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9300000009

第9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2)

城邦内的党派之争和城邦间的频繁征战并不是关键,关键是之后留下了什么,带给我们什么记忆。就像你可能忘了整夜与风雪的搏斗,但是你不会忘记黎明时的那丝曙光。在早期基督教时期,人们想起希腊就会想到柏拉图,中世纪则是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时期是普鲁塔克。普鲁塔克对于西方和美国的思想以及政治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些影响有好有坏,普鲁塔克笔下关于莱库格斯改造斯巴达的描述就带有坏的影响。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莱库格斯是如何改造斯巴达的。

据普鲁塔克记载,莱库格斯为了给斯巴达立法,周游各地。他发现埃及制度中将士兵同农民区分对待,于是便在斯巴达效仿。他规范了各行各业,将土地分给公民,并将一切陋习和富有赶出斯巴达。他规定用铁铸币,而不是金银,就是为了让人们不贪婪。铁币的不能在地区间流通使得与其他城邦间的贸易被终止,商人纷纷离开斯巴达。他还制定了斯巴达的集体主义,大家要在一起吃饭。

莱库格斯同样认为儿童教育是改革的关键,为了作战的需要,他鼓励生育。在当时,丈夫同别人的妻子,妻子同别人的丈夫都可以发生关系,只要能增加生育,一切都会被鼓励。莱库格斯认为孩子不仅属于父母,更属于国家,因此生育是在对国家作贡献。

孩子出生后要接受族里长老的检查,体质虚弱的将被溺死。孩子到了七岁就要进学校,并在那里生活。

斯巴达人是没有自由的,任何时候都要服从纪律。斯巴达本身就像是一座军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都清楚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他们被这样教育,自己来到这个世上不是为了父母,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家。要说莱库格斯给他们带来欢乐的话,那就是不用劳动。那里的人们不重视财富,并且有希洛特向他们交租,供养他们。

莱库格斯的教育使得斯巴达人不可能单独生活,也不会想去单独生活,这样就将他们团结在了一起。斯巴达还被封闭起来,禁止出入,担心外人败坏他们的风气。

普鲁塔克笔下记到,斯巴达人杀死希洛特并不犯法。但是普鲁塔克不认为这是莱库格斯的错,他通过其他法律证明莱库格斯为人善良、正直、温和。他还对斯巴达时期的法律大加赞赏。

斯巴达对于柏拉图的影响,下章我们就会提到。

柏拉图思想的根源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对后代影响深远,其中柏拉图的影响更大。因为,第一,亚里士多德师出柏拉图;第二,后来统治欧洲十几个世纪的基督教的神学和哲学都受柏拉图影响,而非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在哲学方面的学说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部分:一是乌托邦,最早的乌托邦;二是理念论,用来解决各种问题的;三是灵魂不死论;四是宇宙起源论;五是他的知识观。在介绍这些学说之前,先介绍一下他的生活环境。

柏拉图于公元前428年至公元前427年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当时正逢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雅典战败后他已经是一个青年,他把战败的原因归结于民主制。除了因为他是贵族的原因,还因为他的老师苏格拉底死于民主制的法庭。于是他对斯巴达产生了兴趣。他花言巧语地将斯巴达的集权主义和狭隘的个人主义美化;后人因为柏拉图是伟大的,所以相信他说的一切,被他蒙骗。人们大多不了解他,但却很崇拜他,我则相反,我想去了解他,但是不崇拜他。

前人对于柏拉图的影响也必然会使他偏向斯巴达。他从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中汲取了俄耳甫斯的成分,这一点在他的宗教、灵魂不死论中都有体现。

巴门尼德的学说中,柏拉图汲取了永恒和万物不变的思想。后来他又从赫拉克利特那里学到了世间没有什么是不变的。他将这两种思想合在一起,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知识来自理智,而非感官。

苏格拉底对他最重要的影响是在伦理方面,其中“善”是主导思想。

柏拉图从前人那里汲取的思想是如何影响他在政治上的观点的呢?

一、巴门尼德的“万物不变”与苏格拉底的“善”都是永恒的,国家也应该如此,因此国家的统治者需要理解“永恒”与“善”。

二、柏拉图继承了俄耳甫斯的神秘主义,他的信仰中有一种无法与人沟通的核心。他认为唯有学习知识才能到达那里。因此他把知识看得十分重要,认为当政者必须接受知识与道德的培训。

三、柏拉图认为教育对于领导人至关重要,受毕达哥拉斯影响,他把数学看得十分重要。

四、同当时大多数哲学家一样,柏拉图认为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是有闲暇时间,因此不可能是劳动者,最有可能是贵族。

对比柏拉图思想与近代思想,很容易会想到两个问题:一、存不存在“智慧”这样一个东西?二、如果存在,能不能立法使它在政治上享有权利?

这里所谓的“智慧”不是鞋匠、铁匠的那种技能,而是更普遍的能力。掌握这种能力便能管理国家。柏拉图可能会说“智慧”隐藏在“善”中,追求“善”的人的所作所为便是“智慧”。这种认识有点抽象。我们通俗的观点是,因为利益存在分歧,所以政治家之间存在矛盾。有时阶级与民族的利益被看做是共同利益,政治家之间会暂时妥协。但归根结底,只要还存在主权国家,矛盾就一定存在。

假设我们真的掌握了“智慧”,那么有没有可能用立法的形式将政府交给掌握了“智慧”的人去管理呢?很明显,人们没有办法决定将“智慧”交到哪一类人手中。全民议会之类的集体不合适;贵族阶级和君主天天犯错,也不合适;没人会说教皇犯错,但事实上他们确实犯了很多严重错误,因此教皇不行;刚毕业的大学生、神学博士、暴发户也都不行。

有人会提议让一部分人去接受特殊训练得到治理国家的“智慧”。问题是,如何训练?因此,把国家交到有“智慧”的人手中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要赞成民主制的根本原因。

柏拉图的乌托邦

《理想国》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一篇对话,这篇对话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中他提到一个理想国,这也是最早的乌托邦。第二部分是讨论哲学家的定义,因为他认为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第三部分中主要讨论各种体制的利弊。

《国家篇》中最开始要讨论什么是正义,最后由于从大处往小处看更容易,所以转向讨论什么是国家的正义。这里他先假设出有这么一个美好的国家,然后再去讨论它身上哪些美属于正义。

下面就是柏拉图描绘的乌托邦的大致轮廓。

他认为这个理想国中应该有三种人:普通公民、士兵、卫国者。卫国者的人数要比另外两种少得多,但是只有他们有政治权力。其他两种人中特别优秀的孩子可以得到提拔,卫国者中非常差的人可以被降级。

柏拉图主要讨论了卫国者这一阶级,他从教育、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考虑了如何才能使卫国者更好地为国家服务。无论哪个方面,他都提出了许多建议。

第一个方面便是教育。理想国的教育分两部分:音乐和体育。在当时音乐和体育的含义比今天广泛,相当于现在的文化和运动。

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把人培养成绅士,类似于十九世纪的英国,当时的雅典也存在着一群想要获得更多政治权利的贵族。绅士风度不过是获得更多权力的工具罢了。理想国中的贵族是权力的拥有者,无须争取。

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的品质,既要勇敢,又要有礼。青年们被允许接触的音乐和书籍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就连给孩子讲故事也只能讲官方规定的故事。像荷马史诗这样说神坏话的故事是不允许讲的。此外,荷马对死亡的描述太过可怕,而理想国中的青年必须不怕死,并且乐于战死沙场。另外,荷马史诗中描写神放声大笑和举办奢侈的宴会也不符合礼仪和节俭。

为了好坏分明,柏拉图建议戏剧中的正面形象必须由好人扮演,负面形象则由罪犯扮演,不能颠倒,并且好人不得扮演女人和奴隶。这明显是不符合戏剧本身特点的,最后柏拉图干脆将戏剧从理想国中取缔。

音乐方面严禁吕底亚和伊奥尼亚的乐曲,因为这些乐曲中含有让人消极的成分。被允许的只有表现勇敢和和谐的音乐。

在个人体质方面训练比较严,只允许吃鱼和肉,而且必须是烤的,还不能加佐料。柏拉图声称这种饮食让人永不生病。

到了一定年龄之后,青年人被有组织地安排接触各种诱惑,例如恐怖、情欲等等。接触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经得起诱惑,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卫国者。

经济方面实行共产主义,每一名卫国者只有一处小房子和简单的食物,没有其余个人财产。人们之间没有贫富之分。这一切都是为了理想国中的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个阶级。

甚至,柏拉图认为朋友之间也要实现共产主义,包括妻子、孩子。他认为男女是平等的,女孩子也应该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同样能成为优秀的卫国者,也同样可能成为优秀的战士。

被选定当卫国者的男女需要住进同一间房屋,一起吃饭,一起睡觉。在一个节日中,他们需要抽签互相配对,然后进行生育。这种配对不是固定的,还会根据生育能力进行调节,总之一切以生育为第一位。孩子一出生就将被带走,没人知道哪个孩子是自己的。生孩子需要国家批准,否则违法。男人二十五岁至五十五岁,女人二十岁至四十岁之间,这个年龄段内的性生活是受管制的,不在这个年龄段内不受管制,但是不能怀孕。在理想国,婚姻是个人对国家尽的一场义务。

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便称每一个长辈为父母,这仿佛又回到了原始社会。父母与子女间禁止结婚,兄弟姐妹间禁止通婚。但是没人知道谁是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柏拉图这么做是为了淡化私情,以求从精神上消灭私有,彻底实行共产的精神。出家人之所以不能结婚可能也是出于这个缘故。

神学方面,理想国中政府制造出神话是为了蒙骗公民。柏拉图说过,撒谎是政府的特权。比如他们用抽签的迷信方式安排婚姻,欺骗公民。柏拉图希望有一些神话能蒙蔽欺骗所有人,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其中有一个神话是最重要的,在这个神话中神用金子造了卫国者,用银子造了士兵,用铜和铁造了普通公民。金子造的人管理国家,铜和铁造的人从事劳作。而且阶级是继承来的,这样才有条理。这种神话被世世代代灌输给青年,直到被人接受。

柏拉图认为用两个世纪的传承教育就能使人们相信这个神话,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柏拉图应该认识到这种强制灌输知识的方式与哲学的精神相违背。

前面全部的讨论都是以“什么是正义”为目标,最终在第四卷中得出了结论。柏拉图的结论是,人人做好符合自己身份的本职工作,不插手别人的事务,这样整个国家就是正义的。干好本职工作固然重要,但是这与我们今天对正义的定义有很大差距。

一开始希腊人就认为宇宙安排好了一切,每个人、每件事物都有他固定的位置。这里的宇宙不是指神,因为就连宙斯的神位也是宇宙安排好的。这种认识使得他们认为一切都是天定、都是必然、都应该遵守秩序,这就是正义。任何想突破秩序的行为都会受到惩罚。这些思想后来影响到了哲学,出现了万物不变和无物不变的争论。这便是柏拉图笔下的正义的根源。

现在我们提到正义就会想到平等,因为它们同属民主的特征。但是柏拉图笔下的正义与平等没有关系,当时的正义主要在于财产权。柏拉图曾经在《国家篇》一开始就说正义在于偿还债务,虽然他放弃了这种说法,但是这种思想一直贯穿全篇。

我们来分析一下柏拉图对正义的定义。

首先,它为权力的不平等也可以称为正义提供了依据。他认为卫国者的继承制加上独享的良好教育能使得他们一直保持智慧上的优势。当其他阶级出现了更有智慧的人便是不正义的。他也提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把这些人提升为卫国者。让足球运动员去踢球,让铁匠去打铁,这都是最合适的,但是在执政方面则不能说哪些人是专业的。即使将国家政权交给特定人群,比如卫国者去管理国家,也不能保证他们不会有私心,不会为自己的小集团谋私利。

同类推荐
  •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 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 、“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首席魔女

    重生之首席魔女

    一朝入道,不成佛便成魔!  前世,她是失去利用价值的“弃子”,一场背叛的杀戮,再睁开眼,恍如南柯一梦,她重生回到了二十年前。  这一世,她依旧被遗弃的彻底,然,天下人都可以负她,但,她也会让所有负她的人付出代价。  她,季苏菲,重活一世,绝对不会再重蹈覆辙,没有人可以随即践踏她的尊严,她会用自己的力量让所有人俯首,她要活出属于她一个人的风采。  季苏菲钓鱼,随身空间到手,从此她拥有了一个巨大的隐形军火库;  和死神做交易,得到一只制裁者的手,指尖蓝色的火焰主宰着他人的生死;  撒旦的邀请:“我...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美味豆制品菜

    美味豆制品菜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走向永恒

    走向永恒

    东汽,对我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存在,“5·12”地震之前曾不止一次前往汉旺,在那些紧靠巨大山体的车间里参观。对一个从事文学工作的人来说……
  • 与总裁的危险关系

    与总裁的危险关系

    他残酷、冷血、无情,女人无数,却霸道地将她禁锢在金丝笼中。那年,他舍她,娶了别的女人。君已娶,情断尽。本以为,他们不会交集。新婚之夜,他不陪新婚妻子,却与她签下一纸契约……这个男人,就像罂粟,美丽而致命。他像豺狼虎豹一般凶猛地剥夺她的一切,两年来的残酷掠夺,她的一切早已失去……纯真、爱情、家庭、甚至是卑微残缺的自己。她不会爱他,这个艳若桃李的男子,注定属于很多女人……爱,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良!“安全期也会中奖,还做了安全措施,两道安全锁都守不住,唉。。。”我看着验孕棒上两条危险的红线,一脸密匝匝的黑线。带球跑是唯一的办法,可是跑到国外去也算是奇事一件了。宝宝,你不需要爸爸,妈妈会好好抚养你的!只因为,你老妈我也不知道你爸爸到底是哪一位……为了宝宝拥有一个完整美好的童年,妈妈就雇佣一位挂名老爸暂时充当你爸爸吧!奇怪,这个奶爸怎么这么酷?哪,哪有人开着十几部宝马奔驰来应征当奶爸的?!Ooxx【本文过程虐,结局圆满,亲们可放心阅读^_^】卖一下广告,推荐本人的旧作:《亲亲向日葵》链接地址:(已完结)《抢钱第一妃》链接地址:(已完结,已入半价书库)《汉武飞仙》链接地址:(已完结,已入半价书库)《校草》链接地址:(已完结,已入半价书库)推荐《残酷总裁的灰新娘》链接地址:内容简介:洛青夏,高中生,父母是陈市长家的帮佣。青夏十三岁那年遭人绑架,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虐恋情殇。他以帝王的姿态出现,侵略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她的爱后,却对她弃如敝履。不爱她,也吝于还她自由。青夏决定离开他,并开始物色能帮助她逃离这座金屋的囚笼。可是一次次的出逃都以失败告终……直到,她遇到了他的高官朋友。在这场相互追逐侵略的残酷游戏中,她要高高地站在生物链的顶端。与他平等对望!【精彩回放】:眼前突然涌进光明,洛青夏微眯着眼,还不适应刺目的光线,这时龙二和刘四笔直地站立起来,耳听到齐刷刷响亮的一声“干爹”,皮鞋响亮的声音在光滑的大理石上回响,分外令人紧张。淡淡的药香一缕缕绽放,还有一点消毒水的味道,不难闻却也谈不上好闻。洛青夏皱皱眉,心想也许这干爹已是一个病入膏肓的老头子,因为好女色,手下才万般讨好他把年轻女孩子给他玩弄。
  • 京城四少

    京城四少

    冷清秋被金燕西当众拒绝了皇帝的赐婚,连累她声名扫地,拖到二十芳龄,无人问津!套用一句广告词:“四少在手,谁与争疯?”<br/><br/>&nbsp;&nbsp;&nbsp;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特勤舰队

    特勤舰队

    一个地球人飘荡在陌生星空的故事。在星空中梦想着家,心中满是悲伤,在悲伤里忍受孤独,空守一丝飘渺的温暖。我的泪水已是无底深海,对你的爱早已无言。相信我有无尽的力量,因为真爱永在我信仰着的你,心中燃烧的火焰。倾尽我所有力量守护尊严,那是忠诚永在____________________起点一组签约,保证完本,放心收藏。(这是标准广告一样的感觉?)书友群号:104466374
  • 彷徨

    彷徨

    《彷徨》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像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他在《彷徨》的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