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8100000015

第15章 舌尖上的禅 (2)

说到《金刚经》,其实,《金刚经》也是从吃饭而起的。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我是这样听说的:那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教圣地)这个地方,与1250个僧人在一起。午餐前,佛披上袈裟拿出钵盂,到舍卫大城中去乞讨,他不拒贫富,挨门挨户,完成乞讨后,回到祇树给孤独园。吃饭后,收起袈裟与钵盂,洗了脚,开始坐禅。

佛的日常生活,和我们一样,要吃饭,要走路。由于天热,佛陀光着脚,他的脚底心也会踩到泥巴。所以,乞食回来,他会先洗脚,后坐禅。

从这一点,我感受到,穿衣吃饭,这般平常的事,对于佛,也是必需的。

佛的境界,就是在平常的事物上建立起来的。

即使像肚子饿了要去乞食这样的事,也要自己去乞、自己去吃才会饱。佛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求解脱要靠自己!”

佛陀的本意是“觉者”。如果我们的心能够“觉照”,我们的心在当下与佛陀的心,是没有区别的。

会吃饭,首先要具备一颗觉照的心。

有一次,夏丏尊先生邀弘一法师同往浙江上虞白马湖小住几天。

弘一法师的行李很简单,铺盖是用破旧的草席包的。到了白马湖,他自己打开铺盖,先把那破草席铺在床上,摊开了被,再把衣服卷了几件作枕头,然后拿出一条又黑又破的毛巾走到湖边洗脸。

夏丏尊先生说,“这毛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

“哪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说着,他把那条毛巾打开来给夏先生看,表示还不十分破。

弘一法师是过午不食的。第二日午前,夏丏尊先生送了饭菜去,在桌旁坐着陪他。碗里所有的只是些萝卜、白菜之类。弘一法师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子夹起一块萝卜的那种神情,真使人见了要流下喜悦惭愧的泪水!

第三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样菜来供养弘一法师。夏丏尊先生同席。其中有一碗非常咸。

夏丏尊先生说:“这太咸了!”

弘一法师说:“好!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

吃完饭后,弘一法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

夏丏尊先生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

弘一法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在弘一法师看来,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一切都好。破旧的席子好,破毛巾好,白菜好,萝卜好,咸苦的菜好,白开水好。什么都好,什么都有味,什么都了不得。

夏丏尊先生和弘一法师是青年时代的好友,知道弘一法师在未出家前,风流倜傥过,歌舞繁华过,故有此问。弘一法师的体会已经超越了咸淡的分别,这超越并不是没有味觉,而是真能品味咸菜的好滋味与开水的真清凉。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在禅者的舌尖上,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他们能够欢喜地接受。

所以,学会吃饭,并不容易。

《大珠慧海禅师语录》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有学人问:“禅师,你还修行吗?”大珠慧海说:“我修行。”又问:“怎么修啊?”他说:“饥来吃饭困来眠。”这个人觉得很奇怪,说:“人都这样,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为什么别人不是修行,而你是在修行呢?”禅师说:“这是因为他们吃饭时百般计较,睡觉时千般思索。”

明海法师讲过《如果我们会吃饭,我们就能成佛》。他的开示,对我很有触动,至今仍难以忘怀。

我们是怎么吃饭的呢?我们来反照一下,当你在吃饭的时候,你真的是在吃饭吗?你说你在吃饭,应该说你的身体在吃饭,你的心也在吃饭吗?你吃饭的时候,你心里可能还惦记着刚刚发生的某一件事,可能在想今天下午有什么活动,明天要到什么地方。还可能在想,这个菜不好吃,那个菜好吃,你在分别眼前的菜。所以,你的生命在吃饭的时候是分裂的,你的身口意在吃饭的时候是分裂的,没有统一起来,就像我的师父--净慧老和尚有一次说我一样:“你不是在吃饭,是在吃分别。”吃饭的时候,我们的心或者是在追忆过去,或者是在期盼未来,嘴在嚼动,可心却在别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吃饭时的状态。我所说不会吃饭指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我们吃饭的时候,没有能够保持正念,我们的心流失了,流失在过去,流失在未来,或者流失于对当前外境的分别上了。吃饭就是吃饭,要保持正念,以正念来吃饭,过去的一切事情,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以及饭菜的好坏,你都把它彻底地放下,无所挂碍。这个时候,说你在吃饭是多余的,因为此时,你的整个生命是心境交融的。境是饭,心是心态。你吃得很专注,很专心,所有其他的事你都不想;同时,你吃得很明了,你对你当前的生命状态很清楚,就像有一盏明灯照耀着一样。这是你的心在观照,所以说专注就是禅定,明了就是智慧。你专注地吃,明了地吃,就是定慧等持地吃饭。

也许有的人会说,我吃饭没有去想别的,我边吃饭边想着我要去打坐,我要去念经,我要去度众生,这好不好呢?我的体会是:如果你能以正念来吃饭,你就是在打坐,在念经;如果你能以正念来吃饭,你就是在度众生。在广大无边的法界里,吃饭看起来是一件小事,是一件孤立的事情,但是我要说,当你吃饭的时候,整个法界都在你这个事件之中,所以,只要你能够专注、明了地吃饭,你就是在度众生,就是在供养诸佛。

赵州禅师是怎样吃饭的呢?

《赵州禅师语录》记载,有个僧人问赵州禅师:“禅师,您年过百岁,还有几颗牙齿啊?”

禅师:“只有一颗了。”

“那您怎么吃饭呢?”

“下下咬着。”

虽然只有一颗牙齿了,赵州禅师在吃饭时,每咬一下都不空过,下下咬着。

禅者就是这样,在吃饭的时候,专注、明了,他的心觉照着当下所做的事情。

不同的人,会在日常生活里养成千差万别、稀奇古怪的习惯。比如吃饭,有的人喜欢趴在桌子上,有的人则喜欢跷着腿。对于已经养成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察觉。

学禅,可以帮助我们将被蒙昧的心清扫干净。

我的文友--诗人孙建勋在柏林禅寺吃过一次斋饭。对此,他感触至深。

吃了几十年的饭,无忧无虑地生活,对吃饭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虽然吃的有好有歹,但从没有想到吃饭这是个问题。在柏林禅寺吃饭,却让我铭记心底,久久不能遗忘。

朋友介绍了寺里吃饭的规矩:早晨和中午,吃饭前要念经;吃饭时不能说话;不能弄出声响;吃多少要多少,不能剩……

听他介绍着,我对寺里吃饭的规矩产生了兴趣。

一碗粥,一勺素菜,一个小馒头。这是我们的午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饭店,几年来,我几乎没有吃过这么简单的饭。

“把你跷起的腿放下。”一个僧人给我盛饭时声音低低地但很严肃地对我说。我把一条腿从另一条腿上拿下。由于不懂得寺里的规矩,让僧人指出来,我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这句话,是我在过堂时听到的一句话。唯一的一句话。

我是什么时候养成在吃饭时跷起腿的毛病呢?一个坏毛病的养成,竟然无从察觉。这个毛病,在柏林禅寺过堂时被僧人指出之后,我又犯过三次。但我在察觉之后,自己就把腿放了下来。没有等僧人再来纠正我的错误。

在寺里吃饭,我变得小心翼翼。

在我们的饭桌前,有几位僧人端着饭菜、提着汤桶来回地走。如果有什么需要,不用说话,只需要把吃干净的碗往前一推,就会给你盛上。偌大的一个斋堂,听不到有人说话,听不到咂嘴的声音,偶尔能够听到筷子与碗磕碰的声响。

一瞬间,我感到了寺里的庄严、肃穆;感到了信仰的力量;感到了佛教的力量。

后来,询问朋友,才知道僧人饭前念经,竟然是祈祷天下的众生都有饭吃。

这句话,让我的眼睛里突然盈满了泪水。

离开柏林禅寺后,每到吃饭时,我都会注意我的腿是不是又跷起来了。我要坚决地改掉这个坏毛病。我要恭恭敬敬地吃饭。我要恭恭敬敬地对待吃饭这个问题。

当一粒米掉到桌子上时,我会毫不犹豫地捡起来放到嘴里。妻子说,你下一次再去的话,把孩子们也带去吧,我看你回来以后,已经有了佛心。

“把你跷起的腿放下。”每当吃饭时,我都会想起这句话,并在心里默念它。

四、厨房是道场

日本曹洞宗始祖道元禅师,二十岁时,乘船来中国参学。船只停泊在庆元港,道元禅师遇到某家寺院的一位老典座。典座,在禅林中,是负责为僧众准备粥饭的。两人相谈甚欢,忽然,老典座起身向道元禅师告辞。

道元禅师:“今日能够遇见您,真是有缘。明早,您再回去吧!今晚,就请留在船上,咱们彻夜长谈,如何?”

老典座:“谢谢您的好意。明天要煮面供养大众,今天特地出来买香菇,今天晚上必须得赶回去。”

道元禅师:“您不在寺里,典座之职也会有别人代理的。”

听了这句话,老典座神情庄重地说:“请不要这样讲。我的事,不能让人代理。我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才领到这份能够为大众服务的职务,怎么能够轻易放弃、请人代理呢?何况如果没有寺院允许,我留宿在外,会破坏寺院的规矩啊!”

“您这么年高德劭的长者,怎么能做典座呢?这个职务太过劳累,您应该安心坐禅,勤于读经呀!”道元禅师疑惑地问。

老典座看了看道元禅师:“青年人,恐怕你还不了解什么是文字,什么是办道。”

听了这句话,道元禅师心生惭愧,他为之语塞。从此之后,该他处理的事,他都视为尊贵的办道修行,决不敷衍了事,更不假手他人。

道元禅师在日本能够开创曹洞宗,便是从这位老典座处得到的启发。他曾写了一篇《典座教训》,详细记载了当年老典座对他的教育,借以训示后人,鼓励用功办道。

禅门里的祖师大德,如六祖慧能、赵州禅师、虚云禅师等,都曾受益于厨房中的劳作。

在寺院里做典座,必须要有宽广的心量,才能煮出美味好食来供养大众。也正因如此,典座一职历来是禅门要职。烧饭、煮菜,在佛门里,都是修行。

在柏林禅寺,看到僧人为大众在厨房辛苦付出,我们不妨欢喜地想一想,对于这座兴复中的祖庭,他们烧饭、煮菜,让大家安心禅修,这是多么重要的贡献!

慈、悲、喜、舍,称为菩萨的“四无量心”。菩萨的心量,是无法用数字来计量的,因此称为无量心。慈心,是内心充满慈爱,给予别人快乐;悲心,是内心充满同情,尽可能地帮助他人减轻痛苦、解决痛苦;喜心,是内心充满欢喜,面带微笑对人,让人心生欢喜;舍心,是内心没有执著,能够舍己为人,助人为乐,做了就放下。

在柏林禅寺生活的一年间,我也做过一段时间的行堂。在斋堂中帮厨,我经常看到僧人烧饭、煮菜。

为保证米里没有杂物,让其他僧众吃着欢喜,做饭的僧人会仔细挑拣。盛夏的时候,一些肉白的小虫子被一条条地挑出来。数百人的粥,十几斤米,要一粒一粒地挑拣。这是慈心。

同类推荐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俏丫头穿越:朕的俏男妃

    俏丫头穿越:朕的俏男妃

    (女主先弱后强)千薰吐血而亡,却是一魂一魄回归原体,没想到原体的主人,却是一个坐拥七名男妃的白痴公主。七个男妃心怀鬼胎,潜伏在白痴公主的身边,意欲何为?看似甜蜜,却阴谋重重;看似忠诚,却居心叵测;火爆的他说,白痴公主,你想缠死我吗?冷傲的他说,“冷风凌生是公主的人,死是公主的鬼。”孩子般的他说,“小薰薰,千万不能和之白兄圆房哦……他们都想得到她所拥有的东西,可是却不如人愿,当风浪过后……多少年过去了,物是人非,她已成了王,而她的身边,男妃几个,到底谁,又是真心的,重生之女,猎爱无穷,一出女尊的多姿多彩的宫廷大戏开始了……小纪新文《黑道痴缠爱①:妖邪总裁迷糊小养女》,大家多多支持哈
  • 再世武圣

    再世武圣

    平四夷,会发生什么?当历史上命运凄惨的貂蝉,征欧洲,甄宓在改变的历史中碰到关羽,笑傲天下。让大汉立于世界之颠。她们的人生还会和以前一样吗?一样的人物,当关羽在拥有比以前更好武艺同时还有现代的记忆,不一样的历史,蔡琰,弥补历史的遗憾
  • 清朝大历史

    清朝大历史

    本书是孟森先生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和奠基之作。
  • 吉宽的马车

    吉宽的马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所有乡村男人都进城当民工的时候,吉宽依然留在乡下优哉游哉地赶着马车,成为歇马山庄公认的懒汉。本书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这个农村懒汉的爱情故事,并以这个懒汉的视角揭示了一群民工的心灵史……
  • 雨杀芭蕉

    雨杀芭蕉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哈佛大学的第一堂理财课

    哈佛大学的第一堂理财课

    《哈佛大学的第一堂理财课 》一书中深入阐释了哈佛大学第一堂经济学课的两个重要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的再进行消费”。然后引领读者了解当下最热门的理财投资品种:房产、黄金、股票、基金、债券、外汇。最后给出切实的忠告,避免盲目投资。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哈佛大学的第一堂理财课 》是一本实用的理财投资书,有助于读者了解理财投资,掌握实用的理财投资技巧,并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理财投资观。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废材逆袭:请叫我上仙

    废材逆袭:请叫我上仙

    有感动,有笑料,有腹黑,有呆萌,请大家放心跳坑!,有真情;哪怕大道三千,最忌有情,修仙路上可以互相依靠,有冷酷但是若无一个情字,一个满是废材的没落门派,悄然崛起的故事;一群可怜之人,又怎渡那万丈红尘?坑品有保证,相伴漫漫仙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