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7400000069

第69章 虚舍实得,进退之道 (4)

元军将领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希望可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但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到北方。当走到镇江时,文天祥冒险逃脱,一路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公元1276年的5月,文天祥辗转到达福州,被小皇帝宋端宗任命为右丞相。不久,由于文天祥对张世杰等人专制朝政的行为极为不满,于是离开福州,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集义兵来抗击元军。公元1277年,文天祥率军攻复梅州,并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此时各地豪杰之士都纷纷响应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文天祥也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不料元军在江西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家人也全部失散。收容残部之后,文天祥又四处转战。第二年的夏天,文天祥得知端宗已死,继位的弟弟赵昺移驻广东崖山,为摆脱艰难处境,文天祥便要求率军前往。由于张世杰的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天,文天祥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军大将张弘范的伏击,再次被俘。

被俘后,文天祥曾经服毒自杀,不料竟然未死。他被张弘范押往崖山,张弘范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自己的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一再强迫文天祥。文天祥就将自己刚刚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当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时,也不禁泪流满面。于是,他不再强逼文天祥。20多天后,宋军在崖山海战中大败,陆秀夫背着八岁幼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从此灭亡。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并将他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

此后,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元朝皇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知道只要投降,自己不仅可以做高官,家人也可以团聚。然而尽管心如刀割,文天祥却不愿意因此而丧失民族气节。

公元1282年8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与北方的宰相,谁最能干?”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令,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12月8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并亲自劝降。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愿久生。”元世祖十分气恼,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第二天,文天祥被押解到菜市刑场。他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可以问心无愧了!”说完,文天祥从容就义。

文天祥死后,有人在他的衣带中发现这样几句话:“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以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与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来面对死亡,体现了他大无畏的精神。

古往今来的人们,都难免一死,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将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既是文天祥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铁的精神。

能“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但是又忘了道义的人,虽然也可以高官厚禄,腰缠万贯,但他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敬。能坚守道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才能永垂不朽。

9.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人生有巅峰也有低谷,有顺境也有逆境,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价值呢?前人给了我们一个近乎完美的答案,那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发达了,就要救济别人,不发达时,就过自己的小日子。当然不是这个意思。“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古人的一句名言。最初出自《孟子》一书,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的品德,得志时就要让天下的人都要修养个人的品德。

而后人就把孟子的一句话给改了,把“兼善”改为“兼济”,并将“达则兼济天下”放在了“穷则独善其身”的前面。而这一改动,使这句话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达则兼济天下”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而“穷则独善其身”则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所以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儒道互补”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如果得志,我就要造福于天下百姓;即使不得志,也要洁身自好,绝不与腐败的势力同流合污。

把这句话拿到今天来说,也是合适的。因为从古到今,我们每个人基本上,都是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如果最终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和主张,也不能忘记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东晋末年的大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陶渊明从小就有成就事业的大志,公元393年,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陶渊明首次去当官。因为当时门阀制度森严,陶渊明却又出身庶族,受到了别人的轻视,于是陶渊明就辞职回家了。公元400年,陶渊明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官。后来他发现,桓玄在窥伺着东晋政权。陶渊明当然不肯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第二年的冬天,陶渊明的母亲去世,于是他又借机辞职回家。

公元402年,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东晋的大将刘裕等人联合起兵打败了桓玄,陶渊明也离家到了刘裕幕下做事。刘裕到京城建康之后,作风上也确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长期以来的腐化现象,经过他以身作则的整顿,有了很大的转变。陶渊明也曾一度对他产生过好感。然而好景不长,不久陶渊明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竟然杀害一些无辜的人,并且凭着私情,把一些该杀的人,任命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让陶渊明感到失望,他再一次辞职隐居。

公元405年,叔父陶逵介绍陶渊明去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上面来人检查,手下的人跟他说:“应该穿戴整齐去迎接。”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于是他再一次辞职。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涯,也就到此结束了。这十三年之中,他为了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不断尝试却又不断失望。最后他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明与统治阶级决裂,不肯同流合污的决心。

既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又不肯低声下气、同流合污,那就“归去来兮”!陶渊明是很有气节的人,辞职隐居后,他亲自种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还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而他的这种气节与行为,也受到了后人无限的爱戴和尊敬。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仅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兼济天下的大志、积极进取的态度;同时也告诉我们,无论是进取还是退守,我们都要“善其身”,就是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与道德操守。

10.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古人说:“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意思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他做事情时只考虑事情本身的是与非,不考虑事情与自己的利害关系;只考虑是否能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不看重成功和失败的结果;看重的是好名声能否流传后世,而不只是生命存在的一生。

这句铮铮的铁骨之言,相传出自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

黄宗羲学问渊博,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更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美誉。他父亲黄尊素为万历年间的进士,因为弹劾奸臣魏忠贤而被削职,不久又被下狱,最后受酷刑而死。十九岁的黄宗羲进京为父亲鸣冤,并在刑部大堂之上,当众用铁锥击伤魏忠贤的死党许显纯等人。明思宗赞叹“真忠臣孤子也”,黄宗羲也因此轰动海内外。清军入关后,黄宗羲召集家乡的子弟数百人组成“世忠营”参加反清战斗。战争失败后,黄宗羲返乡闭门读书著述。因为他名声很大,清朝多次诏他入朝做官,他都没有接受。

黄宗羲一生著述不断,而且愈到老年愈加勤奋,年过八十之后,仍然著书不倦。黄宗羲尤其在史学上成就很大,他所开创的“浙东史学”一直影响到近现代。而在哲学和政治思想方面,他更是一位从“民本”的立场来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的人,堪称是中国思想启蒙的第一人。黄宗羲在经济领域也有非常突出的成就。他的“积累莫返之害”的论说被现代学者秦晖,概括为“黄宗羲定律”。黄宗羲发现中国历史上赋税改革,虽然目的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国家财政,而且每次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在短时间内确实有所下降,但是随后又增长到比改革进行前更高的水平,而国家财政最后也得不到改善。简单地说就是不管怎么减,最后的结果都是在增加。温家宝总理曾经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还提到过这一定律,并经国务院研究,于2006年彻底废除农业税,打破了这个二千多年的怪圈。黄宗羲虽然没有做过高官,也没有很多的钱,但他清贫的一生却是很有价值的。他留给后人的是大量的著作,内容涉及史学、政治、哲学、经学、数学、地理、天文、历法、音乐、诗文等许多方面。

另外,相传“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这句话,出自宋元之交谢枋得的《与李养吾书》。谢枋得是南宋信州弋阳人(今上饶的弋阳县)。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一方面他蔑视权贵,嫉恶如仇,另一方面他又爱国爱民,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壮丽诗篇,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公元1256年,三十岁的谢枋得与文天祥同科考取进士,并名列前茅。由于他在殿试的对策中,攻击了当朝的丞相与重臣,被贬为第二甲进士。他愤然抛弃功名,返回家乡。

公元1258年,元军大举攻宋,谢枋得被朝廷任命为礼兵部架阁,负责招募民兵,筹集军饷。谢枋得变卖家产,八方奔走,共招募得民兵一万多人。当时的丞相兼枢密使是奸臣贾似道,他奉行投降的政策。此时蒙古大汗蒙哥刚死,忽必烈为了率军北撤去争夺王位,就答应了贾似道投降的条件。而元军刚撤,贾似道就诬陷各地抗元将领贪污军费,逼着他们赔偿。谢枋得极为愤慨,他在建康城(今南京)当任考官时,便以贾似道的政事为题,说“兵必至,国必亡”指出贾似道“窃政柄,害忠良,误国毒民”的本质。因此,他又被贬官,并在公元1267年回到家乡。此后的八年,他隐居在弋阳的家中,闭门讲学,向弟子们宣传爱国思想,并鄙视不做好事的权贵们,双足从不踏入豪门。

公元1275年,元将伯颜率领元兵大举攻宋。在此国家存亡的紧急关头,谢枋得又挺身出来组织抗战。公元1276年的正月,元军进攻宋朝江东地区。谢枋得亲自率兵与元军展开了一场血战,然而孤军无援,最终失败了。不久元军占领南宋首都临安,并将宋恭宗等人俘获。谢枋得拒绝降元,他再次招集义兵,继续进行抗元斗争,但是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此后,由于元军的追捕,谢枋得被迫隐姓埋名,弃家逃往福建。这场战争中,谢枋得的妻子李氏坚贞不屈,与女儿和两个婢女一同自尽。谢枋得的两个兄弟、三个侄子也被元军迫害致死。而南宋朝廷也回天乏术,走上了灭亡之途。

谢枋得逃到福建后,长期流亡在建阳一带的穷山野岭之间,以给人算命、卖草鞋或教书为生,生活也极其贫困。他经常穿着麻衣草鞋,面向东方痛哭,借以悼念已经灭亡的故国。在流亡期间,谢枋得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反映了百姓生活的疾苦,痛斥南宋的昏暗和大臣们的卖国求荣,表达了复国还乡的强烈愿望。元朝统一中国后,开始拉拢汉族知识分子。由于谢枋得的文名和威望,元朝曾经先后五次派人来诱降谢枋得,但都被他用严词拒绝。公元1288年冬天,谢枋得被强迫北上元朝的大都。他一到大都,便开始绝食,五天之后,终于完成了为国尽节的心愿。至今,北京还保存着为纪念谢枋得而建的“谢叠山祠”。

总之,无论这句话是出自黄宗羲还是谢枋得,他们都是伟大的,他们都不愧是堂堂的男子汉、大丈夫!虽然他们生活在乱世之中,无官也无钱,但他们用行动和精神,证实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人生在世,能富贵双全,当然是很好的事情。然而富贵不是人生最终的目的,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是有崇高理想和追求的人。

同类推荐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人言”是老祖宗用鲜血和脑浆写下来的忠告。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他们会落得如此境地?究其原因,还是对老祖宗留下来的处世之道悟得不深。有句常常在我们耳边响起的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们经过的事多,走过的路多,接受过的历练多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就深刻得多了。这些口耳相传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领会。
  • 抓住你的鱼:二十几岁女人必读的恋爱智慧

    抓住你的鱼:二十几岁女人必读的恋爱智慧

    男人像鱼,在爱情的海洋中游来荡去,惹得一群垂钓女垂涎欲滴。难怪女人会这样,谁不想找个好男人来疼她、爱她、照顾她,开心的时候陪她笑,不开心的时候任她打。不过麻烦的是,好鱼已缀成为了海洋里的稀缺资源。天哪,一条帅气、多金又体贴的绝世好鱼正淘你游了过来,但是顷刻间四周就围满了虎视眈豌的垂钓女,眼睛发亮地觊觎着他,摩拳擦掌地准备抢走他。在这群千娇百媚、仪态各异的垂钓女中,你可能毫不起眼,根本引不起好鱼的注意,以致缘分白白溜走。更糟糕的是,好鱼又少了一条。要想抓到一条绝世好鱼,可是非要花一番心思下一点工夫才行的!
  • 破译人性弱点的密码

    破译人性弱点的密码

    本书分别从人性中的贪得无厌、自寻烦恼、缺乏目标、消极怯懦、沉溺幻想、优柔寡断、依赖借口、忽视细节、满腹抱怨、内心浮躁、爱慕虚荣、自私自利等几大弱点入手,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这些弱点,并正视自己,审视内心,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进而战胜自身最顽固的弱点!
  • 妥协的力量

    妥协的力量

    在成长中,妥协是等待与忍耐,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在爱情中,妥协是理解与牺牲,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温暖;在交往中,妥协是宽容与谦逊,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洒脱;在对抗中,妥协是和谐与从容,是一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本书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让你在故事中体悟,你什么时候需要妥协,如何妥协。
  • 西点责任课

    西点责任课

    在西点军校200多年的历程中,她培养了众多的军事人才,其中有3800多人成为将军。仅1915届的164名学员中,就有59名成为准将以上军官,其中3位四星上将,2位五星上将和陆军参谋长,1名当了美国总统。从此,西点成了成功教育的代名词。本书将告诉你西点如何培养你的责任感。
热门推荐
  • 战王龙妃

    战王龙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首席特工杀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琴棋书画样样通。她是龙御国将军府中不受宠的独女,九岁嫁入战王府,她成了战王的续弦小王妃,她成了小王爷的小后妈,她还是谁?一朝穿越,借尸还魂,她成了她,她会如何续写这段人生?他是龙御国的战王爷,十岁起征战沙场,冷酷无情,杀伐果断,怎么会错看了他的小王妃?不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是他的小王妃,就得陪他上天入地!强强联手,且看他们如何成为万夜大陆的神话!呜呜…莫莫第一次写文…第一次写简介…无能了…各位看官有心情的捧个情场,没心情的捧个人场吧!
  • 思念成婚:漫漫寻妻路

    思念成婚:漫漫寻妻路

    他,人前是学生惧怕的——冷面阎罗:她,音乐星河里最璀璨的星星——音乐精灵;当他遇到了她,从此摇身一变成为撒娇卖萌无下限的莫脸皮。且看,冷面阎罗,如何上演追妻之戏码。
  • 西夏死书4:克格勃和中情局

    西夏死书4:克格勃和中情局

    四块玉插屏上的《西夏死书》合而为一,唐风和韩江前往巴丹吉林沙漠寻找西夏王元昊的活人坟。在蒙古死城中,他们得到耶律楚材的卷子,依此线索找到了“二十一号地堡”,惊骇地发现,“二十一号地堡”居然就建在活人坟的边缘。
  • 五行修神

    五行修神

    一个先天血脉浓度为零,不可能走上修真之路的废物,却有着极为超常的智力!天生拥有水之印记却又没有水之血脉,却是神秘五行族之水之传人!身为世袭武修家族的二少爷,却又拥有来自其他星球的古老强悍血脉!在即将登上修真之巅的时候,却又发现原来五行的终极目标另有其意!
  • 邵家有女

    邵家有女

    前世被人陷害,被人去母留子,含恨而死。一朝重生到三年前,一切悲剧还没发生,还来得及!这是平民女到皇后的金手指之路!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医手遮天:农女世子妃

    医手遮天:农女世子妃

    携随身农场空间,过美好田园生活。咦,有人窥她母族祖传刺绣之术,还想断根灭她全家?找死!农女变身凶悍王妃,灭敌人,一朝穿越成农女,搅朝堂,祸乱天下……反正烂摊子,有夫君接着!
  • 我的宝贝哑妻

    我的宝贝哑妻

    她是个哑女,意外救了他。他愿意娶她,但只是为了在异岛能够生存下来。跟着他离开回到他的家,因为是哑巴,她一直很乖巧,直到婆婆恶意打她骂她,而她肚子里的孩子更是被他亲手弄掉后,她终于心灰意冷离开。【本文与《假戏真做:校草的爱很受用》为系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