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9500000003

第3章 自信源于充分的准备 (1)

从1912年开始,我每年都要听大约五十场演说,并且会对每一场演说做出评论,这不仅成为了我的职业责任,而且还为我带来了快乐。这些演说者并不是什么大学生,而是一些成年的商人。如果说这种经历留给了我不同寻常的印记,那么这种印记就是:演讲前的精心准备,对演讲内容的确切把握,演讲所具备的震撼力及其清楚透彻的语言,对于演讲者来说是极为必要的。演讲过程中,你会感觉到演说家正在与你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而这也正是演讲的主要奥妙。

当演讲者将自己的身心彻底沉浸在一种境界中时,具有特殊意义的成果也就近在咫尺,这也就是演讲的成功。这样一来,演讲将不再是一种束缚,它会变得十分容易;也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变得非常轻松。一场精心准备的演讲等同于踏进了成功的大门,只差一步,便可以跨进胜利的殿堂。

大多人都需要进行一番演讲准备的训练,这也是演讲最首要一点,如同第一章中所提到的,在作演讲时,许多人都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忽视演讲前的准备工作。就像上战场的士兵,如果带着被打湿的火药、空的炮弹壳,甚至一点弹药都没带,却又妄想将全部敌人捕获,这岂不是一种奢求吗?毫无准备的演讲,即使是私下里存在的一点点疑问,当被置于公众面前时,都会变得迥然不同。林肯在白宫说过:“我相信,一旦我感到无话可说时,即使经验再老道,我都会感到十分尴尬。”

如果希望获得自信,那么我们就应该为这个目标做一些必要的努力。耶稣的使徒约翰曾写过这样的话:“恐惧可以被完美的爱彻底赶走。”那么,精心的准备工作也会消除紧张。韦伯说过,如果他在没有准备的前提下演讲,就如同是一个衣衫不整的人站在公众面前,唯一想做的就是尽快逃离现场。

如此说来,我们为何不认真地准备自己的演讲呢?或许有人会说,自己并不清楚准备工作是怎么一回事,也不知道应该怎样正确地准备,还有人说没有时间去做准备。对这这些问题,我们将在这一章节里进行讨论。

演讲准备的正确途径

那么准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是大量的阅读书籍吗?这仅仅是一种方法,但它不是最佳途径。当然,阅读对于演讲是有益的,可是,假如演讲者试图将书中的“成品”思想作为自己所有并迅速地表达出来,那么这里面似乎缺少了什么。也许,听众不能准确地指出这种演讲所缺乏的东西,但演讲者必然不会获得听众的热烈响应。

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证明这点:

前不久,我为纽约市银行的高级官员讲授一堂公共演讲课。当然,他们的时间都安排得特别紧,所以他们发现,要想在演讲前做精心的准备,或者按自己构想的那样去准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日常生活中,他们都会从自己的思想出发去思考问题,从而形成了一种自己的判断,能够从根据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生活阅历去看待事物。因此,在这种习惯下,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积累着演讲的材料和经验,但他们自己却很难认识到这一点,常常是一叶障目。

这群学员的训练时间通常都是在周五晚上的五点至七点。有一次,我们指定一位在城镇银行工作的男士杰克逊先生做一次发言。当晚他四点三十分就到训练场地。不知道他会为我们带给什么样的演讲呢?走出办公室时,他先在报亭买了一本《福布斯杂志》;接着,在去联邦储备银行培训的地铁上阅读了一篇文章,名为《你仅仅有十年的时间取得成功》。事实上,他的兴趣并不在这篇文章上,但为了找到一个话题应付此次演讲,他不得不这样做。

一个小时之后,杰克逊上台发言了。不言而喻,他自然是希望自己能够将这篇文章令人信服而饶有兴趣地讲述给大家。

那么,演说的结果或者该说这种注定的结果又会怎样呢?

显然,杰克逊并没有充分消化和吸收这次演讲的内容,他所做的仅仅是复述原文,所以,在演讲过程中,也没有体现出自己所具备的真正的东西。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言谈举止清楚地看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又怎么能幻想着让听众为之震撼呢?由于他在演说中不断地提到自己阅读的这篇文章,而且还提到这篇文章的作者的观点如何如何,使这次的演讲者变成了《福布斯杂志》,而不是他--杰克逊先生。

所以,针对这种情形,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亲爱的杰克逊先生,我们对文章的作者并不感兴趣,因为他不在我们身边,而我们也无缘与之探讨。我们所感兴趣的是你本人以及你自己的观点,请说出你的思想,不要人云亦云。在演讲中,你所要展示的是你自己的东西。所以我建议你下周重新以这个题目为话题,发表演说。你可以反复阅读这篇文章,然后弄清楚自己是否真的同意这篇文章的观点。若同意,你就要用自己的经历加以证明;如果不同意,也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说出你反对的理由。但愿这篇文章能够成为你自主演讲的开端。”

杰克逊先生认真吸取了我的这个建议,重新阅读了这篇文章。后来,他发现自己真的与这个作者的观点不同。

我想下次演讲,他绝对不会重蹈覆辙,不会像上次那样坐在地铁里敷衍了事。相反,他会努力地丰富自己。最初,他的头脑或许会像孩童一般单纯,但现在,他就像孩子们的身体一样,不断地发育成长。不知不觉中,他对自己的成长大为吃惊。当他看报时,头脑里或许会瞬间闪现某种想法;当他与朋友一起探讨这个演讲主题时,某个事例也会不期而至。在这充满神奇色彩的一周时间里,在他不断地思索下,这个主题得到了深化和提升,其广度也不断地扩展,内容更加丰富、翔实。

没过多久,当杰克逊再一次以这个主题发表演说时,他有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就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矿藏和财富一样,阐发了与作者大相径庭的观点。因而,他的演讲自始自终都不是复述。有时,意见相左可以说是对演讲者的最大激励。

同一个人,两周之内,就同一个主题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演讲,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但这却是正确的准备使然!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从中能够理解到,演讲前的准备与否将会产生哪些不同的效果。

弗兰先生是华盛顿特区公共演讲班的一名学员。一天下午,他要进行一场赞美首都的演讲。演讲前,他只是在未加思考的情况下匆忙地搜集了一点事实材料,而这些材料是从哪来的呢?它们都来源于一家报社发行的压缩本小册子。而这上面的事实听起来都十分干涩、生硬,而且没有一点逻辑性。在加上他对这个演讲主题准备不充分,因此,他很难调动自己的激情。他自己都认为这场演讲没有多少意义可言,整个过程都平淡、乏味。

又过了两个星期,有一件事使弗兰颇为触动:在公共停车场上,他的车被偷了。于是他立刻飞奔到警察局报案,并且许诺破案后必有重谢,但这些都是徒劳无功的。警员们坦诚地说,处理这种案件,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一个星期前,这些人还在街上闲逛,手里拿着粉笔,因为弗兰先生停车超时十五分钟而给了他一张罚单。想到这里,弗兰先生被这些整日繁忙而又无暇抓捕犯罪的“粉笔警察”激怒了。他开始愤愤不平起来,他有话要说,而这些话并不是报社印刷的小册子上的语言,而是从他那活生生的生活经历中流出来的。这是人们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它真正将弗兰先生的感情和信念唤醒了。在对华盛顿溢满赞誉之词的演讲中,虽然弗兰的言语并不怎么顺畅,可现在,他只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有感而发、直抒胸臆,对警察的怨言可以喷涌而出,就像处于活跃期的维苏威尔斯火山那样。这样的演讲基本上不会失败,因为它是经历与感悟的完美结合。

演讲准备究竟是什么

那么,演讲前的准备就意味着将一些完美无瑕的辞藻连缀成篇,然后背诵下来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那么,演讲前的准备就是把偶发的、对你没有大意义的思想汇集起来吗?这自然也是错误的。演讲前的准备工作究竟是什么呢?它是一种结合,是将你的个人思想、观点、信念和冲动结合在一起。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都拥有这些思想和冲动,有时它们甚至会在你的梦境中蜂拥而至。也正是因为它们,才构建了我们完整的人生。但是,它们就像海岸上沉睡的卵石,总是沉睡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准备就是一种沉思、回忆,选择一个对你最有吸引力的东西,然后加以润色、加工,使它们浑然一体成为属于你的完美工艺。或许,这听上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事实上它是很简单的。你只需要聚精会神地思索片可即可做到。

迪瓦特·默德的演讲创造了精神的诗篇,那么他再演讲前是怎样准备的呢?

在我选好一个主题之后,我会把它写在一个大信封的外面。我有很多这类的大信封。在我读书看报时,如果看到了那些对这个演讲主题有意义的东西,我就会将它们塞进这个大信封。同时,我总是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接受布道时,只要我听到对我有启发的语言,我就会立刻把它记下来,然后塞到相应的信封里。当然,有些材料会在信封里呆很长时间,一年或更长一段时间不会受到惊动。但当我要做演讲时,我会充分地利用平日里积累下来的知识,这样一来,我也就拥有了充足的材料来论证我的研究成果。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查阅我的演讲时,只要对它进行一些适当的取舍或补充,它们就将永不过时。

布朗主任的睿智建议

耶鲁大学神学系在庆祝建系一百周年时,系主任查尔斯·雷纳德·布朗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布道艺术的演讲。纽约麦克米公司已经将他的所有演讲内容编纂成书,冠名为《布道的艺术》。三十多年来,布朗博士始终如一地精心准备着每周的演讲,同时,还对学员的演讲及其准备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培训。因此,他的行动给了我们最睿智的建议。无论演讲者是一个准备对第九十一首发表赞美之辞的、衣着得体的男士,还是一个准备对工会发表演说的制鞋厂工人,这些建议都会大有裨益的。因此,在这里,我非常冒昧地引述布朗博士的一段话:

同类推荐
  • 工作就是解决问题

    工作就是解决问题

    哈佛大学的一份调查研究显示:不论何种行业的企业,对员工和主管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远远高于对其他能力的要求。松下幸之助也曾说:“工作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晋升之门将永远为那些随时解决问题的人敞开着。”这番话道出了工作的真谛。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分水岭,就在于前者能够勇敢地解决问题,闯过难关,通向胜利,而后者只能像驼鸟一样,遇到问题,要么把头埋沙子,对问题视而不见,要么还没有努力就已经望而却步,持观望态度,甚至指望别人能够替自己解决问题。
  • 挺住,意味着一切

    挺住,意味着一切

    《挺住,意味着一切》是网络红人一直特立独行的猫(赵星)的一本青春奋斗笔记。记录了作者对人生、奋斗、成长、职场的思考。在这本书里,涉及了年轻人奋斗期的三个阶段,求生存,求发展,求幸福感。一方面,作者根据自己的心路历程,为读者提供“在绝望的黑夜里相信自己”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另一方面,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一些,在个人成长,职场发展中遇到的一些普遍性的困惑、难题的解决办法。鼓励当下的年轻人,寻找内心的“不可替代”的领地。把自己所获得的、所付出的,真正的转化成人生的幸福感,成就感。并以一种永远在路上的精神,努力不停,寻找更加辽阔的远方。
  • 态度的神奇力量:今日态度成功口诀

    态度的神奇力量:今日态度成功口诀

    好好地活用你的天赋吧!好好地发挥你的想像力吧!挖掘你具有创造力的源泉吧!因为如果你这么做,总有一天一定会迈向成功的巅峰,是的,指的就是你——顶尖人物。作者给我们分享的一切都是经过他多年来深沉的思索、痛苦的历练所凝聚浓缩的人生真谛,成功定律。所以阅读本书,不想改变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他改变你于无形。观察成功者的所作所为,并且重复不断地做与他同样的事情,你就会出现与他同样的结果,这就是成功最快速的方法,这叫因果定律,去寻找达成成功的因,然后再一次种下成功的因,你自然而然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 男人“出人头地”一定要有的心眼与“手腕”

    男人“出人头地”一定要有的心眼与“手腕”

    《男人“出人头地”一定要有的心眼与“手腕”》讲述了:做人多一点“心眼”是搞好关系的基础;做事多一点“手腕”是左右成功的关键。一个人能不能在人际关系上随机应变,重要的是看他做人有没有活“心眼”;一个能不能在社会上尢右逢源,重要的是看他办事时有没有活“手腕”。男人多一点“心眼”与“手腕”,并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背后出手,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在人生中立于不败之地。此书告诉我们,掌握了做人的“心眼”、做事的“手腕”,就会做人轻松,做事有成。
  • 改变:用新的自我缔造新的生活

    改变:用新的自我缔造新的生活

    书中讲了很多方面的重新塑造,要想改变你的人生,你无须改变书里所谈到的一切,只要你能改变其中一部分,你整个人生就会有很大的改变。譬如说,只要改变你的习惯,培养好习惯,就找到了好方法,好方法能改变你的人生;只要改变你的心态,塑造积极的心态,保持振奋、积极的精神,这种精神就会给你力量,这种力量也能改变你的人生。
热门推荐
  • 穿越之芦花美

    穿越之芦花美

    从爷爷辈开始就生活在城市里的芦米穿越了,这一世芦米生活在从祖宗辈开始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家庭。远离城市污染,芦花觉得生活的还挺惬意的。不过人往高处走,总是要有所奋斗的。酒楼当厨子,入股当股东,发家致富不是梦啊!
  •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在本书中,从1685到1897年以12位巨匠的故事为入口。系统讲述了古典音乐最辉煌的岁月。在这本小书里,古典音乐不再正襟危坐,田艺苗以她“穿T-shirt听古典音乐”的态度,从最经典的、大家最熟悉的音乐和音乐家写起从巴赫(m.pgsk.com)到勃拉姆斯(Brahms),听古典音乐也可以穿T-shirt
  • 大漠女王

    大漠女王

    伟大的太阳之神庇佑这个国家,美丽的班尼达马河养育她的子女。一位来自异国,如同太阳神之女存在一般的少女闯入了这个金色的国度,她不是神明也不是公主,她的愿望就是能够活着,而面对这个冷血的男人,让这个愿望显得奢侈。想知道一个内敛乖觉的少女如何在那个霸道而残暴的主人手下存活,摇身变成女王。她,即将揭开,一段异域国度的故事。
  • 求败

    求败

    “剑境有三,身剑,气剑,意剑!身剑者,以身合剑,身即为剑,气剑者,以气御剑,气冲星霄!意剑者,剑与意合,执剑通灵!我平生宏愿,是为凭借手中之剑,败尽天下,将剑之一道证遍诸天万界,彼岸虚空……” …… 剑修云羲,跨越时空界限,登临而来! …… 已完本《剑噬天下》《无上真身》《星神祭》三本小说!请各位放心收藏,放心阅读! 书友群号1:162288261!(已满!) 书友群号2:87966951! 剑阁官方群:⑤①②①①⑦⑨② 求败VIP群:170825559(VIP加入)
  • 橙安落定

    橙安落定

    她上大一,他已经大三了。她上大四,他早已毕业了,消失在她的世界里。毕业后很多年,在另一个城市,他们再次相遇。他一眼就认出了她来,轻声唤道:“安之,好久不见”没有在最美的时光在一起。他们是否还会有缘分继续???,夏日的一天,篮球场上的惊鸿一瞥,便永远地留在了她的心里。她一直跟着他的足迹努力追寻。一路走来,才发现,她是真的累了。身边的人很好,可是,为什么就是比不过心里的那个他。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在数千年的进程中,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为自己谱写下了波澜壮阔的辉煌画卷。本书内容有:不朽的辉煌建筑,像万里长城、大运河、皇家故宫等;惊叹世人的文明创造,像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让人感怀不已的英雄人物,像蔺相如、项羽、卫青、岳飞等。你想了解这些知识吗?那就不妨翻开本书会心一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早安,男神

    早安,男神

    竹马表示:二十年前抱大腿求嫁的青梅居然不认识自己了,求破!青梅表示:要贴身保护男神了,我该怎么做?急,在线等!——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儿就是,我爱你,恰好你也爱我。
  •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是一部比较系统、经得起研读的观念史和当代文化理论批判专著。这是一次把国外教学和研究同国内语境下的思考结合起来的尝试,更具体地说,是一次打通中西学术规范、话语界限和思路的努力。内容取自2002年春季和夏季的两门研究生课程。一门是在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开设的专题研讨班,Modernity and Identity: Universalism and Its Discontent (现代性与认同:普世主义及其不满)阅读材料和授课语言是英文,对象是比较文学系和其他文科系的博士研究生,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当代理论背后的观念史、社会史和政治哲学基础。
  • 盛世枭宠:盗妃休逃

    盛世枭宠:盗妃休逃

    萧珑,第一女盗,轻功高绝。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善耍流氓。龙九,风逸堂主,杀手之王。势力无边,狠戾霸道,常居海上。其实,她是京城名门女,他是朝中江夏王。★★★窃宝,还拐走了他的猫;顽劣,还对新主投怀送抱。九爷怒了,决意亲手惩戒这一人一猫。一朝心动,寻猫路变成了漫漫追妻路。往昔金戈铁马,今朝死缠烂打。不惜代价,只为朝朝暮暮疼她、宠她。【冷血版宠妻】人间海上:无礼冒犯萧珑者,囚。觊觎萧珑美色者,杀。恶毒陷害萧珑者,挫骨扬灰!萧珑觉得还不够,“若有人觊觎你美色,又该如何?”龙九毫无犹豫:“交由你发落。”很多时候,九爷眼中只有两种人:他女人的友人和敌人。【宠溺版求娶】萧珑:“我很懒。”龙九:“懒人是非少。”萧珑:“我挥霍无度。”龙九:“只怕你精打细算。”萧珑:“以往你对我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教我如何安心与你厮守?”龙九:“成婚之后,为妻独尊。”【吃醋】“龙九…别…求你了…”萧珑语声绵软无力,伴随着阵阵勾人心魂的喘息。翌日,萧珑无力下床。不过是与堂兄、小舅多喝了几杯,他竟吃起醋来,折腾她整夜…哪有这般不讲道理的人?“昔日不近女色的九爷去了何处?”萧珑没好气地咕哝,分明是条狼嘛!他回以反问:“初见便自行宽衣的萧珑又去了何处?”“那是料定你不近女色!”“如今除了你,我亦是不近女色。”语声淡淡,听不出情绪。“难不成你想学别人三妻四妾?”萧珑不悦,“你敢!”龙九正色摇头,“不敢,且绝无此心。”★宠妻之道,为妻独尊★一对一专情欢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