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4800000004

第4章 听南怀瑾讲佛教 (3)

众所周知,佛教创始于释迦牟尼。“释迦”是他的姓氏,汉文意思是“能仁”,“牟尼”是他的名号,意思是“寂默”。他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约前650—前611),父名净饭王,母名摩耶夫人。因为目睹世间的生老病死及无常诸苦,于是下定决心寻找解脱苦难的道路。他在一个深夜毅然出了城,剃去须发,去寻找永恒的寂乐。国王无可奈何,只好派了五人随从他。苦行者乔达摩和侍者们在恒河流域行脚六年,参访了许多宗教界的名师,研习他们的理论和方法,修炼最严格的苦行。但都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于是他决定自己寻求真正的解脱之道。他独自坐在尼连禅河边苦行六年,在菩提迦耶遇牧羊女所供羊乳,发大誓愿,在一棵毕钵罗树下静坐,经过七天七夜的苦思冥想,战胜了种种烦恼魔障,度过最后一个繁星缀空的夜晚,终于在黎明时睹明星而豁然开朗,彻悟了人生无尽苦恼的根源和解脱轮回的方法。本来他不想传此圣道,后来怜悯众生之苦,动了大善之念,于是决定普度众生。他先为五个跟随他苦修的侍者说苦集灭道四谛,从此就有了由佛、法、僧组成的佛教。之后在四十余年中不停地为各阶层的人们说法。最后大行大愿圆满,示寂于拘尸那罗。

南怀瑾先生指出,释迦牟尼所处的时代,约相当于中国春秋前期,关于他住世的准确时间,古今中外的学者还未有统一的结论。从世界文化历史的角度来看,在这一阶段,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历史的演变都是一片紊乱,但却哲人辈出。中国有老子、孔子等人;印度有释迦牟尼的哲人僧团;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都是影响后世文化垂范数千年之久的人物。在那样一个时期,中国的历史固然是各路诸侯纷纷自立地方王国,可毕竟还有中央的周天子高高在上,君临天下;相较之下,印度则无一个一统局面的帝王,数百个小国争权分立。释迦牟尼的父亲便是其中的一位国王,并不是统一全印度的共主或皇帝。释迦牟尼的种族地位,属于掌握军政的“刹帝利”阶级,拥有世统的贵族权威。

释迦牟尼可说是一位相当具有批判及独立性的人,他所创立的佛教原本是对一般世俗生活及传统印度教的反动。他身为太子过着浮华的物质生活,但却不满于享乐主义的哲学。后来他去修持苦修的宗教,又斥责绝对论的形上学。南怀瑾先生认为,释迦牟尼在与生俱来安享尊荣的境遇中却幡然悔悟,不仅为了自己,同时更发愿而为一切众生,寻求永恒解脱之道,并决然地弃王业而不为,以慈悲济度众生的宏愿,为觉行万有的应化,终于创建了代表究竟真理的伟大佛教。这种圣哲精神,万分难能可贵,值得人们赞叹与崇敬!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在这世界各大宗教所有教主的行列里,他以帝王的家业,显赫的身世,并非因为出身微贱,从艰难困苦中体验到人生的悲哀,而超然自拔于尘俗之外。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公元前6世纪,在古印度的西北部,喜玛拉雅山脚下,有个叫迦毗罗卫(尼泊尔境内)的王国。这里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平原盛产稻米,草原适合畜牧业,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国王姓乔达摩,名字叫首图驮那。这名字的意思是纯净的稻米,所以称他为净饭王,属于释迦族。王后叫摩诃摩耶,是邻国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释迦”这一族姓另外还有“瞿昙”、“甘蔗”、“日种”、“舍夷”等四种称呼,属于军国武士阶级的“刹帝利”种一族。南怀瑾先生说,根据后世人类学者的研究,这一种族最初是由中亚细亚移来,定居在印度中央平原西部的印度河滨。世系传承极为高贵。

净饭王与摩耶王后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但结婚多年都没有生育儿女。净饭王为没有王位继承人而十分苦恼。直到净饭王年已五十岁,摩耶王后四十五岁时才第一次怀孕。

据佛教传说,摩耶王后这次怀孕,是由于睡眠时梦见一头六牙白色大象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王后的腹中。王后自从怀孕后,心情非常愉快,再没有忧虑与烦恼,从此也再没有发过怒气,断绝了贪欲和虚伪心情,每天只是喜欢到幽静树林和水溪旁散步。

按当时古印度的风俗,妇女头胎分娩,必须回到娘家去。摩耶王后怀孕期满,净饭王为摩耶王后备了由两头大象载的轿子,并派了许多宫女、侍臣,护送摩耶王后回娘家天臂城去。佛经上说:太子是从摩耶王后的右肋出生的。

摩耶王后在回娘家天臂城分娩的途中,经过迦毗罗卫城和天臂交界处的蓝毗尼花园时,感到有点旅途疲乏,就下轿到花园中休息。当摩耶王后走到一棵葱茏茂盛的无忧树下伸手去抚树枝时,惊动了胎气,就在树下生下了太子。

这就是有名的佛诞故事。佛经上说:太子降生的时候,天空仙乐鸣奏、花雨缤纷,诸天神拱卫。一时间宇宙大放光明,万物欣欣向荣。天空直泻下两条银链似的净水,一条温暖,一条清凉,来为太子沐浴,这也是佛教定浴佛节的典故。太子刚生下来就能自己行走七步。太子每走一步,他的脚下就涌现出一朵莲花。并且太子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大声宣称:“无数劫来,这是我的最后受生。我于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胜。此生利益天人,普愿救度众生。”这也就是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所传述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两句话头。

佛经上记载,摩耶王后生下太子之后,迦毗罗卫全国不断出现吉祥的事情。浑浊的江河水变得清澈了,五谷丰登,花木繁茂,人与人之间也变得和睦了。与太子同日降生的孩子,母子都十分健康。产生的牛、马也都十分健壮,连一根杂色鬃毛都没有。

净饭王听到摩耶王后在蓝毗尼花园生下了太子,高兴万分,立即带领众多的宫女侍臣,车马和特制的华丽大轿,赶到蓝毗尼花园,将王后和太子接回皇宫。

太子诞生后的第五天,净饭王请来许多全国有名望的学者来为太子取名字。经过几番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太子应取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悉达多的意思是“吉祥”和“成就一切”。

摩耶王后生下乔达摩·悉达多太子七天之后就去世了。幼年时代悉达多太子就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王妃抚养。波阇波提王妃是在姐姐摩耶王后去世后续嫁给净饭王的。王妃容貌端庄秀丽,性格温柔、娴静。她对悉达多精心抚育,十分钟爱。

南怀瑾先生指出,历史上所记载的命世人物,诸如宗教教主或开国帝王的降生之事,大都剿袭附会,不是说赤电绕枢,就是说红光满室,释迦佛诞生的故事也诚属不可思议,使人难以置信。但从这段事迹中犹有几点值得注意:其一,净饭王晚年得子,自然期望子嗣的绵延与王业的传承;释迦牟尼出身贵胄,环境优裕,而长大成人后,却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道。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胸襟!其二,母亲胁下生子,确属匪夷所思,但依据太子生后七日母亲便去世的传说,可以想见其为破腹而生,或是特别生产。其三,姨母摩诃波阇波提王妃抚育释迦牟尼长大,后来从释迦牟尼出家学道为比丘尼。可见她也真是一位慈辉永耀的伟大女性,上善知识的护法尊者。

南怀瑾先生认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在研究佛教教义和研究释迦史传上是最宜注意的。假定单从宗教的立场来论,释迦牟尼当时所说,会令人感到这是极端具有教主权威的独特表象,对其不是绝对信服,就是极端反感。其次,“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也是佛教的精义所在,因为它发出了人生真价的声明,表露了人性的尊严:我们要有自发的精神,做天地间第一等人;我们要以自奋的勇力,做天地间第一等事,这不可不谓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最好注脚。南怀瑾先生对此进一步分析到:由人至生天成佛,为神为主,或由人至堕落沉沦,所有这一切只取决于自我的一念善恶之间。话头中的“我”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一人的“我”,同时也是“舜何人也,我何人也”人我一如、人性自觉的“真我”。释迦牟尼生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为圣。乃至一代佛教的精神,就在他生而能言的这两句话语中透露了消息。

受生终尽,跃马出城

英雄事业,可以征服天下,绝难征服自己。唯释迦则不然,他以大无畏的精神征服自己,摧心贼于无相,弃天下如敝屣,所以能够转凡成圣,足为人天师表了。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佛经上说,悉达多太子出生不久,一位很有名望的预言家,号称阿私陀的婆罗门智者来到王宫给太子占相。阿私陀看到太子,先是非常惊喜,转而又悲伤地流下了泪水。净饭王问他为何又喜又悲,他回答说:“太子的相貌太好了,人间找不出第二个来!将来如要继承王位,一定是位‘转轮圣王’(印度古代称能以威望统一四方天下的君主),因此很为国王高兴。但据我观察,太子必定要出家学道,并能得到最高成就,成为人天至尊的导师,拯救世人离苦海。可惜我已经老了,听不到太子的教诲了,所以我为自己感到悲哀。”

净饭王听到阿私陀的话,又喜又忧。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一统天下的转轮圣王,但听说他会走上出家的道路,心中不免忧闷。因而国王从此千方百计防止太子出家修道。凡是可以陶悦情志,流连光景的声色之娱和人间享受,他都打算加以运用,以防止太子生起出家的念头。

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天资聪慧,净饭王对他期望很大,希望他继承王位后能够建功立业,成为一代转轮圣王。太子七岁时便开始学习当时王族应具备的一切学问和技艺。到了十二岁就已经掌握了印度当时最高的学术——五明(语文学的声明,工艺学的工巧明,医药学的医方明,论理学的因明,宗教学的内明)和四吠陀。十四五岁时,便能驯服大象,单手举象掷出城外,即时还以手接住置于地上,大象毫无损伤。太子又向武士们学习武术,练成了一个骑马、射箭、击剑的能手。净饭王举行一次武艺竞赛大会,释迦族的王子们都参加比赛。太子骑射出众,挽弓射箭,可以直穿百里之鼓,力透射击鹄的七重铁猪。

总之,悉达多太子在十五岁时已经完成文事、武功所有的学问。因此净饭王便择定当年的二月初八,为他举行灌顶授职大典,延请邻国诸王、大臣、婆罗门众等来观礼,用四海水为他灌顶授印,立为储君。

悉达多太子在幼年时就有沉思的习惯,世间许多现象被他看到之后,都容易引起他的感触和深思。在传统的“王耕节”时国王要在这一天亲自耕种土地,净饭王带领悉达多太子来到田野,太子看见在田地里的农夫赤背裸身在烈日下吃力地劳作,耕田的牛被绳索鞭打皮破血流,被犁铧翻出来的小虫蚯蚓,被鸟雀竞相啄食,鸟雀又被蛇、鹰吞食。眼前的景象如此残酷悲凉,令太子震撼不已。南怀瑾先生指出,这种弱肉强食,众苦熬煎,残酷无情的世间相,使太子发生了更大的惶惑和更深的痛苦,因而有了更深意义的思索:人生为了什么?为什么有了这个悲惨世间的存在?宇宙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他在树下坐定,心生厌离,想到世间、出世间等问题,又陷入沉思的禅默中,历时很久。

净饭王发觉自己的儿子对人世间的苦难情景思虑太重,深怕太子产生厌世出家念头,于是就为他建造了三座豪华的冬天防寒、夏天避暑、雨季防潮的宫殿,又选来上百名美丽的少女随时为太子歌舞。在悉达多太子十六岁时,为他娶了第一美人耶输陀罗和瞿毗耶为妃子。企图从生活的享乐上束缚太子,让他放纵情欲,沉迷娱乐。但是这一切并未能引起悉达多太子的兴趣,反而使他感到太喧嚣,使他很厌烦。更引起他深远的思考:人世间有数不尽的苦痛和忧虑都未能解决,一味的追求享乐就能解脱吗?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享乐又能到几时呢?因此,悉达多太子经常躲避开喧哗的歌舞,独自到幽静的树林和河边去散步思考。

世间凡是做父亲的人,不管是国王还是平民百姓,都怕自己的儿子贪图享乐,放纵情欲。可净饭王却怕太子清心寡言,产生厌世出家的念头,因此,除了为太子修建豪华的宫殿,为太子娶了美丽的妻子外,还时刻关心太子情绪的变化,一见到太子沉默寡言,闷闷不乐时,就要设法让太子高兴起来。当净饭王发现太子对宫里的歌舞感到无聊烦厌时,就让太子坐马车去游玩,并告诉驾车的驭者,一定要带太子到有欢乐的人群和有美丽的景色的地方去。可是,悉达多太子喜欢幽静的环境,他叫给他驾车的名叫车匿的驭者,把他带到城外去。

同类推荐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热门推荐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全书按体例共分为五部分。“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 结婚后恋爱

    结婚后恋爱

    民政局里,一男一女,互不相识,她是一号,他是二号,他们都知道,彼此约定结婚的对象失约。眼看着工作人员就要下班,她绝望的看着他,“我未婚夫不来了,你要不要和我登记?”他同样心冷的看着她,点头,“好。”上帝在创造亚当的时候,用他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上帝说除非找到那一根肋骨,否则他便永远不会幸福完整。洛家华很幸运,在茫茫人海中,在他最绝望的时候,随意抓到的救命草,就是他的肋骨变的,所以说,他的RP很好。洛家华和乔梦琪的关系,注定就是亚当和夏娃的关系。*推荐现代宠文《第一百零八次相亲》:简介:坐错位置是她的错相错对象也是她的错看到他内裤更是她的错不过先生,你用得着这么小心眼的纠着我不放吗,我其实真的不是故意的…推荐新文:《公主绝世》:简介:她有着天下女子最尊贵的身份她有最疼爱自己的父母兄长她是天下人都羡慕的公主…如果一切都是假相,那她又将如何?NO.1‘碰’~茶杯失手掉在地上,她不可置信的看着最亲爱的父皇,声音颤抖,“父,父皇,您说什么?”“朕说,三日后,你出发,与秦国联姻。”“可是父皇不是说过,女儿的附马可以自行选择么?”“朕是说过,那么,现在你选一下,是嫁给秦国的国君还是太子?”“……”NO.2秦国太子与太子妃夫妻伉丽,形成一段佳话,秦国与燕国也由此更加的交好,燕皇大寿,秦皇携太子太子妃至燕国祝贺,国宴上,当着天下人的面,燕皇大笑,“秦皇,听说您曾经最宠爱的贵妃,与朕的平儿,长得十分的相似。”秦皇眼光微闪,“是啊,朕看着她,就觉得十分的喜爱,可是将她当亲生女儿一般宠爱的。”燕皇大笑,“你确实该把她当成亲生女儿,因为,她就是你的亲生女儿。”一段为世人所不知的秘闻,但众人的目光都投向脸色苍白的秦国太子与太子妃,如果是这样,那么,他们岂不是……兄妹!!!《宝贝在隔壁》:简介:艾宝贝,女,27大龄猥锁女一枚,QQ昵称:宝宝他贝吴宝贝:男,28大龄猥锁男一枚,QQ昵称:猥锁派掌门宝宝他贝:我们来玩个游戏怎么样?猥锁派掌门:好啊,玩啥。宝宝他贝:敲开你邻居的门,不管出来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少,给他/她一盒杜蕾斯,什么话也不许说,直到他/她收下为止,看看他/她是如何反应。猥锁派掌门:这游戏挺好玩,可万一对方看我长得太帅看上我怎么办?本少爷虽然有一颗无人能比的黑心,但绝对有着无人能比的纯洁身体。…………
  • 性格气质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性格气质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构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会使语言锦上添花。
  • 飞碟与外星人

    飞碟与外星人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未解之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祸妃倾城:妖逆天下

    祸妃倾城:妖逆天下

    孟琦夏,在一次车祸后被一只千年修行的猫所救,人身虽死魂却穿越到北辕王朝,成了当朝丞相的嫡女——闻人七夏!可是娘亲早逝、爹爹不疼、姐姐陷害的,这嫡女怎会是这般的待遇?无所谓,她体内有猫妖内丹一枚,能懂所有动物的语言,养只麻雀当宠物,没事给她收集信息去,再有猫妖来相助,她要一步一步的变强大,好让那些欺负她的人都知道她不是好惹的!一副天真无邪可爱无敌的模样,却是腹黑无比,在别人要嘲笑之时,她让那些嘲笑的人无地自容,在别人要陷害之前,她就先陷害过去,总之,一切都是先下手为强!好吧,她这是要逆天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脉经

    脉经

    脉学是中国医学的卓越成就之一。魏晋以前,脉学史料已经相当丰富。《脉经》编纂了从《黄帝内经》以来,直到华佗,有关脉学的经典理论和重要方法,各按类别递相依次排列,对中国公元3世纪以前脉学进行总结,并作了发挥。
  • 大决战:淮海战役

    大决战:淮海战役

    该书反映的是解放战争的主体——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情况。淮海战役正式开始的时间是1948年11月6日,我华东野战军以7个纵队的强大优势兵力在徐州附近的新安镇对黄百韬兵团实施包围,切断黄百韬兵团与李弥兵团等国民党军队的联系,实施重点打击,各个歼灭。结束的时间以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被俘、邱清泉被击毙为标志。自古以来,中原大地就是中国兵家的必争之地。在解放战争的大决战中,中原地区也成为国共双方志在必得的主战场。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打的第一仗,就是围攻我中原解放军李先念部。从此以后,中原大地上两军作战一直是此起彼伏,彼伏此起,战场越来越宽,规模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国共双方都有在调兵遣将,都有在筹划这场大战,最终以中共领导的军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