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800000002

第2章 绪论 (2)

首先,按照余英时先生的观点,中国"知识分子"传统更加悠久。代表"社会的良心"的知识分子无论在西方社会或中国社会都是存在的。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中西的知识分子传统却有极大的不同。这个传统在西方是一个现代的现象,一般地说,其形成不能早于17、18世纪。西欧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philosopher)大概可代表西方知识分子的原型;俄国的intelligentsia的渊源也只能上溯到18世纪。在西方的对照下,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真可算是源远流长的了。我们的传统至少要从春秋战国时代算起,足足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且几乎可以说没有中断过。所以,在中国研究知识分子问题应当对于"士"、"士大夫"、"文人"等传统予以充分的考虑。

其次,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对"知识分子"的理解更多地强调劳动属性、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特征等外在表现形式。

比较早的定义为1956年版《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出自拉丁文intellegens--意指有理解力的人,有思想的人)是由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科学家、工程师、教师、作家、艺术家、医生、农学家和大部分职员等)所组成的社会阶层。作为一个阶层而不是一个阶级,知识分子在社会生活中是不能起独立的政治作用的"。《辞海》中也有类似的定义:"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如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教师、医生等。

"从国内研究者和工具书的一般理解可以看出,在广义的范畴上,我国的学术界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普遍共识,即"知识分子是文化程度比同时代社会劳动者平均水平超出许多的,主要以创造、传播、应用科学文化知识为谋生手段的脑力劳动者"。当然,知识水平有多高才算知识分子,是随着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50年代的中国,高中文化水平可以算得上知识分子。到了90年代,至少大学文化以上才可以进入知识分子行列。应当注意的是,这种认识和定义与政府执行的"知识分子"政策一道直接影响了公众对"知识分子"的理解。在研究大众媒体中的"知识分子"时,必须经常从受众角度思考问题,而这个角度更多地指向广义的知识分子定义。

第三,当下中国学术界对于"知识分子"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多元化,具有在认同西方理念前提下加以本土化改造的趋势。

有关"知识分子"现代意义的争议表明,知识分子不单是某一国度的特殊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关心的问题。它不仅反映了知识分子自我认识的高度,而且涉及知识分子未来的文化走向。许纪霖先生认为:"从一般的常识来说,知识分子首先是有知识的,是所谓的'脑力劳动者'......教育背景只能证明某人是知识分子出身,而不一定是知识分子。" 杜维明先生认为:"所谓知识分子,是指关切政治、参与社会并关心文化事业的职业人士。具体地说,他们来自学术、媒体、企业、政府、民间组织及社会各行各业。"郑也夫先生认为:"知识分子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在其社会生活中,在其工作、交往和表达时,比其社会中多数成员更频繁地使用符号象征体系和'一般性'的概念、范畴,即运用一种特殊的'语言'。

" 陶东风先生认为:"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个特殊阶层,即作为知识、思想、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的构造者、阐释者与传播者,一般而言,其知识、思想与价值观念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中处于领先的与引导的地位。" 萧功秦先生认为:"知识分子就是以知识为基础,通过对社会困境的独立思考而形成自己的信仰与道德理念,并以这种自己认同的理念为基础形成对社会的批判能力的人。" 裴毅然先生认为:"通过中西方学人的共同努力,知识分子的定义得到了必要的当代补充--除了宗教承当、社会良心、执掌理性等传统精神,还应推动现实、设计未来,最高境界则为创造文化,参与思想的生产与传播。" 类似的观点散见于近几年来大量发表于学术期刊的有关知识分子研究的学术论文中。可见,中国学者在输入西方有关知识分子理论的同时,结合了中国传统和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现状,积极地对"知识分子"的意指进行了思考。

(3)本研究中对"知识分子"的理解

鉴于知识分子群体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概念的多元性,十分有必要对于该定义有个全体性的关照。下面引用水秉和先生的总结和分析:

知识分子的定义至少可以有下列各种选择:

(一) 受过相当程度的教育的人;

(二) 受过教育并且从事脑力工作的人;

(三) 受过教育并从事创造、传播和使用文化的人;

(四) 受到教育后气质发生变化,从而在思想与行为上带有人文主义倾向的人;

(五) 以追求知识为目的而不是以其为手段的人;

(六) 能够综合各种思想,超越自己的阶级背景,并且了解整个社会、以解决社会上的问题为职责的人;

(七) 超越世俗的顾虑,在象征世界中为各种重大问题寻求解答的人;

(八) 以理念世界来批判现实世界的人。 (1)

前面三种是客观的和机械性的定义。例如,一个人只要拥有比较详细的人口统计资料就可以确定某一个社会中有多少人是知识分子,就像他可以知道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和多少文盲一样。从第四类开始,知识分子的定义就加入了主观的成分。第四类定义只要求知识分子在气质上有所变化,可是到第五类以后,知识分子不但要具备独特的气质,并且还必须对知识与真理或者对国家与社会具有一种使命感。

显然,第四类以后的知识分子必然属于前三类知识分子,而前三类中只有越来越少的人属于后五类。我们势必作一些区分。此处我把前三类一律称作知识分子或普通知识分子,在它们之间,到底应该只考虑教育程度还是应同时考虑职业,老实说,是个随研究工作者的目的而定的次要问题。第四类以后的知识分子,按照习惯的用法,在此处称为高级知识分子。

通过水秉和先生带有整体把握性的论述,结合叶启政先生对"知识分子"内涵唯实定义式的理解,即如何定义"知识分子"如同剥"苏州月饼","要怎么剥,剥到哪一层,那就得关照到时空条件了"。笔者认为,对于"知识分子"的定义,正如水先生的观点,应"随研究工作者的目的而定"。考虑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众对"知识分子"长期所形成的刻板印象,以及当代中国社会缺乏西方所谓的"纯知识分子",更主要的是,本研究所研究的对象为"电视上的知识分子",所以,此处对"知识分子"的理解更多地指向水秉和先生所提出的前三类知识分子定义。但需要强调的是,笔者坚定地认为"知识分子"或者"电视知识分子"应当具备后五类知识分子定义中所提及的素养,这一点在具体的问题分析中将重点论述。

笔者的研究态度是,笔者倾向于认同余英时先生对于知识分子的理解,"首先也必须是以某种知识技能为专业的人;他可以是教师、新闻工作者、律师、艺术家、工程师、科学家或其他行业的脑力劳动者。但是,如果他的全部兴趣始终局限于职业范围之内,那么,他仍然没有具备'知识分子'的充足条件。根据西方学术界的一般理解,所谓'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之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以及世界上一切有关部门公共利益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 。在这里,笔者是将价值和事实自觉分开的,在研究过程中,将承认其"已然"状态(即前三种定义中提及的),而寄希望于其"应然"状态(即后五种定义中提及的),并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对"知识分子"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电视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本土概念的解读

对于"电视知识分子"一词的出现,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其来源于法国学者布尔迪厄的著作《关于电视》,如时统宇先生在2003年著文指出,"电视知识分子"的概念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提出的。让我们引用《关于电视》中的一段话佐证:"布氏指出,'电视知识分子'的特征是'在电视上挖一段时间,得以靠媒介生存'。"另外,陶东风先生于2003年7月31日在央视国际网站上答网友问时谈道:"'电视知识分子'这个概念在我印象中是一位法国的已故社会学家 此处指布尔迪厄(笔者注)。提出的,它主要指的是经常出现在电视上同时又是非电视专业从业人员,也不是电视剧或电影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那一类专家,他们主要是在电视上面作为特邀专家或嘉宾解答电视观众的问题或者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此后,国内一些学者,如陈力丹、许正林、李明伟、黄顺铭、白贵、李兴亮等人在相关论述中都有类似的表达,即公认"电视知识分子"一词是由布尔迪厄提出的。

但是,笔者认为这个看似常识的观念中存在着值得商榷的地方。汉语中的"电视知识分子"一词未必是由布尔迪厄的概念直接翻译而来的,下面从三个方面阐释理由。

1.在翻译《关于电视》一书之前,汉语中已经出现了确切的"电视知识分子"这一词组。

虽然毋庸置疑西文,也就是法语和英语中的"电视知识分子"概念应该是由布尔迪厄明确提出的。布尔迪厄使用该词的环境是,1996年3月18日录制的两次电视讲座,这两讲属法兰西公学院系列课程,于1996年5月由巴黎一台播出(《关于电视》和《记者场和电视》)。

而在其被翻译为中文之前,即2000年以前,在汉语中就已经有"电视知识分子"出现了。就笔者目前收集的材料看,至少有四处表述都先于2000年:

(1)何东在1997年的一篇文章中就曾提到"大概这也就是从电视频道大增大扩那一阵开始的吧,一时间电视上的话题、研讨、对话、座谈等等栏目也就日益见多,于是就有那么些许几位年纪不大却很不潇洒的社会科学电视'知识分子'(以下简称他们为'电视知识分子')应运而生,纷纷抢到屏幕上粉墨亮相" 。其中,从"简称他们为'电视知识分子'"的说法可以看出,中文的"电视"+"知识分子"的词语组合具有一定自发偶然性,和外来词汇的生成有明显区别。此前,何东在其他场合也谈到过"电视知识分子",但是没有具体论述,例如,他在《先锋的模仿--韩少功〈马桥词典〉读后随谈》中提到"又想到现在被许多'电视知识分子'和'报刊学者'常常挂在嘴边的'后现代'、'解构'之类的'大词新词'" 。

(2)周安华也在1998年的一篇杂文中谈道:"三百六十行近年多出一个新'行业',叫做'电视知识分子'。严格地说,这不是一个行业称谓,而是人们面对一位'电视十项全能冠军'抓耳搔腮之下十分无奈的叫法。你说他是'电视编导',他似乎更多的是在玩'策划',你称他为'节目策划',他又经常忙碌拍专题片,搞综艺晚会等事儿,你叫他'制作人',可他又总是出现在嘉宾席上,有模有样客串主持或竞猜竞答。你说他是'嘉宾',没准他一会儿就拿出'走向新世纪电视辩论赛'辩题及比赛规则整套方案,并请各路专家侃侃而谈。"

(3)黄书泉在1999年研究央视《生活空间》栏目时提出:"直接让精英文化走进电视,如中央电视台开办的《文化观点》、《读书时间》等节目,由此而使一些学者成为所谓'电视知识分子'。"

同类推荐
  •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 读不懂的女人

    读不懂的女人

    本书讲述女人的各个方面的情况。这本书会让你更了解女人,更读懂女人。
  • 夜莺与玫瑰

    夜莺与玫瑰

    王尔德记叙的是生命里的美丽与哀愁——平凡生活里的爱,精神世界中的美,以及这两者的毁灭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痛苦,突出了神性的救赎与归宿。王尔德不再重复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一百年的陈词滥调,也不表达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美好愿望,只用一种淡然超脱的口吻来讲述悲剧,借助人物交错的视角与眼光让读者听见渔人长长的叹息,夜莺最后命若游丝的歌声,小矮人哀哀的哭泣和他的心破裂的声音。他以不完美的童话反复叩问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矛盾与悖论、影射现实社会的困顿与复杂,以曲折的方式展现他对艺术、爱情及人生完美而纯粹的追求。
  • 幸存者

    幸存者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他被埋在废墟之下长达76小时。他说他是幸运的,可以活下来,可以用写作抚慰受创的心灵,可是,那些失去健康、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忍受着更加巨大的伤痛,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于是,他写下了这些文字,为了这段不该忘却的记忆。用血写就的实录以命换来的 真情;献给所有地震遇难者与幸存者的宝贵记忆;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思,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最早发表在《国粹学报》上,是王国维自己删定的,共64则,可分成两大部分:一至九则是总论,标举王国维论词的一个纲领,就是“境界说”。十至六十四则是具体批评,以“境界说”为理论基础,融合中西文艺美学思想,具体评论从李白一直到宋代的许多诗词名家。这是《人间词话》的正文。被王国维删掉的49则后来重新整理刊印出来,叫《人间词话删稿》。此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之外的著述中的一些论词语录,被人摘编成《人间词话附录》,共29则。本书注析《人间词话》,收录范围包括正文和删稿共计113则。
热门推荐
  • 一婚又一婚

    一婚又一婚

    高承爵想跟梁馨求婚,可偏偏每次都张不开口,每次都是被虐后摔门离开,求婚失败。腹黑毒舌,冷漠深沉,别扭傲娇……高承爵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梁馨,你给我等着,我早晚能把你娶回家,让你给我们老高家生一窝孙子!”为此,在想要把梁馨娶回家的路上,他做了很多荒唐事……
  • 婚姻呼叫转移

    婚姻呼叫转移

    (正文完)番外系渣男回头的暖宠把一个人的温暖转移到另一个的胸膛,让上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每个人都是这样,享受过提心吊胆,才拒绝当爱情待罪的羔羊---题记廉诗斐曾经为了逃避对徐贺湛的暗恋只身到了异地,当她以为找到了真爱回来参加姐姐廉诗语和他的婚礼时,在他眼里她成了推姐姐摔下楼的人,姐姐成了植物人,而她成了罪人。十天后她代替姐姐嫁给了他,从此她活在自责与折磨中,她曾经以为只要她真心地对他,真心地照顾姐姐她的生活就没有遗憾了,只是她忘了她也是有感觉的人,她最怕的就是徐贺湛对她的冷漠与憎恨。女儿的到来也没有让他改变对她的看法,反而让她对他彻底失望了。当她知道姐姐摔下楼的事是姐姐和曾经的恋人设计好的时,廉诗斐觉悟了,原来今天的一切不是她错了,而是她太傻了。她曾经对徐贺湛说我不是非得爱着你才能活下去,少了对你的爱也许我会过得更好。只是她当放弃了那份爱,徐贺湛才发现,她的放弃让他感觉到痛苦。
  • 世纪末最后的舞步

    世纪末最后的舞步

    可记得19世纪的英国社会黑暗,社会动乱,道德败坏,可我却在那时穿越时空遇见了你?可记得那时的我相对你来说,从未步入社会,愚昧无知,但我却恋上了这段时空,迷上了这段历史,爱上了你?(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不太平的太平间

    不太平的太平间

    也许是医院里太多游离于死神和凡间的人,所以黑暗的力量特别浓,尤其在停放尸体的太平间,这里静得可以听见死人的呼吸和每一阵轻风,也许是因为这里口粮充足,环境幽人,所以特别容易招一些灵界的东西……
  • 延安颂

    延安颂

    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在毛泽东的带领下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蒋介石百般阻挠,要以一困二剿三消灭的政策把红军冻死、饿死在陕北。红军于二十一日拂晓打起了直罗镇的枪声,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于二十三日把牛元峰带领的敌军全部歼灭,直罗镇战役大获全胜。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不仅粉碎了敌人对于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而且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 第一狂妃华曦篇

    第一狂妃华曦篇

    当腹黑轻狂的她,【完结】腹黑女主,强大绝色,遇到风华绝代的他,天生废柴,弑神之刃,眼眸再次睁开,她是21世纪的王牌武器代号L!神魔同体,挑开他衣服,她有大boss做相公,轻薄放肆,一朝惨死,天地不容?不怕,没想到却惹了一只天底下最尊贵的无耻之徒……,仙逆天下!她是将军府嫡女。还有神兽当小弟
  • 穿越的和亲公主:不入深宫门

    穿越的和亲公主:不入深宫门

    献给皇上的和亲公主,还没入宫就赐给了太子,还没拜堂就被太子活活掐死,单妮穿越过来成了没有肉体的灵魂,看见地上的尸体正好合二为一,从此单妮就背负起和亲公主奸细的名。
  • 我的世界我做主

    我的世界我做主

    《魅力英文:我的世界我做主》为英汉对照典藏版。非常适合中学生、大学生及对英语学习充满热情、抱有热望的人们来了解英文欣赏英文。该书收录了百于则经典哲理美文,其内容涉及青春、爱情、理想等方面,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人生的种种道理。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之时,《魅力英文:我的世界我做主》会给您以力量……
  • 节约用水科普读本

    节约用水科普读本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节约水资源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护水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是建设美丽家园的重要途径。
  • 继往开来的中国历史

    继往开来的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自黄帝王朝的姬轩辕时期算起,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继往开来的中国历史》主要为我们讲说了百年屈辱与抵抗、百年专制与斗争、百年志士与英烈、百年政要与将领以及历代王朝辉煌盛世,让我们从多个方面了解中国的历史,以及中国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