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7200000019

第19章 曲“话”通幽,说漂亮话成漂亮事 (1)

俗话说:“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说话能力体现着一个人的内涵、素质。说话讲究艺术的人说出的话,常常是说理切、举事赅、喻世明;轻重有度、褒贬有节、进退有余地、游刃有空间。因而,一个人能否把握说话的艺术,关乎其做事的成败。

1. 把“气球”吹爆来劝谏

现在很多人喜欢养宠物,给宠物极高的待遇,宠物若是死去了,有的人还会兴师动众,为它们举行葬礼。春秋时期的楚庄王,也是这样一位宠物“发烧友”,不过他的宠物是一匹马。

楚庄王非常喜欢这匹马,经常给马穿上绫罗绸缎,把它安置在华丽的宫殿里,专门给它准备了一张床作卧席,拿枣脯喂养它。可是这匹马却享不了这个福,因过于肥胖而病死了。楚庄王非常伤心,下令以上等棺木、行大夫礼节来厚葬。一国之君,有多少重要的事需要操心,有多少国民需要关爱,而楚庄王却为这样一匹马而劳心费神,兴师动众。大臣们觉得太荒唐了,纷纷劝阻。由于楚庄王爱马心切,根本听不进去,还威胁道:“如果谁再敢劝说,定斩不饶!”话都说到这个分儿上了,谁还敢再规劝他呢?

当时,楚国宫廷中有一个艺人,名孟,因为以优伶为业,所以被称为优孟。优孟知道这件事后,就走进宫殿大门,仰天大哭,看上去像是遇到了多么伤心的事,让听者为之动容。楚庄王很吃惊,就赶紧询问原因。优孟边哭边说:“宝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理应厚葬。可是大王却只用大夫的规格安葬它,这怎么能对得起那匹宝马的在天之灵呢?”

楚庄王一听,终于来个说顺心话的人了,就赶紧问道:“宝马死去,我非常伤心,也犯了糊涂,照你说应该怎么安葬才好呢?”

优孟回答道:“我觉得应该用雕木的美玉做棺材,用最上等的梓木做外椁,拿樟木等贵重木材作装饰,再派几千名士兵挖掘坟墓,老人和孩子背土筑坟。然后,让齐国和赵国的使节在前面陪祭,让韩国和魏国的使节在后面护卫。安葬完毕之后,再为它建立祠庙,用猪、牛、羊各一千头来祭祀它,并且安排一个一万户的城邑进行供奉。诸侯各国如果听说大王这样厚待马匹,都会知道大王把人看得很低贱,却把马看得很重。”

优孟一番话,深深地触动了楚庄王,他一拍大腿,说道:“哎呀,我怎么错到这种地步了呢,现在该怎么办呢?”

优孟见楚庄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就建议说用对待六畜的方式来埋葬马就比较合适,楚庄王最后听从了他的建议。

在辩论中有一种方法叫做“反语制谬”,是指针对对方的谬论,论辩者可以采用实际意思与表面意思正好相反的话进行批驳,绕一个弯子表达论辩者的真实意图。这样一种欲直故曲的论辩术,在人际沟通之中同样可以应用。如果有人做的事是错误的,甚至是荒诞的,但是他执迷不悟,这个时候,可以采取说反话的方法,将他的荒谬的观点或是做法扩大化,让他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荒谬之处,从而进行改正。形象地说,这就像你想劝阻一个人吹气球,但却没有直接说,而是接过对方的气球继续吹,气球吹得过大时自然就爆了。优孟知道,如果直接反驳楚庄王是徒劳无功的,而且还会有性命之忧,所以他没有去直接劝,而是顺着楚庄王的心意往下说——接过气球继续吹,结果吹得太大了,气球爆了——楚庄王也认识到了自己的荒唐之处,从而改变了做法。在劝说那些权高位重但在错误面前又执意孤行的人,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喜好打猎。有一次,他到中牟县打猎,玩到高兴时,驾马驰骋,把附近的农田糟蹋得不像样子。中牟县的县令看见老百姓辛苦种的庄稼被毁了,非常心疼,就奋不顾身地拉住了李存勖的马,让它不要踩踏百姓的庄稼。李存勖正在兴头上,一见县令拦住自己,非常生气,当下命人把县令拉到一边要行斩首。李存勖当时是带了几个他喜欢的伶人一起来打猎的,有一个叫敬新磨的伶人见李存勖要处死县令,就将县令抓住,大骂道:“你身为一县之主,难道不知道我家天子喜欢打猎吗?知道就应该让百姓把地空闲着,好给天子打猎用。你怎么能纵容百姓种地,给国家交税,妨碍天子飞鹰走犬呢?如今不认罪过,还敢到这儿来唠唠叨叨,罪大恶极,理应处死!”说完就上前请求李存勖处死县令,旁边的其他人也随声附和。在气头上的李存勖一听乐了,随后下令释放了那个县令。

敬新磨的话,一点也没有反驳皇上,而是顺着皇帝的意思说,结果越说越荒唐,皇帝在又气又乐之中明白了道理。如果他面带严肃,一本正经地劝说,恐怕就达不到这种效果了。

2. 一语双关,话中有话

有时候,碍于身份的原因或者因为情况特殊,有些话不能直接说出来,但又不能不说,这种时候,说话就要讲究一些策略。比如古代的皇帝,因为他身份特殊,哪怕是对他有利,是为他好的话,在说的时候也要讲究方式。有些忠臣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这些技巧,为了皇帝的江山大计,他们常常冒死进谏,措辞激烈,结果弄得皇帝很不高兴,有时还会降罪于大臣。不但是大臣,皇帝的儿子在跟他说话时也要讲究策略才行。三国时期的曹睿从小就知道这个道理。

曹睿的生母甄氏,是当年曹丕跟随曹操攻打袁绍时抢来的。这个甄氏天生丽质,美貌过人,曹丕对她异常宠爱,当了皇帝之后就立她为皇后,并生下了曹睿。

可是皇帝恩宠无常,皇宫中有个郭贵妃非常有野心,她一心想当皇后,于是想尽办法获得曹丕的宠爱,还设下了一条毒计蒙蔽了曹丕,让他杀死了甄氏。甄氏死后,郭贵妃如愿当上了皇后,可是她发现曹丕非常宠爱甄氏的儿子曹睿,心想若是日后曹睿当上了皇帝,必然会报复自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曹睿也一起除掉,以绝后患。曹睿年纪虽小,但他发现了郭贵妃的阴谋,就想找机会说服父皇保护自己,可是没有直接的证据。没有证据就告发人,父皇一定不相信,反而会怪罪自己。

曹睿一直想说服父皇不要相信郭贵妃的话,不要伤害自己,可是这种话又不能直接说,正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机会来了。这一天,曹睿跟随父皇曹丕去打猎,突然从树林里蹿出两只梅花鹿来,一只大鹿带着一只小鹿仓皇地跑着。曹丕弯弓搭箭,一下子射中了那只大鹿,一边射一边叫曹睿射那只小鹿。曹睿把箭搭在弓上后,却停了下来。曹丕一看非常不解,问道:“多好的机会,为什么不赶快射?”曹睿叹了一口气,眼中带泪说道:“父皇已经射死了它的母亲,孩儿怎么忍心射死这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呢?”

本来曹丕杀了甄氏之后,心里就有些后悔,听了曹睿的话后,触景生情,从此以后,更加爱护曹睿,不再听信郭贵妃的谗言,后来还立曹睿为太子,让他当上了皇帝。

与曹睿相像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少孺子。当年,吴国和楚国为了争夺地盘,经常发生战争。有一回,吴王又准备攻打楚国。大臣们分析了形势之后,认为攻打楚国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他们直言相劝,给吴王讲了当下的形势,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关系,说了很多道理,可是吴王就是听不进去。大臣们不甘心,三番五次地说个没完,最后把吴王说得火冒三丈,威胁道:“我的主意已定,谁要再劝阻,我就杀死谁!”一听到这话,大臣们再也没办法了,全都摇头叹息。

吴王的大臣之中,有一个叫少孺子的年轻人。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再直接劝谏毫无作用,于是他就拿上一个弹弓,到王宫的花园里四处闲转,一连几天都是如此。这一天,吴王来这里散心,碰到他在闲转,就问他在做什么。少孺子回答说:“我正在打黄雀呢。”吴王见他不务正业地在这里打黄雀玩,有些生气,少孺子赶紧说道:“大王,我刚才打黄雀时,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吴王一听说有趣的事,面露好奇,少孺子接着说道:“我躲在树丛里时,发现树上有一只蝉,正在喝露水,毫无觉察一只螳螂正弓腰准备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只黄雀正把嘴瞄准了自己,黄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弹弓会要它的命。他们都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面的隐患,太可笑了。”吴王一听,深受触动,于是就取消了攻打楚国的计划。

上面的两个故事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面对不愿意接受劝告的人,有些话不能明说时,不妨用比喻、故事等来说道理,这样就避免了直接的冲突,而且巧妙地把自己要说的道理传达了。

3. 谈笑之间办大事

有些话是比较敏感的,比如说钱财问题。如果员工让老板加工资,坐下来严肃直接地说这种话,恐怕就会影响自己在老板心中的形象,弄不好还会丢掉饭碗。当然,在说这些敏感的话题时,绕得太远、太过含蓄也不好,老板可能装作没有听见。既要直接表达意思,又不能说得太直白,这个时候,可以借助轻松的幽默,说说笑笑之中就有效地传达了信息。

一位工作很勤奋的工程师,在一家外企工作。他工作认真,勤于思考,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后就仔细研究琢磨,寻找可行的解决办法。通过他的努力,公司在工作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老板虽然高兴,但是却并没有按照规章制度给他发奖金。有一次,他又提出一条有效的建议,老板听后非常高兴,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凭工程师的经验,他觉得这种话怕又是说说而已了,为了能让老板兑现,工程师面带微笑地说道:“谢谢老板,我非常相信你的话,我想我在这个月的薪水袋里一定会发现您这句话的。”

老板听了,赶紧点头说道:“那是当然,那是当然的。”果然,在那个月领工资时,工程师得到了额外的奖金。

在涉及钱的问题时,不仅是老板与员工之间不好直接说,就是夫妻之间直接说也不合适,处理不好可能会伤了感情,这时如果适当地采用幽默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问题,也不会伤了和气。

有一对夫妻感情很好,他们结婚七八年,都没有红过脸。由于双方的父母都已经年迈,夫妻俩要承担起他们的生活费用,两个人商量过后,决定给双方的父母每月寄去五百块钱生活费,这个事由妻子来负责。妻子当下同意了丈夫的决定,可是在寄钱时,她给自己的父母寄了五百,却给公婆寄去了四百。

一年之后,丈夫不经意之间知道了这事,他想若直接指责妻子,难免会吵闹一场,于是就等着合适的机会说明这件事。夫妻俩有一对刚刚三岁的双胞胎儿女,两人对这对孩子十分疼爱,从来不让他们多哭一声。这一天,丈夫下班之后,发现儿子在哭闹,女儿在旁边静静地玩,他抱起女儿亲了起来。妻子从厨房进来一看,说道:“女儿玩得好好的,让她自己玩吧!儿子在哭,你快去哄一哄他呀!”丈夫不紧不慢地说道:“女儿好啊,女儿比儿子好,女儿是五百块钱的,儿子是四百块钱的,我当然抱多的了!”

妻子一听红了脸,哄好儿子之后就回厨房继续做饭了。从那以后,给公婆也寄去五百块钱了。

通过随意说笑的方式或者是幽默的语言,将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传递给对方,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没有伤和气、伤感情,在应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如果没有合适的机会,就会说得很生硬,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当然,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适时地创造一些机会。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激励大臣,常常做些空头许诺。有一次,他对大臣张思先说道:“因你这次为君为国作出重大贡献,我决议让你官拜司徒。”

张思先信以为真,就一直等着皇帝的颁旨,可是左等右等总不见任命下来。这种事情,又不好当面问,因为问不好会惹恼了皇帝,不用说不会提升,就是现有的官职也未必保得住了,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这一天,张思先故意骑一只奇瘦之马从赵匡胤面前经过,看见赵匡胤之后,还惊慌下马给他叩头请安。赵匡胤问到:“你这匹马为何如此之瘦?是不是你不好好喂它?”张思先赶紧答道:“一天三斗。”赵匡胤一听,说道:“那喂得可够多的了。吃得这么多,为何还如此之瘦?”张思先答:“我答应给它一天三斗粮,可是我没给它吃那么多。”赵匡胤一听,大笑起来。第二天,就下旨任命张思先为司徒长史。

张思先骑了一只瘦马在赵匡胤面前表演,成功地创造了说出自己要求的机会,既博得皇帝的大笑,又轻松地解决了问题。

4. 移花接木,巧舌服人

同类推荐
  • 成功魔法(完全智慧手册丛书)

    成功魔法(完全智慧手册丛书)

    以往的成功学总是把注意力放在介绍成功的捷径和人的潜能开发上,很多书籍尽管曾给人以极大的鼓舞,然而从未有一本书对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五种起起关键作用的本能力量进行过阐述,事实上个体拥有的个性、性绪、动机、兴趣、意志这五种超凡的力量,才是人能够获得成功的第一推动力。只有这五种力量诱发的热情、智慧以及心理承受力才是成功者最深刻最可靠的保证。没有对成功动力全貌的认识、成功学对人们的帮助就非常有限,因此所介绍的训练方法也是要大打折扣。
  • 只对女人说

    只对女人说

    《只对女人说》既是一本女性生理科普小书,也是一本幸福生活指南,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其中有很多桂质良教授亲身经历的临床案例,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的,一应俱全。本书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对女人的一生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孕育、生产、婚姻、绝经期、衰老等内容一一作了解答与探讨。这本小书就如同你的闺蜜一般悄悄絮语,作者用知识分子的严谨、准确和女性的优雅、温润,为我们娓娓道来一些临床私房话,告诉你那些作为女人应该知道的事儿,提醒女性朋友如何认识自身,如何适应生理变化,如何实现角色转变,以及如何破解生活中绕不开的难题,从而做出正确抉择,以便最佳地实现自我。
  • 态度决定成败

    态度决定成败

    如果把做事情视为一种享受的话,人一定会积极地去投入、去努力、去学习、去享受,并从圆满的结 果中感受快乐,于是便有了“努力做事一取得成果一感受快乐”的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把做事情当作一 种痛苦的经历,人便会心生不满,凡事抱怨,敷衍了 事,从而一事无成。
  • 心灵鸡汤全集

    心灵鸡汤全集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编者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启人深思。故事后附的“心灵小语”画龙点睛,是最贴切的指示,让人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可以静下心来沉淀自己,关爱自己。通过阅读本书,将会使您活得激情满怀,爱得深沉博大;会使您更加自信地去追逐内心的憧憬与梦想。
  • 真希望我30岁之前就知道的30件事

    真希望我30岁之前就知道的30件事

    什么样的女人才有好归宿?什么样的女人才能摆平婆媳关系?什么样的女人才能吃定自己的另外一半?什么样的女人才能玩转职场?什么样的女人才能如鱼得水?什么样的女人才能在多重身份之间变身自如?能做到以上这些的女人,必定是个内心强大、外表美丽的女人。人的禀赋气质是天生的,但气场却是可以后天修炼。美丽亦如是。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真希望我30岁之前就知道的30件事》告诉每一个女人,人生路上可以让你少走弯路的30件事,从内在到外在,从气场到气质,从职场到爱情,你,可以是璀璨夺目、独一无二的你!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热门推荐
  • 现代相公俏佳人

    现代相公俏佳人

    她大明朝杭州凌水山庄大小姐,一个天生的痴儿。原本只有五六岁儿童的智商,连基本语言表达都有障碍,却因缘际会穿越时空,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台湾,遇见了一个男人,改变了她的命运。只是,当她治好病后,她竟然已经忘记了他。三年了,等了三年,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找她,现在她终于要归来,“大哥”!该死的,谁来告诉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怎么会成为她的“亲大哥”?这叫他如何面对?这还不算,她竟然还喜欢上了别人他最好的兄
  • 情弦

    情弦

    聪明漂亮,才艺过人的萧潇从小受到一个韩国人士的资助,心存感谢的她一直希望能见到资助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所在的学校获得一个“中韩友好交往生”的名额。聪明的萧潇以她的才智努力争取到这个名额,获得了到韩国大学艺术系的留学机会。在学校她遇到了温柔体贴的尹安泰和帅得不象话的万人迷金俊熙。安泰对萧潇一见钟情,但萧潇却总是受到万人迷俊熙的吸引。然而互相吸引的两人却因为误会而相互止步。萧潇一直在心里忽略那种莫名心动,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萧潇在俊熙的包里看到了自己在中国时寄给自己的资助人的信,她由此认定俊熙就是自己的资助人,她决定让自己的感情跟随俊熙。可是她要面对的困难超乎她的想象……故事情节峰回路转,萧潇的感情到底何去何从呢?此书改编的小说作品《琴弦上的阿狄丽娜》已经出版,请多多关注(*^__^*)嘻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从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天仙配》《窦娥冤》到我们儿时熟悉的《田螺姑娘》《崂山道士》,其实都源自志怪小说。在古代,写小说一般会被看成不入流的行为。然而上至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魏文帝曹丕,下到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一代名臣纪晓岚,都曾忍不住寄情于志怪,可见它的魅力有多大。志怪小说不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是先人托物言志的工具,体现了世间百态,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特色。透过魏晋时代的故事,我们体会到的是令人倾慕的魏晋风流;在唐朝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大国气象;而到了清朝,故事则变得更加多样也更加世俗。
  • 三分制度,七分执行

    三分制度,七分执行

    用创新的理论、经典的案例以及全新的视角,诠释制度与执行的关系,点击执行的现实意义,探寻执行不力的根源,揭示“三分制度,七分执行”这一工作理念。执行能力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星巴克、麦当劳全世界开花,其经营手段和管理制度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却没有哪一家企业能与之争锋。分析发现这些企业成功的关键原因在于它们的员工拥有超强的执行力。好的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员工没有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个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正如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所说,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强于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公务员,企业员工需要遵守的工作理念。
  • 黑羽女煞

    黑羽女煞

    与李雅洁相依为命的哥哥李子天被杀,一身好武功的雅洁为报兄仇,深入敌穴,与敌人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可惜最终难逃死神之手,却阴错阳差的穿越了。熟知杀兄仇人竟然也跟着一起穿越到这个时空来了。复仇之路危险重重,等待着雅洁的将会是怎样的命运?悲惨!?幸福!?
  • 谁会是下一个牛顿:最让人受启发的物理现象

    谁会是下一个牛顿:最让人受启发的物理现象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无处不在的力、怎样让溜冰鞋一直滑下去、苹果为什么不掉到天上去、人体重心揭秘、羽毛和铁块会同时落地吗、“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等。
  • 农女的田园生活

    农女的田园生活

    本文绝对一对一结局,亲们可以放心跳入坑。一个现代农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穿越到了古代。看她如何在古代闯出一片天,名扬皇甫帝国,还惹出了朵朵桃花。片段一“菱儿,你知道么?我这辈子最幸运的就是比端木先认识了。”某男拥着某女,一脸的庆幸。片段二“菱儿,就因为我晚了一步,所以就没有机会了么?如果真是这样,那我祝福你。”白衣飘飘的男子满脸的悲戚。片段三“在你心里,我永远都是小孩,只懂的玩,永远都是不成熟的,就因为我晚出生了几年是么?”曾经的小正太已经成了翩翩公子。…………本文男主腹黑、面瘫,但绝对专情,女主思维跳脱,有时有点小迷糊,但绝对可爱。喜欢温馨,细腻的亲可以收藏了。无大虐,有的邻里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女主的发家致富史。新文链接:大家去凑个人气,不定期会有奖励哦!多谢支持!
  •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是潘家华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生活气息浓烈,文学功底深厚,内容真实感人。管道作家杨德勇为文选作序。潘家华希望在纪念“八三”工程会战40周年的时候,将这本书奉献给为中国能源通道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石油管道人。
  • 解读《宦经》

    解读《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注译者作了解析原文要旨和阐释其指导意义的释译,又根据历朝历代的史实,撰写了相关的事典,对原文精髓加以论证和具体说明。释评视野广阔,事典故事生动,它们和原文互为补充,构成了本书哲理性与可读性皆强的显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