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2900000016

第16章 从俯望"苍生"的重生到弥留之际的"圆梦" (1)

引言

当时代迈进1978年,"十七年文学"与"新时期文学"在此开始交接,历史语境的重大变化促使文学冲破狭窄的甬道,开始仪态万千地展示其多元化。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短暂、小范围的批评,浩然面对新时期转折性的时代语境,经过迷惘、痛苦的思考,惜时如金的他很快再次调整自我,重新迈入新的创作生活。然而,从意识形态经典化地位开始蜕变的浩然,在新时期的创作不再一路轻快,以往根深蒂固的文学理念在"去政治化"的时代剧变中,时常与新变革发生冲撞。浩然在开放重生的姿态中难免有些纠结,于是他的创作呈现出内在的矛盾性。如何认识浩然新时期的文学,考察作家创作的延续与变化,即"变"与"不变",开启浩然新时期农村小说的文本意义,并探求作家"写农民、为农民"这一不变宗旨的当下意义,是本章的重点。

第一节 浩然的"去经典化"与新时期的转折

在浩然失去昔日光芒、"去经典化"的过程里,中国文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革?新时期文学的哪些变化促使浩然走出禁锢与封闭?在一个重新呼唤"人"的文学寻觅期,以意识形态全面覆盖文学的创作必然走向"去经典化"。

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召开,代表着新时期文学变革和文艺政策重组的主流意识推进,邓小平代表"拨乱反正"后的党中央作了《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以下简称《祝辞》)。《祝辞》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0年来文艺的发展成就,肯定了十七年的文艺路线和成就,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文艺状况给予了肯定,并且明确地阐述了新时期文艺的任务。与此同时,邓小平指出:文艺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只能由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求得解决,要求各级党的领导部门对此不要横加干涉。事实上,《祝辞》以政治领导人讲话的方式正式将"文化大革命"后文艺政策的调整方向、原则等问题明确阐述出来,从主流意识形态重新调整当下的文学语境,确定文学自由的方针。在政治不断松绑的氛围中,文学从各路突围旧意识形态创作理念,势必抛弃十七年政治话语下的种种经典成规。

一、政治意识形态的祛魅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文学转化期,新旧文学理念的转变并不是抽刀断水。事实上,这是一个不断逃离、重返的历史过程。社会体制的骤变,也不能阻截思维观念的延续性,在短短十几年间,文学内部其实是缓慢渐变的过程,不管新时期文学出现何种裂变、变异、重组,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政治意识形态的逐步淡化。

从文学史上"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命名开始,80年代的文学开始走上逃离政治意识形态的道路。"文化大革命"后的文学,怀着巨大的热情批评"文化大革命",对极"左"路线进行反叛。1977-1984年,文学主要承担转型期人们的沉痛反思,实际上是以另一种政治意识形态批评早期政治话语。1977年和1978年分别发表了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接下来,郑义的《枫》、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方之的《内奸》、高晓声的《李大顺造屋》、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短篇、中长篇小说问世,虽然文本延续着政治干预生活的模式,但也体现了反思过往、努力挣脱政治束缚的挣扎。80年代最初几年,文学创作不可能在短时期里告别自己的历史记忆。

1985年,后来被称之为"方法年"的这一年,才决绝地标志着感时忧国的现实主义退潮,迎来文学回到自身的一幕,揭开了当代文学截然不同的一页。随着反思潮流退去,文学如何表达本身的形式主义大潮登陆。寻根文学之后,作家们开始考虑中国文学如何和世界文学接轨,从文化寻根开始透视中国的文化。国外的理论资源重新成为刷新本土文学创作的引介资源。在西方文艺理论启发下,80年代的文学走向形式化探索,文学逐渐成为"先锋"作家笔下的想象,此阶段文学的想象性本质几乎覆盖文学政治话语功能。正像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王安忆的《小鲍庄》、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残雪的《山上的小屋》等渐行渐远地把文学推向远离政治话语的地方。80年代末,进入90年代后,文学消费意识无以复加地占据了文学市场,政治话语只是久远历史硝烟中的记忆,历史在此完全被政治祛魅。

当我们再具体走进乡村小说这一支独特的文学创作流变中考察,就更能深入体会新时期的变革与浩然"去经典化"的必然性。中国现代乡土小说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从鲁迅提出乡土文学概念到30年代"左"翼作家笔下觉醒的革命乡土社会,或是京派作家笔下幽静的田园乡土,这些小说大都有着描写乡村生活风貌、展示乡村人观念、体现乡土感情的特征。30年代,乡土文学得到长足的发展。不过值得区分的是,"左"翼革命作家理解的乡土已经不同于鲁迅提出的乡土范畴,他们是按照革命思想理解当时的乡村,其目的是为了表现所谓农民觉醒与革命,并未深入刻画农民的感受和乡土特征,"乡土"在他们笔下失去了原有的意味。在40年代的解放区文学里,政治语境中描写亿万农民欢天喜地闹革命的"农村小说"置换了原来意义的"乡土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到40年代,乡土小说观念发生了变化,首先是作者群的变化,农村小说的作者已不是当年鲁迅提及的被故乡放逐,在远离故乡的城市里以怀乡之笔直抒胸臆的人了,而是一群生于土地、一直植根于农村,实实在在反映农村新变化、农民新生活的作者,如赵树理、柳青、周立波等等。由此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文学,土地在农村小说里是农民生活的实际依靠,不是文人怀乡的意象。农村小说主要围绕几千年土地制度的变革,歌颂共产党,反映此时的农民思想,更重要的是其间的政治意识形态表述取代了乡土文学中的文人情怀。

同是描写土地和依赖土地而生活的人们的文学,农村小说和乡土小说从内涵到表现形式截然不同。在描述从十七年文学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创作时,"乡土文学"被阶级意识置换,隐退不显,直至八十年代"寻根文学"重新开启了"乡土文学"的内涵。可见,"乡土"和"农村"虽有着共同的描写对象,却意指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语境,实际上,"乡土"和"农村"是两个包含不同价值观念的概念,新时期文学重新开启乡土文学的意义,就在于祛除了农村小说内涵中的政治意识形态话语。在这样的时代历史语境下,可想而知浩然从十七年主流文学走到新时期祛魅年代的"去经典化"之必然命运。

二、人道主义、人性的回归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80年代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的重新发现。新时期批评家何西来在1980年指出:"人的重新发现,是说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人情、人性、人道主义,在遭到长期的压制、摧残和践踏以后,在差不多已经从理论家的视野中和艺术家创作中消逝以后,又开始重新被提及,被发现,不仅逐渐活跃在艺术家的笔底,而且成为理论界探讨的重要课题。"随之掀起的人道主义探讨和作家人性归复的普遍创作,不断推动新时期走向探索文学本质的历程。

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有关"人性"、"人道主义"问题的论争在文艺界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从1979年到1980年,全国二十多家报刊共发表关于'人道主义讨论'的文章八十余篇,截止到1983年4月,相关文章超过了六百多篇。这些文章涉及的问题,在范围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五六十年代。"1979年,朱光潜《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感》一文中重提50年代曾被批评的敏感话题,王若水、汝信等人的观点也都触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根基,接下来引发的有关"异化"问题的讨论,更是触碰到主流话语的底线。在一系列论争后,周扬对这次论争作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的报告,认为在"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对人道主义与人性问题的研究,以及对有关文艺作品的评价,曾经走过一段弯路;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一直把人道主义当作修正主义批判;这种批判有很大的片面性,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虽然此报告在1984年第2期《红旗》上遭到胡乔木的批评,但是从中可窥见主流意识形态内部对此问题的松动与不可阻挡的时代冲击。可以说,整个新时期文学都是围绕着人的重新发现这个主轴展开的,文学实际创作对人性的探索,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在人道主义大讨论之后,文学创作转向高标自我、张扬个性,把眼光投向人的价值和尊严。觉醒的个人在文学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张辛欣的《在同一地平线上》、铁凝的《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曲》等,让我们看到了一系列青年的觉醒形象,他们的共同点是恐惧于自我淹没在没有特征的群体里,他们开始思索个人独特价值,渴望无拘无束,勇于挣脱所谓的集体观念,面对经典和权威,他们以怪异不羁的行为对群体进行反抗。

这类人物形象截然不同于十七年文学人物形象,如果说梁生宝、萧长春、高大泉同样是热情敢为的青年,他们的个人热忱与集体要求则是合二为一的,个人在集体组织名义下属于无名状态,甚至那个年代人物的性格都是特定的。新时期人的回归,必然让我们反思十七年时期文学对人的湮没。1980年,戴厚英发表《人啊,人》,以血泪控诉唤起人们对个体存在的思考。压抑已久的人们在这个时期尤其渴望恢复真实的人性,给人以基本的情感自由。张抗抗的《夏》把青年人的个人情感需求推到现实面前,越过集体主义,还以个人的正常生活。靳凡的《公开的情书》、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都可以看到人性的需求在政治意识形态中破冰而出。在这样的创作整体氛围下,十七年主流意识形态支撑的经典势必遭到祛魅,浩然创作的"去经典化"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三、经济大潮下的观念变革

1978年,这是让每个中国人翻开新生活的转折点。国家新的经济体制很快给人民日常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早出现在农村的经济变革是70年代末期的土地承包。土地承包和城市的改革开放很快转变了中国人的思维观念。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的思维观念开始与旧传统理念发生矛盾。新时期的文学及时反映出人们生活中的观念冲突。思想的松动,各种价值观念的混杂,难以再出现十七年文学时期一统化的局面。随着作家们反映生活的不同角度带来的创作纷呈,浩然在一个思想相对统一年代创作的小说,自然走向"去经典化"之势。

以浩然创作所属的农村题材小说在新时期的演变为例,新时期的乡村叙述经历了几个明显的变化阶段。第一阶段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针对"文化大革命"带给农村的伤害,对历史进行了反思,如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何士光的《乡场上》、古华的《芙蓉镇》等小说大胆揭示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年代政治运动中农民的曲折经历,沉痛反思中国农民灾难的根源。第二阶段是1985年到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加速,现代化的步伐愈发推进了农村改革。《平凡的世界》、《古船》、《浮躁》等一些长篇小说反映了在农村变革大潮中,农村"新人"孙少安兄弟、金狗等勇闯天下,在新时期为个人奋斗的故事。

大部分此时的乡村小说都对农村变革有更深入的反映。第三个阶段是90年代中期至今,消费和网络传媒推动中国文学走向零散状态,文坛时之久矣的各自为政,使现实主义呼喊再次兴起。在"现实主义冲击波"潮流下,出现了《分享艰难》、《年前年后》、《败节草》等反映农民艰难生活现状的小说。经济时代的变化使如今的乡村很难再比拟曾经的人民公社制度下的农村。50年代的农村合作化和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化制度,几十年的集体化生产方式并没带给广大农民富裕的生活,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经济体制变革带来的转折,为新时期作家提供了多元思维视角,面对复杂演变中的乡村世界,一辈子写农村、农民的浩然自然不得不"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文学风格和创作路数。时代的步伐推动着他在新时期"辞旧迎新",反思过去,重获新生。

新时期政治话语的祛魅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车轮,在浩然失去昔日光芒四射的文学地位的年代里,中国文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去经典化"成为必然之势。"文化大革命"后,经过短暂的、小范围的批评,浩然由最初的抵触渐渐转变旧有观念,开始敞开心怀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开始他在这个时代的新生。

第二节 心灵的纠结与重生的视野

同类推荐
  •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阅读2011年的随笔,脑子里总是缠绕狄更斯的一段话。这是让人辗转不寐的话,一想起心里就有莫名的躁动,骨子里仿佛添加了别样的物质。狄更斯的话本来是对法国大革命而言的。那是震荡的时代,那是血与火的时代,是方生方死,是绝望时希望,是血污与啼哭,是产床与墓碑,是破坏与打碎也是祈祷与重建。在大变革的时代必有大撕裂,在血水里浸泡,在沸水里蒸煮,在清水里涤洗。但是当下呢,我们身处的当下,这是怎样的时代?怎样的时期?我们心绪茫然,真不知如何命名这种情绪:是说爱还是言恨。你要爱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吧,这是天堂;你要恨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这是地狱。
  • 流向远方的水

    流向远方的水

    本文收录了作者的一些散文随笔,简单的文字中透露出作者深刻的内涵以及对诗词的理解,对诗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一番
  • 梅山诗稿

    梅山诗稿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所写诗歌集结,主要为古体诗,内容多以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以抒情为主,辅以叙事,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全书由四百多首诗歌组成。以时间为轴串联起来。书名取自书中诗《梅山诗稿》。
  • 活色生香话水浒

    活色生香话水浒

    《水浒传》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们大多耳熟能详。但您知道那108条好汉绰号的来历吗?他们的绰号与他们的性格是否有关系?里边都含有怎样的寓意?与他们的人物命运和性格发展是否有照应?这些人的经历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翻版?他们对现代社会的我们有何启示?看了这本《活色生香话水浒》,您就都会释然。
  • 优美的校园散文

    优美的校园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热门推荐
  • 萌宝贼娘,劫上狼君

    萌宝贼娘,劫上狼君

    “在下没财,姑娘还是劫色吧!”这年头真是坑货一个比一个多。劫回来的没钱,装假狗就算了,这回好好的劫财,却硬硬坑成了劫色!眼前这货长得人模人样,俊美妖孽,居然是头狼!苏渺渺摇头叹息:“你走吧。”这货竟无耻赖上了:“姑娘毁了人家名节,要负责啊——”*苏渺渺痛心疾首:真不该打起了卖儿的主意啊!可她不是为了儿好她好大家好嘛!这回好了,儿子生气了,后果很严重;萌宝一个留书出走,要给自己劫个爹!咦?劫回的这个风度翩翩,俊朗不凡,应该挺靠谱的。谁料,关上门,那货开口了——“渺渺,宝儿已经将我卖给你当相公了,你看是不是应该验一下货?”“验什么货?”那货衣衫一褪,答道:“自然是‘夫’纲。”*艾玛,竟劫上了两个“狼”君!萌宝贼娘齐齐大喊:“坑爹啊!”◇◆◇简介无能,美人们还是看文吧!◇◆◇某女:那个,我可能有了。某男眼睛一亮:是吗,有什么反应啊?某女:肚子大了一点,胀胀的感觉。这时,一旁的某宝冷淡插上一句:明天少吃点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了!(额,这熊孩子……)◇◆◇某日,某男胸膛半露,魅惑众生地一把抱住某女,将她压在身下。某女咽了咽口水:你想干什么?某男眉眼一抛:渺渺,干你想干的事。某女双目放光:真的吗?某男衣衫一褪,性感万分地点了点头。某女二话不说,双手狠狠地一推,翻身起来朝外喊道:宝儿,你爹说我们可以吃臭豆腐了……◇◆◇本文一对一宠文,男主腹黑无下限,女主成长抽风型,儿子傲娇萌黑系。宝儿:大减价,买一送一啰喂!贼娘:来吧,来吧,点击“加入书架”,值得你拥有!
  • 人生那点事儿:人生中不可不想的9个问题

    人生那点事儿:人生中不可不想的9个问题

    由清扬主编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9个问题》这本书从九个方面逐步阐述了人生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进一步解读了人生的内容和经历。《人生中不可不想的9个问题》的九个方面分别是:生存与死亡,家庭与婚姻,魅力与缺陷,欲望,心情,心态,交际,成功与失败,过去、现在与未来。
  • 灭绝道

    灭绝道

    金戈铁马,纵横千里云天下。美人一笑,十万江山皆如画!得道者,枉天地,修炼者,逐云霞!这个故事便是从凤凰山开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学做小菜 泡菜 腌菜 酱菜

    学做小菜 泡菜 腌菜 酱菜

    美味一小碟,餐桌不可缺。小菜、泡菜、腌菜、酱菜无疑是开胃的必备食物,老少皆宜。《美食天下(第2辑):学做小菜 泡菜 腌菜酱菜》将告诉您大厨不传的制作技巧,分步详解腌泡酱做法,让初学者轻松上手,成就爽口佐餐美食。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潘家园书声

    潘家园书声

    《潘家园书声》是由王曾瑜编写,《潘家园书声》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忆黎澍先生》《中国古代卖官鬻爵的教训》《康王出使和救援开封的真相》《宋代的绿色革命》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虐恋情深之替身

    虐恋情深之替身

    她爱了他十年,他恨了她十年。结婚十年,才发现,她不过是一个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