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5100000027

第27章 田野实证 (6)

从技术层面而言,茅台酒"回沙"酿法、"茅台群"特殊地层、酿酒原料(高粱与小麦)的生长等,都富有独特的科学价值。虽然茅台酒"回沙"酿法是充分利用原料的明显实例,这一点在汾酒经营者看来,是不可取的,其认为掺入生高粱蒸酒,酒味必改,所以宁愿为了保持自己的品质和风格,坚持"清蒸清烧",并且仅采用"两次发酵、两次蒸馏"的"清米查法"。然而,茅台酒在数次发酵蒸馏之后,所得之酒"其品之醇,气之香,乃百经。自具非假曲与香料而成,他处艰于仿制",反映出茅台酒酿造者的智慧创造力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

就特色而论,茅台酒品、"与蜀弥迩"的人文环境、特殊历史事件、不可复制的微生物系统、无法迁移的气候环境、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酒文化、红色文化等,都是构成茅台文化景观遗产的重要特殊资源。最值得强调的是红军在茅台三渡赤水,使红军长征与茅台、与茅台酒结下了特殊情缘。这种情缘的背后实质上蕴含着茅台酒、茅台酒业特殊的价值,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酒品,亦不仅是一个在美国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获得银奖的贵州名酒,它已经成为红军长征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是唤起人们长征情结和红色记忆的重要导索,已被长征史实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价值。

而其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茅台酒原产地保护等理念和行为上。至于体验价值则包含很广,前面四种价值都涵盖着可体验的因素,不过,品味茅台酒、参与酿制茅台酒、感受中国白酒酿造文化神韵等,则是茅台文化景观遗产中独有的体验价值。

2.茅台酿造区域文化景观遗产的战略构思

(一)规划先行,统筹兼顾

文化景观遗产规划是区域发展的先导。坚持遵照与其他相关规划结合、与旅游需求结合、与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结合的原则,专门组织开展文化景观遗产规划工作。按照"两融合、两协调"的思路,统筹兼顾酒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统筹兼顾产业发展与文化景观遗产整体系统的融合,统筹兼顾景观资源开发与遗产保护的协调,统筹兼顾区域经济功能与社会、文化、生态、政治等功能的协调。

(二)整体保护,协同联动

对文化景观遗产实施整体保护是世界各主要遗产国的普遍做法,即通过普查,将自然与人文、有形与无形的遗产事像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纳入旅游开发中进行全面保护,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所以,树立茅台酿造区域文化景观遗产整体保护概念,将历史建筑(酒坊、酒窖等)、历史街区(滨河街、羊叉街等)、茅台古镇、遗址遗迹(杨柳湾井泉、红军三渡赤水码头、川盐运黔码头、旧时船只等)、自然遗产(赤水河、"茅台群"地层、自然地貌等)、特色产品(茅台酒、地方土特产、纪念品等)、酿造工艺技术、酿酒礼俗和重要庆典(纪念茅台酒巴拿马获奖、纪念红军长征、纪念赤水河开凿)等一系列遗产内容,纳入到旅游规划、城乡规划、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中整体、统一考虑,建立由地方行政一把手牵头,旅游、文化、发改、商务、建设、交通、环境、水利、农业、工业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协调委员会",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强化管理、促进协调"的原则,搭建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的合作桥梁。

(三)国际视野,科技融入

2006年,"茅台酒酿制技艺"已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为促进保护茅台酒独特的酿造工艺,我国将"茅台酒酿造工艺"正式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之中,表明了茅台酿造技艺的价值。然而,除茅台酒酿造工艺外,在历史长河中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给茅台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景观,已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遗产。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分类,其文化景观遗产属于"有机进化的景观"类型,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旅游开发要国际化,不仅要为未来可能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目标做准备,而且要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开发,确保旅游与世界级资源品位匹配。同时,积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水文、植被地质景观、微生物系统、茅台酒酿造工艺和具有再现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川盐运黔、巴拿马博览会获奖、红军三渡赤水等,开发成为多形式的旅游吸引物,创新旅游产品和旅游业态。

(四)提升价值,持续利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茅台文化景观遗产旅游已潜藏着巨大魅力,我们既不可简单地为追求旅游价值而滥用遗产价值,也不能一味为了强调遗产价值而放弃旅游价值,只有在合乎情理的旅游需求中,在不违背遗产保护前提下开发旅游,才可能是真正健康的、有益旅游者身心的旅游事业,遗产资源也才可能是真正持续性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化景观遗产价值旅游利用中,景观始终是旅游开发的核心,景观类型和特征决定了旅游定位、功能分区和特色。因此,重视和突出景观的规划与打造,处理好满足视觉审美需求与提供真实体验旅游产品的关系,"用景观创造旅游价值,用景观提升遗产价值",应成为文化景观遗产旅游开发的基本准则。

结语

国酒茅台酿造区域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遗产,应该按照世界遗产标准建设和申报。同时,该遗产亦应承担起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双重责任。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桥梁,为我国乃至世界遗产保护提供成功范例,是弘扬五千年中华文明、保护中华文化之瑰宝的魅力所在。

第三节 用牧人的眼睛看这世界 (1)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郭净

摘要:本文以2010年10月在青海白玉乡举办的牧民纪录片制作培训班为例,探讨了有关社区影像的观念和实践,着重讨论了牧民故事与影像的互动、纪录片与藏族文字和口头传统的关系,以及影像对于社区调查和自觉的意义。

关键词:乡村之眼社区影像牧人

2010年8月,我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吕宾到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白玉乡参加"乡村之眼"的培训。这是国内第一次由社区居民组织的纪录片培训,实施者是当地的民间团体"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短短的一周,我们和白玉的僧人、牧民朝夕相处,往往讨论到晚上十一二点还有很多话要说。以下,是此次活动期间的一些谈话和思考。

一、从乡村到家乡

8月26日上午,培训一开始,本次培训的组织者扎西桑俄(白玉寺僧人)对学员们解释了横幅上活动名称的藏文意思:

"乡村之眼"--域得米(Yugsdevimig),域(yug)的本意是"地方"、"范围",引申为"家乡"。传统上牧区的人没有村落的概念,所以这个解释是从牧民的立场出发,把汉语的"乡村"扩大为"家乡",相当于藏语中的"帕域"(phayul)。米(mig)的意思是眼睛。

下面还有个副标题,汉语是"纪录我们的环境和文化",藏语读做:

Angtshoriggnasdangkhoryuggidongsbris

我们文化和环境纪录

其中的"文化"(riggnas),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学问",接近汉语"文化"一词的古典意义(教化的,有教养的);"环境"(khoryug),在藏语中意为"范围"。这两个词,与现代"文化"(生活和信仰方式)和"环境"(人群及其文化存在的外在条件)的含义并不一致。应该如何翻译,还需要和藏族人深入讨论。

扎西桑俄的开场白发人深省。白玛山地文化研究中心从2000年开始村民纪录片拍摄活动,一直使用"社区影像"(community video)的概念。这里的"社区",是一个从国外社会学借来的词汇。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第一次"乡村之眼"培训,以及吴文光"村民影像计划"以后,逐渐出现了"乡村影像"和"村民影像"的说法。而此次跟牧区的人在一起,听到他们的讨论,才感觉相关的概念还需要进一步本土化,即有必要在不同地区,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文化背景,启发当地人对此作出自己的解释。

26日晚上,我们跟扎西桑俄谈到此次培训的地域范围,他这样说:

年保玉则是巴彦喀拉(蒙古语:黑色的山脉)最高的主峰,5380米,藏语叫让博岗(背脊山)。这个地区很特别,东边和南边有森林,青海省最大的森林,有四个人合抱的大树。我们在的西边没有树,属山的阴面。前面的水都流到长江,后面的水都流到黄河。

在巴颜喀拉山长江那边是农民,黄河这边是牧民,南边的森林,西边北边的草原,海拔很高。藏区牧民的话基本是通的,农民的话不通。我们到四川的金川,山下的农民是藏族人,一句话听不懂。到山腰,大概听得懂,山上是牧民,基本听得懂了,就在一个山上。所以我们说,十月份下雪的地方,都是通话的。不下雪的地方话不通。

当时,我们聊到了中国农区和牧区的分布,回来后我又买到美国保护动物学家哈里斯(Harris.R.B.)《消失中的荒野--中国西部野生动物保护》便探讨了这个划分的重要性:

我的划分依据是:东部土地利用的基本方式是农业,而西部则为畜牧业。这种划分非常关键,因为我认为这会导致保护理念的根本不同,而且我觉得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恰恰忽视了这种差别......

当我们沿着海拔和湿度梯度往西走,一旦越过熊猫栖息的地区,就会发现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及土地利用的方式变了。这种变化使得人与野生动物的共存真正成为可能。

因此我把它定义为"中国的西部"

扎西桑俄对这种区别十分敏感,而许多参与西部生态和文化保护的人,包括我自己,对此却反应迟钝。哈里斯在讨论中国对西部的保护政策时,分析过这种迟钝的根源,其原因之一是,政策制定者是站在儒家以及农耕民族的立场上来考虑西部的,比如牧场承包、使用网围栏的圈养方式、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都是在牧区盲目推行农业社会的做法。这让我联想到蒙古人统治中原的时候,也曾把许多农田改成放牧地,至今云南巍山的农民,还能指出从前元朝住屯军的牧马场在哪里。中国的历史,从土地利用的角度看,就是在游牧和农耕民族的拉锯之中变迁着,农地和牧场的界限也因此忽而北移,忽而南移。

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从全球来看,游牧文化都处在衰落中,中国也不例外(可参见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在中国,政策的主导权,掌握在与全球化更有关联的农耕民族,主要是汉人手中。但诚如哈里斯所言,其实农耕民族缺乏"荒原"的概念,而倾向于把一切"野生"都变为"家养"的,前者是"生",后者是"熟"。中国西部的畜牧和半农半牧文化,占据了大约一半的国土面积,它与东部的农区形成如下对比:西部干旱而东部湿润,西部海拔高而东部海拔低,西部人口稀少而东部人口众多,西部相对贫穷而东部比较富裕,西部保存大片荒野而东部已经开发过度。

这又造成了两个重要的结果:

其一,在西部,人以畜牧的方式与野生世界长期共存;而在东部,人一直在以拓展农业和工业的方式侵蚀荒野,乃至挤占农业生活的空间。

其二,在西部,牧区以前很少存在定居的村落,人们以部落的形式结成群体,但在半农半牧地区,人们既有村落生活,又以放牧和朝圣旅行保持着与荒野的特殊联系;而在东部,密集的村庄和庞大的城市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原野,聚落式的群居生活早已成为环境和心理的沉重负担。

在这样的背景下,白玉的牧人以"家乡"代替"乡村",既符合他们的实际,也给我们实践的定义提供了一个更开放的空间。它提醒我们切不可随意地用"乡村"去取代"家乡",就好比用"定居点"或"村落"取代黑帐篷一样,容易造成偏见和行动的失误。

然而,这样的认识不能到处套用,如藏区也有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像康巴地区的农业就很发达,村落的定居历史很长。但藏族的农业无论在任何地方,都与畜牧业紧密结合。畜牧的部分,就是农耕为主的藏族与荒野发生关系的纽带。德钦卡瓦格博文化社的木梭讲的人一点点侵占神灵地盘的故事,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我想,云南藏族把环境分为"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这是我的用语),以封山线"日卦"(rirgya)做分界,和他们保持着畜牧文化的成分有关。另外,云南少数民族的农业,和内地或汉人的农业也不相同,其中还保留着与荒野相联系的成分,如畜牧业、采集业和多样化种植(一块地里不种单一作物,而种几种相互关联的作物)等。而云南少数民族划出风水林、神山等等做法,可能有这样的因素在起作用。总之,只有不加以根本改造而能利用荒野的民族(游牧、狩猎等),才能像哈里斯说的那样,使得人与野生世界的共存成为可能。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等。
  •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书中详细介绍了游牧文明的兴衰历程,着重讲解了蒙古高原数千年的游牧历史,并将其与其他国家的游牧发展做了比较。作者在书中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迁徙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的轨迹,让人信服地剖析了草原畜牧业发展必然超越游牧生产阶段,达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的现代化畜牧业阶段的趋势。
  •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民族独特而富有风趣的风俗和生活习惯。这些民情,就像一颗颗光芒四射的灿烂瑰宝,丰富着我们的文化宝库,显示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在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山西抗日女兵连

    山西抗日女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批杰出知识女性,正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投身抗战,成就了自身,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则,目的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下册为“国故概论”,凡收录二十家文章三十六篇,杂记三则,目的亦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全书讲解深入浅出,实乃国学入门之必备。
热门推荐
  • 糖尿病食物交换份速查

    糖尿病食物交换份速查

    《美食天下(第1辑):糖尿病食物交换份速查·糖尿病饮食疗法必备工具》主要讲解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调控帮手——食物交换份,以及常用的食物交换份表。并根据糖尿病患者的每日饮食热量要求,给出特定的热量套餐,根据200~1000千卡热量不等的几个档次,推荐各种美味早、中、晚餐套餐,供糖尿病患者随意搭配选择,控制整体热量的同时,享受美食生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生活自立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生活自立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艾在,爱在

    艾在,爱在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松下幸之助全传

    松下幸之助全传

    松下幸之助是“经营之神”!他是“日本式管理之父”!他是重振日本精神的著名企业家!他以富有人情味的管理赢得了合作伙伴和员工的交口称赞!松下幸之助全传》从一个平民的角度,向读者深度剖析一个最真实的松下幸之助。作者从回忆松下幸之助的童年开始,讲述了他如何从学徒成长为世界级企业家的完整过程
  • 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题解

    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题解

    本书重点围绕河北省普通高校就业政策,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形势、特点,河北省省情,市、县经济发展水平,省属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每年需要招聘大学生的情况以及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与要求,公务员考试方法与技巧等方面进行研究。为便于大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选取了河北省近几年公务员考试试题,同时考虑到部分大学生要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还选取了国家和部分省市公务员考试试题,以供大学生参考。
  • 地下铁

    地下铁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