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8100000022

第22章 放下烦恼的包袱 (2)

转烦恼为智慧,需要抓住解决烦恼的根本。

为烦恼逼迫的人,犹如病人。他去求诊,医生检查后,开了处方给他。他对这位医生很有信心,回家后,马上摆上医生的相片,供上鲜花,从早到晚地念诵医生的处方。

这样做,对他的病情却没有什么帮助。他依然在病苦中。

后来,为了解这张处方,他又跑去问医生:为何你要开这味药呢?这味药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医生说:你看,这是你生的病,这是病因,这是我针对病因开的药。只要你服药,就能根除病因,你的病就好了。

回家后,他开始跟邻居和朋友宣传:我的医生是最好的!并继续从早到晚地念诵医生的处方。

念诵、宣传对他的病没有丁点儿的帮助。唯有服药,才能帮他从痛苦中解脱。

转烦恼为智慧,需要学会生命的减法,学会放下。

在《佛说四十二章经》里,有一则放下的故事。

有一位婆罗门教的修行人,来到佛陀的座前,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奉献给佛陀。

佛陀见了,说:“放下。”

来人立刻把左手的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来人又把右手的花瓶放下。

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来人不解地问:“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佛陀,现在我还应该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叫你放下,并不是叫你放下手里的东西,是要你放下对事物的执著。”

此时,来人才了解佛陀所说的放下的真意。

为什么有烦恼?因为我们的人生有那么多的放不下。

三、皈依:安心法门

一到天黑,为什么我们就想回家?

因为家是我们的依靠,是我们的归宿。

人生的旅程上,也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地方,让我们休憩。

从精神上来讲,我们也需要有这样一个地方。

生活禅不是简单抽象的理论,它帮助我们在内心建立觉照力,帮助我们摆脱盲目,避免在黑暗中碰壁。

禅心人人都有,但为了实现对欲望的追逐,我们的禅心被遮蔽了。为开启人人本具的禅心,就需要习禅,遵循一定的准则。

因此,我决定“皈依”。

一百个人,或许会对佛教有一百种理解。有人为己,求福求寿求灭灾;有人为人,求做人的理想境界。有人求之于外,一心靠佛菩萨护佑;有人求之于己,靠自身修养完善自己。所以,有人重“因”,注重自己做下什么,真做了错事,就甘受报应;有人重“果”,做了恶事想逃避恶报。

在皈依法会上,净慧老和尚明确开示:

什么叫做皈依呢?这个“皈”字,同“归”读音一样,意思也一样。这个“皈”字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投入;一是回归。投入就是说,从现在这个时刻起,全身心地投入到佛法的怀抱;回归,就是说我们的身心要认同佛教这个精神家园。

在谈到人生这个问题时,有人比喻人生就像漂泊在茫茫的大海上,或者流浪在漫无边际的旷野中,伴随我们的往往是动荡不安,孤独无依,不知道我们真正的家园究竟在哪里。我们外出旅行时,都会有回家的渴望。如果长期守在家里,家的感觉又好像不复存在了,就会产生疑惑,这到底是不是我的家呢?对于人生,如果我们不作认真的思考,就会是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当我们仔细回味,认真思考时,就不免感到惶惑,不知所措。觉得人生如梦似幻,似乎总是在漫游,总是在徘徊反复地过着无休止的游子生活,总找不到自己可以真正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这使我想起唐代大诗人崔颢的一首诗《登黄鹤楼》,诗的最后两句是这样写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千古名句。也许一般人看了这诗句,只以为这不过是诗人在抒发一种思乡的愁绪。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诗作为一种对人生的思考来看,意义就大不相同了。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到抑郁于诗人胸腔的那种无法排解的对于人生茫茫无归处的浩叹。

对于人生,我们如果经常能有一点点的悲剧意识,才能引发我们更深刻的对于人生的思考,才能使我们时时意识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易于幻灭,也才能够引发我们的紧迫感,引发我们对于人生的珍重,对于生命的爱惜。

习禅,皈依三宝,可以说,我们找到了一条通往精神家园的可靠途径。但是,我们要真正地回到这个家中,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我们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不断地培养自己良好正直的品行,不断地根除掉自己身上的劣根性。只要我们认定了这条回家的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总有一天,我们会回归到那个真正可以回归的精神家园。

什么是依呢?依有依靠、依从的意思。我们习禅,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才不至于误入歧途,才不至于重新堕入迷惘之中。

皈依完整地讲,就是回归、认同、依靠、依从。皈依三宝,就是三皈:皈依佛,这位禅的开启者;皈依法,禅修的方法;皈依僧,禅修的指导老师。三皈之后,判断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也有一个原则,叫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通俗地说明这几句话的意思,即“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

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不杀生,这条戒律的基本精神是面对人的,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也就非常容易遵守了。但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慈悲心,我们要把这种慈悲的心扩展到一切众生,即对一切众生都应该避免对它们的伤害。

不偷盗,不使他人的财物或者心爱的东西受到损失。

不邪淫,作为在家习禅的人,可以有正当的家庭生活,但不应该有婚外的性行为。因为无论夫妻哪一方感情不专的话,不但家庭没有幸福可言,还会给双方带来不必要的烦恼与痛苦。如果世间每个家庭,每对夫妻,都能自觉地按照这一条去做的话,人间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和纠纷就可以大大减少了。

不妄语,一是不骂人,二是不挑拨是非,三是不说谎话,四是不说调皮的话、无意义的话、低级下流的话,或者随口而出的脏话。

不饮酒,对于一个社交活动广泛的人来说,这一条遵守起来不容易,如果不能完全遵守,也要对自己有个起码的要求,就是不要因为饮酒而失去理智,做出有损于自己形象、有损于他人利益的事情来。

禅不仅仅是一种学问,一种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只要把这些戒条,变成我们生活的行为准则,才能帮助把禅的力量真正地注入我们的生命,从而再造我们的行为,再造我们人生新的命运。否则,仅仅是在口头上谈禅论道,那样做,纯系口头进行的禅的游戏,与我们提倡的生活禅是两码事。

烦恼如云,皈依如山,云遮云散,山如如不动。烦恼如贼,持戒如墙,墙高万仞,贼不可入。皈依并持戒,能够帮助我们正视生活中的烦恼,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烦恼。

四、禅者的财富观

活在世上,哪个人也离不开财富。

财富并非毒蛇,财富也没有自主权,财富是造福还是造祸,完全在于人对待财富的态度、使用财富的方法。

佛陀曾指出:贫穷是一切非义与罪行之源。诸如偷盗、妄语、暴行、憎恚、残酷等,莫不由此而生。

佛陀从没有让人抛弃舒适的物质生活,他说:“即便僧人要在僻静的地方修习禅定,要想修习成功,也离不开最低的物质环境。”

佛陀说:“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是走向解脱的必要条件。但是拥有舒适的物质生活,并不是人生的目的。”

佛陀鼓励信众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得财富,但提醒信众不要贪著。金砂虽贵,在眼成翳。如果一个人只盯着金钱,就好像黄金的颗粒进入眼里一样,虽然贵重,但它会把眼睛磨痛,导致种种眼病,乃至失明。

有一个富人,拥有很多金块。他用这些金砖铺成地板,每天踩在上面,虽然从没用过,但是他看一看就非常欢喜。

有一天,这些金砖给人偷去了。

他伤心得死去活来。

佛陀问他:“这些铺地的金砖,你用过它吗?”

“没有!”

“你既然没有用过,又何必伤心?你丢的,不过是铺地的砖啊。”

没有使用的金钱,不属于自己。

佛经中说,供养功德天能够帮助人获得财富。

有穷人供养功德天,早晚都诚意地礼拜。一直供养了两年,得到了功德天的感应。那天,听见有人推门进来,一看正是功德天。穷人急忙起来,以虔敬而欢喜的心情去迎接。

功德天是一位美丽的女郎。当她将坐下时,外面又有人推门。

穷人忙着去看时,这回来的,却是一位又黑又丑的女郎。穷人阻止她进来,可是那位黑女郎,却一定要进来。

她说:“功德天是我姐姐,我是她的妹妹黑女,我们姐妹是从来不曾分离的。你请她,即使不请我,我也非来不可。姐姐来赐予财富,我来销散财物。你见过有积聚财物而不散失的吗?”

财富是无常的。因此,学禅的人不应执著财富。

佛陀时代,富翁给孤独长者曾为佛陀的僧团兴建了祇园精舍。

佛陀对给孤独长者说:“过家庭生活的信众,有四种乐趣:第一,能享受以正当的方法获得足够的财富,并获得经济上的安全感;第二,能把此财富用于自己、家人及亲友身上,并作种种善行;第三,无负债之苦;第四,可过清净无过而不造恶业的生活。”

有一个叫做长生的人,在拜访佛陀时,问道:“佛陀,我们只是普通的居士,与妻子儿女一起过着家庭生活。可否请佛陀教导我们法,如何在今生都享有快乐?”

佛陀告诉他:“有四件事可使他现生得到快乐。第一,不论他从事哪种职业,必须求精求效,诚恳努力,并熟谙其业务;第二,对于以其本身血汗换来的收益,必须善加守护(此处指要将财物妥为收藏,以免为宵小所觊觎等。这些观念必须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一起考虑);第三,须亲近忠实、博学、有德、宽大、有智慧而且能协助他远离邪途、走入正道的善知识;第四,用钱必须合理而与收入成比例,不可靡费,亦不可悭吝。即不可贪心积聚财富,亦不可奢侈挥霍,应量入为出。”

拥有财富的人,怎样正确地使用财富?

佛陀明确地谈到如何用钱、如何储蓄的细则。

在《杂阿含经》里,佛陀告诉善生,应当以他收入的40%用来经营事业,30%用来家庭生活,20%储蓄应需,10%用于布施,作福功德。

在《阿含经》里,佛陀说了四句偈,指导在家人如何使用金钱。“一施悲和敬,二储不时需;三分营生业,四分生活用。”

如果把个人的收入分成十分的话,一施悲和敬,要把收入的10%拿出来布施,培养慈悲心救济需要帮助的人,以恭敬心资助僧团等;二储不时需,要把收入的20%储备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因为人会生病,或要旅行,平常要有储蓄作为准备;三分营生业,要把收入的30%用来经营谋生,发展事业;四分生活用,要把收入的40%作为生活费用,比方说侍奉父母、教育子女、维持家庭生活的开支等等。

习禅与获得财富并不矛盾。

佛经里有一个词,叫“皆大欢喜”,是说要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处处都要想到皆大欢喜。禅者在获得财富的过程中,应处处充满“欢喜心”,获取财富要以给人欢喜为原则,尽量做到大家都欢喜,不结恶缘。例如:发财,我很欢喜,可是不能为了妄想发财,就去偷、去骗、去抢;这是别人不欢喜的!如果将自己的欢喜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势必遭受痛苦的果报。

在佛陀眼里,世间有两种财富:外在的财富和内在的财富。

同类推荐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热门推荐
  • 五虎平南

    五虎平南

    《五虎平南》(又名《五虎平南狄青后传》)承续《征西》故事,叙述以狄青为首的五虎将率兵南征,平定广源州依智高叛乱的经过,以及狄青的两个孪生子狄龙、狄虎在出征中与敌方女将段红玉、王兰英之间的爱情纠葛,同时也穿插了包拯、狄青与朝中奸佞斗争的线索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历史篇)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历史篇)

    古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很多令拥有高科技的今人汗颜。记载在史书上的文字无法将那些历史完整地展现给今人,我们只能通过现存的蛛丝马迹去按图索骥。
  • 星梦情缘大玉儿传奇续

    星梦情缘大玉儿传奇续

    望支持深沉新书《二战悲歌:梦断莱茵河》2010年开始连载,首部穿越二战纳粹德国的小说,黑暗历史中的爱恨情仇。《重生之大辽王妃》原名《大辽王妃》最近改版她,是一代贤后大玉儿,史书上记载她辅佐一代君王,培育两代幼主!是一位美貌与智慧兼并的奇女子。然而,现实中的她却胆小懦弱。她,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女孩,聪明开朗,敢爱敢恨。当她变成了她,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改变呢?
  • 嫡妾风流

    嫡妾风流

    人生终究会残忍到何种程度?她自以为的夫妻恩爱,夫君待她的一往情深转眼成了杀她的刀。她记忆里高贵美丽的继母,活泼可爱的妹妹成了送她命的利剑。而她的父亲——却是无意间成了那挽弓投箭的助力之人。***********那一夜,寒风肆虐,大雪飘飞。承相府三少夫人凤九含冤而死。那一夜,凤尚书府嫡长女凤九含悲绝望而亡。************雾里看花,水中镜月。人生一世,不过一个睁眼闭眼间。再睁开眼,凤九仍是凤九,却回到了年少末嫁时。待字闺中,携一腔恨意重生的凤九将如何演驿自个的人生?是重复一次之前的悲剧,静静等待属于她的短暂人生。还是凤凰涅磐,破茧而出。自重重血路里杀出,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七彩人生?*************************杀母之仇不共戴天。一边是父亲。一边是含冤早逝的母亲…重生的凤九如何择决?…………………………推文:逼良为“兽”——部长别太坏:(很精彩的现代文自己的完结文:庶女玩翻天: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夫君太禽兽》
  • 大闹后宫:甜心小宠妃

    大闹后宫:甜心小宠妃

    “我在青楼长大又怎么样?这也不能一棒子打死那些好姑娘啊?”“在青楼长大的女子,会是好姑娘?你是想笑掉我的大牙吗?”我的怒火再也惹不住一下子爆发出来,啪啪两声清脆有力,没品男惊讶的看着我,我才不屑的说:“我告诉你,你绝对不会笑掉你的大牙,而是被我打掉的。”潇洒的做了个拜拜的手势说:“没品男,你不要太猖狂,遇到我花芊芊,是你不走运,下次记得,别惹青楼长大的女子。不是我配不上你,而是你,没有资格站在我身边,陪我到老。”【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
  • 我传:一个男人的三生三世

    我传:一个男人的三生三世

    重庆大学学生王琪在毕业前三天的一场舞会上为了3分钱门票踢了别人下裆,被学校开除,多年苦读付之东流,人生轨迹由此改变。没想到他却开启了传奇人生:运作庞氏骗局、边境赌石、赌场洗码、跨国绑架、英雄救美、“入住”世上最高牢房、动辄上百万的豪赌、险遭活埋……死里逃生之后他的人生又将驶向怎样一个未来?
  • 绣针

    绣针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纨绔皇妃

    纨绔皇妃

    前世,她一心助他踏上皇位,他权倾朝野,换来的却是他的薄情,他抛妻弃子,另娶她人。重生回到五年前,再次等到了婚配年龄,她绝对不会像前世那样傻了,她要让那对渣男渣女不得安宁。一次偶然,秦贵妃赏识她的才华,知道贤王看上她,于是便把她赏赐给了贤王为侧室。这一世,她要助自己的夫君贤王登上皇位,爱与皇权似乎两者不可兼得,为了前世的仇恨,在两者之中她也只能够选择皇权。摄政女官这一职位一直都被大臣们反对,但是秦太后非得让她与朝政牵扯上,只因秦太后要掌控皇帝。江山与美人两者之间,只能够二选一,为得美人心,此生便无悔。
  • 爱丫一秒爱

    爱丫一秒爱

    那年我们黯然离去,现在,你重新找到我是为了见我妈妈的坟墓吗,要我跟世界首富的儿子结婚又是什么意思,以为我是温顺的乖乖羊,还是可爱的SD娃娃!正当,你们闯入我的世界,我的世界开始一片混乱,选择,是爱你还是崇拜,琥楠江佑单纯的可爱,我又何尝能做到拱手让人,不明白,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去刻意得到。面对这样的爱,我要如何决定?是紧紧抓住天使给予的宠爱还是轻轻握住恶魔给予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