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400000034

第34章 论郭沫若爱情诗的形式独创性 (1)

论郭沫若爱情诗的形式独创性

陈鉴昌

内容提要:郭沫若唯一的爱情诗集《瓶》,表现形式富于独创性。体现在结构方面,它把以情为纲和以事为纲结合起来,分清主次熔为一炉,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结构模式,使爱情心理的显现达到了客观化和深刻化。同时,追求格局建构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确保格局(形式)为内容服务,二者达到了和谐统一,是"因情创格"的典范。

关键词:郭沫若;爱情诗;表现形式;独创性

郭沫若是感情丰富的人民诗人,既善于以诗讴歌革命,也长于用诗表现爱情,《瓶》就是他留下的唯一的完整的爱情诗集(或爱情组诗)。该诗集创作于1925年二三月间,由《献诗》(序诗)1首和正诗42首连缀而成,叙述一段完整的爱情故事,抒发恋爱者的爱情感受。关于本诗集的艺术成就,作者曾自豪地承认:"《瓶》是一种独创的形式,那是在'五卅'之前的一段插话。"《瓶》和《女神》、《恢复》一样,都是"受着诗兴的连续不断的侵袭",在灵感勃发时孕育成功的。这种高水平的构思方式,必然带来结构谋篇巧妙,格局铸造新奇,语言风格独特,使《瓶》富有特殊的艺术魅力。本文仅就前两个方面,谈谈《瓶》的形式独创性。

一、表现现代爱情的独创结构

结构,就是对文章的内容加以安排和组织,使其既符合生活的规律,又适应一定作品的体裁的要求,达到艺术上完整和谐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抒情作品的核心内容,是创作主体的情感或情绪,故此类作品的结构原则,可简括为"随情赋形",即通过巧妙的构造方式,把人物内心的情感或情绪"加以安排和组织",显现为具体的外在的整体。诚如德国著名美学家黑格尔所说:"诗人表现自己所用的情境,也不应局限于单纯的内心生活,而应该是具体的,因而也应显示出外在的整体,因为诗人就连在主体地位也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人。""这种既显出内心状态又显出外在情境"的手段,"可以有无穷的变化",而不应当"专从主体方面来描述自己"。

爱情组诗《瓶》的结构之妙,正在于它既显示人物的"内心状态"(爱情心理),又显现其"外在情境"(爱情事件),两者交融起来结构成篇。具体地讲,它以叙述男女主人公的恋爱事件为外在结构(辅助结构),而以传达人物的爱情感受为内在结构(主要结构),如此由外而内,主从结合,巧构为空前的现代抒情长诗。这两种结构交融统一的具体情形如下:

(一)爱情的开端--着重抒发爱情中的向往感、爱慕感和难忘感

这部分内容,包括《献诗》和第一首,就叙事而言,它交代了诗集爱情事件的起点,即男主角"我"在西湖春游时,结识了一位美丽纯洁的姑娘,从此便对她产生了梦绕魂牵的恋爱追求。"月影儿快要圆时,/春风吹来了一番花信。/我便踱往那西子湖边,/汲取了清洁的湖水一瓶。""我攀折了你这枝梅花,/虔诚地在瓶中供养,/我做了个巡礼的蜂儿,/吮吸着你的清香。"(《献诗》)这就用诗的含蓄语言,概括了爱情事件的开端。

而其余内容,则集中表现男主角对女主角的向往感、爱慕感和难忘感。"我"爱慕她的容貌。"她的发辫上有一个琥珀的别针,/几颗璀璨的钻珠儿在那针上反映";"她的额沿上蓄着有刘海几分,/总爱俯视的眼睛不肯十分看人";她的脸色"白皙而丰润",穿着"蜀锦的上衣,青罗的短裙","披的是深蓝色的绒线披巾"(第一首)。这一切,"我"心里本来记得分明,由于爱慕之极,却总嫌"记不分明"。这叫做以反语传情。

"我"更向往她的善于交游,待人热情。"我们同立过放鹤亭畔的梅荫,/我们又同饮过抱朴庐内的芳茗。"我们同登那陡峭的宝叔山,"我还牵持过她那凝脂的手颈"。我们又曾经在那日的黄昏时分,渡往白云庵里求签算命。春游结束时,她还向"我"依依告别,"明朝不再来了"(第一首)。这样热情洋溢的姑娘,怎么不令人心驰神往!

诗集还着重抒写道,她的形象从此永驻"我"心中,那美梦般的人和事,使"我"终生难忘,产生爱极生怨的无限相思。"我这个小小的瓶中,/每日有清泉灌注,/梅花哟,我深深祝你长存,/永远的春风和煦。"(《献诗》)"啊,不可凭依的哟,如生的梦境!/不可凭依的哟,如梦的人生!/一日的梦游幻成了终天的幽恨。/只有这番的幽恨,嗳,最是分明!"(第一首)可见,诗篇一开始,就既叙事又传情,叙事是"形",传情是"神",达到了形神兼到,这样的结构章法,真是不同凡响。

(二)爱情的发展--主要抒发爱情中的崇拜感、忧虑感和喜悦感

这部分内容,包括组诗的第二首至第二十七首,反映男主角与姑娘的前三次书信往来。具体言之,交代了男主角"我"先后三次去信,向姑娘剖露爱的心迹,而姑娘的三次复信中,对"我"的称呼不断"升格",由"先生"到"你"再到"哥哥",双方的爱情向前发展。诗人在组织这部分内容时,同安排爱情的其他发展环节一样,仅仅将其作为"外在的机缘",而重心在于剖露恋爱者的爱情心理,尤其是其中的崇拜感、忧虑感和喜悦感。

组诗对爱情崇拜感进行了出色的"组织"。如第十一首,当男主角知道姑娘"功课很忙","要到星期"才有空回信时,对她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的高尚人格,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你"好像是腾黄(指神马,引者注)飞下九重,/我要没世地感恩不忘。"又如第十六首,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恋爱主体对爱情的无限崇拜和忠诚。在那梅花集成的花冢中,"我们俩藏在暗中,/黄莺儿飞来欣赏。""黄莺儿唱着欢歌,/歌声是赞扬你我,/我便在花中暗笑,/你便在琴上相和。"第二十六首更抒写道:"啊,姑娘呀,你就做我的妈妈,/你也些儿无愧。"

诗集逼真地表达了恋爱者的忧虑感。男主角每寄出一封信,接着便是焦急地盼望复信,而陷入深深的忧虑中,有时是忧念对方,但更多是忧虑自己是否合格。如第十三首,男主角寄出第二封信,"求她立地回音",结果"空空又等了一周",他产生了这样的念头:"啊,明珠暗投!/罢休,/我是不在呀她在心头!"担忧自己在对方心中没有位置。又如在盼望第三封复信期间,组诗既交代了男主角变得"容颜枯槁",更展现了他所以如此的内心忧伤。"我是怎的呀不枯,不瘦?/我闷饮着这盈盈的一瓶苦酒。/啊,我这点无凭的生命哟,/怕已捱不到今年的初秋。"(第二十五首)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啊!

《瓶》还真实地抒写了恋爱主体的喜悦感。男主角"我"每收到姑娘的复信,看到自己所渴望的爱情取得进展时,就沉浸在不能自禁的狂欢中。如拜读了姑娘的第二函,发现她对自己的称呼转变了,把声声"先生"改成了声声"你",诗歌立即倾述了他的喜悦感。"啊,'你'!啊,'你'!啊,'你'!/这其中含蓄着多么的亲意!/只这点已经是令人心疼,/更何况还赠了梅花一枝!"(第二十一首)后来收到姑娘的第三函,她希望彼此兄妹相称,"我"更高兴得无以复加,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请看第二十七首:"沉深的地狱化成了天堂,/我的妹妹哟,我的姑娘!/啊,晚风是这样的清香,/无声的音乐在空中荡漾,/欢笑笑满了我的玻窗,/邻舍的时钟也发出悠扬的声响。/啊,一瞬化为了久长。"

(三)爱情的高潮--着重抒发爱情中的焦渴感、猜疑感和痛苦感

这就是组诗的第二十八首至第四十一首,它叙述的事件是:男主角"得陇而望蜀",不满足于兄妹相称,又寄去第四函,希望对方给一个明确的"爱"的答复。而"我"在盼信期间,又反复回味姑娘前三函的内容,于是爱情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感,一齐涌上心头,而以焦渴感、猜疑感和痛苦感最为强烈。诗歌在结构这部分内容时,以倾吐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为纲,只将上述事件内容穿插其中作为目,如此纲举目张的内部构造,充分体现了诗作者的结构匠心。

组诗详尽地传达了男主角的焦渴感。如第二十九首,写"我"盼望姑娘的回信,等了"许久、许久",先是暗生了"几分哀想",并愈积愈浓厚,终于演变为"无限的焦情",还幻想变成一只飞鸟,飞到心爱的姑娘身旁。"这无限的焦情向谁解道?/我整日地翘望着远方,/我翘望着我心爱的姑娘,/啊,我是怎能呀化只飞鸟?"为了抒写男主角的焦渴感,诗歌有时还用对比结构加以展现,表意十分深沉。第三十一首云:"我已成疯狂的海洋,/她却是冷静的月光!/她明明在我心中,/却高高挂在天上,/我不息地伸手抓拿,/却只生出些悲哀的空响。"

由于男主角第四函的结果,关系到他们的爱情能否最后成功,故"我"在盼信过程中,对己方对他方的猜疑感特别强烈。诗集对此内容的显现,做到了既多且好。如第三十八首,男主角对女主角的心理状态进行猜测:"你假如是全不爱我,/何苦又叫我哥哥?/你假如是有些爱我,/何苦又只叫哥哥?"如果说,这种猜疑中还包含着热望,那么,他有时的猜疑,就已经充满失望情绪。"月缺还能复圆,/花谢还能复开,/已往的欢娱/永不再来。"(第三十三首)

组诗形象有力地展示了男主角在恋爱中的痛苦感。如男主角由于与姑娘年龄悬殊而"徒伤老大",第三十九首是这样抒写的:"我羡你青年脸上的红霞,/我羡你沉醉春风的桃花";"啊,我这眼畔的皱纹!""啊,我这脸上的灰青!"两相对照,"我怨你怪不容情的眼镜呀,/我见你便只好徒伤老大。"这样来组织诗的内容,除完全符合"随情赋形"的结构原则外,还富于在对立中求统一的辩证色彩。

(四)爱情的结局--抒发失恋时的沉着感、欢娱感和奋起感

这就是诗集的最后一首(第四十二首),叙述男主角"我"收到了爱慕的姑娘的婉绝信,她已经"矢志独身";面对爱情的失败,"我"不但不悲伤,反而感到"意外的欢娱",沉着果断地告别了那段爱情生涯,奋起投入新的人生。诗歌安排这部分内容,采取的是纯然叙事,情含事中的结构手段。如最末一节,是这样来抒写"我"的沉着感、欢娱感和奋起感的--"啊,可惜我还不曾把信看完,/意外的欢娱惊启了我的梦眼:/我醒来向我的四周看时,/一个破了花瓶倒在墓前。"

其实,男主角失恋时的沉着冷静感,早在他盼望姑娘的第四封复信,根据若干蛛丝马迹,预感到爱情很可能失败时,就已经产生。如第四十一首云:"空剩着你赠我的残花一枝,/它掩护在我的心头已经枯死。/到如今我才知你赠花的原由,/却原来才是你赠我的奠礼。"这样的独白传情式结构,与最末一首叙事寄情式结构相比,都走在抒情诗"随情赋形"的结构正轨上,只是对于"情"的表露,一显一隐而已。

由此可见,爱情诗集《瓶》在结构篇章时,既不单纯叙事而失却诗的特点,也不架空抒情而流于抽象呐喊,而是把爱情之"事"和爱情之"情"融为一体,以"主观情思客观化、幽闭情思明朗化"作为结构框架。其中"主观情思客观化",体现为爱情事件的四环节,"幽闭情思明朗化",则显现为感情感受的抒发,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深刻地表现了诗集的主题。这是《瓶》在形式"独创"方面的一大功绩。

同类推荐
  •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新旧习俗对比来介绍中国的婚丧喜庆文化:结婚、丧葬、寿诞、节日。
  • 中华成语故事(贞)

    中华成语故事(贞)

    本书力求达到一册在手,纵览成语故事全貌的目的。注重可读性、知识性和完整性,对每条成语分为出处、词义和故事三部分。排列顺序按汉语拼音音序的先后,可以方便读者查阅。它既可以使你加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从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 孔子与山西

    孔子与山西

    孔子与山西的人和事,确实有过种种直接或间接、紧密或松散的联系。尤其是孔子儒学对于山西的历史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 泰国人

    泰国人

    本书从多个层面描述了泰国人的性格,探讨其国民性和民族性,书中还选择了一些能反映泰国人民生活和自然风貌的图片。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李怡、毛迅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汇编了当代文学研究名家的精辟论述,系统地对这个命题进行了阐述。栏目有“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中国文学档案”等。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特务037

    特务037

    《特务037》系著名作家石钟山继《激情燃烧的岁月》、《幸福像花儿一样》之后的最新作品,书写了特定年代特殊人物的特别故事。小说故事精彩好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层出不穷,结局出人意料,引人入胜,值得先睹为快。$$少尉军官于守业在解放前夕,被国民党特工科任命为潜伏在陆城的特务少将专员、特别行动组组长,代号037,他在陆城的公开身份是小学教师,由此037这一代号就像魔咒一样伴随着于守业,开始了他这一生都要注定为之付出代价并最终迷失了自我的灰色的双面人生。
  • 限你3秒,快点滚

    限你3秒,快点滚

    千金大小姐一定要是淑女吗?哼,我就是例外!淑女?什么东西?“限你3秒,快点滚!”这句话一出来,保证马上有人遭殃,可是有人却偏偏要挑战她的极限!3个有黑道背景的迷人男子与宫穆研相识,会发生什么故事勒?
  • 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韩晓婵、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五代花间录(五代分册)》攫取五代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 郎心叵测

    郎心叵测

    直到她有朝一日认识了齐睿。其实她是真的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才突然明白,叶朝朝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很擅长装傻
  • 绝对新闻

    绝对新闻

    《发展日报》记者站长高扬,河东市委书记韩顺,伟业集团总裁康伟业,这三个工作性质不同,性格各异,追求有别的记者、官员、企业家,因河东市发展改造而相互纠结在一起。通过环境踏查,矿难暗访,瓦斯爆炸,拒金拒色,婚外恋情等一个个扣人心弦,惊险刺激,香辣色艳的故事片段,展现了官场上的貌合神离,勾心斗角;商场上的尔虞我诈,见利忘义;情场上的侠骨柔肠,剑胆琴心……揭示鲜为人知的新闻内幕,为我们呈现了纷繁复杂的社会万象和市井百态。
  • 腹黑王子好嚣张:吃定你

    腹黑王子好嚣张:吃定你

    一个闷骚的学生宅男,无意间被带入了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世界。在世界观悄然改变的同时,娇小的女老师,单纯的初恋,失落的红尘女……一个个莺莺燕燕,不知不觉走进他的世界,而与之相随的,还有阴谋、阳谋,与解不开的未知枷锁!如果这一切需要有人拯救,结束这个黑暗的世界!
  • 透视青少年科学之谜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透视青少年科学之谜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帝君难侍奉:天价小庶女

    帝君难侍奉:天价小庶女

    她,是将军府的庶出小姐,更是举国皆知的废物,软蛋。她,冷漠无情,傲视天下,明明是倾城绝代之姿,偏缠绕着肃杀的戾气。当清冷绝色的眸子睁开,过往的一干人等,便要血染江湖。谁敢欺我夫君?我便化身为魔,让天下都后悔,让大地都颤抖。他,一个比神更强比魔更狠的人中之龙,手握江山,杀人无数;视女人为粪土,却为她对抗整个三界,生杀予夺只因她一个眼神一声轻叹。看昔日的病秧子小姐,如何与绝色强悍的万凰之王携手立于世界的顶峰。
  • 七杀立皇帝

    七杀立皇帝

    谁言乱世莫诉儿女情,实则乱世儿女情更深。为了守护心中的挚爱,为了信守许下的诺言,一个男人,最多可以做出多大牺牲?牺牲掉自己一生的幸福,变成太监,试问天下间有谁可以做到吗?她是沉鱼落雁、倾国倾城的绝世美人;他是信念如钢、至死不渝的铁骨男儿。在经历过毁家灭门之祸后,他们又将有一番怎样坎坷的复仇经历?刘瑾是明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立皇帝”,曾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是与“九千九百岁”魏忠贤齐名的大太监。其势大滔天,座下高手如云。这位旷世枭雄的结局却是经历了千刀万剐之刑,死得悲惨至极。他的死,也成了历史上的著名事件。试看一对江湖儿女,如何最终报得血仇,铲除巨奸,上演一段旷古绝今的凄美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