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5300000028

第28章 《洛阳伽蓝记》的时间叙述(2)

另一方面,"迁京之始,宫阙未就,高祖住在金墉城。城西有王南寺,高祖数诣寺沙门论议,故通此门",暗示了北魏孝文帝对佛教的尊崇。迁京伊始,百业待举,孝文帝就十分亲近佛教,热衷佛事,这无疑在表明一种文化姿态:亲近佛教,表明了北魏立国的另一重要方面,以佛立国,构成全书二重复合型主题的另一方面--就是尊崇佛教。

按《魏书》写孝文帝奉佛的史料有"高祖时沙门道顺、慧觉、僧意、慧纪、僧范、道弁、惠度、智诞、僧显、僧义、僧利,并以义行知重","高祖每与名德沙门谈论往复,缵掌缀录,无所遗漏","高祖曾集沙门讲佛,因命宣论难,甚有理诣,高祖称善"。《广弘明集》载魏孝文帝《听诸法师一月三入殿诏》,可见孝文帝拓跋宏崇信佛教。

无独有偶,同样在奉行佛教为国教的南朝梁,梁武帝也有几乎完全相同的举动,据《梁京寺记》(已残)"法宝寺"条记载,梁朝都城有"西明门","梁武帝大通元年。创同泰寺。寺处宫后。别开一门。名大通门。帝晨夕讲议。多游此门"。

南北两个王朝,都崇奉佛教,都以帝王之尊亲自奉行佛教。所以,侯外庐等说:"中国历史上所谓南北朝,是中世纪社会秩序重新改编的时代","南北朝的佛教,通过了特殊的途径而同归于国教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实为中世纪社会秩序重新改编的反映。"法国著名汉学家戴密微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佛教被缓慢地改造得适合于中国人的心理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它既与道教相糅合,又被嫁接到道教之中,因此它就主宰了'中世纪'的中国,直到公元第一个千年之末都是这样。"

统观北魏王朝,我们不难看出,北魏王朝在文化上是颇有一番作为与建树的,初步确立了以儒治世、以佛治心的政治格局、文化格局。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应该说是鲜明体现了北魏王朝的国策和时代文化发展的主旋律,正如北朝史学家魏收在《魏书》中能够开天辟地写出《释老志》一样,都是把握住了时代、社会发展的关键,确有眼光。《魏书·释老志》,集中反映了北魏的宗教政策以及佛、道二教的发展演变趋势,是一篇北魏佛教兴衰史。后来,《隋书·经籍志》志四着录道经、佛经,是"正史"中又一关于道、佛二教的历史著作。只不过著者是以一统王朝的眼光阐述道佛典籍,兼具南北,比《魏书·释老志》更系统,其用了近两千字简述佛教的缘起与承传,从"推寻典籍"角度追述佛教自汉至隋在中土的传布。另外,在后代正史中,《元史》在传记中辟《释老》一类,与《魏书·释老志》交相辉映。

(三)自序中时间叙述的象征意义

自序中对时间层面的揭示:汉--三国曹魏--晋--北魏,从两个方面来展开时间叙述:

(1)交代洛阳与佛教的因缘、北魏洛都时期王朝与佛事的昔盛今衰经过,回顾洛阳佛寺在东汉发生、西晋发展、北魏繁荣而又衰败的历程。

(2)突出了城门从东汉、西晋到北魏孝文帝的因袭、变革情形。

这样注重时间叙述、历时叙述,以时间长河为背景,就赋予了佛寺、城门以历史的厚重感、时间的沧桑感,从而在全书注重共时性、空间性叙述中加入了历时性、时间性叙述,编织出明晰而又绵远的画面;在对时间的关注中,暗示并赋予了王朝正统的政治意蕴、文化寄托,为北魏王朝争正统,表明北魏王朝及其历史文化乃华夏历史文化的继承者,是古老华夏文化一脉相承而传承下来的。

《洛阳伽蓝记》生动描绘了一幅宏伟的文化景观:展现了北魏洛都时期王朝国力之盛衰、佛事之盛衰,王朝与佛教盛衰命运为一体,揭明了全书的二重复合主题:缅怀追忆北魏洛都昔日王朝曾经的繁荣、佛事曾经的繁荣,哀悼而今的北魏王朝与佛教的衰亡,抒发"麦秀之感,黍离之悲"。对昔日繁盛的赞美缅怀、对而今衰亡的悲怆感慨,二者共同构成全书的抒情主旋律,两种情意交织在一起,感慨遥深,使得《洛阳伽蓝记》的主题呈现复合型。

这种在空间叙述中加入时间叙述的写法,在朱自清著名的《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中也有。朱自清在写伦敦、威尼斯、罗马、庞贝等古城时,广泛又细致地写名人故居、雕刻绘画、建筑艺术、教堂、风情民俗等,喟叹"这些不言不语的顽石,居然背着多少万年的历史",名胜古迹都显露出"时代侵蚀的遗痕","镌刻着历史的印记",诉说着历史的"故事",让人在"现实的真切感之中又透射出历史的厚重感,唤起读者心中庄严肃穆的敬意"。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主编单之蔷曾撰文讨论都城空间的多重涵义,给人不少启发。单先生认为:首都就是时间和空间的交汇之处......皇帝代表时间,每换一个皇帝一般都要重新确定一个年号,时间是从每一个皇帝开始的,也可以说时间是从首都开始的。首都是时间的起点。......一国的历史也就是首都的历史。

首都与时间的关系千丝万缕。那些咏叹首都兴衰的诗篇所以能千古流传,就是因为首都的兴衰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感,首都的一宫一殿,是历史的符号。"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些千古名句仅仅描绘了一些景观,但因为这些景观都在首都,因此传达出无限的历史沧桑感。二、正文中的时间叙述

(一)永宁寺的时间叙述

写永宁寺,是全书的长文,篇幅宏大,共计4446字,仅次于卷五写惠生等西行取经部分。写永宁寺,叙佛寺之盛衰,叙王朝之兴亡,一笔兼写佛寺、王朝两面。所以作者以史家笔法写作,最为精心构思,写得最为细致、全面、完整,以最庄严的情感叙述永宁寺的一切。

把时空叙述结合起来写永宁寺。空间上,完整写永宁寺佛教建筑群构成;时间上,写出永宁寺的兴衰史、生命史,佛寺的兴与亡正如佛教《华严经》认为的一样,万事万物都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既从空间构成写永宁寺的组成,构成一个丰富的佛国世界,立足于佛寺的方方面面,来完整细写,展现佛国的庄严华丽和盛大,又写出从兴建到灭亡的过程,叙事写人曲折;时空叙述交融,从而完整写佛寺盛况,写佛寺的兴亡史、生命史,这样历时性写出永宁寺、北魏王朝走向衰败的历程。

1.动态写永宁寺自身的兴衰历程

先写永宁寺的兴:

"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所立也",写兴建缘起:"初,掘基至黄泉下,得金像三十躯,太后以为信法之征,是以营建过度也。"由灵太后胡氏所立,据史书记载,"太后性聪悟,多才艺。姑既为尼,幼相依讬,略得佛经大义"。

建成后,"诏中书舍人常景为寺碑文"、"明帝与太后共登之",作者自述"衒之尝与河南尹胡孝世共登之,下临云雨,信哉不虚"!西域沙门菩提达摩"口唱南无,合掌连日"。

再写永宁寺的亡:至孝昌二年中,大风发屋拔树,剎上宝瓶,随风而落,入地丈余。复命工匠,更铸新瓶。永熙三年二月,浮图为火所烧。......火经三月不灭。有火入地寻柱,周年犹有烟气。

至七月中,平阳王为侍中斛斯椿所挟,奔于长安。十月而京师迁邺。历时性讲述永宁寺的兴衰经过。作者以史家身份,用编年体史书体例将永宁寺自身的大事、北魏王朝与永宁寺相关的大事都一目了然叙述出来,叙事简明清晰,按时间顺序叙事,作者以一个耳闻目睹的见证者身份叙述这一切,真切如画,而且流动着诗人一般的深情,自然能打动人。这里写永宁寺像一生命体一样,有诞生、成长,有鼎盛、衰亡。永宁寺作为皇家佛寺、国家寺院,她的兴衰也是洛都佛寺共同兴衰的象征,更是北魏王朝兴衰的象征写照。作者将永宁寺放在正文的开头,是一鸿篇巨制,把佛寺、王朝共同的兴衰和盘托出,兴衰之感直贯全书。

2.写永宁寺中插入三件王朝大事

原本在"至孝昌二年中,大风发屋拔树,剎上宝瓶,随风而落,入地丈余。复命工匠,更铸新瓶"。佛塔宝瓶随风坠落,似乎预示着永宁寺的多灾多难,永宁寺的命运注定会历经坎坷磨难,为寺院的命运罩上一层阴影。果不其然,后面就以编年的方式叙述发生在永宁寺的王朝大事和种种纷争,表明"永宁寺"并不"宁",佛国世界总是与尘俗间的纷扰、刀光剑影的厮杀关联着,脱不了干系,于是有了三件北魏王朝的动乱变故:"建义元年,太原王尔朱荣总士马于此寺。""永安二年五月,北海王元颢复入洛,在此寺聚兵。""永安三年,逆贼尔朱兆囚庄帝于寺。"

作者用新闻标题式的简括凝练来叙事作为正文(这一写法继承了古老的《春秋》叙事写法),点明时间、人物事件,按照编年体形式叙述这三件朝政大事,这些重大事件让北魏陷入动荡,让王朝走向衰败,让民心恐惧不宁,也使洛都佛寺走向衰败。

每条新闻标题式叙事之后,作者以注文形式历时性详尽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乃至影响,是史书宏大叙事,描画林林总总的人物众生相,从而多层次、鲜活生动地展现历史事件及人物。

"建义元年,太原王尔朱荣总士马于此寺。"《魏书·孝庄纪》:尔朱荣"乃害灵太后及幼主,次害无上王劭、始平王子正,又害丞相高阳王雍、司空公元钦、仪同三司元恒芝、仪同三司东平王略、广平王悌、常山王邵、北平王超、任城王彝、赵郡王毓、中山王叔仁、齐郡王温,公卿已下二千余人"。《魏书·尔朱荣传》:尔朱荣"因纵兵乱害,王公卿士皆敛手就戮,死者千三百余人",是为北魏历史上发生的著名的"河阴之役",洛都"人物歼尽,流迸之徒,惊骇未出","洛中草草,犹自不安。死生相怨,人怀异虑。贵室豪家,并宅竞窜;贫夫贱士,襁负争逃"。河阴之事是北魏晚期最大的历史事件,让北魏王朝元气大伤。

接着又是一系列的动荡变故:"永安二年五月,北海王元颢复入洛,在此寺聚兵。"南奔萧衍的北海王元颢,带领江淮子弟五千人入洛阳与魏庄帝争夺皇位,元颢大败被杀。"永安三年,逆贼尔朱兆囚庄帝于寺。"尔朱兆囚杀魏孝庄帝。

最终北魏灭亡,分裂为东魏、西魏,迁都邺城、长安。

叙事先用一句概括时间、人物、事件,眉目明晰,叙述简明,然后以注文形式细致叙述原委,把北魏王朝后期的社会纷扰、动荡再现出来,在皇家佛寺、国家佛寺里竟然发生了这么多大事,写出朝廷上层的纷争,上自天子、文武大臣,下到市井平民的不幸,想不到在佛门净地的永宁寺竟然见证了那么多龌龊、残杀。

佛寺衰败灭亡,人事也衰败,可谓同兴共亡,佛寺的兴亡史与王朝的兴亡史,二者同步,沉痛无比,感慨尤深。这样将佛教、王朝命运打成一片,哀悼佛教与王朝的命运,批判犯上作乱者、争权夺利者、豪奢享乐者、不体恤民生疾苦者,在叙述中,作者把哀悼与批判指斥相结合,把客观叙写与或明或暗的抒情议论相结合。前后盛衰形成强烈对比。

永宁寺既是卷一的开头,也是全书正文的开头,开篇就先声夺人,开门见山,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这种写法的审美效果同于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大海扬其波",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些都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工于发唱"的范例。其写法、描述技巧、语言魅力等等都体现出来,所以这一节完全可看做是全书的浓缩代表,有典范意义。

这种在佛寺中写人间大事、将佛寺与王朝大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在平等寺、宣忠寺中也可看到。

卷二城东平等寺:寺门外金像一躯,高二丈八尺,相好端严,常有神验,国之吉凶,先炳祥异。孝昌三年十二月中,此像面有悲容,两目垂泪,遍体皆湿,时人号曰佛汗。京师士女空市里往而观之。有比丘以净绵拭其泪,须臾之间,绵湿都尽。更换以它绵,俄然复湿。如此三日乃止。明年四月尔朱荣入洛阳,诛戮百官,死亡涂地。永安二年三月,此像复汗,士庶复往观之。五月,北海王入洛,庄帝北巡。七月,北海王大败,所将江淮子弟五千,尽被俘虏,无一得还。永安三年七月,此像悲泣如初。每经神验,朝野惶惧,禁人不听观之。至十二月,尔朱兆入洛阳,擒庄帝,崩于晋阳。在京宫殿空虚,百日无主,唯尚书令司州牧乐平王尔朱世隆镇京师。商旅四通,盗贼不作。作者巧妙借佛像灵异神奇来一一叙述王朝大事,用史家笔法,按照时间先后,十分简约概括写出王朝大事,北魏江山就在这些大事中走向衰败,走向风雨飘摇。

其他还有卷四城西宣忠寺详写庄帝手刃尔朱荣等。

同类推荐
  • 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

    2005年初,以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为主成立了“川江号子项目组”,并于2005年6月至2008年7月,分组数批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就“川江号子现状”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工作。三年中历时180天,走访了18个市、县、镇,行程数千公里,直接采访号子传承人数十人,拍摄、录制及复制当地政府各类号子相关资料若干,拍摄照片数百张,并组织相关专家多次召开研讨会、论证会、学术交流会,对川江号子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
  • 我的帝国无双

    我的帝国无双

    五代十国,唐末宋初,笑谈琵琶,醉卧沙场。天大地大,谁伴我仗剑天涯,谱一曲帝国无双!参军出品,必属精品!
  • 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又称《韦尔斯世界简史》)是英国著名作家H.G.威尔斯撰写的一部颇具特色的世界史,内容上溯人类文明的开端,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都有独到的叙述。对东方文化,包括儒家和道家,均有所涉及。威尔斯以作家身份著史,文采蔚然,因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在文化史上,《资治通鉴》不但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共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可以与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相媲美。重现著名战役的金戈铁马,本书由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也有对著名历史人物精彩的点评。本书精选《资治通鉴》中著名篇章,展现了历代朝代的兴衰更替,为使情节更完整、故事更生动,在合理翻译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了适当的加工,其内容多为军事政治方面的史实,能帮助读者更了解我国的历史,获得阅读上的快感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家有校草:隔壁男神有点冷

    家有校草:隔壁男神有点冷

    丛冉跟随妈妈嫁入豪门,开始新生活。本想安稳度日,不料那个冰冷的少年却费尽心机想赶走她。后来的一次醉酒,他没能经住诱惑,偷偷吻了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恋上她的味道。他高冷漠然,对任何人不屑一顾,可偏偏宠她上天,把她宠成最幸福的公主。
  • 像天使一般美丽

    像天使一般美丽

    就像电视剧里催泪的爱情片一样,遇见了她,她和他终究不会在一起。当蓝蝶恋在空中破碎,不肯露出真实面貌的他,也就意味着她生命的结束。没有人相信的结局,竟有了幻影圣物蓝蝶恋,化作悲伤成流。到底会发生怎样的故事?5小时20分钟加1分钟,诠释着伤痛的爱恋。从被父母遗弃的女孩,年仅16岁的她,一夜间变成了富有的杨家二小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

    公司章程是记载公司组织和行为的基本规则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11条规定:“设立公司必须依本法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具有约束力。”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说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 父母锦囊:教你养个壮小孩

    父母锦囊:教你养个壮小孩

    2009年3月,我应山东卫视农业科学频道《活到九十九》栏目之邀,做了一个“让儿童远离感冒”的访谈节目,分6期播出。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应观众要……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蝙蝠山庄

    蝙蝠山庄

    世界上有些事真的很奇妙,要不是亲眼看见我很难相信仅仅凭几只彩色粉笔就能在大街上画出如此微妙逼真的图画来,就在我看得入谜的时候,电话响了,是短信,蓝色的屏幕上跳跃着一行荧光小字。三月三十日夜,欢迎光临蝙蝠山庄。蝙蝠山庄?我心里默念着,深遂的眸子里泅满疑惑,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