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400000027

第27章 黄泽易学探微 (5)

其六,卦名不能复古。黄泽认为燧人氏钻木取火而为天下利,未必马上就有鼎;炊火熟食、定邑而居之后,才出现挖井以养。但当下的易说认为以《井》、《鼎》名卦,古已有之,并非始于文王,这就与历史实情不符合。可以看出,黄泽在此问题上,与其论重卦、卦变之说一样,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探讨问题,以期易学与史实相符。

其七,易数之源不能复古。黄泽不赞同宋代以《易》起于《河图》、《洪范》起于《洛书》之说,认为"《易》卦有自然之数,皆与《河图》、《洛书》相通"。这实际上是对邵雍、朱熹等人以图书为《易》之源的怀疑,尽管没有怀疑图书本身,但将《易》与《河图》、《洛书》的关系转变成相通关系,已将邵雍、朱熹易学的立论基础推倒,颇有釜底抽薪之意。

其八,《易》之辞义不能复古。黄泽认为孔子作《十翼》乃推衍文王、周公之义,与之互相补足,有先后一揆、同条共贯之意,旨意并没有差别。朱熹分别伏羲易、文王周公易、孔子易,认为前圣后圣,用意不一。黄泽认为此乃"未能体会为一,遂以夫子所说与文王、周公不同"。此说直指朱熹易学发展阶段说,其实也有破除朱熹《易》本占筮之书说的基础的用意。不过,朱熹此说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性考虑,黄泽于此则从历史发展的延续性、联系性考虑,各有其理。

其九,《易》之占辞不能复古。黄泽认为占辞中有象辞,象辞中有占辞,占辞可以补象辞之缺;朱熹分别象辞、占辞,却不知占辞中有未尽之象辞,有违古义。朱熹分别象辞、占辞,看出二者的差异,而黄泽又从别中见其同,颇有整体观念,明显是其对《易》的综合融会性思考而得出的结论,很有深度。

其十,蓍法不能复古。黄泽认为据《左传》记载,占法乃卦用七八,爻用九六,不可混用,所以《易》每爻皆系以九六。但自杜预注解《左传》,杂用《连山》、《归藏》,皆以七八为占。朱熹又因循杜说不改,如解遇艮之八,于爻谓之六二,而乃以八为占,则与《左传》所载古法不合。黄泽认为这种混用七八为占的做法,不仅占者无定法,而且临时改换,又占无定据,"恐非筮法,愚不能明,终未敢从也"。

其十一,占法不能复古。黄泽认为《易》占变爻之法,《系辞》中不见,是其占法已晦暗不明,但《左传》、《国语》所载占法有十数处,至为精妙,可以考见古法之精。当世学者以《左传》为妄诞,不相信其说,故于占法不能合于古法。黄泽据《左传》、《国语》考察古占法,认为程迥、朱熹之说皆有不合。他所质疑的主要是三爻变、四爻变、五爻变的情况。因为《易》占九六变爻,而朱熹提出三爻变占本卦及之卦之彖辞,而以本卦为贞,之卦为悔,前十卦主贞,后十卦主悔。既占变爻则不必道不变爻,这与《左传》称"贞屯悔豫皆八",称道不变爻不合,并且言八而不言七,也没有道理。朱熹于四爻变、五爻变,更是据不变爻为占,更与《易》以九六变爻为占不合。事实上,朱熹以程迥之说为基础,广泛考察《左传》、《国语》的记载,再加以推理,而完善其占法。

(三)复《易》大义之古 (2)

黄泽也以《左传》、《国语》为据,但他死死地抓住了《易》以九六变爻为占的原则,并与《连山》、《归藏》以七八不变为占相区别,就揭示了朱熹论《周易》占法时,既主变爻,又用不变爻的不合理,也就揭示了朱熹占法与古法不合的事实。这样的分析是值得肯定的。他所说的蓍法不能复古,实际上也是从此推衍而得的,但黄泽最终也仅提出问题,未能解决问题。他说:"蓍法虽颇存,而变爻之法亦已阙矣。民间决疑,又不可废,故世俗相传,因仍讹谬,以求变卦。若如《启蒙》,则有条理可用,但若便以此为定法,不复加考索之功,则不可尔。"对于占法,黄泽认为比卦变之法更加困难,"倘欲于此抉择,当俟理熟,必更加数年而后可焉"。黄泽面对民间占筮决筮的现实需要,而朱熹之说又条理清晰,颇为无赖,但他坚持认为朱熹《启蒙》之说有问题,坚持重加考索不放弃,这比提出问题更有勇气。

其十二,《序卦》之义未能复古。黄泽认为六十四卦次序条理秩然,既有孔子《序卦》的阐释,又有邵雍等人推究为十八象、三十六宫,发其隐秘,揭示出六十四卦序次之妙,但韩康伯以为《序卦》非《易》之蕴,朱熹又以为是《易》之蕴而非其精,则两相矛盾,不合古义。

其十三,脱误疑字未能复古。黄泽认为《易》本文脱误者少,对待脱误时,"当阙其疑"。但自胡瑗改"鸿渐于陆"为"鸿渐于逵"以来,朱熹又据郑玄说,训《鼎卦》之"渥"为"剭",改《升卦》之"顺"为"慎",以《无妄》为"无望",改动颇多,而与古义相违。黄泽于此,以《鼎卦》之"渥"不当改为"剭"为例,作了细致的分析,认为朱熹虽从《邵氏闻见录》,据《古易》、《新唐书》、《周礼·秋官·司烜氏》郑玄注等加以改动,但"以屋诛解鼎折足,乃学秦法酷烈者之所为,非经意"。朱熹之误改经文,乃"由象学不明,故讹错如此",而"王弼虽不明象,然解作渥义,却与象合"。看来,黄泽不赞同轻改经文,主张阙疑,而于诸儒之改动,则坚持从明象学的角度重新探索。

综合来看,黄泽提出《易》之大义不能复古的十三条事例,是其揭《六经》疑义千余条的一个代表。他对这些问题都有思考,并一一分析了致误的原因及错误究竟何在。对于有些问题,黄泽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而于不能作答的问题,则坚持探索,不肯放弃。四库馆臣以为黄氏之说"持论皆有根据",颇中肯綮。黄氏之疑惑皆针对程、朱而发,又确能揭其弊,引人深思,而后人于此也少有能解决者,更值得关注。至于他坚持求索的精神,研精入微,更值得肯定。

三、黄泽易学的流传与影响

黄泽是一位博学多识的学者。他以宋儒理明义精之学,用汉儒博物考古之功,加以精思,对六经皆有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他"立志甚高",自谓其学"如立的以射,立的既高且远,故难为功";他融贯群经,钻研六经传注疏解,辅以史志、百家之学,揭《六经》中疑义千有余条,善于发现问题,启迪民智;对于先儒之失,他多加揭示、辩驳,即使于朱熹,也不少假借;他深思力索,于诸经疑义皆有纂释,又善于解决问题;他教人"引而不发",以致其思,"欲读者自沿流以溯本原",极富启发性。黄泽"于诸经沈潜反复","用功不易","用意不苟",所著《六经补注》,"扩先儒所未发",受到当时、后世学者的喜爱。

黄泽在当时已是知名之士,元代最精于文律的巴蜀学者虞集"与黄先生有世契",而著名学者吴澄也对之极力称赏。吴澄观其书,以为其"用工深,用意厚",平生"所见明经之士,未有能及之者",其《易》与《春秋》之学,"盖将前无古,后无今"。他又对学者说:"'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楚望其人乎!"黄泽长于积思自悟,《元史》以为"近代覃思之学,推泽为第一"。明人陆符称黄泽"以经学著称胜国"。清四库馆臣则认为"有元一代经术莫深于黄泽";黄泽于易学,"大旨谓王弼之废象数遁于玄虚,汉儒之用象数亦失于繁碎,故折中以酌其平",其学"虽未能勒为全书,而发明古义,体例分明,已括全书之宗要。

因其说而推演之,亦足为说《易》之圭臬也"。钱谦益以为黄泽"有功圣门,无玷仕籍者"。胡渭赞赏黄泽易学,以为"资中黄泽楚望谓当因孔子之言,上求文王、周公之意,可谓粹然一出于正",但胡渭专辩宋代以来易图之伪,对黄泽偏坦易图,仍示不满,以为"非屏弃九图,则黄雾不披,青天白日终不可得而见也"。焦循"以黄(泽)、赵(汸)之经学,远在吴澄、许谦之上"。陆文虎更称:"考亭以后,若黄楚望之穷经,可谓五百年一人矣。"王咏霓考察《易学滥觞》一书,以为"综其所论,似有得于画前之《易》者",而"读楚望之书,思过半矣"。陈澧对黄泽之说多有批评,但也肯定"说《易》而以明象自任者,莫如黄楚望"。

黄泽长期从事教学,受业者众,但可考的弟子仅有赵汸、朱升二人而已,然皆为一代名师。赵汸(1319-1369)字子常,休宁(今安徽黄山市休宁县)人,学者称东山先生,"闻九江黄楚望先生杜门著述,岁丁丑(1337)往拜之","一再登门,乃得授六经疑义千余条以归。辛巳(1341)秋,复往,留二岁,得口授六十四卦义与学《春秋》之要"。赵汸有《周易文诠》四卷、《周易正训童子便》不分卷(上图藏有抄本)。他虽于《易》曾得黄泽指授,但"惟《易》所谓象外之象,则有不可得而尽闻者"。清钱培名亦说:"赵东山为黄氏高弟,所著《周易文诠》又未尝及其师说。"朱升(1299-1370)字允升,休宁人,学者称枫林先生。至正三年(1343),朱升"闻资中黄楚望讲道湓浦,偕赵汸子常往从游","受经,余暇遂得六壬之奥"。朱升于《易》有《周易旁注》14卷,然不明师传。除赵汸、朱升外,还有传说称明初著名学者刘基曾得黄泽密传,所谓"刘诚意伯得秘本于异人,而不解其义,为之指授者,黄楚望也"。明杨仪甚至谓"刘基入石壁,得天书,从(黄)泽讲授",清四库馆臣以为此"真可谓齐东之语",乃志怪之说,而非史实。

黄泽于《易》,重视象学,精研经传,参透注疏,揭示疑义,重视思考;他返本探源,讲求《易》之古义,其经学高出群儒之上,于今仍有启迪意义。其实,宋儒革新汉唐易学,以儒家义理代替玄学,以图书、筮占代替象数,以复古易代替王弼通行本《周易》,但究其要,以程朱为代表的主流易学于辞变象占四者,尤重辞、变、占,而所言之象则多为图书之象,往往弃汉以来之传统象说于不顾。故自朱而后,或述朱,或兼宗程、朱,折衷二者,多加弥缝,其法则无非摭拾程《传》朱《义》外诸说,辅以宋诸儒之得兼融者,再补以汉儒象数之说,而综括总结者多,少有发明。要突破宋儒易学,学者们在总结中找到了两个突破口,一则是象说,一则是心学。应该说,黄泽、吴澄之成功亦多在此。

四库馆臣评吴澄《易纂言外翼》称:"自唐定《正义》,《易》遂以王弼为宗,象数之学,久置不讲。澄为《纂言》,一决于象,史谓其能尽破传注之穿凿,故言《易》者多宗之。"自王弼易盛行后,传统象数易学并没有得到长足发展,宋儒如朱震、丁易东辈虽有论列,但多述而无作。黄泽、吴澄能结合宋代图书学,而一新传统象学,其成就自然受到重视。至明代,以象学名家者众,而终使易学有了新的进境,其显著代表则有熊过《周易象知决录》、陈士元《易象钩解》、胡居仁《易象钞》、钱一本《像象管见》、吴桂森《周易像象述》、魏濬《易义古象通》、朱谋炜《周易象通》、来知德《周易集注》等是,皆"有觉宋易不合,去而为汉易者"。。至于黄泽长于思,主自悟,与吴澄融会朱陆,均有向心学靠拢之味,又为明代心学易乃至禅学易的大发展开拓了道路。

(作者:西华师范大学西部区域文化研究中心)

同类推荐
  • 趣谈逻辑

    趣谈逻辑

    本书希望通过趣谈逻辑,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天地,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培养逻辑思维。逻辑理论比较抽象,但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历史之谜》选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的未解之谜,并加以申述。
  • 茶馆文化

    茶馆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主要内容包括:茶馆文化漫谈、北方茶馆、南方茶馆、施茶活动、茶馆的现代发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从茶的起源开始讲起,告诉读者茶如何从简单的饮变成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南北方茶馆的地理分布和功能介绍,为之勾勒了一幅茶馆在中国的兴衰走势图,并从各个侧面介绍茶馆如何承载着宴饮聚会、娱乐生活、洽谈生意、品谈人生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将茶馆现象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寄托着中国借物咏怀的传统道德情节。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热门推荐
  • 中国古代名人传

    中国古代名人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华历史每走到关键处,总要凸现出几颗辰星,或明或淡,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他们中有英雄豪杰,也有跳梁小丑;或流芳千古,或遗臭万年。因为他们的出现,才演绎了中国历史的奇丽壮阔与丰富多变。他们身上浓缩了华夏数千年的风雨历程,彰显着中国人性的善恶与美丑。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兼职老婆

    兼职老婆

    他用尽手段打造她,赐她荣华富贵,硬生生的把她宠成了现实版灰故娘。她知道他只是利用她来得到公司的撑控权,两年后,他霸业功成,她成了弃子。姣贵的名媛瞬间坠落,她只是坚强的微笑,不过做了一场梦而于,醒了,她还是原来的她。但是,她却再也无法潇洒的微笑了,总有抹健影霸占着她的脑海,挥之不去。曾经有人提醒她:“爱上他就万劫不覆!”当被他无情抛弃时,她只能凄苦的自嘲,明明警告自己不要动心,可却还是深陷了!他身边美女如云,她知道,但因为爱上了,她一忍再忍!两年后,他说要选最漂亮的女人做妻子,生下凌氏高贵的血脉,她轻扶着微隆的小腹,暗自离开,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不配生下他的种。两年后,她只身离开,他没有挽留她被抛弃的谣言,一如她姣宠时般,风头正劲,坚强的她被击跨了,原来,她再也不能从容。只是,谣言初起,便消声灭迹,原因是,他买下版权,对着别人的疑惑,他只嘲:“只是怜悯她!”看着她苍白的病颜,他的心竟然波动了,在酒吧里,从一堆男人中将她拽出来,却看见她失望受伤的眼睛。“松手,我和你没有关系了!”夏可发现,只有心死,才能仰视尊贵的他,这种感觉,竟然也不错。“你在陪酒?”他气急败坏。“与你无关!”她咬牙切齿,她的尊严,她的人生,被他一手毁了,他却来讥讽她,真是悲哀。“我不准你做这些愚蠢的事!”他冷冷的说,愤怒的嗓音中掩饰不了他失控的情绪。“因为你这句话,我忽然爱上这分职业了!”她挑衅的微笑。“你不就要钱吗?我给你!”他用一惯的讥讽刺激她。“我要钱,但不要你的!”她恨恨的甩开他,昂着脑袋转身,但却在下一秒被狠狠的扯入坚实的怀中,呼吸被夺。压仰的情感,残酷的现实,逃开的只是身体,心却依然囚困。推荐好友痕儿的新文,望亲们多来踩踩,《邪魅首席的禁锢妻》
  • 安意如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

    安意如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最新修订文雅词幽,馈赠珍藏首选书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词的情意写真(新订版)》“纳兰容若”,只这四个字便是一阕绝妙好词。唇齿之间流转,芳香馥郁所以,从一开始命运就埋下伏笔,安静蛰伏在人生里静候结果开花的一天——他被人记取,不因他是权榴之子,不因他是康熙的宠臣近侍,而因他是横绝一代的词人。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痛风百问百答

    痛风百问百答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是一本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养之道的书。“觉醒”意味着对我们经历的一切事情保持清醒,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去接受和应对它,而不去妄图控制或改变它。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养孩子的时候,要依从他们的本性,接纳他们的本真。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 法相天尊

    法相天尊

    孔雀明王历劫重生于废柴之身,两人合二为一,将创造何等奇迹?筋脉尽断怕什么?我有易筋洗髓!没有功法怕什么?我有至尊秘籍!司徒云咸鱼翻身变成天才,门派征战中崭露头角,天骄比拼傲视群雄。修法相,铸金身,得大道,再踏仙途!
  • 都市之梦神大涅槃

    都市之梦神大涅槃

    他是一个职场菜鸟,做着一份不适合的工作,拿着微薄的薪水,有一点宅,有一点闷骚。然而他的脑海中,却还有另一番人生经历:他是上天的宠儿,出身世家,天资聪颖,无论什么东西一学便会、一会便精,并且还很有女人缘。当这些经历在大脑中苏醒,他的人生便开始改变。※※※命运是一只沦落在鸡窝里的鹰。某一天,草鸡们发现,那个长相怪异、性格沉闷的家伙,拍拍翅膀飞了起来。一飞冲天。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