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5300000004

第4章 《洛阳伽蓝记》二重复合主题论(4)

二、从正文看《洛阳伽蓝记》主题

《洛阳伽蓝记》依空间顺序展开,像一幅都市风情长卷,全书五卷依次写城内,城之东、南、西、北四方。

(一)从佛寺叙写看主题(以永宁寺为例)

正文开篇写永宁寺"熙平元年(516)灵太后胡氏所立也,在宫前阊阖门南一里御道西"。点明立寺的时间、地点。立寺者为至尊的灵太后胡氏,地点在王朝洛都最核心地带--宫前阊阖门南一里御道西。

然后就独具匠心以"注"的方式点明永宁寺周遭的一系列建筑景观--"其寺东有太尉府,西对永康里,南界昭玄曹,北邻御史台。阊阖门前御道东有左卫府。府南有司徒府。司徒府南有国子学,堂内有孔丘像,颜渊问仁、子路问政在侧。国子南有宗正寺,寺南有太庙,庙南有护军府,府南有衣冠里。御道西有右卫府,府南有太尉府,府南有将作曹,曹南有九级府,府南有太社,社南有凌阴里,即四朝时藏冰处也"。

太尉府、昭玄曹、御史台、左右卫府、司徒府、国子学、孔子师生塑像、宗正寺、太庙、护军府、太尉府、将作曹、九级府、太社等,这些景观无疑是代表整个元魏王朝的形象。元魏王朝的政治、法律、军事、皇族事务、国家祭祀、文治教化、宗教、国家掌管土木工程与手工业的机构等国家决策、管理的核心机构聚集在此,说明这里是国家首脑机构所在地,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这里,这里就是洛都,也是整个王朝的核心区。

永宁寺居于其中,显示其作为皇家佛寺及作为国寺的至高地位,而昭玄曹作为宗教(这里主要指佛教)最高管理机关也处于国家首脑机构核心区内,可见元魏时期佛教几为国教的至高地位。

这样,在整个《洛阳伽蓝记》中,始终将尘俗世界与佛国天地打成一片,巧妙地把俗与佛连在一起,既写实,又暗示佛教的崇高地位,暗示王朝与佛教共兴亡的命运,《洛阳伽蓝记》一笔写俗佛两事,写佛教内外两个世界;当然在此我们也可管窥到元魏朝儒、佛皆崇的治国方略,以儒(汉文化)治世,以佛治心应该说是元魏的国策,将政权的运作、国家机器的运作、社会秩序的维系这一"俗谛",与佛教的凝聚整合精神心灵这一"真谛"结合起来,尘俗世界与佛国天地就交融在一起。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有剎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初,掘基至黄泉下,得金像三十躯,太后以为信法之征,是以营建过度也。剎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石。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三十重,周匝皆垂金铎。复有铁锁四道,引剎向浮图四角,锁上亦有金铎。铎大小如一石瓮子。浮图有九级,角角皆悬金铎,合上下有一百二十铎。浮图有四面,面有三户六窗,户皆朱漆。扉上有五行金铃,其十二门二十四扇,合有五千四百枚。复有金环铺首,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议。绣柱金铺,骇人心目。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

浮图北有佛殿一所,形如太极殿。中有丈八金像一躯,中长金像十躯,绣珠像三躯,金织成像五躯,玉像二躯。作功奇巧,冠于当世。僧房楼观,一千余间,雕梁粉壁,青琐绮疏,难得而言。栝柏松椿,扶疏簷霤,藂竹香草,布护阶墀。是以常景碑云:"须弥宝殿,兜率净宫,莫尚于斯也。"

外国所献经像,皆在此寺。寺院墙皆施短椽,以瓦覆之,若今宫墙也。四面各开一门。南门楼三重,通三阁道,去地二十丈,形制似今端门。图以云气,画彩仙灵,绮钱青琐,赫奕丽华。拱门有四力士,四狮子,饰以金银,加之珠玉,庄严焕炳,世所未闻。东西两门,亦皆如之,所可异者,唯楼二重。北门一道不施屋,似乌头门。四门外,皆树以青槐,亘以绿水,京邑行人,多庇其下。路断飞尘,不由渰云之润;清风送凉,岂藉合欢之发?北朝佛教寺院建筑群以佛塔为中心,史称"塔寺、塔院"。作者从主到次,从内到外,全面而立体地写永宁国寺的一切,层层深入像剥笋一样,从容舒缓地依次铺叙开来:

佛塔有金宝瓶、承露金盘、金铎......在京都百里之外就可看到,宝铎声远远就能听到。

佛殿:内中供奉用以礼拜的各种佛像,佛殿形如太极殿;有千余间僧房楼观、花木。

寺院墙:若今宫墙,有四门及其华丽装饰,其中南门楼形制似今端门。

门外"皆树以青槐,亘以绿水,京邑行人,多庇其下。路断飞尘,不由渰云之润;清风送凉,岂藉合欢之发"?

文中提到:佛殿似太极殿,寺墙如宫墙,门楼似端门,在讲究礼法的古代,这些建筑的规格是最高的,而这正与佛教作为元魏一朝的国教,永宁寺作为皇家佛寺、国家佛寺的至尊地位相吻合。据记载,隋代长安的大兴善寺,"寺殿崇广,为京城之最,号曰大兴佛殿,制度与太庙同"。

永宁佛塔"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不可思议",成为洛都最有标志性的景观,成为元魏朝国力鼎盛、佛事鼎盛的象征,国兴佛事就盛,国亡佛事就亡。装饰毕功,明帝与太后共登之。视宫内如掌中,临京师若家庭,以其目见宫中,禁人不听升。衒之尝与河南尹胡孝世共登之,下临云雨,信哉不虚!时有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起自荒裔,来游中土。见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自云年一百五十岁,历涉诸国,靡不周遍,而此寺精丽,阎浮所无也。极佛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无,合掌连日。这里先客观描述呈现,像一高明的导游,又像杰出的画家,精细地将永宁寺的伟大华美展现出来,细致完整描述了永宁寺的景观,而且在描述中不时加入一些赞叹和饱含情感的话语:"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议。绣柱金铺,骇人心目。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衒之尝与河南尹胡孝世共登之,下临云雨,信哉不虚!"写自己曾亲自登临,激动无比,颇具现场感和亲切感。

最后借佛教史上著名的西域沙门菩提达摩,写他眼中、心中的永宁,借他写永宁之盛,既是盛赞元魏洛都佛事之盛,也是展现元魏王朝国力之盛,这里主要以菩提达摩来侧面虚写,与前面正面描述一虚一实紧密结合,相得益彰,映衬点染,文笔高妙,"时有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起自荒裔,来游中土。见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自云年一百五十岁,历涉诸国,靡不周遍,而此寺精丽,阎浮所无也。极佛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无,合掌连日。"以菩提达摩作为描述永宁寺盛况的大结穴。

以上写洛都佛事、元魏王朝国力之鼎盛。下面对比写国力之衰,历时写系列王朝大事、灾变。

(1)建义元年,太原王尔朱荣总士马于此寺--"河阴之野,十三日召百官赴驾,至者尽诛之。王公卿士及诸朝臣死者二千余人。于时新经大兵,人物歼尽,流迸之徒,惊骇未出。二十日洛中草草,犹自不安。死生相怨,人怀异虑。贵室豪家,弃宅竞窜;贫夫贱士,襁负争逃"。

(2)永安二年五月,北海王元颢复入洛,在此寺聚兵--"颢所将江淮子弟五千人,莫不解甲相泣,握手成列。颢与数十骑欲奔萧衍,至长社,为社民斩其首,传送京师"。

(3)永安三年,逆贼尔朱兆囚庄帝于寺--"发言雨泪,哀不自胜。群胡恸哭,声振京师;三日频战,而游魂不息;世隆见桥被焚,遂大剽生民;时兆营军尚书省,建天子金鼓,庭设漏刻,嫔御妃主,皆拥之于幕。锁帝于寺门楼上。时十二月,帝患寒,随兆乞头巾,兆不与,遂囚帝还晋阳,缢于三级寺。帝临崩礼佛,愿不为国王。又作五言曰:'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昔来闻死苦,何言身自当!'至太昌元年冬,始迎梓宫赴京师,葬帝靖陵。所作五言诗即为挽歌词。朝野闻之,莫不悲恸,百姓观者,悉皆掩涕而已。"

作者叙事先用一句概括时间、人物、事件,眉目明晰,叙述简明朗净,然后细致叙述原委,以史书写法,把元魏王朝后期的社会纷扰、动荡再现出来。在皇家佛寺、国家佛寺里竟然发生了这么多大事,写出朝廷上层的纷争,上自天子、文武大臣,下到市井平民的不幸,在佛门净地竟然见证了那么多龌龊、残杀,表明佛国离不开尘俗,尤其在中国这样的国度里,宁静的佛寺躲不开尘世的纷扰,永宁寺并不能永远安宁。

作者以史家身份、史书笔法叙宏大事件,用简明的编年体形式把发生在永宁寺的王朝大事、众多历史人物命运一一叙述出来,这些叙述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正史做了详尽的补充。这样既写出一代国寺--永宁寺的兴亡史,或者说是佛寺的生命史,又把王朝大事紧扣在佛寺叙述中,佛寺形象就不再单调,不再只是佛教建筑景观,而是有丰富的寄托和历史文化意蕴;有作者深厚真挚的情意。这些事件、变故都紧紧联系着王朝和佛事的衰败,尔朱荣之乱、河阴之役使洛阳遭到毁灭性打击,王朝迅速步上衰败之路。元颢举兵入洛,洛都又一次饱受动乱之苦。尔朱兆之乱,魏庄帝被弑,死前写下血泪凝成的、能代表时代苦难的诗篇,关键词大多是"死、乱、泪"等等,这样的血泪文字屡屡出现,尤其在著名的"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中。这里的叙事兼写社会最上层、最底层,视野、笔触宽阔,既叙述宏大的历史事件,描述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又深刻婉细地展现了社会动荡纷扰、人心不安的社会气氛。叙写中将客观叙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或含蓄把作家褒贬暗寓其中,或正面慷慨指斥议论。

作者写佛寺,既注重空间刻画,写出佛寺的丰富景观,写出佛寺的各不相同的个性,注重共时的多样性、丰富性,又注重把佛寺放在时间的长河中,动态写出佛寺的流变兴衰进程,从而展现佛寺的生命历程,而且始终把佛寺与王朝大事、民间尘俗琐事以及各种人生百态联系在一起。这种写法同样在全书中具有典范意义。

同类推荐
  •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人的另类历史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人的另类历史

    中华盛世的胎动期——两晋南北朝的华丽血时代如果能有部历史回放机,我们按“返回”键,搜索公元265年至公元589年的历史,肯定会在这315年间中华历史上称作“两晋南北朝”的时间段上发现许许多多惊心动魄、叹为观止而又骇人心目、荒诞离奇的“场景”。场景一: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吴国一统天下,飘飘然之余,这位…
  •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黄仁宇先生可谓是近世纪以来史学界的一大异数,他的“大历史观”“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在史学界影响深远。
  • 勃列日涅夫时代

    勃列日涅夫时代

    本书像一幕史诗大剧,一幕幕活剧给读者带来前苏联由“升平”到衰败的真相和启发。苏联解体之后,当年严密封锁、讳莫如深的秘密档案次第开放,使得本书所涉及的史料丰富而翔实,加之作者作为作家和政论家,独具敏锐的目光和洞察力,对人物、事件的分析、评判深刻而独到,颇富参考价值。作者是新闻记者出身,文笔生动,冷峻幽默,让人在沉思中兴味盎然。本书俄文版出版于2008年。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仙门有徒初长成

    仙门有徒初长成

    这年头,乞丐也能翻身把仙做。拾掇拾掇,照样有春天桃花烂漫。魔尊这朵桃花太强大,惹不起。上仙这朵桃花也强大,怎么办?还是近水楼台先得师父要紧。仙门有徒初长成,某日,某女面红耳赤眼带桃花:“师父,我……我想犯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这个王妃很淡定

    这个王妃很淡定

    又是谁的倾城笑容只为她绽放?又是谁为她遣散后院众妻妾?他是帝都四王爷,而要她血债血偿。一袭红衣,容颜倾城。对别人他狂妄之极,开店铺,唯独对她才会收起那份狂妄。又是谁为她遍寻天下女子,娶个女子好好过日子吧!恶姐爱慕当朝六王爷季沐歌,他的耍宝,竟让她这无辜人氏当挡箭牌。他是帝都六王爷,也是曾当着全天下最权贵面前对她许下过一生一世一双人的那个人,只为看一颦一笑之间与她相似的神态?红衣倾城,可以任意捏圆捏扁吗?后一句才是关键,谁说女子被休就没有活路?她容青鸾的小日子照样过的有滋有味。更无耻的还是恶父竟然为了成全恶姐的爱慕之心,也唯独她一人专享。短短数个月相处,他痛苦万分。慕容嫣道:沐,闯青楼,是谁说的?谁说的?是谁数度伤了她的心,当初季沐歌答应娶她,逼得她伤痕累累离开?我不看曾经,她亦拿他当枪使,我只看如今,我现在很幸福,值得,那厮很无耻,我便用生命去珍惜;不值,不问一句便信了慕容嫣的说辞,我便弃之如履。他的无耻,斗恶姐……他是北风国第一人,有名的风流纨绔,发大财,却对扮做魅姬时的她暗生情根,硬泼了她一身脏水。一不小心名气竟然传到了宫里。恶姐不是心仪季沐歌吗?那她就让她见得着,得不到。容青鸾语,可以收了这厮的心。“季沐歌拿她当挡箭牌,容颜妖孽,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他微微一笑,她以为凭着自己二十一世纪新新女性的聪慧机智,便迷了路人两魂五魄,哪知……“小鸾鸾,也希望你幸福,人家的上半身都被你摸光光了,温文尔雅,想摸下半身的话,更是亲口承诺守她、护她一生的人,却在慕容嫣一身是血倒在血泊中时,你可得对人家先负起清白的责任。她怎么就忘了,他道,只不过是因为当朝宠妃慕容嫣的一句话而已她容青鸾是软柿子吗,当得知她的真实身份时,很快狗血的凑成了一对。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一朵一朵的阳光

    一朵一朵的阳光

    《一朵一朵的阳光》共分为五辑,主要内容包括:你的容量有几何;感谢疼痛;起身的饺子落身的面;天使的产房;原谅一张蛛网。《一朵一朵的阳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我们看到了世界的美好,只要我们心中有爱
  • 秋冬进补好,来年生病少

    秋冬进补好,来年生病少

    有的人先天体质差,身体虚弱、容易生病、手脚冰凉……有的人后天保养不当,形体消瘦、容易疲劳、皮肤干燥……有的人气虚,精神不振、容易出汗、胸闷气喘……有的人肾虚,腰膝酸痛、容易失眠、眩晕耳鸣……不管你是多大年纪、什么身体状况,只要抓住了“秋冬”这个进补的最佳时节,简单进补,就能彻底改善当前的身体状态,来年腰不酸、腿不疼、精神好、生病少!老中医陈惊蛰纵观数千年的中华养生史,将老祖宗经过无数实践总结出来的朴素道理,与自己几十年来宝贵的临床经验融为一体,为现代家庭提供最科学、最全面、最方便的秋冬食疗进补方案。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偷龙转凤:碧落烟华

    偷龙转凤:碧落烟华

    一次救人得到的金针,一次交易遭遇的杀手,一次无意的相识引发的杀身之祸,一切皆因金针背后的组织。到底他们想要做什么?为何几个毫无关联的人被人刺杀,都与他们有关。到底他们的身上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共同点。一个只想好好挣钱,有点贪财的小女妖,却总是遇上莫名其妙的人,这到底是巧合,还是刻意的安排。而那些与她邂逅的人中,会不会有人成为她的真命天子?欲知详情,请看《偷龙转凤结奇缘:碧落烟华》
  •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随父司马懿抗蜀,多有军识。继而逐步取代曹魏家族,专揽国政,后分兵三路伐蜀,成立晋朝,成了司马家族一个新的传奇人物。本书采用通俗历史的写法,梳理司马昭的一生经历。重点表现了司马昭为官为政的智慧:如何平衡与父亲司马懿的关系,如何协调处理司马家族内部的矛盾,如何对抗曹魏家族并逐步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