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15

第15章 先秦儒家对"文"的思考 (6)

孟子关于《诗》的思考有若干个方面,第一个是共通感的问题,这是与人性论普遍性相关联的一个问题。孟子认为,人性具有普遍性,这个普遍性在他那里当然都是善性。"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这是从反面来论说人性的普遍性,在他看来,这是人之为人的"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犹其有四体也。"在另外的地方,孟子对"人之四端"也有同样的论说,只是更着重从正面来加以论说而已,而且"四端"的具体内容略有不同,即"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前面所引文字里面的"辞让之心",在这段文字里面换成了"恭敬之心"。在孟子看来,这"仁义礼智"四端,均"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人性的普遍善性的证明及其相关问题,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所关注者,是孟子在人性的普遍性与人的感觉的普遍性之间的展开。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孟子那里似乎有循环论证的嫌疑,即孟子一方面用感觉的普遍性去论证人性的普遍性,另一方面,他又似乎暗暗从人性的普遍性去论证感觉的普遍性。他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也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口、耳、目这三者都是感觉器官,不同的人均有,但不同的人却又有"同耆"、"同听"、"同美"的共通感。这些不是超经验的东西,在西方就被称为共通感。在孟子看来,"理义悦心"与"刍豢悦口"具有相同的机理与结构,或者说具有共振的结构与机理。而在另外的地方,孟子又说道:"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这里增加了嗅觉与触觉两种感觉。在孟子看来,五种感觉对于对应的对象均是"性也",是人天性所共通的。

在这里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是,在西方思想中,只有视觉和听觉才是审美性的,而嗅觉、味觉、触觉不是审美的器官,认为它们具有明显的功利性或者它们和功利性联系太紧、太近。但是中国文化不一样,中国从先秦开始,就认为所有的感觉器官均可以参与艺术的鉴赏,所有的感觉均能够参与审美,而且所有的感官与感觉均可以打通,从而形成"通感"效应,将一种感觉享受转化成为另外一种感觉享受。孟子所论说的这种感觉的普遍性或者共通感,表面上是在谈论现代人所谓的"快感"或者"艺术",但是孟子最后的目的却并不是艺术,而是回到政治,回到他所主张的王道、仁政。天下同乐是共鸣,但这种共鸣既可以是艺术上的共鸣,也可以是政治上的共鸣,而这二者在古代中国本来就打成一片,很难分开,实际上这是人的心身一体的共振性的共鸣。共鸣就是"和乐","和乐"既是艺术也是政治,艺术可以政治化,政治也同样可以艺术化,这恰好就是礼乐文化、礼乐政治的特点。人人生活在同乐的政治中,这既是艺术最高的目的,也是政治反过来对艺术的要求。

(三)知人论世说

"知人论世"是古代一个著名的命题,但孟子的这个提法并不是直接从谈诗引出来的,是从论如何交朋友提出来的。如何交朋友?孟子说:"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范围由"乡"到"国"到"天下",由小变大,但交友的原则仍然没有变化,以"善"为根本原则。如果天下的善士都交完了,怎么办?也就是说当世的善人交完了,怎么办?从逻辑上说就是活着的善人交完了,那么只有去和已经死去的那些善人做朋友,以求扩大交友的范围,突破现实交友的限制。很显然,那就是要去和古代的善士交朋友了。于是,孟子接着说:"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尚",通"上",有向上追溯的意思。但是,怎么和古人交朋友呢?你不可能钻进古人的坟墓和古人躺在一起来和古人做朋友吧,而是只能通过阅读古人留下的东西来和古人交朋友,也就是以"颂其诗,读其书"的方式来和古人交朋友。

即使已经"颂其诗,读其书"了,这样就能达到和古人灵魂相交吗?也不能完全这样说,所以孟子又接着问了一句话:"不知其人,可乎?"这一反问回答了关键问题,认为不能在不知其人的情况下仅仅通过"颂其诗,读其书"去达到交朋友的目标,就是你跟古人交朋友,你诵他的诗,读他的书,这是一个必然的途径,但是还不够,还要"知其人",不知其人是不可以的,而要知其人,就不能不历史性地知其人,于是又引出了要论古人之世的问题,"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论其世",也就是研究古人所处的时代;"是尚友也",就是向上追溯,与古人交朋友。

清代吴淇对这段话有一个解释,现在录下来,供大家参考:"'世'字见于文有二义:从言之曰世运,积时而成古;横言而曰世界,积人而成天下。故天下者我之世,其世者古人之天下也。我与古人不相及者,积时使然。然有相及者,古人之《诗》《书》在焉。古人有《诗》《书》,是古人悬以其人待知于我。我有诵读,是我遥以其知逆于古人。是不得徒诵其诗,当尚论其人。然论其人,必先论其世者,何也?......君子生当此世,欲争之而不得,欲不争而又不获已,不能直达其性,则虑不得不深,心不得不危,故人心必与世相关也。然未可以我之世例之,盖古人自有古人之世也。不殄厥愠,文王之世也。愠于群小,孔子之世也。苟不论其世为何世,安知其人焉何如人乎?"

简单来说,和活人交朋友可以见面握手,而和古人交朋友,就不仅要诵其诗,读其书,而且还要知其人,论其世。这就是"知人论世"说提出来的基本思路。这个问题虽然是从交朋友提出的,但是因为涉及和古人在灵魂上交朋友的问题,从而涉及了如何才能读懂古人的"诗"与"书"的问题,于是也就与文学艺术中的问题发生了关联。其实,这个问题不仅仅在中国古代是一个解读作家作品的根本方法,在西方也是如此,可以说,这是中西方古典时期非常传统的、最根本的一个方法。这种方法在西方文学理论界被称为传记批评的方法。传记批评在西方传统中虽然是一个根本的批评方法,但在现代其地位却有被本文批评所替代的趋势。我们知道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这部著作里面提出了文学四要素,即作品、作家、读者、世界。凡是你把作品跟世界联系起来就是论世,和作家联系起来就是知人,而这两种方法合起来就是传记批评。到20世纪,西方有了一个新的潮流,人们认为过往的研究阅读史过多地把作品与作家以及作家所处的时代关联起来,忽略了读者在这其中的重要角色与地位,于是就兴起了把作品与读者联系起来的新的研究与阅读方法,这就叫做接受批评或读者反应批评。

但紧接着又兴起了一种更为内敛的研究方法,就是把作品和世界、作家、读者三者完全切断,认为作品的世界是一个自足的世界,我们解读作品不应该把外在的东西当做作品的本质,认为研究就是研究作品自身的世界而已,这种研究我们一般叫做本文批评,就是不管作家、读者和世界,而把作品单独作为一种本体来进行批评与研究。在20世纪,受这种思潮影响的批评流派很多,有新批评,还有结构主义,还有俄国形式主义,等等。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说"诗歌中的旗帜的颜色绝不反映莫斯科红场旗帜上的颜色",就是说诗是诗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无关。从艺术形式上说,音乐是最纯粹的艺术,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到这种自律性,但是文学是和文字相关的,是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世界的。如果真要在文学中做到那种自律,就只能让你对作品一句也读不懂,正因为读不懂,就只能考虑作品中形式本身的意义,例如音韵带来的美感、反讽带来的新奇,等等。现代派纯诗运动往往就是这种倾向,也就是把诗歌内容的东西全部消解,随便你怎么读,在内容上都读不出什么,正因为你在内容上读不出什么,你就只能关注诗的形式本身的价值了,形式本身在他们看来就是诗或者文学的本体。

尽管知人论世或者传记批评这种批评方法在现当代受到新的潮流的冲击,但它还是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起码在大家读中小学时受到的最多的训练就是"知人论世"或者传记文学批评方法。老师教任何一篇文章,都先交代作者的经历、家世以及作家所处的时代,这就是它的影响力所在的明证,只是在精英们或者一些专家中,它的地位不见得高罢了。

所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知人论世或者传记批评都是一个经典的批评方法,仍然在被人们广泛运用。这种批评方法有一个好处,就是它的历史感。任何东西的存在都不是超越历史而存在的,所以我们对它的阐释,就必须注意它的历史的存在,历史感的东西让我们能够读出一个人生活的坎坷及其时代的背景,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去与作品、作家共鸣。但是,如果这种方法被滥用,被庸俗化使用,那么产生的负面结果也是令人恐怖的,不仅仅会成为庸俗的批评,而且有时候还会成为一种杀人的武器。把作品等同于作家或者作家的世界,那么反过来也就会让某些人钻空子,如果他或者他们从你的作品里面读出来某种他或者他们不喜欢的情调与意味,那么在某些时代有些人就会因为作品而坐牢,甚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了。

(四)知言养气说 (1)

第三个问题是"知言养气"。孟子的知言养气是在《孟子·公孙丑上》这一篇中提出来的。

我们首先讲"养气说"。"养气",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属于"气"的问题,但是孟子和整个儒家的"气"并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那样,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首先明白自先秦以来论气的两个方向。其实,先秦最爱论气的并不是儒家,而是道家,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孟子以及整个儒家所谓的"气",主要是一种后天的,而不是一种先天的东西,这是第一个要明白的。正因为是后天的,所以才要"养"嘛。"气"要分儒、道二家来讲。对儒家来说,"气"往往表现为一种道德的精神,或者说是人格,表现在文章之中就是一种所谓的"文气"。道家所讲的气是一种宇宙的本源,正如老子所讲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气是生天、生地、生人的东西。

简单地说,在道家这里,"气"是先天的气,而不是后天的"气"。如果说"气"是宇宙的本源,那"气"就是产生人的根源,产生宇宙万物的根源。宇宙的本源产生万事万物,产生人,人禀气而生,人亦写文章,"气"亦传递到"文章",最后也要演变成"文气"。我们讲古代文学思想中的"文气"的问题,一个从儒家方向来讲,一个从道家方向来讲,两个都是讲"文气",但道家这个"气"主要是讲才性的问题,讲先天的禀赋,讲天才的问题;儒家讲"气",主要是讲涵养,讲道德,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谈"气"的。所以,我们一讲到孟子的养气说,就要知道后世一般主要用于古文理论,而道家的这个文气说主要体现为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这样的文气说,主要用于才子派,一般不用于古文,而主要用于诗赋。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孟子的"养气说"。别人问孟子:"敢问夫子恶乎长?"也就是问他长于什么,孟子回答:"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说自己擅长的就是知言和养气。我们分别来谈这两个擅长的东西。我们首先来谈他所谓的"养气"。孟子最先回答的不是知言的问题,而是养气的问题,所以我们就顺着孟子的顺序来讲。

同类推荐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读一句诗容易,读一个人却难,更何况是三十二位多思的诗人。在作者心里,唐诗是一个赤诚率性的白衣少年,迎风放舟,击剑长歌,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舍我其谁的激昂。宋词则是一个冲淡含蓄的青衫客,月下徘徊,倚栏望断,有晓风残月的天涯,有灯火阑珊的醒悟。唐诗是一曲高亢入云的羯鼓,宋词是一首呜咽低徊的埙曲;唐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正午,宋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黄昏。就算相隔千年,那些阴阳平仄、长短错落的字句,无论是千般豪迈还是万种柔情,永远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浮生六记(增补版)

    浮生六记(增补版)

    沈复编著的《浮生六记(增补版)》以作者夫妇的生活为主线。是一本追溯往事的书。其中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此外还附有失传已久的《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
  • 春回天府(成人卷)

    春回天府(成人卷)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力量、新家园、援建工地上的旗帜、告亲人书、当新家从手中一寸一寸升起、目光中的光、小城阳光、奠基、重建、悬空、你的名字在援建的路上疾行、还是那片土地、种在废墟上的太阳、记得、援建工人印象、重建,重建、家在彭州等等。
  •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是特别针对现代初阶唐诗爱好者而编辑的唐诗选本,是新时代的唐诗基本读本。注讲上以言简意赅为标准,对入选作品仅作必要的注讲,讲清楚需要注意的字音、字义、典故、修辞、背景,易读易查,使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少的气力理解一篇作品。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本书的两位作者在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遭遇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的病人,发现这些病人大多数是遇事不能主动化解,情绪低落,心事越积越深,逐渐形成了心开门见山。 因此,作者希望告诉读者的是面对心病,如果人们能以正确的心态支认识它,对待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自我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在心理疾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中西方的经验也表明,一 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指解心理障碍。
  • 路上:开车族众生相

    路上:开车族众生相

    本书以车为载体,用采访实录的形式写了39个开车人的故事。39个故事或感人,或心酸,或有趣,或苦涩,呈现了生活中普通人的丰富内心世界。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穿越之嗜血皇妃

    穿越之嗜血皇妃

    本是最知名的酒吧舞后,却遭到同台舞女的陷害,穿越到不知名的蓝星大陆。成为将军之女,意外被人掳走,她勤学苦练,成为郡主,成为蝶谷谷主,成为罗刹门的最高统治者,誓要报复!辗转于各国太子之间,撒下片片桃花,且看将军之女如何玩转古代!(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校草亲亲太难缠

    校草亲亲太难缠

    谁也说不清楚,下一秒,将发生什么事。就像谁也说不明白,桃花运,会什么时候来一样。在杜梓瞳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她被塞进了云上学院,本来就觉得够倒霉了,偏偏还惹上了那么个刺头儿,好吧,她本着能躲就躲的性格,不和他相遇就没事了,可偏偏某一天,家里竟然先后来了两位骨灰级美男,最让她咋舌的是,两人都自称是她的未婚夫,天哪,有没有谁来告诉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
  • 逆女成凰,倾世大小姐

    逆女成凰,倾世大小姐

    【草包?废材?弃妃?——no!】她陆狂颜来自21世纪,是现代顶级医师,怎么能和这几个词扯上关系?大型网游《天下》新服公测,她一举夺魁,游戏通关,然而设定的神秘礼物却是一场穿越之旅。异世大陆,剑气为尊,她是朱雀国陆奇宣女将军唯一的女儿,纯正的嫡系血脉,堂堂正正的将军府大小姐。可是......什么?她天生懦弱?她天生废材?她天生丑陋?靠之,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强者为尊,直教人欲弑天灭地,搅乱风云。阴谋者?杀!害我亲人者?杀!她陆狂颜,便注定当这胜者,盛世风华,睥睨天下。
  • 足球闹天宫

    足球闹天宫

    《足球闹天宫》是《猪八戒公园》独立系列书之三,它是一套我国作家首创的,把神话人物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把小说叙述方式与人牛生活准则融会贯通,把魔幻想象与人类行为情节巧妙穿插,辅之以幽默、睿智、明快的语言,新颖生动、起伏跌宕的情节构成的优秀丛书。她在读者中产生的影响,将如魔幻小说《哈利·波特》、《魔戒》,生活小说《流星花园》、《还珠格格》一样,深深打动读者的心,给人以生活的启迪;若将它与《谁动了我的奶酪》比较,则更加好读耐读,故事感人。
  • 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

    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

    口头禅里隐藏着怎样的个性?如何赞美才能让对方心底乐开了花?怎么说可以让听者不知不觉说“Yes”?如何才能给对手最有力的心理震慑?…………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常社交生活,却处处隐藏着洞悉人性、掌控人心的心理学智慧。《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日常社交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学现象及背后的成因,是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大众心理学读物。书中引证了大量鲜活、真实的案例,并引用了诸多心理学实验和心理学术语,集可读性、实用性与科学性为一体。通过学习这些心理学规律,可以让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更好地了解自己、读懂他人、发展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
  • 哈佛教子全书

    哈佛教子全书

    《哈佛教子全书》内容简介: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不要小看了这些细节,在这样一个细节决定命运的年代,那些看起来十分不起眼的小细节,往往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在无形中影响着你的一生,改变着你的命运。所以,对于小孩子来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就要从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事开始。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重视和掌握孩子的性格培养。所以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影响深远。父母如果用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去启发孩子,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他们也就会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真正成为人类智慧的精英,成为大地上生命的强者。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位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愿,但是,如果缺少正确的指导,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不小心会误入歧途。青少年时期形成的观念,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在人生开始的时候,应该让他们接受高尚的思想,修炼优良的操行,形成健康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