是谁的过客,谁是谁的宿命,谁又是谁的归人?
  •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下)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下)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是法国著名侦探小说家莫里斯·卢布朗的代表作。《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一经出版,很快便在法国家喻户晓,之后更是风靡整个欧洲大陆,至今仍畅销不衰,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亚森·罗宾既是一名心思缜密的盗贼,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侦探。紧跟他的脚步,开始一场神秘惊险的探案之旅吧。
  • 沙捞越战事

    沙捞越战事

    ,那里活动着英军136部队、华人红色抗日游击队和土著猎头依班人部落等复杂力量。顺利当上了双面间谍,二战时期的沙捞越是日本军队的占领区域,在错综复杂的丛林战争中,本想参加对德作战却因偶然因素被编入英军,参加了东南亚的对日作战。加拿大华裔周天化。一降落便被日军意外俘虏,周天化演绎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 昆虫记:高明的杀手(第1卷)

    昆虫记:高明的杀手(第1卷)

    《昆虫记》是一部涵跨文学与科学领域的经典巨著,百余年来一直誉满全球。本套全译插图珍藏本在最大限度重现《昆虫记》原著全貌的同时兼顾原著的文学性、可读性,特别插入了近1800幅手绘图以及精准的图说,力求将一个完整美妙的《昆虫记》奉献给读者。相信这一切精心的编辑将带给您无与伦比的阅读体验。《昆虫记》卷一于1878年发行,在这一卷中法布尔以平实、幽默的语言记录了推粪球的圣甲虫、捕食吉丁的节腹泥蜂以及黄翅飞蝗泥蜂等一系列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讲解了它们有趣的生活习性、高超的本能……宛如一曲奏响在美丽田野中的昆虫之歌。
  • 圣堂

    圣堂

    一次裸奔捡到半神神格,圣堂底层的新嫩弟子王猛开始了华丽的传说,拥有五行体,逆藏神格,横行三界,有装逼有热血有妹纸。
  • 财富是一种心态

    财富是一种心态

    (揭示财富的秘密,让金钱为你工作),财富是一种心态(精装版),(世界三大顶级财富书之一,全球六十多个国家长销不衰,销量超过千万册),股神巴菲特的财富启蒙书,成就美国无数亿万富翁的神奇之书,翻开这本书,思考、计划、铸就财富人生,《财富是一种心态》汇集了从古至今积累金钱、创造财富的思考、实践和经验,通过浅显的语言、真实的故事、古老的箴言,传授关于财富的真谛。作者告诉我们:拥有金钱并不等于富有。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亿万富翁,但充裕、悠闲、舒适乃至满足的生活,却是每个人通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境地。财富是由心态创造的,怀抱正确的心态,加上勤勉、节俭和奋斗,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就会展现在你和我的面前。
  • 伟大的励志书

    伟大的励志书

    本书是成功学之父奥里森·马登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该书中列举了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典案例,由细节入手,从15个方面探讨了通向成功的道路究竟应该如何去走
  • 女人儿童的故事

    女人儿童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淡定主母嚣张王

    淡定主母嚣张王

    简介近视600的林小景很悲催的穿了,还是身穿,好在林小景是传闻中无比淡定的主,当然不能被表面蒙蔽,这主是外面淡定内心无比邪恶狂热的家伙。看着各人玩阴谋耍算计各种欢快,有时还心血来潮的乱加戏码。可谓混的风生水起,如鱼得水府里小妾给她下迷药陷害时林小景很配合的吞下药,一脸痛苦的似乎就要阵亡看的小妾心情大好还要装作关心的样子上去扶她的时候“下次下毒找甜的,这玩意不和我口味。我实在是咽不下去!”接着一口黑水就吐到某张还没来得及抽筋的脸上太子爱妃推她下水,反而一脸惊恐的想要博同情的时候林小景却优哉游哉的从水里爬出来淡定的跟人家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你哭早了,我会游泳!”这个平静的世界,就这样无害的淡定主给彻底折腾。唯一不和谐的就是,总有那么一个人,有事没事的就出来煞煞风景“人生真是要缘分呀…”某景抿一口茶,很淡定的看着总是负责煞风景的人物此人腹黑算计凶残冷血外带小气,见了皇帝老子也面不改色,对着任何人都是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似乎这世界没有他到不了的地方,做不了的事情!虽任由她兴风作浪,任由她没事找事,但是他要见,她必须出现,不出现也能拎她出来。他要走,她必须陪着,不愿意也能带她走。总之就是两个字,嚣张!当淡定主遇到嚣张时王,到底会怎么样,请亲们擦亮大眼或者小眼瞅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