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4600000009

第9章 关于为人的学问 (2)

第一流的人做事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能分辨出重要的事情并能集中精力将这件事情完美解决。歌德就提醒过我们:“做最重要的事情,可千万别被那些最不重要的事情随意摆布,永远不要。”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所做的大部分事情虽然很容易,但都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完成的价值不是很大。如果你经常很轻易地就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上,那么你就应该在做这些事情之前好好评估一下大概要花多少力气能完成这件事情,而完成这件事情之后你又能获得多少价值,这样想想,你应该就能冷静下来了。因此,为了你每天都在减少的时间着想,也为了能让你的时间得到最大限度、最有效的利用,抛开那些不能带给你很大成果或收益的事情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想要完全抛开这些事情是很有难度的,但是只要你自己愿意或多或少你总能放下一些事情,哪怕你只放下这些事情中的一半,你都能发现你的时间充裕了许多。所以,如果你的面前正放着一堆问题的时候,你就应该先考虑一下或者是先问问自己,到底哪些事情最重要,然后优先处理这些重要的事情。如果放任那些所谓的“紧急”的事情左右你的行动,你的生活就有可能充满危机。与“第一流”这个标准就更是无缘了。

总之,想要成为第一流的人就要先在时间以及工作问题上努力鞭策自己,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以大为重

“有一种人,他们很注意‘细行’,在小的行为上,小心翼翼,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是好好先生、好丈夫、好老师、好兄弟、好公务员,甚至是爱国者,但以大的行为、大的规迹来看他,他就不及格。以日本的广田弘毅为例,他符合好好先生等每一样条件,但他却是侵略中国的元凶,他在大的行为、大的规迹上是错误的、狭小的,叫人不敢领教的。最后,在东京大审时被绞死。死前他的太太先自杀殉情,他真是好丈夫。但好丈夫等‘小德’并不能使他的‘大德’正确、伟大、令人佩服,所以这种人,要上断头台。”

——李敖

这句话中李敖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光注意细行是不够的,还要注意自己的大德,甚至可以说大德比细行要重要。中国人一直以来在道德问题的看法上似乎都有些矛盾。看法之一是“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注意小问题,那么在道德上也是不足取。另一种看法是“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意思是只要把道德上的大的方面把握住,小的方面也就可以不必苛求了。

李敖在讨论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用日本战犯广田弘毅作为例子,先阐明在他上绞架以前,他的太太先行为他自杀殉情,这说明在“细行”上广田弘毅完全符合作为一个好先生或是好丈夫的条件。但他是侵略中国的元凶之一这一点也是不可否定的,他对中国人民乃至亚洲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使他在“大德”上是不及格的,也是不足取的。这里再举另一个例子,明朝有一个破山和尚,有感生灵涂炭,于是为民请命,请求张献忠不要再滥杀无辜。而张献忠命令他的手下拿出牛羊猪肉,然后对破山和尚说:“你只要吃了这些肉我就封刀。”破山和尚大义凛然道:“老僧是为百万生灵,何惜如来一戒。”毫不犹豫地就把那些肉吃了。从和尚戒肉这样的“细行”来看,破山毫无疑问是有瑕疵,但是从为了百万生灵这方面来看,破山可以被称为“大德”方面的楷模。

李敖想要表达的这种大德重于小德的想法颇有一番道理。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生而为人是不可能完全尽善尽美的,因此有了“人无完人”这一说法。好人与坏人之间的区别看似很明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两者之间似乎也不存在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也就是说两者的界限并不分明。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一个好人做了一件影响很坏的坏事,而因为这件坏事引出了许多世人所不能容忍的恶果,那么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把这个好人当做坏人来对待,这就是所谓的“失大德”。由此可见,好人与坏人之间的差别只有一步,要跨过这一步,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上文中提到的“小德出入可也”是想说明那些时不时有所出入的小节是不影响一些君子或是有德之人的为人。比如,精忠报国的岳飞,颠沛流离却至死不屈的文天祥等,这些人在少年时代都做过一些被道学家划分为“离经叛道”的事,但这些事并不影响他们成为不失大德的君子。相比之下,有许多古代的君王,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唐玄宗李隆基、明朝崇祯帝等,这些都是极有才华之人,李煜的词,唐玄宗对音律所作的贡献,崇祯帝在画工以及陶瓷方面的才华,都由于他们的亡国或统治不力而完全被抹杀。

许多的帝王将相都是如此,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限制了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不但如此还让他们背上了沉重的枷锁,身份虽然富贵但是福是祸谁也说不清。再看看另一种类型的帝王,唐太宗李世民,汉高祖刘邦都可以被称为一代名君,说其名垂千史也不为过,然而他们也有兄弟相杀的“玄武门之变”以及“背信弃义,杀戮功臣”这样的名声,这些可以用“坏”来形容的名声并没有遮掩了他们的“日月之明”,反而更能显得他们光明磊落,有帝王风范。

这样想来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的发生,如果当上皇帝的是太子李元吉而不是当时的秦王李世民,那么还会有贞观之治的出现吗?说不定大好的江山会完全毁在李元吉的手里。汉高祖和明太祖都有诛杀功臣之名,清朝的傅以渐就说过这样的话:“汉有韩信,明有蓝玉,读史至此,诚可感叹。然以国家全体而论,当开创伊始,若无约束元勋宿将之力,人人挟其马上功劳,骄纵横暴,民生凋蔽,也不能立国长久。明太祖,汉高祖,诛杀功臣,虽千古叹为寡恩,其实也是明,汉开国之功,所以能够速就的原因。”说到这里就能看出,“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可谓极有道理。而为了能更进一步地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以及重要性,李敖再次显示出了自己善于考据的特点,又再接再厉地举出了更多的例子:

“再以德国的史匹尔为例。他也符合好好先生等每一样条件,但他却是帮助希特勒侵略的元凶。纽伦堡大审时,他看到集中营犹太人惨死的照片,他自认有罪。他在大的行为、大的规迹上是错误的、狭小的、叫人不敢领教的。最后,被判了二十年。他的太太一直等他出狱,他真是好丈夫。但好丈夫等‘小德’并不能使他的‘大德’正确、伟大、令人佩服,所以这种人,要坐二十年。

“在日本****的统治之下,在德国***主义的统治之下,像广田弘毅、史匹尔这样的知识分子,也不知道有多少,他们都只知‘小德’而不知‘大德’,只重小的行为而忽略大的行为、大的规迹。他们自以为在精忠报国,自以为卖命的对象是苦难的国家,因而做孤臣、做循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殊不知他们做的,只是对一党一家一姓的愚忠,对一党一家一姓的扶同为恶而已,他们在‘大德’上,是‘逾闲’的。”

“大德”与“小德”其实也可以说成是“大局”与“小结”,注重“大德”就是顾全大局,不拘小节。所谓大局,通常指人们所作出的决定是从整体利益出发,为整体利益着想,而不是为个人谋利。可以说,为政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懂得顾全大局,想要成为这样的人就必须要做到能以海量的胸襟去做出一些常常被人们认为是“过分理性”的决定,或者是抛开自己的自尊忍受他人的侮辱。这样做的理由就是为了顾全大局。也就是说想要顾全大局,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不拘小节,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鸿门宴》中就有类似的话:“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这句话的具体意思就是做大事之人不必顾忌细枝末节,行大礼之人也不必计较一些小的谦让。因此,想要成就大事,必须善于取舍。

古往今来,有多少成大事者都是因为善于取舍且不拘小节而获得了成功。矛盾随时存在,现实存在的事物中就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一个人是不可能将所有事情都全面顾及,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只有将工作的重心放在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上,确定“大事”、“大德”的重要地位,做到不拘泥于小节,这样才能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完全投入到解决事物的主要矛盾上。一句话,要想更快地获得成功就要减少细枝末节等小事的阻碍。曾国藩就坚持着这样的人生信条:定准做事的方向,不要把心思都花费在小事上,做事情时一定要抓住根本,搞清主要矛盾,从大局出发去考虑问题。因次,曾国藩的《曾氏家书》中就有许多信条被后人们奉为经典。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与吴国斗争失败后在吴国甘当奴隶这点可以看做是“小节”,之后勾践卧薪尝胆,积蓄十年之力,最终一朝灭吴,成就立国大事。类似这种不拘小节、最终成就大事的例子还有很多。

韩信不拘胯下之辱这样的“小节”,最终成为西汉的开国功臣;爱因斯坦不拘不修边幅、衣衫褴褛这样的“小节”,最终提出相对论……这些成大事者都志不在小,他们看得更远,从大局出发,不拘小节,最终获得巨大成功。而一些过于注重细节之人,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可以说是事必躬亲,“军中罚二十以上必亲览”,他要管理太多的琐事和小事,完全没有做到区别取舍,没有搞清楚国家的“大事”与军中的“小事”之间的关系,最终因为劳累过度而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这样的下场。

这些事例说明的道理仍旧是要想成大事,就要不拘小节,只有这样做才能避免分散精力在完全不必要的小事之上,做到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达到最终目标。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个人,也可适用于一个企业,作为一个企业若想取得成功,也要做到不拘小节。德力西集团的总裁在谈到如何管理好企业时就说过一定要从各种烦琐的管理事务中脱离出来,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来为企业把关,而德力西集团正因为坚持了这个原则,才能多次进入全国民营企业的前十强。所以说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想要成大事,就必须要把握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以大局为着眼点,善于取舍且不拘小节。唯有如此,个人才能达到最终目标,企业才能在市场领先,国家也才能飞速发展。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上面提到了顾全大局以及不拘小节的问题,又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话:“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是一句充满了科学哲理以及辩证法的话,完全值得借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分析一下可以看出它讲的是“全局”与“一域”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大局与小局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一域”服从“全局”,“小局”服从大局。如果一个人只能看到眼前这块小小的局部,只能看到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的利益,也就是“一域”蔽眼,不见全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样做不但会影响大局,就是小局也会被搞砸;相反,如果能做到从宏观或全局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你一定会有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胸怀以及气势,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扩展自己的胸襟,打开自己的视野,在更宽广的空间范围中寻找并把握更大的机遇,只有谋全局者,才能因势而上,最终赢得发展。而“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讲的则是“万世”与“一时”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长远与眼前的关系。所谓发展其实指的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可持续”指的就是“万世”,也就是长远,经得起考验。如果不谋“万世”,竭泽而渔,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想要发展当前,就必须着眼长远。

总之,小德与细行固然重要,但大德亦不可忘。虽然想要达到“大德”的难度比达到“小德”要难得多,但是,谁又不想被人们称为一个“大德之人”呢?

用原则与真理踢开人情与良心

同类推荐
  • 蒙田随笔集

    蒙田随笔集

    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
  • 玉米玫瑰

    玉米玫瑰

    发现新事物新感觉是好的,似乎觉得在旧的事情上又有了一点新的意思更是深厚的甜蜜。
  •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作者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收集材料,全力重写,把考察时段上溯十九世纪,下及当代,细绘出“未来—变化—变后之变”三阶段大场面,并且以这个大规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国的诗学,哲学,宗教,是美国诗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
  •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诗经楚辞鉴赏》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以飨读者。
  • 2011年散文排行榜

    2011年散文排行榜

    为了梳理和总结2011年中国散文创作,中国散文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入选的40余篇作品均富有艺术特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代表了2011年度中国散文创作的整体面貌。囊括了包括余秋雨、贾平凹、陈忠实、梁晓声等著名作家的2011年佳作。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农家女儿也自强

    农家女儿也自强

    善良到软弱的奶奶,无良的爷爷,强势的娘亲,花心的父亲,能干心软的姑姑,爱玩的哥哥,纠缠不清的亲戚。吕飒飒穿越到了大楚朝一个普通的农户家里,家里的顶梁柱爷爷和父亲都靠不住,化身为李莎莎的吕飒飒带领全家通过神奇的随身空间一齐努力奔小康。另有过百万完结书“重生合家欢”,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新书“重生1978年”隆重推出,坑品有保证,筒子们可以先收藏,养肥了再宰!
  •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中华诗词中的经典名句,并配有解析,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树欲静而风不止”、“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等。荟萃了流传久远、脍炙人口、有欣赏和实用价值的名言佳句两千多条,编选的典籍从孔子整理的《诗经》到民国时期的著作,历两千多年。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诗文词曲千古绝唱;开卷有益,领略宠中华民族文化千年辉煌。注释准确疏通词义,言简意赅,权威考证。鉴赏精辟,深入浅出,优美精当,陶冶情操。
  • 盛世婚宠,辣妻来袭

    盛世婚宠,辣妻来袭

    他是Z市商业龙头老大,意大利黑手党教父。手段果敢狠厉,待人铁血无情。却将心中唯一的柔情给了她。她是Z市的天之骄女,萧氏总裁的宝贝掌上明珠。手段阴险狡诈。待人处事温和有礼。唯独在他面前,耍心思,闹脾气。片段1:”老公,我要吃A市的臭豆腐,刚出炉的。“”好。“方以恒拿起电话,“立刻开我的私人飞机去A市买臭豆腐,要新鲜刚出炉的。”片刻过后,“老婆,臭豆腐来了。”“唔,老公。我现在想吃S市的提拉米苏。”“好。”“听到没有,快去买。”片段2:”老公,宝宝又踢我了““这臭小子,等他出来后看我不揍他。”某女偷笑,臭小子,想跟我争宠,还嫩了点。额,可怜我们的小奶娃,还没现世就被他老爹拉入黑名单有父母如此,哀人生之大悲大催啊。宠无下限一对一。
  • 良田千顷养包子

    良田千顷养包子

    苏黎再次睁眼,已然异世。娘,彪悍强势,是个势利眼。爹是闷气包,在家没有说话权。哥哥姐姐自私自利,把她当做眼中钉。不受宠的她,要被卖给地主做小妾,给她大哥娶媳妇和给姐姐存嫁妆。幸好她有个竹马哥哥,能够给她依靠!为了生活,她披荆斩棘,勇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小剧场一“阿黎,嫁给我,你可后悔?”某男怜爱地看着一身红衣的女子。苏黎抬头看到站在身前,那身体伟岸的男人,摇摇头道:“不嫁给你,我会后悔!”某男轻楼着此生的宝贝,许下诺言:“今生今世,绝不负卿,生生世世,必将追随!”“相公,洞房花烛夜,你这么啰嗦,是闹哪样?”小剧场二“娘,你来做什么?你说过我可是泼出去的水,以后于苏家无任何关系。不知道你今天来,有何贵干?”苏黎看着三天两头,找到名义上门的亲娘,有些无语。“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说话呢?我可是你娘!”“哦,这会儿记得你是我娘了?想当初把我卖给狗熊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起,我是你的女儿?”“你,你……”小剧场三“娘,我爹说以后不准我缠着你,否则就要给我颜色看。”某个小包子在被老爹威胁后,第一反应,跑去和娘告状。某女午后悠然地躺在院子里,看看身旁磨蹭自己,那两岁半的小奶包道:“哦,那你以后不要缠着娘好了,娘只给你爹缠。小肉包,你要记住,不是娘不疼你,等你长大点就能明白了。”“那娘你生个弟弟,给我好不好?”小奶包退而其次的要求。“为什么?”她有些疑惑,这小肉包,还懂得讨价还价了,再说他要弟弟做什么。“我也要给些颜色,让他瞧瞧!”小肉包,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声宣布道!Ps:小离简介无能,坑品保证!本文1v1,求点击,求收藏,求评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那些破鬼事儿

    那些破鬼事儿

    恐怖的是,尸体的指甲见长啊,太惊悚了,不知道会不会跳呢。这不,死者的家属他们就请人来剪了。整体的看起来真的很恐怖,很象魔鬼。怎么这么说呢,相信大家见过木乃伊吧,有点像,我是说形状,只是那僵尸更饱泽些。
  • 重生庶女嫡妻

    重生庶女嫡妻

    女人最悲哀的是:将自己的男人调教成英雄,可到最后相伴的美人却不是自己!她用了十年的时间,将自己的男人调教成英雄。在他权势滔天之时,他却设下了圈套,亲手将她送上了别的男子的床榻之上。眼睁睁看着她被另一个男子凌辱,最后,一纸休书,他要将她送给那个男人为妾!不甘屈辱,她自尽在众人面前!裹挟着浓浓的仇恨,她在十年前醒来,那时的她人比花娇,那时的他还是汉人驱逐,胡人嫌弃的乞丐!她说,既然我能让你权倾天下,那么,这一次,我也能将你踩在脚底,深深陷入泥里!当那个让她受尽屈辱的男子再一次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亦冷笑一声。“王九郎,即便你高贵不低皇子又如何?上一世我受的屈辱,这一辈子我会一一讨还!”众人嗤笑,“你不过是旁支庶女,出身卑微,怎能大言不惭?”海棠树下的王九郎如芝兰玉树一般,又似天上谪仙,不容人高攀。将手中的柳枝递给她,他无奈却宠溺的一笑,“卿卿,你为何总是用仇恨的目光看着我?”“留下吧,卿卿,陪在我身边,作为我永远的美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